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 年即將接近尾聲,在今年的真無線降噪耳機市場,也處於百家爭鳴的狀況,有不少音樂品牌相繼帶來具備全新技術與功能的真無線降噪耳機,同時也推出搭載最新藍牙 5.3 無線傳輸技術的新品,小惡魔影音版在今年也為各位帶來各家品牌的真無線降噪耳機的試聽報告,而在這歲末年終的時節,布萊恩就為各位統整目前市售的真無線降噪耳機,並從主動降噪、通透效果、通話品質與耳機延遲四大面向為各位分析每款真無線降噪耳機的優缺點,而本次參與集評的選手,則有 1More Evo、Apple AirPods Pro 2、audio-technica ATH-TWX9、B&O Beoplay EX、Bose 消噪耳塞 II、JBL Live Pro 2、LG Tone Free T90、Samsung Galaxy Buds2 Pro、Sennheiser MOMENTUM True Wireless 3、Sony WF-1000XM4、Soundcore Liberty 4、Technics AZ60 以及 XROUND VOCA 共 13 款真無線降噪耳機,本編文章則要為各位帶來前七款耳機的評析。
PS. 產品集評排列順序依照品牌數字與英文字母排列,並無任何意義。
下方也提供各款耳機的快速傳送門,各位如果對哪款耳機有興趣的話可以直接跳轉:
1More Evo
Apple AirPods Pro 2
audio-technica ATH-TWX9
B&O Beoplay EX
Bose 消噪耳塞 II
JBL Live Pro 2
LG Tone Free T90
▋1More Evo

1MORE EVO 真無線降噪耳機採用圈鐵混合單元設計,並榮獲 JAS 日本音響協會 Hi-Res 高解析音質認證外,也是本次集評產品中少數支援 LDAC 音訊傳輸技術的真無線藍牙耳機,同時更搭載專利 QuietMax 分頻降噪技術,透過左右耳機各三組麥克風收集環境聲即時做出降噪對應,其降噪深度最高可達 42dB,而在調音部分,1MORE 更找來四次獲得葛萊美獎錄音大師 Luca Bignardi 專業調音,更在 1MORE Music 專屬應用程式中加入 SoundID 功能,讓每位聆聽者均能獲得最具個人化的專屬調音體驗。
- 1MORE EVO ANC Performance
- 1MORE EVO ANC Response
採用專利 QuietMax 分頻降噪技術的 1MORE EVO,在實際的降噪實測後,可以看到最大的主動降噪深度為 26dB,與官方提供的 42dB 降噪深度似乎有點落差,並具備 100~2000 Hz 的降噪頻寬,雖說降噪頻寬的範圍中規中矩,但從上方的曲線圖可以看到降噪頻段間的深度相當平均,因此可以帶來較為自然舒適的降噪體驗。
- 1MORE EVO Hearthrough Performance
- 1MORE EVO Hearthrough Response
至於在通透模式部分,1More EVO 的通透增益量約為 15dB,這款耳機同時還提供『環境通透』與『人聲增強』兩種通透模式,前者會讓整個環境聲音完整的傳遞到耳內,包含人聲部分也是,後者則會降低環境聲的音量,並針對人聲去進行優化,滿適合在工作或運動時來使用,不過前提是音樂播放的音量建議不要超過 75% 的設定,不然還是會出現較為模糊不清的聽感。
1More EVO 採用左右耳機各 3 顆麥克風的 6 麥克風 DNN 通話降噪系統,透過上方的室內外通話直測試音檔,不難發現不論是在室內外所呈現的通話品質都相當不錯,同時也能有效降低風噪聲,通話時的音質也相當清晰,沒有出現雜訊干擾的情況。
這邊要來看到的是本次集評新增的真無線耳機的延遲測試,使用的是 iPhone 上的『iGun Pro 2』的應用程式搭配 AAC 音訊格式與 Full HD 120fps 的錄影格式來進行測試,最終測試出這款 1More EVO 真無線降噪耳機的延遲為 201ms,以目前市售的真無線藍牙耳機平均都有 100~300ms 的延遲,其實算是中規中矩的表現。實際上,1More EVO 在聆聽音樂或觀看影片時,是不會出現延遲(也就是影音不同步的情況),但在玩手遊遊戲(尤其是音樂節奏遊戲時),就能感受到些微的延遲。

1MORE EVO 採用本家耳罩式耳機的圈鐵混合單元,以動圈加上 10mm DLC 類鑽石振膜的配置,屬於人聲較為後靠的調音風格,在中高音頻相當沈穩扎實的聽感下,還是能感受到低音頻的力道與量感,下潛深度雖然不算太深,但與主力的中高音頻有種相輔相成的效果。EVO 在聲音解析力的表現上也相當有水準,對於樂器與人聲形體與輪廓的掌握度相當高,加上能輕鬆營造較大的音場,且不至於讓音頻間太過鬆散,而表現較不突出的高音頻段部分,則是聽感中我覺得較為可惜之處,總體來說算是相當自然耐聽,且偏向目前主流的調音設定,用來聆聽流行樂、搖滾樂或 K-POP 樂曲都能輕鬆掌握。
而支援 LDAC、AAC 與 SBC 三種藍牙音源解碼格式的 1More EVO,我自己在 AAC 格式聆聽時,就已經可以感受到這款耳機水準之上的音質表現,切換至 LDAC 格式來進行聆聽,則會讓音質表現更為清晰,樂器與人聲的細膩度更為突出,且先前高音頻表現較不明顯的問題也有些許的改善,如果在搭配 Hi-Res 高解析音質格式的樂曲來進行聆聽,會讓整體的聽感體驗再次提升。

1More EVO 技術規格:
藍牙版本 5.2防塵/防水係數 IPX4
驅動單體尺寸 10mm
驅動單體種類 10mm DLC動圈x1、動鐵x1
響應頻率 20Hz ~ 40000Hz
是否支援App O
是否支援Siri O
是否支援Google助理 O
麥克風數量 6
充電時間(耳機/充電盒) 1小時/2小時
耳機續航力(一般/降噪) 8小時/5.5小時
耳機電池容量 48mAh
充電盒續航力(一般/降噪) 28小時/20小時
電池容量 450mAh
充電盒重量 46.9g
耳機重量 5.7g
充電盒尺寸 66.60 × 28.61 × 38.65 mm
耳機尺寸 22.03 × 20.69 × 25.11 mm
充電盒輸入電壓 5V1A
官方建議售價 4,990 元

