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anasonic 旗下音響品牌 Technics 於今年二月中旬在台推出降噪無線耳罩式耳機「Technics EAH-A800」,作為該品牌復活後首款耳罩式新品,除了內斂而時尚的金屬造型、40mm 驅動單元外,它更擁有多項旗艦功能如能聆賞 Hi-Res 高解析音值的 LDAC 編碼、雙重混合降噪與環境音模式、4 波束成形麥克風抑噪帶來的通話品質,還有最高達 60 小時的超強續航力。過去以生產高傳真產品而深受發燒友喜愛的 Technics,在 2014 年品牌重啟後也終於在去年底挾兩款真無線耳機登台,這次的無線耳罩式耳機 EAH-A800 可視為這家日本大廠追求發燒級音質的旗艦機種,那麼它的表現是否真如期待?以下就一起來看看吧~
- 外盒正面
- 外盒背面
- 外盒側面
- 開箱
- 盒內容物
- 耳機收納包
- 收納包內容物

- 耳罩外側
- 可調式設計
- 耳墊
- 頭梁襯墊
耳機的頭梁襯墊外側用的是與收納盒相同、帶有荔枝皮紋路的皮革材質,內側應該是採用柔軟的海綿質感,金屬材質的頭帶調整滑軌為帶有髮絲紋的灰色,看來更有一體感,頭帶長度共有 12 段供調整,能夠滿足不同頭型的使用者,至於耳墊則是採用人造皮革。此外,Technics 並未公開 EAH-A800 的防水等級,建議使用者還是不要讓耳機遇水為妙


再來說明一下耳罩外部構造,上緣的排孔為前饋麥克風,靠近同心圓的橢圓形孔洞則是低音反射孔,下緣一條則是語音麥克風(也是最靠近嘴巴的位置),再加上耳罩內部的反饋麥克風提供清晰的通話品質。

實體按鍵則集中在右側耳罩下緣,由上而下依序為「音量+、播放/暫停、音量-」組成的長條形按鍵、獨立的電源鍵(一旁設有電源指示燈)、USB Type-C 充電埠以及 3.5mm 耳機插孔。

這邊也附上麻豆 Angela 配戴的示意圖,我自己是覺得實體按鍵位置很難用食指去按啦

- 觸控面板使用示意
- 觸控面板功能指派(一)
- 其他動作設定(一般)
- 觸控面板功能指派(二)
- 其他動作設定(來電)
- 其他動作設定(通話)

- 耳機本體重量
- 同收納包與配件重量


此外,當 EAH-A800 電量耗盡後如果沒有即時充電,則可以接上 3.5mm 耳機線繼續聆聽音樂,但在新手機愈來愈少配置耳機孔的情況下(畢竟真無線耳機已是主流...),這個功能或許連接隨身聽如 Walkman 的發燒友會比較常用到吧!
Technics A800 降噪無線耳罩式耳機重點規格:
藍牙版本:Bluetooth 5.2
驅動單元:40mm
頻率響應:4Hz~40kHz
音頻解碼:SBC、AAC、LDAC
電池續航:LDAC 連接模式下,開啟降噪約 40 小時,關閉降噪約 50 小時
AAC 連接模式下,開啟降噪約 50 小時,關閉降噪約 60 小時
防水等級:未公布
重量:298g
售價:12,990 元

Technics EAH-A800 採用聚氨酯三層振膜 40mm 驅動單元,並具備 Technics 聲控室構造,其頻率響應為 4Hz~40kHz、阻抗 34 歐姆、靈敏度 105dB/mW (@1kHz),藍牙通訊技術則是最新的 5.2 版本,而藍牙編碼支援 SBC、AAC 以及 LDAC,後者能傳輸最高 24bit/96kHz 的 Hi-Res 高解析規格,透過 3 倍於 AAC 的資料傳輸量帶來無損音質的聆聽體驗,前提是播放裝置與音訊內容也得支援就是,目前 Android 8.0 版本以上手機都支援 LDAC,如果是 iPhone 用戶就只能屈就於 AAC 編碼了。
這支無線耳罩式耳機支援 Google Fast Pair 功能,初次與 Android 手機配對只要開啟藍牙就能連上(雖然還是得在專屬應用程式 Technics Audio Connect 中進行設定),若你是使用 iOS 系統,那還是得在藍牙介面手動配對。受益於藍牙多點配對 (multi-point) 功能,Technics EAH-A800 能夠同時連接兩個藍牙裝置,舉例來說,可以在智慧型手機與隨身聽(或 PC、平板)間切換使用,當手機有來電也能透馬上接聽而無須切換耳機連線。不過,藍牙多點配對在 LDAC 模式下是無法使用的,此時就得在應用程式中切換為 SBC 或 AAC,資料傳輸量連同音質還是有點落差,兩連接裝置雖然無法同時播放音訊,但切換尚算即時。
- 應用程式介面
- 設定(一)
- 設定(二)
- 連接模式
- 多點連接提示
- 頭戴偵測設定
- 自動關機設定
- 語音助理設定
首先為各位介紹的是位於 System 分類之下、EAH-AZ60 所沒有的「Headphone fitting sensor」頭戴偵測功能,你能設定在摘下耳機後自動暫停音樂播放,大約在 2 秒內就會生效,戴回去恢復音樂播放的時間也差不多是 2 秒內,不過 JB 發現,如果把一邊耳罩提起配戴感應偵測也會作用,算是相當敏感;而為避免誤碰觸控面板而造成環境音模式改變,也可以設定摘下耳機即關閉觸控面板操作。此外,這支耳機也具備自動關機功能以節省耗電量。
在 Connect 分類裏頭的「Connection mode」連接模式有音質優先、連接優先兩種選項,前者可另外啟用 LDAC 以享受最高 990kbps 的音訊資料傳輸效果,後者則會以你手機愈設編碼(例如 Android 是 SBC) 來進行設定,切換時會先中斷音樂並自動重連,費時約 12 秒,至於藍牙多點配對也是在此分類之下。

