-----
聲海新出的Momentum系列其實跟舊聲海有滿大的差別,可以發現的是聲海在不管是包裝外觀,還是耳機的設計上,甚至是配件都有很不一樣的改變,其實我覺得這點是好的,因為現在的消費者,大部分都以外觀與使用經驗為導向,一家大公司為了各種不同的消費者做改變,是一個好的開始。
但是比較特別的地方是,除了外觀設計改變以外,出乎意料的,聲海把這一系列的耳機聲線、調音...等,都做了改變,等會兒我會做音質評比,待會再來討論
-----
阻抗:18 Ω
頻率響應(話筒):100 – 10,000 Hz
頻率響應(耳機):15Hz - 22000Hz
聲壓級(SPL):118 dB (1kHz/1Vrms)
THD,總諧波失真:<0.5 % (1 kHz, 100 dB SPL)
插頭:3.5mm 直角插頭
線長:1.3 m
重量:16 g
拾音模式:全向性
話筒靈敏度:- 44 dB V/Pa
![[開箱]Sennheiser Momentum In-Ear,不一樣的Sennheiser!](http://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1502/mobile01-bdb890c616210949528a2773c12ae9e1.jpg)
這次MIE的包裝,其實變化滿大的,真的有變漂亮,質感也較好,辨識度高。
而且包裝上的圖片拍得很漂亮,很吸引人。
![[開箱]Sennheiser Momentum In-Ear,不一樣的Sennheiser!](http://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1502/mobile01-db8f08d2085bd91e12b3b2bebdef829f.jpg)
盒裝的右側有著線控裝置的圖片,說明線控的操作方法。
![[開箱]Sennheiser Momentum In-Ear,不一樣的Sennheiser!](http://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1502/mobile01-44a723695ac464efc2cf7c9906c5b3fc.jpg)
公司貨原場兩年保固,宙軒的代理。
![[開箱]Sennheiser Momentum In-Ear,不一樣的Sennheiser!](http://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1502/mobile01-95f2b0e9d816bf06c06831455aecd123.jpg)
開盒後的配附件一覽,落差還滿大的....
外觀很漂亮,結果拿出來的東西就這些,真是成本花在刀口上....
![[開箱]Sennheiser Momentum In-Ear,不一樣的Sennheiser!](http://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1502/mobile01-d834f7601586b7e3a9e2b2ebdad843ad.jpg)
本次MIE的新式耳塞,大家可以發現,耳塞上多了一痕,那橫桿其實我也不知道要幹嘛的(沒看說明書),應該是要做調音用的吧?
![[開箱]Sennheiser Momentum In-Ear,不一樣的Sennheiser!](http://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1502/mobile01-8415c25f34849cac51aa6a74aa40a2b3.jpg)
收納盒的後面還有一組耳塞。
![[開箱]Sennheiser Momentum In-Ear,不一樣的Sennheiser!](http://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1502/mobile01-ee0d39fbafc58f6c7bf37dca70535066.jpg)
這裡就是MIE所附送的全部尺寸耳塞,好歹也送個海綿塞吧...
![[開箱]Sennheiser Momentum In-Ear,不一樣的Sennheiser!](http://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1502/mobile01-2256d61ff07558896cad1ae3bbbc3545.jpg)
收納盒還算有質感,硬殼,敲下去會喀喀喀。
![[開箱]Sennheiser Momentum In-Ear,不一樣的Sennheiser!](http://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1502/mobile01-2132c4b0222292a3e6db431d760e5e77.jpg)
拉鍊環有作電鍍,質感不錯,還有紅色縫線滾邊,增加年輕氣息,也跟耳機的紅色互相呼應~
![[開箱]Sennheiser Momentum In-Ear,不一樣的Sennheiser!](http://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1502/mobile01-27319ebbf70b62ebc343c15ffb64c76c.jpg)
收納盒打開後,映入眼簾的就是耳機的本體,被捲繞在收納盒上。
![[開箱]Sennheiser Momentum In-Ear,不一樣的Sennheiser!](http://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1502/mobile01-d9bdc5d2088e9e53b937537646044b65.jpg)
耳機跟線控都有自己可以固定的地方。
![[開箱]Sennheiser Momentum In-Ear,不一樣的Sennheiser!](http://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1502/mobile01-f59d20205f0107ccaefb298b4ba42165.jpg)
而裡面這個硬式固定盒是可以取下的(不然耳機怎麼捲線....)。
![[開箱]Sennheiser Momentum In-Ear,不一樣的Sennheiser!](http://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1502/mobile01-35e6d504f6562c720e2aee9ca64b1a39.jpg)
而3.5mm端子也可以固定在收納盒後方的扣上。
![[開箱]Sennheiser Momentum In-Ear,不一樣的Sennheiser!](http://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1502/mobile01-5c6f2f0393203b97c20fda27bd547fab.jpg)
如果嫌捲線盒麻煩,也可以直接把耳機捲一捲放入收納盒中。