身為 1MORE 品牌旗下旗艦級的真無線降噪耳機的 EVO,擁有配戴舒適與輕巧的耳機外觀設計,雖說實測後的降噪深度與原廠提供的數據有所落差,但整體還是具備自然舒適的降噪與通透的聽感體驗,6 麥克風 DNN 通話降噪,也提供優異的室內外通話品質,再加上耳機本身也支援 Hi-Res 高解析音質與 LDAC 編碼格式的功能,在聽感的體驗上也確實超乎其本身的產品售價,加上圈鐵混合式單元設計、SoundID 個人化調音、IPX4 防水防塵等級等特點,確實還能在目前幾乎已經趨近成熟的真無線降噪耳機市場上,保有一定的競爭力。不過可惜的是 1More EVO 在整體的續航力表現上並不算太突出,尤其是在降噪模式開啟時大約只有 5 小時左右的續航力表現,在關閉降噪或通透模式後,才能提升至 7 小時左右的續航力表現,幸好這款耳機的充電盒能提供額外 2.5 次的完整充電與快速充電功能,能夠為耳機隨時補充電力。
◆ 1More EVO 真無線降噪耳機各項評析
外型尺寸:★★★★☆配戴舒適:★★★★☆
降噪效果:★★★★☆
通透效果:★★★★☆
延遲表現:★★★☆☆
通話品質:★★★★☆
實際操作:★★★☆☆
聽感體驗:★★★★☆
續航表現:★★☆☆☆
延伸閱讀:1More EVO 完整試聽報告
▋Apple AirPods Pro 2

全新的 AirPods Pro 2 搭載 Apple H2 晶片,提供比起上一代 2 倍的 ANC 主動降噪效果,並具備全新的『適應性通透模式』,搭配 iPhone 使用的個人化空間音訊功能,與最高 48kHz 高音質 SharePlay 共享聆聽。此外,AirPods Pro 2 也在力度感測器上加上電容感應層,讓使用者能夠透過上下手勢來調整音量,在電池續航力部分,則比前代提升 33% 的電量,單耳機每次使用的時間約為 6 小時,搭配充電盒則共有約 30 小時的電池續航力,最後,Apple 也為新一代的 AirPods Pro 的充電盒進行大規模的更新,包含提供吊飾孔,並在充電盒下方建置揚聲器,可提供尋找功能、電量通知等提示音使用,而充電盒內建的 U1 晶片,同樣也能讓使用者搭配『尋找』功能來使用。
- Airpod Pro 2 ANC Performance
- Airpod Pro 2 ANC Response
Apple 在前代 AirPods Pro 的降噪表現就已經讓我留下深刻的印象,而這次換上 H2 晶片的 AirPods Pro 2 據 Apple 官方表示比起前代有二倍的降噪效果提升,透過實際的主動降噪測試可以看到,AirPods Pro 2 的最大降噪深度為 25dB,並具備 50~3000Hz 的降噪頻寬,主動降噪的深度夠,且降噪頻段間的深度不僅平均也相當完整,加上大範圍降噪頻寬,讓 AirPods Pro 2 依然擁有出色的主動降噪效果,雖然從數據面上無法看出是否比前代提升二倍,但實際使用上,除了修正前代的負壓感外,降噪效果也變得更自然舒適。
- Airpod Pro 2 Hearthrough Performance
- Airpod Pro 2 Hearthrough Response
- Airpod Pro 2 PNC Performance
- Airpod Pro 2 PNC Response
接著來看 AirPods Pro 2 的通透效果測試,透過實際的測試結果可以看到,AirPods Pro 2 的通透增益效果為 30dB,且通透增益頻寬範圍也相當大,這就可以說明為何在實際配戴使用 AirPods Pro 2 的通透模式時,會有一種彷彿沒有帶耳機的自然感,加上 Apple 這次也為 AirPods Pro 2 帶來全新的「適應性通透模式」,我自己實際測試過,像是工地施工的噪音、汽機車的引擎聲,甚至是捷運行走時的軌道磨擦聲,雖然並不像主動降噪模式是發出訊號直接抵銷,但在適應性通透模式下,能將這類噪音的音量減弱,讓配戴的舒適度也進一步的提升。
在通話品質測試部分,AirPods Pro 2 內建內向波束成型雙麥克風系統,從上方的室內外通話品質測試的音檔可以發現,AirPods Pro 2 在室內通話語音的清晰度相當優異,且從收話端來聆聽是沒有聽到太多的環境噪音,但在戶外通話的環境下,雖然通話語音的清晰度表現也算是相當不錯,但環境音的量感就稍微明顯一點,這點倒是比較可惜。
耳機延遲測試方便,AirPods Pro 2 採用的是最新的藍牙 5.3 無線傳輸技術,理論上延遲表現會較為優異,不過不要問我 LE Audio 等新規格或功能何時才能在這款耳機上實現,因為就連 Apple 官方也無法給出一個正確的解答。延遲測試環境與方式則與上方相同,接下來我就不多做介紹,直接跟各位報告 AirPods Pro 2 的延遲表現為 150ms,在這次集評未具備『低延遲模式』功能的真無線降噪耳機中表現算是最出色的一款。

在實際的聽感體驗部分,個人認為新一代的 AirPods Pro 在音色上比起前代又更為舒適耐聽一些,同時也增強低音頻的呈現,擁有較具延伸感與下潛深度頗深的低音聽感,而前代強調的中高音頻部分,也保有中因飽滿扎實與高音清亮的特性,但在小提琴高把位或鋼琴高音部分,還是略帶有點沈悶,算是比較可惜的地方。在人聲表現上,AirPods Pro 2 也多了點細膩感與層次,聆聽時能感受到情感面較為飽滿。而 AirPods Pro 2 要真正的釋放絕佳聽感,還是得搭配「個人化空間音樂」與「自訂音訊」兩項個人化設定,在這兩個功能開啟後,就能感受到聲音的分離感更為明顯,同時也強化了音場與環繞效果,聲音的透明感也更加明顯,也讓樂曲更有層次更為舒適耐聽。

