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為科技圈潮流代名詞的 Nothing,近日在台推出全新旗艦真無線耳機 Nothing Ear (3)。本次最大亮點,是首次在充電艙中內建 Super Mic 收音麥克風,只要長按側邊的 TALK 鍵,即能消除高達 95 dB 的環境噪音,實現壓倒性清晰乾淨的收音品質,不論街頭雜訊或強烈風切聲都能有效過濾。耳機本體的外型延續前代設計,但透過重新優化天線來提升訊號穩定度,規格方面從主動降噪、Qi 無線充電到 LDAC 高解析音訊一應俱全。難得的是,不僅耳機具備防護,連充電艙也通過 IP55 防塵防水等級,整體完成度在同級產品中可說相當罕見。
- 外盒正面

- 外盒背面

- 不可逆設計

- 盒內容物

- 替換用耳塞

- 充電艙頂部

- TALK 鍵

- 充電埠與指示燈

- 轉軸

該機的充電艙並採用 100% 回收鋁材,歷經 27 道精密工序打造,奈米成型 NMT 技術將金屬與塑膠無縫融合,實現緊密組裝的機身,透明上蓋並設有一凹槽設計,方便使用者持握。
- 充電艙內部(一)

- 充電艙內部(二)

- Nothing 品牌文字


Nothing Ear (3) 充電艙的 Super Mic結合雙麥克風系統與環境噪音過濾技術,最高可消除達 95dB 的噪音,確保在任何環境下都能清晰通話。為提升收音品質,耳機並內建三組定向麥克風及 VPU 骨傳導語音收集單元,可偵測下顎與耳道震動並轉化為電訊號,搭配超過 2,000 萬小時訓練的多通道 AI 降噪模型,有效隔離人聲並降低風噪,風噪減少可達 25dB 以上。
這款真無線耳機還具備錄音功能,語音內容配合 Nothing OS 將自動同步至 Essential Space 並轉錄為文字,但目前仍是自家手機 Nothing Phone 才能使用的生態系限定功能。
JBLiao · Nothing Ear (3) 通話品質測試 - Super Mic
JBLiao · Nothing Ear (3) 通話品質測試 - 耳機本身收音
這邊也提供錄音檔示意 Super Mic 的通話清晰度、以及使用耳機本身收音的對比,測試當下是颱風天、風雨聲有點大的環境,可以發現充電艙的 Super Mic 幾乎把這些背景噪音完美消除,在嘈雜的路邊也幾乎聽不見汽機車的聲音,通話降噪效果卓著,若使用耳機本體收音,噪音約能抑制個 7~8成左右。
是說在長按 TALK 鍵時會觸發手機的語音助理,如果你是在通話情境下那基本沒什麼影響,但希望後續 Nothing 能夠修正一下這個小 bug 啦!雖然說 Super Mic 功能顯著,不過並非所有使用者都會隨身帶著充電艙,去做這個類似對講機的「手動啟用降噪」動作,方便性來說就是見仁見智了…
借助這次的 Super Mic 功能,Nothing 顯然將 Ear (3) 定位在適合通話與視訊會議的旗艦真無線耳機,此系統除日常使用的通訊應用程式外,也支援線上會議應用程式如 Zoom、Microsoft Teams、Google Meet 等。比較可惜的是,Super Mic 不相容原生 Android 相機應用,在我的 Pixel 8 Pro 錄影時按下 TALK 鍵,錄影會直接中斷並且跳出 Gemini AI 助理。
- 耳機外側

- 耳機柄捏合區

- 耳機內側

- 耳機厚度


實際配戴起來,Nothing Ear (3) 表現相當服貼穩固,即便在進行較為劇烈的運動也未見脫落情形,它亦具備自動人耳偵測、耳塞貼合度測試等功能,確保最佳的降噪體驗。不過實際使用時,不免還是能感到一點輕微的聽診器效應就是。

Nothing Ear (3) 的電池容量升級至單邊 55mAh,單次播放可長達 10 小時,搭配充電盒最長可使用 38 小時,實際以基本的 AAC 編碼、60% 音量並啟用主動降噪來播放音樂,約能使用 6.5 小時左右,然而換到高解析的 LDAC 編碼後,降噪啟閉的續航時間分別為 3.5 小時、5.5 小時,表現較為一般。它並支援 USB-C 快速充電,快充 10 分鐘可連續播放 10 小時,約 70 分鐘可以從 0% 充至滿電量,而作為一款旗艦產品,Qi 無線充電功能自然是有具備的,功率則為 2.5W。
Nothing Ear (3) 真無線耳機重點規格:
藍牙版本:Bluetooth 5.4
驅動單元:12mm 動圈單體
阻抗:32 歐姆
頻率響應:20Hz~40kHz
音訊解碼:AAC、SBC、LDAC
電池續航:AAC 編碼下關閉降噪 10 小時,開啟降噪 5.5 小時,搭配充電艙最長 38 小時
LDAC 編碼下關閉降噪 5.5 小時,開啟降噪 3.5 小時
防水等級:IP54 (耳機與充電艙)
重量:單邊 5.2g,充電艙 71.4g
建議售價:5,490 元

Nothing Ear (3) 採藍牙5.4 無線通訊技術,支援最高 LDAC 高解析編碼,配合訊源可實現 990kbps、24bit/96kHz 的傳輸品質!官方並稱,耳機內建厚度僅 0.35 毫米的 MIM 天線,讓訊號發射功率提升 15%、訊號靈敏度提升 20%,實現更強的連線能力,在連接環境較為複雜的環境下也都沒有出現斷訊或連接不穩的情形。該機也具備 Microsoft Swift Pair 及 Google Fast Pair 功能,初次與 Android 手機連接時無須進到設定介面,十分快速。
- 主畫面(一)

