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echain2000 wrote:
現在科技進步了,很多...(恕刪)
其實我個人並不是這樣認為,建盞燒製的技藝因為科技的進步可以提升,但是我覺得應該保留建盞原有的鐵胎、釉藥的情況下,這才叫做非物資文化遺產。
建盞的這些手藝人一直研究建盞復燒的技藝,就是因為依照宋代的原物料燒製出與宋代僅存的建盞類似的花紋,這便是難度所在,如果因為科技在釉料上加了化學原料來製作那我個人認為其本質就不叫做建盞了。
建盞這個名字是宋人取的,如不能用其原物料而添加化學物質去改變,那我想應該稱杯子比較恰當。
建盞本身就不便宜,是喝茶的一個奢侈的,如果這是追求花紋那還有更多的選擇,不必追求建盞。
如果追求建盞那鐵胎、草木灰釉,就變得非常重要,因為建盞是土與火的結晶,在還沒燒制完成前,沒有人知道開窯後會是什麼情況。
建盞貴是因為成品率極低,就算電燒的也是一樣很低,整窯全部掛掉的事常常上演,不管什麼大不大師,就算是大師杯子很美但是說不定開三個窯才有一個。
玩盞必須原汁原味,不必追求大師,不必追求柴燒,但是一定要原汁原味,還有要衡量自己經濟量力而為。
請記得一句話,我不是賣盞,我玩盞。
yechain2000 wrote:
這篇文真的扭轉...(恕刪)
我建議你真的好好想想,如果追求的只是紋路那可以來鶯歌包君滿意,價格也讓妳滿意。
常言道一分錢一分貨,要玩建盞那花錢是必然的追求越是多樣化,層次感重那口袋也要夠深,一般行情電燒盞都從數錢到數萬元不等,柴燒的範圍約數萬至無上限。
原因在柴燒不好控制溫度,而且一個柴窯只能燒六次就要重蓋,每一次燒完都要做修補,這是為什麼玩盞人喜歡柴燒。
一個藝術家作品的價值跟他的存世量是有很大的關係,所以大部分的手藝人都對自己的作品非常要求,稍有瑕疵就會砸掉。
不讓他流到市面破壞行情,但是依然有例外,金錢誘惑沒辦法。
看老玩新,很重要。明天我在跟你說說電燒跟柴燒最大的特點在哪裡。
yechain2000 wrote:
我也一直很疑惑...(恕刪)
柴燒為什麼貴,我給你分析一下
一、柴燒窯的使用壽命
我有說過柴燒窯每燒一次就要整理一次,而且壽命約只有六次,而隨便造一窯至少要60-70萬吧!
二、材料問題
柴燒窯一定要有燃料,燒製建盞通常都用竹子起火然後用松木為燃料(因為松木比較有油,燒出來表明比較光澤),連續燒個三天,那燃料一窯大概燒個30-40萬的木頭。
三、人工問題
連續燒三天一定要有人顧火,控制溫度,投柴空好幾個也必須好幾個人一起投。
四、成品率的問題
電燒大概10%,柴燒大概3%,整窯都砸掉是常有的事,每一次燒約500-1500看窯的大小,成品一般大概不到20件。
柴燒美在哪裡仔細看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