Apple AirPods Pro 2 技術規格:
藍牙版本 5.3防塵/防水係數 IPX4(耳機本體與充電盒)
驅動單體種類 特製的長衝程 Apple 驅動單體+高動態範圍放大器
耳機續航力:
- 充電一次的聆聽時間最長可達 6 小時 (啟用空間音訊和頭部追蹤功能時,最長可達 5.5 小時)
- 充電一次的通話時間最長可達 4.5 小時
- 聆聽時間最長可達 30 小時
- 通話時間最長可達 24 小時
耳機重量 5.3g
充電盒尺寸 60.6 × 21.7 × 45.2 mm
耳機尺寸 21.8 × 24.0 × 30.9 mm
官方建議售價 7,490 元

總結來說,Apple 全新推出的 AirPods Pro 2,可以說是從外表上看不出升級,一定得要親身使用過才能感受到滿滿的升級點,我自己除了很喜歡這次升級的通透模式與主動降噪模式外,音質上的提升也是相當有感的一部分,加上支援 MagSafe、IPX4 防水與內建 U1 晶片與揚聲器的充電盒,以及全新導入上下滑動調整音量的控制方式,都是真的要實際使用過才能感受到的便利升級。但我還是希望 AirPods Pro 2 能透過未來的韌體更新,來支援自家無損壓縮格式的樂曲,畢竟在百家爭鳴的真無線降噪耳機市場來說,如果能支援更高解析的樂曲搭配既有的 Apple 產品生態性與便利功能,即使售價較競品來得高昂還是會吸引消費者願意入手。
◆ Apple AirPods Pro 2 真無線降噪耳機各項評析
外型尺寸:★★★★☆配戴舒適:★★★★☆
降噪效果:★★★★★
通透效果:★★★★★
延遲表現:★★★★☆
通話品質:★★★☆☆
實際操作:★★★★☆
聽感體驗:★★★★☆
續航表現:★★★☆☆
延伸閱讀:Apple AirPods Pro 完整試聽報告
▋audio-technica ATH-TWX9

幾乎年年都會推出新品,並且會加入年度集評的 audio-technica 鐵三角,在今年除了歡慶創立六十週年外,更帶來旗下首款旗艦級真無線降噪耳機 ATH-TWX9,這款全新的旗艦真無線降噪耳機,除將耳機外型同樣改為帶有耳機柄的結構形式外,更搭載 5.8mm 驅動單元與最新的高通 Snapdragon Sound 音訊技術,能播放 24bit / 96kHz 的 Hi-Res 高解析音質樂曲,也能透過 aptX Voice 技術增強通話品質。充電盒除具備 Qi 無線充電外,也加入深紫外線殺菌功能。此外,ATH-TWX9 還支援低延遲模式、多重配對、5 種降噪模式,以及可即時偵測周遭環境優化降噪效果的 Optimized 模式。
- audio-technica ATH-TWX9 ANC Performance
- audio-technica ATH-TWX9 ANC Response
實際測試 ATH-TWX9 的主動降噪效果,其最大的主動降噪深度為 28dB,主動降噪頻寬則位於 100~2200Hz 之間,雖然主動降噪的深度相當深,但從上方曲線圖則可以發現在 600Hz 左右頻段會出現降噪深度不足的情況,且在 600Hz 頻段後也出現降噪強度下降的狀況。以實際的配戴體驗來看,高音頻段的降噪效果確實是 ATH-TWX9 需要強化的地方,包含捷運車廂內的蜂鳴聲、車輪與軌道的摩擦聲響等,即便在播放音樂時還是能聽得到些許的高音頻噪音,不過鐵三角也提供降低飛機引擎聲的 Airplane、降低列車風切和車輪噪音的 Train、降低市區時交通和環境噪音的 On The Go、降低安靜空間內噪音的 Office/Study,以及減少干擾注意力噪音的 Home 五種降噪模式,各位也可以針對不同環境切換試試。
- audio-technica ATH-TWX9 Hearthrough Performance
- audio-technica ATH-TWX9 Hearthrough Response
- audio-technica ATH-TWX9 PNC Performance
- audio-technica ATH-TWX9 PNC Response
至於在通透模式的實測部分,ATH-TWX9 具備約 20dB 通透增益效果,且通透頻寬範圍則屬於中規中矩,在日常生活所能聆聽的音頻範圍都包含在內,從上方的曲線圖也可以看到在高音頻段會稍微有音量放大的效果,但實際上並不影響整體在通透模式下的配戴舒適度。這款耳機同樣提供五種不同等級的外部聲音模式(也就是通透模式)供使用者選擇,另外還有專注擷取人聲、減少高低頻噪音的「自然」,以及完整收音的「強大」兩種模式可以使用。
ATH-TWX9 透過機身外部設置兩個高性能 MEMS 麥克風,並搭配波束成形和高通 cVc 8.0 技術,來提升耳機的通話品質,從上方的室內外通話品質測試的錄音檔中,室內的通話品質算是相當清晰,環境中的人聲或鍵盤敲擊聲都不太明顯,在戶外時的通話品質我自己覺得也是相當不錯,抑制風噪聲的效果算是明顯,環境噪音的量感也不會太過明顯。
- Audio-Technica ATH-TWX9 延遲測試(一般模式)
- Audio-Technica ATH-TWX9 延遲測試(低延遲模式)
鐵三角 ATH-TWX9 雖然僅搭載藍牙 5.2 無線傳輸技術,但卻是本次集評的耳機中,少數有提供一般與低延遲模式的真無線降噪耳機,在相同的測試環境下,ATH-TWX9 在一般模式下的延遲表現為 242ms,而在開啟低延遲模式後,實際測試的耳機延遲表現則為 125ms,約有一倍的延遲效果提升,因此像是平常聽音樂或看影片其實在一般模式下就夠用,但如果想要玩手遊的話,就建議開啟低延遲模式來進行強化,以獲取更好的遊戲體驗。