- 主畫面(二)

- Super Mic 設定

- 低音增強

- 個人化聲音

- 裝置設定

- 高音質(編碼)

再來看到其它功能選項,「Super Mic」可切換人聲增強、自然拾音兩種模式(上面錄音使用的是前者),並能啟用對講機模式,通話時耳機及 Super Mic 將靜音,只有按下 TALK 鍵才會收音。「低音增強」則是提供 5 級調整,就重低音愛好者 JB 的經驗來說,等級 2 其實就已經蠻足夠的了!
「個人化聲音」即聽感測試,透過約 3 分鐘的校準量身訂做適合你左右耳的等化器曲線,其他像是低延遲模式、雙重連線都是需要手動啟閉。「裝置設定」則能進行自動人耳偵測、耳塞貼合度測試,以及高解析音質 (LDAC) 的切換。
- 預設等化器

- 自訂等化器

- 進階等化器

- 發現

- 等化器設定


Nothing Ear (3) 的 12mm 驅動單元帶給我的第一印象是極為出色的量感,僅僅是 50% 音量就有多數競品 70% 的飽滿宏亮!其聲音表現充滿能量感、清晰且音場寬闊,調音整體偏向 V 形(中頻略為下凹),雖然 Nothing 沒有特別拿澎湃低音來宣傳,但其低音可以說是同級中的佼佼者,JB 自己試下來是覺得「低音增強」沒超過等級 4 就不會太轟頭,況且它還有豐富的等化器可以進行自訂,不愛低音的聽友也無需擔心。
剛拿到這款真無線耳機時我先試了預設的「平衡」等化器,聲音聽起來相對平淡、量感也不夠強,切到「低音增強」等化器,中頻量感略減的同時,低頻則帶有一點混濁的感覺,「高音增強」等化器在中高頻則有明顯的增益,聽起來飽滿而穿透,同時又保有一定的低頻量感,以我自己來說,都是選用這個等化器搭配等級 2 的《Nothing X》低音增強。
以上述設定播放存入手機的高解析 FLAC 音檔做聽感分享,首先看到的是南韓國民女團 TWICE 新專輯《This is For》的《MARS》一曲,在 Nothing Ear (3) 的詮釋下,TWICE 成員們的聲音聽起來純淨、直接,能量感十足,人聲則是相當靠前,Momo 和 Sana 兩位成員獨特的甜美嗓音聽來又更清亮了,背景伴奏則是跟人聲有著良好的分離度,而背景中的低音貝斯與鼓聲亦有不錯的下潛深度及回彈性,如果不是使用「高音增強」等化器,那低音可能就會搶過人聲的風采、效果我覺得會稍打折扣。

Nothing Ear (3) 配備單邊 3 顆 MEMS 麥克風及 1 顆 VPU 骨傳導語音收集單元,後者主要是為通話而設,那麼前者在主動降噪情境下表現又是如何呢?根據官方數據,這款真無線耳機的降噪能力達到最高 45dB,帳面上來說是中高階的水準了。實際配戴這款真無線耳機在平日正午的內湖科學園區測試主動降噪模式的效果,路上車流聲約能抑制 7~8 成左右,高頻的喇叭聲和蜂鳴器隱約可以聽見,風切聲我倒是沒有什麼感覺,路人交談聲則是有很好地過濾掉了。
再來換到搭乘捷運通勤的情境,車廂內噪音抑制略為上升至 8~9 成,列車摩擦軌道的聲音僅約 1 成不到,但由於耳機本身量感頗強,50% 音量開啟降噪模式基本很難聽到車廂廣播
如果怕坐過站或許就要開啟通透模式來聆聽了,整體來說,Nothing Ear (3) 的主動降噪能力為中階以上、旗艦未滿的等級。
在真無線旗艦市場逐漸趨於成熟的當下,要看到真正令人眼前一亮的新功能已不容易,然而 Nothing 在 Ear (3) 上加入的充電艙內建 Super Mic,確實稱得上是少見的突破。它能大幅提升通話清晰度,收音效果甚至有點像替耳機「外掛」了一支專業麥克風,無論視訊會議或語音記錄都明顯更乾淨。Nothing Phone 使用者還能同步錄音與語音轉錄,實用性更上一層。不過,目前 Super Mic 仍有限制,例如手機錄影時無法啟用(且會跳出 Gemini AI 助理),但這類問題應有機會透過後續韌體更新改善。

作為一款旗艦定位的真無線耳機,Nothing Ear (3) 的其他規格也依舊給得大方—支援 LDAC 高解析編碼、耳機與充電艙均具備 IP54 防塵防水等級,三麥克風系統帶來的降噪表現也比前代更穩定。《Nothing X》應用程式的功能豐富性及完整度在同級中仍名列前茅,包含個人化聲音、可玩性極高的等化器,甚至能獨立微調低音增強。至於音質,Ear (3) 的飽滿量感與整體解析力,已完全超出 5,490 元的價表現,甚至能與部分發燒級品牌的真無線耳機過招。
Nothing 期望以 Ear (3) 與突破性的 Super Mic 在真無線市場走出新的差異化,而從 JB 這幾年測試耳機的經驗來看,本次的設計確實讓人眼睛一亮。同時,Ear (3) 在降噪、音質與《Nothing X》生態的持續進化之下,整體體驗也更臻成熟,只是希望如錄音和語音轉錄等 AI 與生態整合的實用功能,未來能真正全面開放給所有使用者,如此一來就更完美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