![[開箱]Sennheiser Momentum In-Ear,不一樣的Sennheiser!](http://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1502/mobile01-5a65974a57fcd3155bacd7c6efe70c2a.jpg)
這次MIE足足有1.3M這麼長,多這10公分的目的是甚麼不得而知。
![[開箱]Sennheiser Momentum In-Ear,不一樣的Sennheiser!](http://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1502/mobile01-91c5c7c6adfad984274f60e765bf45d0.jpg)
3.5mm端子,因為有線控功能,所以是四極端子。
![[開箱]Sennheiser Momentum In-Ear,不一樣的Sennheiser!](http://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1502/mobile01-024c6678ceb8615abfa6a6faa9ec7d94.jpg)
背面則有聲海的圖標。
而作工上還算是精良,很耐用的作工,的確也符合聲海的傳統。
![[開箱]Sennheiser Momentum In-Ear,不一樣的Sennheiser!](http://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1502/mobile01-779c7b179c7b263eb01d0c2d616eb142.jpg)
在分線處上打著M2 IEI的字樣,分線固定環篹很有質感,很漂亮,作工很好,往上拉後也不會亂跑。
![[開箱]Sennheiser Momentum In-Ear,不一樣的Sennheiser!](http://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1502/mobile01-f65d68f80009f2543595fdae4e3ff18d.jpg)
翻到背面後則有MOMENTUM的系列字樣。
![[開箱]Sennheiser Momentum In-Ear,不一樣的Sennheiser!](http://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1502/mobile01-f04b1b136dc39a22d76bed8118df78dc.jpg)
右耳上線控的麥克風背面則有聲海的字樣與圖標。
![[開箱]Sennheiser Momentum In-Ear,不一樣的Sennheiser!](http://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1502/mobile01-e8fefe9ba5cf54f6115d75725ad43d30.jpg)
正面則是線控的操縱功能鍵。
![[開箱]Sennheiser Momentum In-Ear,不一樣的Sennheiser!](http://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1502/mobile01-4ef32f03ea73ab1d0ea5ad6697687bad.jpg)
來到耳機本體,線的出現方式頗特別,特別在耳機後端作一個固定孔,應該多少可以防止拉扯後造成線材的損壞。
![[開箱]Sennheiser Momentum In-Ear,不一樣的Sennheiser!](http://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1502/mobile01-8bb47a9bcac81f1ec2602006340a308f.jpg)
耳機的背面則有銀色的聲海圖標,我想大概沒多久應該會掉漆,目測試塑膠電鍍。
![[開箱]Sennheiser Momentum In-Ear,不一樣的Sennheiser!](http://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1502/mobile01-b27b20331020c7271ba36e72f956db34.jpg)
耳機的正下方則是R、L的標示,L邊則是有3個凸點讓人用手去處碰辨識。
![[開箱]Sennheiser Momentum In-Ear,不一樣的Sennheiser!](http://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1502/mobile01-b692663b18a91669c15ba64a605a3aed.jpg)
耳機上方則有一洩氣孔。
![[開箱]Sennheiser Momentum In-Ear,不一樣的Sennheiser!](http://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1502/mobile01-1ac0d1c3f2efa19aae76627e4d98df4c.jpg)
耳管很感動的是用金屬來製作,耐用度感覺爆棚阿!
而且耳管跟以前我擁有過的IE80來比較,大小居然變小了,變細了許多,配戴的舒適度上也改善很多。
![[開箱]Sennheiser Momentum In-Ear,不一樣的Sennheiser!](http://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1502/mobile01-bdd37dc91600e53a1d26b20e6665a9ae.jpg)
耳管裡面有一個海綿塞作調音之用。
![[開箱]Sennheiser Momentum In-Ear,不一樣的Sennheiser!](http://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1502/mobile01-275a4de643d728eb43ecda588348be1f.jpg)
接下來我們就用谷津的U2s來作為試聽之用。
(雖然MIE是設計給便攜系統來使用,不過為了達到最高限度,還是以U2s來播送,之後如果有時間,我在用IPC或是iPhone來播放試看看。)
-----
![[開箱]Sennheiser Momentum In-Ear,不一樣的Sennheiser!](http://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1502/mobile01-8d50d2c2d07192ab58fd1b381a45c7de.jpg)
第一首就用新交響樂系列的音樂來測試,原檔為末日之戰3的遊戲光碟直接抓下來的音檔。
![[開箱]Sennheiser Momentum In-Ear,不一樣的Sennheiser!](http://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1502/mobile01-19e775cbf4cd0e4bbe70a2e1f0285f2d.jpg)
試聽後發現MIE的聲音還是有著聲海的老傳統,還是有音場大的錯覺!