ATH-TWX9 搭載 5.8mm 驅動單元,並透過複合式三層振膜的高剛性與震動抑制能力,展現低音域至高音域的延展性,同時以「空中配線」方式將音圈懸浮來減少振膜上的配線張力,在驅動單元背面的阻尼材料採用瑞士 Sefar 公司製造的高精密金屬格網,調節氣流之餘也能控制輸出音壓,讓音質表現能夠再次強化。而 ATH-TWX9 的聽感則延續鐵三角一直以來的調音特性,在保持人聲的細節與細膩度之外,這次也帶給聆聽者更多三頻均衡的聽感表現,清亮的高音、飽滿的中音加上延伸感十足的低音,整體來說中性偏暖的音色倒也滿討人喜歡,而如果各位是透過 aptX Adaptive 音訊編碼來聆聽高解析樂曲,就能感受到更多的聲音細節,人聲與樂器的輪廓也會更加明顯。

audio-technica ATH-TWX9 技術規格:
藍牙版本 5.2防塵/防水係數 IPX4
驅動單體 5.8mm 高解析驅動單元
頻率響應 10Hz~40kHz
輸出感度 102dB/mW
續航力
開啟降噪下耳機本體 6 小時、關閉降噪為 6.5 小時
充電艙可額外提供 12.5 小時(未開啟降噪)的播放時間
充電盒重量 57g
耳機重量 11g
官方建議售價 8,000 元

身為鐵三角旗下首款旗艦真無線降噪耳機,ATH-TWX9 不論是在充電盒或耳機本體的外型上,都跳脫過去尺寸較為龐大的設計,本次採用耳機柄形式的設計,也可以看出鐵三角有逐步往主流靠攏的意味,雖然對女性使用者來說,機殼還是有點偏大,這當然也影響到配戴時的舒適度,但這款真無線降噪耳機,不論是在音質表現、操作便利性,以及語音通話品質等各部分的表現,都無愧於被定位在旗艦級的機種。比較可惜的是 ATH-TWX9 在降噪效果的表現上,比起同為日系的 Sony WF 系列來說,的確還是存在較多的進步空間,另外風噪聲的抑制表現上也仍然差強人意,期望在不久的下一代旗艦中能看到這兩個部分的進步與更新。
◆ audio-technica 真無線降噪耳機各項評析
外型尺寸:★★★☆☆配戴舒適:★★★☆☆
降噪效果:★★★☆☆
通透效果:★★★☆☆
延遲表現:★★★★★
通話品質:★★★★☆
實際操作:★★★★☆
聽感體驗:★★★★☆
續航表現:★★★☆☆
延伸閱讀:audio-technical ATH-TWX9 完整試聽報告
▋B&O Beoplay EX

來自丹麥的音響品牌 Bang & Olufsen(以下簡稱 B&O),今年所發表全新真無線入耳式主動降噪耳機 Beoplay EX,一改先前 EQ 與 E8 的耳塞形式耳機設計,導入如同 Apple AirPods 系列附有耳機柄的入耳形式。雖在耳機造型設計風格上有著明顯的差異,但 B&O 還是為這款全新的 Beoplay EX 導入帶有主動調校的 ANC 降噪功能、9.2mm 揚聲器驅動器、六個波束成形技術麥克風、Own Voice 自身語音調節、IP57 防塵防水、aptX 適應性調整等完整的真無線降噪耳機功能,期盼使用者能在不同生活使用情境下,獲得最適合的聽感體驗。
- B&O Beoplay EX ANC Performance
- B&O Beoplay EX ANC Response
具備主動調校 ANC 主動降噪技術的 Beoplay EX,經實測後最大的主動降噪深度為 24dB,主動降噪頻寬則落在 100~2000Hz 之間,降噪頻寬所覆蓋的範圍算是中規中矩,但從圖上的曲線可以發現在 2000~3000Hz 的頻段下會出現明顯的反噪現象。但我還是滿推薦各位直接開啟自適應 ANC 功能,對於大眾運輸工具、室內環境或戶外環境都能自動判斷降噪程度,且準確度算是很高,這樣就不用在每個不同環境都要重新設定,有點類似 Sony 的彈性音效控制,但少了直接切換透明度的功能設定。
- B&O Beoplay EX Hearthrough Performance
- B&O Beoplay EX Hearthrough Response
- B&O Beoplay EX PNC Performance
- B&O Beoplay EX PNC Response
通透模式在 B&Q Beoplay EX 下被稱為透明度模式,也就是耳機能聽到環境聲音的程度,在實際的測試中,這款耳機的通透增益量效果約為 25dB,很明顯的可以看到在高音頻時,聲音會有放大的效果,雖然比起前代的真無線降噪耳機在放大的音量上,已經有很明顯的改善,但實際使用時還是常會被突如其來的高音量所嚇到。而 Beoplay EX 具備不錯的物理隔音效果,約能隔絕 70% 的環境噪音,在最高等級的降噪模式下,在未播放音樂時還是能聽到例如風扇運轉、敲擊鍵盤的聲響等,但量感上已經下修許多,且不會出現不適的負壓感,算是相當不錯的表現。
Beoplay EX 內建六個全向式收音形式的 MEMS 麥克風,在室內外通話品質測試的錄音檔中,則可以聽到室內外的語音通話品質都相當清晰,在通話時所能聆聽到的環境聲音量感都相當輕微,且也能避免惱人的風切聲,整體來說算是相當夠水準的表現。此外,使用者也可透過專屬的 App 應用程式,來設定三段等級的 Own Voice 功能,簡單的說就跟自適應 ANC 功能相同,能自動調整語音音量並能濾除背景噪音,搭配三段的通話降噪功能,對於背景噪音與風切聲也有很大的幫助。
Beoplay EX 採用藍牙 5.2 無線傳輸技術,並支援 SBC、AAC 與 aptX 適應性調整音效解編碼器,同樣在相同的測試環境下來進行這款耳機的延遲測試,最終 Beoplay EX 所測得的延遲表現為 208ms,整體的表現上還是在目前市售的真無線藍牙耳機的容許範圍,同樣適用於聆聽音樂或觀看影片使用,如果要玩手遊的話還是會感受到些微的延遲狀況。

搭載 9.2mm 釹磁鐵驅動單體的 Beoplay EX,屬於人聲稍微後靠的調音設定,並以主流的中高音頻進行較多的優化,低音頻延伸感與彈性雖然足夠,但力道稍嫌不足,則讓需要節奏感來支撐的曲目就有點吃虧,人聲表現偏向細膩且容易帶出抑揚頓挫的情緒,在聆聽中島美嘉所演唱的〈我也曾想一了百了〉,就能充分感受到歌手想要表達的情感,算是較為偏向人聲定位的一款耳機。Beoplay EX 的聲音解析力則在平均水準之上,尤其是使用 aptX 適應性調整音效解編碼器時會更為明顯,樂器與人聲的形體都相當清晰,音場空間感的表現則是頗具水準,且定位感相當明確,適合用來聆聽交響樂或現場演場會的表演,整體的音色偏暖,通透感與協調感相當不錯,是一款相當舒適耐聽的耳機。

