杯茶無語 wrote:
如果不是宋代,那說...(恕刪)


這種我沒研究,不敢說
一雙玉臂千人枕、半點朱唇萬客嚐,還君明珠雙淚垂、恨不相逢未嫁時

杯茶無語 wrote:
柴燒的,欣賞看看喔!...(恕刪)


柴燒的,要如何欣賞呢?
最近也迷上了建盞,買了幾把,請樓主鑑定一下!







yechain2000 wrote:
最近也迷上了建盞,買...(恕刪)

你收的三個盞都是電燒的,
先說說你對建盞的了解吧!

杯茶無語 wrote:
你收的三個盞都是電燒...(恕刪)


不了解,初學者...
yechain2000 wrote:



不了解,初學者...(恕刪)

那我想你應該已經先爬樓過了吧!
建盞之所以稱為建盞,是因為它是建陽這個地方所產的杯子特性就是當地的的泥料含鐵量高約8%,如你收藏的三只盞,因為要燒製成如魚鱗或是星空、菊花瓣等這樣特殊的紋路其實胎骨已經沒有8%的鐵胎,你可以看看胎骨成灰色不夠黑,但不是所有不是黑色的胎骨就不是建盞,因為有可能在氧化的過程中可能成為鐵紅色或是褐色,但是敲開來一定是黑色的。
yechain2000 wrote:



不了解,初學者...(恕刪)

我想你應該想說好好的一個盞誰會故意給他敲開來看看吧!有這樣的人喔!就是我!

杯茶無語 wrote:
特殊的紋路其實胎骨已經沒有8%的鐵胎


照你這樣說~現代五彩繽紛的建盞其實胎骨已經沒有8%的鐵胎?

我都以為要有"金屬"質感的紋路才是建盞呢!
yechain2000 wrote:



照你這樣說~現...(恕刪)

並非如此,建盞燒製其實就是在高溫下將鐵元素析出,和釉料結合成化學變化在將其還原,就成了你所看到的金屬光澤的紋路,如油滴、兔豪、鷓鴣斑等。
上述只是理論,在實際燒製的情形充滿變數,如什麼時候要還原,什麼時期要怎樣的溫度,包括窯內的位子受熱的不同,都會造成幾千萬種的變化可能,所有燒製成品率低就是因為這樣。
yechain2000 wrote:



照你這樣說~現...(恕刪)

五彩繽紛的建盞也有鐵胎,但是燒製技術超過成本也很高,當然只有大師才會做,因為一、需要錢,大師有名聲,作品好賣錢
二、需要技術,大師經驗豐富,可以降低失敗率,至少不會常常一整窯全毀了
一般來說柴窯要燒出所謂五彩繽紛的難度極高,跟中樂透差不多,因為溫度的控制很難,我相信你也有看過陸金喜的曜變盞吧!那你可能不知道他燒這樣的盞一個柴窯只燒10只盞,他的精力就專注在這10只,而且挑窯內最好的位子,相對的價錢也超乎你的想像。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7)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