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當今真無線耳機選擇愈來愈多,除了傳統音訊大廠推陳出新,手機品牌的加入也是一大原因,這次要跟各位介紹的,便是以手機起家的科技潮牌 Nothing 體系新推出的 CMF by Nothing Buds,它搭載了 12.4mm 生物纖維單體,並與瑞典數位音訊處理品牌 Dirac 合作調音,透過《Nothing X》應用程式除有多種等化器可套用,獨家「超重低音技術 2.0」更提供最多 5 級的低音強化!在這款真無線耳機上你感受不到過往的 Costdown,它採用主流的藍牙 5.3 技術(支援 AAC、SBC 編碼),並具備低延遲模式、雙裝置連接等功能。
當 ANC 主動降噪逐漸下放至千元級真無線耳機,主攻平價市場的 CMF 也沒有缺席,為本文主角帶來 45dB 降噪深度外,甚至還導入了風噪消除演算法,幫助四麥克風帶來清晰通話,續航力方面,在 ANC 關閉下可連續聆聽 8 小時,搭配個性十足的充電艙則能延長到 35.5 小時。那麼,開價僅 1,290 元的 CMF by Nothing Buds 究竟能否滿足現代人對 CP 值的追求?以下就由 JB 帶板友一同來了解吧~~
- 外盒正面
- 外盒側面
- 外盒背面


一打開外盒就能看到充電艙與矽膠耳塞(提供 L/S 尺寸,出廠預先安裝 M 尺寸),在它的底下則塞了份說明書,可能是因為 Costdown 就沒有附充電線材了。
- 充電艙頂部
- 掛繩孔設計
- 充電艙內部

另外,充電艙前端(靠近 logo 那一邊)有顆電量指示燈,右側則是 USB-C 充電埠、以及配對鍵的所在位置。打開上蓋後,CMF by Nothing 的品牌字樣隨之映入眼簾,突起式的充電接點跟我先前測試的 Nothing Ear 如出一轍,不僅耳機容易拿取,清潔起來也更加方便!
- 耳機外側
- 耳機內側
- 耳機導管

實際配戴起來 CMF Buds 十分貼合且侵入感不強,無論是久戴或運動都沒有任何的不適,至於觸控區域則是耳機柄上緣(左右配戴符號的位置),按起來約有將近 1 秒的延遲

- 耳機本體重量
- 連同充電艙重量
CMF by Nothing Buds 真無線耳機重點規格:
藍牙版本:Bluetooth 5.3
驅動單元:12.4mm 動圈單元
音頻解碼:SBC、AAC
調音技術:DIRAC Opteo
電池續航:ANC 關閉 8 小時,搭配充電艙 35.5 小時
ANC 開啟 5.6 小時,搭配充電艙 24 小時
防水等級:IP54 (僅耳機)
重量:單邊 4.57g,連同充電艙約 52.84g
建議售價:1,290 元

CMF Buds 採用藍牙 5.3 無線通訊技術(話說現在應該蠻難看到 5.3 版本以下的平價耳機了...),支援雙裝置連接,傳輸範圍同樣是 10 公尺,實際戴著通勤或是騎車不曾出現過訊號不穩或中斷的情形,藍牙編碼部分則是只有基本的 SBC 和 AAC。這款真無線耳機並支援 Google Fast Pair 與微軟快速配對,初次使用時掀起充電艙上蓋,我的 Android 手機和筆電隨即就跳出了配對視窗,若是使用 iOS 裝置的話就得進到藍牙設定介面手動選擇了~
- Nothing X 應用
- 主畫面
- 裝置選取
- 雜訊控制
- 超強動態低音
- 設定

- Dirac Opteo
- 搖滾
- 電音
- 流行
- 古典
- 增強人聲
- 自訂


接著就來分享一下 CMF Buds 的聽感,它給我的第一印象就是聲音非常明亮飽滿,拿我手邊的千元級真無線耳機來比較,搭載 12.4mm 驅動單元的 CMF Buds 只需要 60% 音量就能達到水月雨 SPACE TRAVEL 80% 以上的量感,雖然先前測過的兩款千元級 JB 都還回去了,但我可以說本文主角的量感應該是裡頭最強的表現,甚至還比我自己慣用、5,990 元的 Pixel Buds 略勝一籌,在調音部分 CMF Buds 則是比較著墨於中低頻,高頻的延伸感則是較不明顯些

那畢竟僅支援基本的編碼,這邊就直接用 Spotify 串流音樂來作分享,首先是南韓流行女團 aespa 的新曲《Supernova》,在 70% 音量與 Dirac Opteo 等化器下,CMF Buds 呈現了很好的動態感,低頻鼓聲(雖然這首曲子都是以電子方式製作,嚴格來說是合成器)的下潛與彈性都恰到好處,人聲明亮之餘也十分貼耳,曲子進行到兩分後的嘻哈段落,四名團員的口形不僅清晰、甚至還帶有點嬌嗔的感覺,此時開啟「超強動態低音」等級 2 就能感受到低頻量感的增大及 Q 值的擴散,等級 1 我自己是感覺不太出差別,到等級 4 以上我就覺得太重口味了,所幸此功能對中頻沒有帶來太大的影響。切到「流行」等化器再聽一次這首 KPOP 歌曲,我是覺得三頻聽起來都變得較模糊,「電音」則是低頻太重,聽起來少了分輕快感。