B&O Beoplay EX 技術規格:
藍牙版本 5.2防塵/防水係數 IP57 防塵防水
驅動單體 釹磁鐵,直徑 9.2 mm
頻率響應 20Hz~20,000kHz
輸出感度 102dB/mW
充電時間:
耳機:約 1.5 小時
充電盒 (USB-C):1.45 小時
充電盒(Qi 無線):2.15 小時
充電 20 分鐘可得約 1.75 小時播放
續航力:
ANC 開啟時最長可連續使用 6 小時
ANC 關閉時最長可連續使用 8 小時
在充電盒中以適宜音量播放,最長可連續使用 20 小時
電池容量
耳機:
右側(主)70 mAh
左側(副)70 mAh
充電盒:380 mAH
充電盒重量 53g
耳機重量 12g
官方建議售價 13,990 元

B&O Beoplay EX 真無線降噪耳機擁有時尚的配色與外型設計,且在圓形玻璃觸控面板與商務風格的耳機柄設計下,還是能明顯的與 AirPods 做出風格上的差異,而這款耳機讓我最驚豔的莫過於『自適應 ANC』功能,能夠省去在不同環境下需要針對降噪程度進行調整的手續,同時具備以人聲為主且具備寬廣音場的聽感體驗,在語音通話品質也有相當優異的表現,這些都滿值得稱讚。比較可惜的是觸控操作稍嫌複雜,且無法自訂個人化的操作功能,對於實際使用的便利度就稍微打了一點折扣。此外,Beoplay EX 的台灣官方定價為 13,990 元,算是本次集評的耳機中售價最為高貴的一款。
◆ B&O Beoplay EX 真無線降噪耳機各項評析
外型尺寸:★★★★☆配戴舒適:★★★☆☆
降噪效果:★★★☆☆
通透效果:★★☆☆☆
延遲表現:★★★☆☆
通話品質:★★★★★
實際操作:★★★☆☆
聽感體驗:★★★★☆
續航表現:★★★☆☆
延伸閱讀:B&O Beoplay EX 完整試聽報告
▋BOSE QuietComfort Earbuds II

時隔兩年後,Bose 再次帶著全新 QuietComfort Earbuds II 消噪耳塞 II 回歸,除將耳機本體縮小了約 1/3 的體積,攜帶充電盒同樣瘦身有成之餘,更增加額外一次為耳機完整充電的電量,加上採用全新獨家的 CustomTune 智慧耳內音場調校技術與 ActiveSense 動態噪音感應技術,前者能針對不同配戴使用者的耳型,打造個人化的降噪與音質聽感體驗,後者則能強化環境音模式的效果,搭配最新的藍牙 5.3 無線傳輸技術、IPX4 防汗防水等級,以及單次使用約 6 小時的續航力等特色,期望能穩固其無線降噪耳機的領導品牌地位。
- Bose QC Earbuds II ANC Performance
- Bose QC Earbuds II ANC Response
Bose 消噪耳塞 II 內建獨家的「Acoustic Noise Cancelling 技術」,簡單的說就是讓耳機內建的四個麥克風,搭配消噪耳塞 II 中搭載的獨家定制消噪晶片來進行最佳化的消噪與音質調整處理,透過實際的測試後,可以看到這款消噪耳塞的最大降噪深度為 30dB,至於降噪頻寬則為 50~2500Hz,除了降噪深度表現出色外,這款耳機還具備相當廣的降噪頻寬,且頻段間的降噪平均深度佳,加上這次在實際體驗時,能夠將環境人聲濾掉就能夠展現出 Bose 在降噪領域上的專業性。
- Bose QC Earbuds2 Hearthrough Performance
- Bose QC Earbuds2 Hearthrough Response
- Bose QC Earbuds2 PNC Performance
- Bose QC Earbuds2 PNC Response
實際測試後,Bose 消噪耳塞 II 的通透增益效果約為 27dB,在具備 ActiveSense 技術的『感知外界』模式,有點類似 Apple 為全新 AirPods Pro II 全新的『適應性通透模式』,除能自然的掌握外部環境的聲音外,如果其中有工地的嘈雜聲或試圖如其來較大的噪音的話,就會自動進行消噪的調整,舉例來說:當你在此模式下,突然有人從旁邊大聲拍手時,消噪耳塞 II 在感知外界模式下,就會自動減低拍手聲的音量,讓使用者不至於會因為太大聲而有嚇到的情況。
Bose 則為這款消噪耳塞 II 配置了單邊四組麥克風配置,除原本前饋麥克風、後置麥克風與耳機孔處的通話麥克風外,在機殼內側又增加了一個針對環境收音的麥克風,用以提升降噪效果與通話時度收音品質。從實際的室內外通話品質測試錄音中,不難發現 Bose 消噪耳塞 II 在室內與室外的通話品質表現都相當優異,耳機確實能針對不同環境下在進行語音通話時降低環境音的干擾,同時還能強化語音時的清晰度。
Bose 消噪耳塞 II 採用最新的藍牙 5.3 無線傳輸技術,並內建 Qualcomm S5 Audio SoC (高通 S5 音訊晶片),不過還是僅支援 SBC 與 AAC 藍牙解碼器,在耳機延遲的實際測試中,這款具備藍牙 5.3 的 Bose 消噪耳塞 II 所獲得的延遲表現為 225ms,這部分的實測結果其實頗讓我意外,畢竟同樣採用藍牙 5.3 的 AirPods Pro 2 在延遲性的表現上相對出色不少,而這款耳機僅是稍微優於最大的平均而已。