先進入聽感體驗的部分,EAH-A800 的解析力佳、細節豐富,在不調整等化器的前提下感覺是較側重在中頻的人聲部份,屬於愈聽愈耐聽的類型。我先是使用 Pixel 6 搭配串流服務 Spotify 播放音樂,在加拿大節奏藍調歌手威肯的《Sacrifice》(Swedish House Mafia 混音版)一曲中,無論是威肯的假音或背景的迪斯可風電子樂器,聽起來都恰如其分且分離度佳,相比同級競品,我覺得 EAH-A800 在中低頻量感明顯較強、下潛深度足夠卻沒有過度的修飾,即便以串流播放音樂也能獲得更好的聆聽體驗,幾乎聽不出來是經過壓縮的音訊品質。
換到電影《神隱少女》的主題曲《One Summer Day》聆聽,從前半段久石讓的鋼琴獨奏到管弦樂團大合奏的尾段,EAH-A800 很好地再現了動態範圍的寬廣及細膩的變化,進而帶出情緒的轉折,同時空間感與樂曲的張力表現亦相當不俗。我接著播放存入 Walkman 隨身聽的 FLAC 無壓縮音檔 (24bit/96kHz),在日本樂團 YOASOBI 首張專輯的歌曲《アンコール》裏頭,該機則是將女主唱 Ikura 純粹細膩的唱腔忠實還原,在副歌飆高音處格外地清徹嘹亮,雖然偶爾還是會有一點齒音出現就是。
- 等化器關閉
- Bass+
- Vocal
- Treble+
- Dynamic
- 自訂等化器
- 環境音控制(降噪)
- 環境音控制(通透)
- 通透模式設定
- 降噪程度調整

EAH-A800 採用「雙重混合降噪」技術,不僅混合前饋和反饋降噪也多了一層數位與類比處理。我在辦公室環境下開啟降噪模式聆聽音樂,在 50% 音量即可隔絕同事交談或機械鍵盤的敲擊聲。情境轉換到假日正午的中和街邊,此時降噪模式可濾除 7 成的環境噪音(但機車從旁經過還是有點明顯),我將音量調至 50% 在餐廳與人併桌,也幾乎聽不到旁人的交談聲,得下修到 3、40% 才會出現。
接著換到捷運內的降噪測試,75% 音量可以完全掩蓋車廂的廣播聲或旁人的交談聲,認真聽的話,高頻率且刺耳的軌道摩擦聲還是隱約可辨,如果不想錯過廣播的話建議將音量調至 50% 或開啟環境音模式,我自己是覺得 EAH-A800 針對人聲的降噪效果十分優秀,能在通勤時享受屬於你一人的音樂時光。
- 通話品質測試
- 聲音延遲抑制設定

再來看到戶外通話品質,我在正午的台北街頭撥打 LINE 電話,接聽方隱約能聽到周圍的車流聲但不會太明顯,人聲則是相當清晰,若以滿分 10 分來評論噪音程度的話大概是 3 分左右,另外,在不講話的情況下周圍車流等噪音仍然會被收進去,相較於我先前測試過的 Jabra 耳機能夠在不講話時完全濾除雜音還是有段可以更精進的空間,整體來說,通話降噪表現算是及格以上、但優秀未滿的水準。
聲音延遲抑制設定部分,應用程式提供自動、抑制聲音中斷、抑制聲音延遲 3 種模式,第二個推薦聆聽音樂開啟、第三個則適合觀看影片,但其實觀看 Netflix 或 YouTube 影片都感覺不太出聲音與畫面不同步,倒是在遊玩 FPS 手機遊戲《決勝時刻 Mobile》時,無論第二或第三個模式,都沒有達到「遊戲模式」等級的低延遲,這邊我也錄了一段影片示意,各位可以發現畫面中槍枝開火明顯先於擊發聲,玩起來算是稍微有點影響體驗的程度


雖然在無線藍牙耳機市場起步較晚、2022 年才在台推出第一款無耳罩式耳機的 Technics,靠著多年在高傳真產品累積的聲學經驗,直接以 EAH-A800 挑戰旗艦市場,在與之相處數周測試之下,我對它的音質與續航力印象極佳,40mm 驅動單元呈現出寬廣深邃、飽滿清晰的聽感體驗,甚至以 Spotify 串流音樂都有幅度不小的提升,無論是量感、音色或音場都與一般耳機聆聽截然不同,這也讓我把過去存下、暫時聽膩的歌單全都重新聽了一遍

在降噪效果方面,EAH-A800 表現算是不錯但並非最強,尤其在通話降噪上還有些進步空間,雖然手機應用程式針對這點有許多可以自訂,不過我覺得效果十分有限就是。耳機外觀就真的非常高級,比起價位相近的旗艦競品,大量金屬質感的採用更對我的胃口,即便如此也沒有增加到太多重量,仍算是便於攜帶啦,不過觸控面板功能有限,且沒有防水保證是稍嫌可惜一點。整體來說,Technics EAH-A800 不負「極上聽感」之名,音質給我一種出道即巔峰的感覺,雖然還是有些小缺點(例如將近 1.3 萬元的高昂售價...),但相信下一代推出後絕對會是款更臻完美的旗艦無線耳罩式耳機霸主!
PS. 聽感屬於個人主觀感受,請以個人實際試聽為主。
▌小惡魔福利社





▌特別感謝
Model:瑋庭 Ange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