再來我選擇的是英國搖滾樂團 Muse 的《Won't Stand Down》一曲,維持 Dirac Opteo 等化器聆聽,CMF Buds 跟系出同源的 Nothing Ear 相比低頻更重、更 punchy,不過主唱馬修貝拉密的聲音在 Nothing Ear 比較有穿透力,伴奏樂器的形體也更加清晰,細節量也略有差異,我是覺得本曲在 Dirac 的調音就有點下手過重了,樂器齊奏時不免會覺得糊在一起,若論耐聽度我可能還是會選擇高階款吧,至於 CMF Buds 的音場則是交出中規中矩的表現

最後一首看到宇多田光的《Flavor of Life》,前奏一結束馬上就能感受到強勁的低頻(貝斯?),跟過去的聆聽體驗大相逕庭,我不得不進到自訂等化器調降低音增益,調整完後聽來就明顯均衡得多,宇多田光的嗓音在這款平價真無線耳機的演繹下,雖具備基本的明亮度,但透明感還是稍欠,倒是人聲與背景樂器有著不錯的分離度。在接連聆聽了幾種不同曲風之後,我是覺得 CMF Buds 相當適合流行、節奏藍調、電音等小編制的樂曲,像是搖滾或古典類型的就得透過自訂等化器以獲得更好的發揮,若是低音愛好者,「超強動態低音」亦能為你帶來感官上的滿足!
PS. 聽感屬於個人主觀感受,請以個人實際試聽為主。

根據官方說明,CMF Buds 具備 42dB 的主動降噪深度,頻率範圍則能涵蓋至 2900Hz,實際表現又是如何?JB 以慣用的 75% 音量播放音樂、並開啟 ANC 主動降噪模式進行測試,在雨天下班時段的內湖科學園區,環境噪音的抑制大約是 7~8 成,車流與濺起的雨水聲大約是 2~3 成左右,若是在室內則噪音可以再下降個一成,接著走進捷運站,手扶梯的語音倒是蠻清晰,另外像是站內廣播、列車進出站則不是太明顯,大概是 1 成、甚至快要聽不見,當處於移動中的捷運車廂內,摩擦軌道的則是 2 成左右,不影響到通勤音樂聆聽,若要聽清楚車廂廣播的話,建議音量調至 70% 以下才不會錯過。
是說 CMF 並強調耳機柄底部設有兩個通風孔,風從一側進入,另一側排出,能巧妙避免氣流形成渦流,從而降低風噪的影響,甚至還有進階的風噪消除演算法,JB 切至降噪模式戴著騎車,風切聲可以說非常細微、幾乎沒有去影響到音樂播放!
JBLiao · CMF by Nothing Buds 戶外通話品質測試【Mobile01】
CMF Buds 採用四麥克風收音與清晰通話技術,我也實際戴著它站在小惡魔總部外的十字路口,在雨天車來壤往的下班時段,我的聲音都有一定的清晰與辨識度,即便雨勢不小,但受益於風噪消除演算法,只有一點點的白噪音、以及很難完全消除的車流聲,基本不會去影響到整體的通話品質就是,這部分的表現也超出了我對平價真無線耳機的預期表現。

照慣例以 FPS 手遊《決勝時刻 Mobile》做個測試,在未開啟低延遲模式的情況下,槍枝擊發聲跟開火動畫「體感上」幾乎同步,惟角色在水灘上行走還是能聽出略慢一步的感覺(角色走到定點停住,腳步聲卻多響了),啟用低延遲模式後,上述情境的延遲感有稍微縮短一些,回復到藍牙 5.3 應有的水準


對於每年要測數十隻耳機的 JB 來說,Nothing 體系的產品真的帶給我不少驚喜,標誌性的透明設計不說,這次的 CMF Buds 從設計質感到 IP54 防水防塵都吊打同級,不過沒附充電線、掛繩感覺還是稍嫌可惜,配戴舒適度也較我先前測試的水月雨、紅米等千元級真無線耳機為佳,若能再提升觸控的回應速度就完美了。ANC 主動降噪效果算是中規中矩,戶外開啟該模式大概仍能聽到 2 成左右的環境噪音,但在千元級帶來了風噪消除演算法還是要給個讚啦


定位在平價的耳機產品通常會藉由應用程式的個人化選項帶來超值感,CMF Buds 也不例外,《Nothing X》(與 Dirac 合作調校)的等化器、超強動態低音功能,也都算是同級少有的體驗,但就 JB 的體驗來說 Dirac Opteo 外的預設等化器都不太優,個人會建議玩玩看自訂等化器,或許能取得出乎意料的好效果也說不定?如果什麼都不調,CMF Buds 的聲音明顯側重於低頻,喜歡的人應該會很喜歡~

那麼 CMF by Nothing Buds 究竟值不值得入手?如果你本來就打算花小錢買隻真無線耳機,沒有什麼理由好不推爆的~~它不僅有著更大的音量、Dirac 大廠調音、渾厚飽滿的低頻(還能隨你加!)、豐富的個人化設定、更強的防水防塵等級,設計上也完全不顯廉價,有些人可能會擔心這個橘色會太濃艷高調,看完 Model 倩倩配戴我是覺得這根本不構成問題啦,以其 1,290 元的定價來看,我只能說 CMF by Nothing Buds 是款競爭力、CP 值高到爆表的選擇!
MD:倩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