Bose 消噪耳塞 II 並未特別強調內建的揚聲器配置,不過從前代消噪耳塞開始,就提供使用者獨家的 CustomTune 智慧耳內音場調校技術,當然也具備等化器讓使用者獲得更多的聽感體驗。在每次配戴耳機後出現的『嗡』聲,其實除了調整降噪效果外,同時也能針對音質進行調整。在未開啟任何的音質等化器模式時,首先可以明顯感受到在低音、中高音頻及人聲部分,比起前代都有明顯的優化,同時也可以確認 Bose 消噪耳塞 II 是屬於人聲較為前靠的調音設定,低音的優化也為這款耳機帶來更為均衡舒適的聽感,長時間聆聽不會有疲勞感,是一款適合長時間配戴的耳機。
不過 Bose 消噪耳塞 II 在聲音的解析力表現上,我自己覺得算是中規中矩,像是大娛樂家的〈The Greatest Show〉開頭的大合唱部分,就較難以辨識不同的人聲,樂器形體的掌握也不算是太過突出,以蔡琴演唱的經典名曲〈渡口〉來進行試聽,從開頭的小鼓與低音股開始就可以明顯的聽出低音量感與彈性,隨即而來的女聲則能感受到細膩感與較多的細節,整體來說,Bose 消噪耳塞 II 以自然且偏向人聲的聲音演繹方式提供給聆聽者,不至於有過多的音染細節,但也不至於到平淡無奇。

Bose 消噪耳塞 II 技術規格:
藍牙版本 5.3藍牙晶片 Qualcomm S5 Audio SoC (高通 S5 音訊晶片)
防水係數 IPX4 防水等級
充電時間
耳機:1 小時
充電盒 (USB-C):3 小時
充電 20 分鐘即可使用 2 小時
續航力
長達 6 小時
充電盒重量 59.8g
耳機重量 6.24g
官方建議售價 9,500 元

時隔兩年後,Bose 終於推出全新的消噪耳塞 II,在這段時間的體驗上我是給予相當正面的評價,首先耳機尺寸一口氣縮減 1/3,雖然對於女性使用者來說還是稍微大了一些,但更加舒適且穩固的配戴感,以及直覺便利的觸控操作,也確實能彌補這樣的小缺憾。而出色的降噪效果一直以來都是 Bose 的強項,這部分在導入 Acoustic Noise Cancelling 技術後,只能說更為出色,基本上越來越接近 Bose 自家頭戴式無線降噪耳機的消噪效果。此外,具備 ActiveSense 技術的『感知外界』模式,則帶來更自然的環境音模式,也能針對不同的環境噪音快速的對應並進行消噪。雖然尺寸與重量也相應縮小的充電盒取消 Qi 無線充電功能,且依舊僅支援 SBC 與 AAC 藍牙編碼格式,但 Bose 消噪耳塞 II 依舊為使用者帶來絕佳的降噪與音樂聆聽體驗。
◆ Bose 消噪耳塞 II 各項評析
外型尺寸:★★★☆☆配戴舒適:★★★☆☆
降噪效果:★★★★★
通透效果:★★★★☆
延遲表現:★★☆☆☆
通話品質:★★★★★
實際操作:★★★★☆
聽感體驗:★★★★☆
續航表現:★★★★☆
延伸閱讀:Bose 消噪耳塞 II 完整試聽報告
▋JBL Live Pro 2

在今年年初由美國音響品牌 JBL 發表的 Live Pro 2 真無線降噪耳機,同樣採用具備耳機柄的入耳形式結構設計,搭載獨家 JBL Signature 調音的 11mm 驅動單元,並具備 ANC 主動降噪、環境感知模式、自由通話模式與多點連接等功能,以及 IPX5 防水等級與 Qi 無線充電等特性,透過左右機內建的 6 個波束成形麥克風,能夠帶來更加清晰通話品質,搭配播放時間在搭配充電艙最長可來到 40 小時之久,期盼能夠滿足音樂愛好者的全天候的聆聽需求。
- JBL Live Pro 2 ANC Performance
- JBL Live Pro 2 ANC Response
Live Pro 2 具備「自適應主動降噪」的 ANC 主動降噪模式,經過實測後我們可以看到,這款真無線降噪耳機的最大降噪深度來到目前最大的 30dB,降噪頻寬則為 80~2300Hz,雖然主動降噪深度表現優異,但在 250Hz 與 600Hz 兩個頻段左右出現深度不足的情況,降噪頻寬的範圍也算中規中矩。以實際的降噪體驗來說,Live Pro 2 能在主要降噪頻寬範圍中,獲得良好的降噪效果體驗,不過像是捷運車廂中的廣播聲、開關門時的蜂鳴聲,以及軌道摩擦的聲音,在播放音量未達到 75% 時還是些微可聽到,人聲部分的降噪效果也不像 Bose 消噪耳塞 II 來得出色,此外,這款耳機在風噪聲的抑制表現上會稍嫌薄弱一些,在內湖大樓間步行時,還時能感受到惱人的風切聲存在。
- JBL Live Pro 2 Hearthrough Performance
- JBL Live Pro 2 Hearthrough Response
- JBL Live Pro 2 PNC Performance
- JBL Live Pro 2 PNC Response
Live Pro 2 具備環境感知模式,並可進行 1~7 級通透程度的調整,通過實際測試可以得知,這款耳機的通透增益量約為 20dB,左右耳機的通透增益效果有些微的不同,且在高音頻段下會出現些許的聲音放大效果。JBL 提供的七段通透程度的調整,則能為使用者提供在不同場景下的適應性設定,但如果能提供自適應的通透模式功能,讓系統自行感知環境噪音來進行自動調整,或許會是更直覺且便利的作法,整體來說,通透模式的效果還算不錯,但若能降低高音頻的音量放大效果的話,會帶給使用者更舒適且自然的聆聽體驗。
Live Pro 2 在左右耳機共搭載了 6 個波束成形麥克風,其麥克風靈敏度為 -38dBV/Pa @1kHz,透過專用的 JBL Headphones 應用程式中內建的「語音感知模式」,可控制通話過程中聽到多少比例自己的聲音,並提供低、中、高等 3 種程度以及關閉的控制選項。通過實際的室內外通話品質測試,我們可以聽到語音通話的清晰度表現算是相當出色,在室內通話時能夠阻隔約 95% 的環境噪音,而在室外進行通話時則能阻隔約 90% 的環境噪音,但還是能明顯聽到些許的風切聲,這點也算是這款真無線降噪耳機的硬傷之一。
Live Pro 2 採用藍牙 5.2 無線傳輸技術,並支援 SBC 與 AAC 兩種藍牙編碼格式,雖說有搭載「智能視聽」的音效模式,能提供音頻模式、視頻模式分別能提升音頻質量、改善影音同步性能,但透過實測後,這款真無線降噪耳機的延遲表現是目前最高的 458ms,已經超過目前市售真無線耳機最大延遲秒數 300ms,我自己在聆聽音樂或觀看影片時是沒有感受到不同步的狀況,但在進行 FPS 或音樂節奏類型的手機遊戲時,就會感受到明顯的延遲感。