雖然不及IE60以後的耳機的遼闊感,但以此價為我覺得算是有誠意了。
低頻的下淺度不算特別多,雖然有,但多是回談快速的低頻,比較少餘音。
分離度算不錯,至少樂器定位可以分辨出來,就像我上面講的,是音場大的"錯覺",樂群分布比較偏向以臉為中心大概150度的寬度,還不到HD650他180度的甚至200度的廣度。
![[開箱]Sennheiser Momentum In-Ear,不一樣的Sennheiser!](http://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1502/mobile01-45cfb48747c2353c59cd0b9d720666e1.jpg)
第二首用iTunes上購買的馬友友精選輯的巴哈獨語來作試聽。
選這首的原因是因為可以直接體會到大提琴的殘響程度,而且因為是獨奏,所以可以直接表現出MIE在低音樂器下的表現。
而表現是....普通。
沒有特別的吸引力,殘響度比較缺乏,算是比較可惜。
![[開箱]Sennheiser Momentum In-Ear,不一樣的Sennheiser!](http://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1502/mobile01-489824123900e7f47a1479fc325263bf.jpg)
第三首就用蔡琴的渡口來作測試。
渡口幾乎都是各個耳機必測試的曲目了吧。
最前面的鼓聲,的確如同大提琴的殘響一樣,殘響缺乏,低音有,但是太乾淨,變得比較沒吸引力,但是在女聲的部分,MIE到是有把蔡琴的聲音表現出來,人聲表現乾淨,中頻表現也可圈可點,但是高頻有些點齒音。
![[開箱]Sennheiser Momentum In-Ear,不一樣的Sennheiser!](http://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1502/mobile01-0a917029bccdf30aead4d2b48a2154bd.jpg)
接下來重頭戲就用1812序曲來作總結!
聲海的耳機怎麼可能不拿來聽交響樂呢!
樂器分離度算好,辨識度高,但一樣的,音場算闊,不知道是不是音檔的關係,AIFF的1812序曲音場表現居然讓我有170度的感覺,讓我非常非常驚訝!
音場瞬間拉寬!而且低音樂器的殘響居然也變漂亮了!收放均衡,不多不少!
例如3:35~3:45的低音琴部分,那裏真的很棒,MIE表現得不錯。
而最後10:00後的各個樂器的交響部分,表現還不算過於吵雜,分離度還是有,但還原度不高,由此可見如果在大編制下,MIE還是有著不可忽視的缺點,比較可惜。
![[開箱]Sennheiser Momentum In-Ear,不一樣的Sennheiser!](http://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1502/mobile01-f16ab52494ac679db02067c3e82b918c.jpg)
突然想到沒有用流行樂來聽,MIE我看表現的作好的應該就是流行樂了吧....
表現令人嘉賞,林志炫的聲音表現得很有質感,很清透,而低音也不會蓋過中高頻,應該是MIE的低頻有被減低,讓人聲的表現更為突出,MIE完全就是個聽流行樂的料!
-----
MIE在此價位我認為是適得其所,4000元價位的耳機我看表現也沒有比MIE還要好,雖然MIE聽交響樂的表現到交響的部份讓我覺得有點落漆,但是在整體的表現上面,還是有他的價值在,雖然低頻沒有像IE80、IE60那樣有著美妙的聲音,但我認為4000元的級距是不可能上打IE系列的,因為設定為便攜、時尚系列,在平常搭捷運坐公車的途中,MIE會給你很棒的享受,但如果是要拿來聽音響的話,別花那個錢,存下來買好一點的耳機吧!
整體表現下,我給MIE8分(總分10分)
而他的聲音就有點像UM1的低音加強版(UM1根本沒低頻阿!!!)
PS.MIE的配戴舒適度超好阿~!!!
真的超好戴的!
-----
音質:8.5
辨識度:9.0
高頻:8.5
中頻:8.0
低頻:8.0
流行樂:8.5
女聲:7.5
交響樂:7.5
總分:8.187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