搭載 11mm 動圈驅動單體的 Live Pro 2,提供 16 歐姆阻抗與 20Hz~20kHz 的頻率響應規格,以實際的聽感來說,Live Pro 2 能夠讓聆聽者聽到量感與下潛深度極佳的低音頻表現,這與許多來自美國耳機品牌所推出的耳機擁有相同的調性,因此適合聆聽電音、EDM、嘻哈等節奏感較強的樂曲,其次,這款耳機也具備良好的聲音解析能力,對於各類型樂器所展現的形體相當清晰,人生的細膩度與細緻度表現也都在水準之上,且人聲與樂器的分離度表現也頗佳,聲音表現上相當具有層次感,再搭配上不錯的空間感表現,像是交響樂、聲樂等類型樂曲,也都能感受到像是在現場演奏的氣勢感,但比較可惜的還是太過強調低音頻,犧牲了不少對於中高音頻與高音頻的演繹,也讓整體的音色稍微偏冷。
此外,使用者也可透過專屬的 JBL Headphones 應用程式,在內建 5 種 JAZZ、VOCAL、BASS、CLUB 和 STUDIO 預設 EQ 等化器進行調整 ,並能夠自定義「我的 EQ」,其提供 32Hz、64Hz、125Hz、250Hz、500Hz、1kHz、2kHz、4kHz、8Hz 和 16kHz 一共十段的頻率,以及正負 6dB 的增益等級,算是市售真無線耳機中最完整的自訂 EQ 功能。

JBL Live Pro 2 技術規格:
藍牙版本 5.2驅動單元 11mm 動圈驅動單體
防水係數 IPX5 防水等級
頻率響應 20Hz~20kHz
阻抗 16 歐姆
靈敏度 105dB SPL @1kHz
音頻解碼 AAC、SBC
續航力
耳機關閉 ANC 約 10 小時,搭配充電艙約 40 小時
耳機開啟 ANC 約 8 小時,搭配充電艙約 30 小時
充電盒重量 50.2g
耳機重量 9.6g
官方建議售價 6,880 元

由 JBL 所推出的 Live Pro 2 真無線降噪耳機,其具備渾厚且力道十足的低音頻表現,加上極佳的分離感與音場空間,讓人很難不發現這是一款來自美國品牌的耳機產品,在外型設計上走的是輕量化與耳機柄形式的設計,配戴舒適度與穩定度的表現也不差,且耳機具備ANC 主動降噪、多點連線、可調等級的通透模式、Qi 無線充電與 IPX5 防水等級等功能特點,與市售的不少真無線降噪耳機相比,也同樣具備相當完整的機能對應。搭配專屬的 JBL Headphones 應用程式,能進一步提供使用者更具個人化的聽感與操作體驗,雖說是目前無線耳機市場的基本功能,但對使用者來說就是滿完整的功能設定。
不過以 Live Pro 2 將近 7 千元新台幣的定價來看,雖具有不錯的主動降噪深度,但在特定頻段的降噪深度不足加上降噪頻寬表現平平,就會降低消費者入手的意願,加上風噪聲抑制表現較無法符合使用上的需求,以及僅具備 SBC 與 AAC 的藍牙編碼格式,在具備更多功能且降噪方面表現較好的真無線降噪耳機,售價相對便宜的情況下,這款 Live Pro 2 要在市場中突圍,可能需要更多的升級與更新。
◆ JBL Live Pro 2 各項評析
外型尺寸:★★★★☆配戴舒適:★★★★☆
降噪效果:★★★☆☆
通透效果:★★★☆☆
延遲表現:★☆☆☆☆
通話品質:★★★★☆
實際操作:★★★★☆
聽感體驗:★★★☆☆
續航表現:★★★★☆
延伸閱讀:JBL Live Pro 2 完整試聽報告
▋LG Tone Free T90

LG Tone Free 真無線耳機系列在今年推出全新旗艦款 T90,搭載升級款的 11mm 石墨烯振膜單體,並延續與英國音響大廠 Meridian 在調音與等化器上的合作,並具備主動降噪功能、多點連接、最新的藍牙 5.3 無線傳輸技術,以及 Snapdragon Sound 技術,能為使用者帶來 Hi-Res 高解析音質與低延遲特性。此外,這款真無線降噪耳機更是全球首款「杜比真無線耳機」,透過 Dolby Atmos 杜比全景聲技術,與 Dolby Head Tracking 頭部位置追蹤功能,能夠帶給聆聽者更具沉浸式的空間感音效。
而 Tone Free T90 另一個賣點則是充電盒支援 Plug & Wireless 功能,在沒有支援藍牙的裝置如跑步機、機上娛樂系統或 USB 音效裝置使用時,只需透過連接線連接充電盒,即能將其化身為藍牙發射起,讓使用者能透過無線方式聆聽裝置中的影音內容,而充電盒內也延續 LG 在 Tone Free 首創的 UVnano 紫外線殺菌,耳機本體防水為 IPX4,續航力單次最長 9 小時。
- LG TONE-T90Q ANC Performance
- LG TONE-T90Q ANC Response
LG Tone Free T90 具備基本的主動降噪模式,原廠並未提供可調的降噪等級,或是適合不同場景的降噪環境模式,透過實際的測試結果,我們可以看到最大降噪深度來到 30dB,至於降噪頻寬則為 80~1700Hz,以降噪頻寬來看是目前測試的真無線降噪耳機中最小的一款,同時頻段間在 600Hz 左右會出現的降噪深度不足的情況,加上 2000~3000Hz 的頻段中出現明顯反噪現象,以實際的降噪體驗來說,Tone Free T90 有點像是真無線降噪耳機剛推出階段時的降噪效果表現,雖然改善了未播放音樂時帶來的負壓感,但整體的降噪效果真的是相當普通,如果要搭乘大眾運輸或是搭飛機使用,我個人是不太建議,這款耳機的降噪比較適合在較安靜的室內空間下使用。
- LG TONE-T90Q Hearthrough Performance
- LG TONE-T90Q Hearthrough Response
- LG TONE-T90Q PNC Performance
- LG TONE-T90Q PNC Response
而 Tone Free T90 的環境音功能,倒是提供了增強人聲的「對話模式」和通勤使用的「收聽模式」,從功能面與實際應用面來說,比起降噪模式要來得更實用一點,從實際的測試結果來看,這款真無線降噪耳機的通透增益量來到約 30 dB,同樣在高音頻段會有些許的放大效果,這也對應到其通勤使用的收聽模式,讓使用者能夠掌握目前的乘車狀況,至於對話模式部分,則能稍微降低環境噪音的干擾,強調的是人聲收音的清晰度與完整性。
LG Tone Free T90 在單邊耳機上搭載了 3 顆麥克風,主要的波束成形麥克風位於耳機柄底部,觸控面板上緣是另一個波束成形與 ANC 主動降噪麥克風,耳機內側則有降低耳內環境噪音的 ANC 麥克風,以及 VPU 語音拾取單元。透過實際的室內外通話品質測試音檔,我們不難發現 Tone Free T90 在室內通話品質的表現上,確實有著旗艦級出色的體驗,而在戶外通話品質上,雖然通話語音的清晰度相當完整,但還是可以聆聽到些微的雜訊與環境音干擾,風噪聲的抑制部分則在水準之上。
LG 在專屬的 Tone Free Lab 應用程式中,搭載了 UVnano 始終開啟、遊戲模式、低聲通話以及 Plug & Wireless 聲音設定共四大功能,不過在基本的設定下,實際測試這款耳機的延遲表現為 258ms,我自己在開啟遊戲模式後,在遊玩 FPS 類型的手遊時,延遲感表現確實有明顯的提升,建議各位如果有長時間玩遊戲的需求,建議都可以開啟這個功能,來獲取更佳的遊戲體驗。

在實際的聽感部分,可以算是這款 Tone Free T90 的主要賣點,除採用與英國音響品牌 Meridian 調音的 11mm 純石墨烯振膜單體外,更延續 Meridian 的 HSP 空間處理技術、支援 Dolby Atmos 杜比全景聲,以及具備 Dolby Head Tracking 頭部位置追蹤功能,同時也支援 SBC、AAC,以及高階的 Qualcomm aptX、aptX Adaptive 等藍牙編碼,最高可播放 24bit / 96kHz 的 Hi-Res 高解析音訊。此外,使用者也可透過專屬的應用程式,在 Immersive (沉浸)、Natural (自然)、Bass Boost (低音強化)、 Treble Boost (高音強化)、3D Sound Stage (3D 音場)、Virtual Head Tracking,以及 Virtual Sound 五種 LG 與英國音響大廠 Meridian 合作開發的等化器,來獲取更豐富的體感體驗。
總體來說,Tone Free T90 是以人聲為主的調音特性,聲音解析能力相當突出,人聲的細膩度與情感面的演繹相當明顯,並與音樂具有良好的分離度,搭配支援杜比全景聲與 Meridian 的 HSP 空間處理技術音場重現的加持下,讓聲音的定位感與前後距離感相當明顯,不論是在聆聽音樂、觀看影片甚至是玩遊戲時,都能擁有豐富的沈浸式音效體驗。不過,比較可惜的是這款耳機在低音頻表現上略嫌平淡,低音頻的力道與下潛深度都略嫌不足,因此如果想要聆聽節奏感較強的樂曲,或是觀看刺激的動作類型電影,即便具備杜比全景聲效果,但你還是會感到震撼感會有點不足。

LG Tone Free T90 技術規格:
藍牙版本 5.3驅動單元 11mm 石墨烯驅動單體
防水係數 IPX4 防水等級
頻率響應 20Hz~20kHz
音頻解碼 SBC、AAC、Qualcomm aptX、Qualcomm aptX Adaptive
電池容量
耳機本體 51mAh
充電艙 390mAh
續航力:
開啟 ANC 主動降噪下耳機本體 5 小時、搭配充電艙最長 16 小時
關閉 ANC 主動降噪下耳機本體 9 小時、搭配充電艙最長 29 小時
充電盒重量 38.4g
耳機重量 10.6g
官方建議售價 6,490 元

總而言之 LG Tone Free T90 算是一款功能表現上相當全面的真無線降噪耳機,同時保有耳機與充電盒輕巧好攜帶的特性,加上配戴舒適度與穩定度表現也相當優異,相當適合日常生活上來使用,在音質表現上除了低音頻表現較為平淡以外,溫暖的人聲與清晰飽滿的中高音頻,都很適合用來聆聽音樂使用,加上額外的實用性功能,包含 Plug & Wireless 功能、UVnano 紫外線殺菌等,相較於基本到不行的降噪功能來說,更多的是帶給使用者貼近生活上的便利應用。此外,Tone Free T90 也具備中規中矩的續航力表現,支援杜比全景聲、Hi-Res 高解析音質的藍牙編碼等,雖說定價上也是稍微偏貴,但在附加功能相對完善的情況下,還是能吸引不少消費者的目光。
◆ LG Tone Free T90 各項評析
外型尺寸:★★★★☆配戴舒適:★★★★☆
降噪效果:★☆☆☆☆
通透效果:★★★☆☆
延遲表現:★☆☆☆☆
通話品質:★★★★☆
實際操作:★★★★☆
聽感體驗:★★★★☆
續航表現:★★★☆☆
延伸閱讀:LG Tone Free T90完整試聽報告

以上就是本次為各位帶來的 2022 年度旗艦真無線降噪耳機的七款產品的評析,希望各位都可以從實際的降噪、通透、通話品質與延遲表現的測試中,對於這七款真無線降噪耳機有更近一步的了解,至於聽感表現部分,我還是老話一句這都是屬於個人主觀感覺,還是請各位以實際試聽的結果為主。明天我還會為各位帶來 2022 年度旗艦真無線降噪耳機集評的下篇報導文章,包含 Sony、Samsung、Sennhieser 等品牌的旗艦真無線降噪耳機,都會在明天為各位進行完整的評析,還請各位持續鎖定小惡魔影音版!
特別感謝:
英霸聲學實驗室實測協助
小惡魔最強美編 Sharon 照片精修支援
小惡魔最強剪輯 Monica 影片編輯支援
Model:Ange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