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yayuting wrote:你這個壺的泥印跟現有...(恕刪) 其實實物比較好看, 是拍的太差....壼沒有養過, 但質感很好, 手感很佳~至於泥印的部份, 是有圖鑑可以比對嗎?據我所知, 很多名家都有很多種印款~yayayuting wrote:你這個壺的泥印跟現有...(恕刪)
ccat911 wrote:其實實物比較好看, ...(恕刪) 泥印部分網路大概都查詢的到,但能還是會有不足相關類似壺的形式及工藝可以比對一下http://yz.sssc.cn/index/item?id=1797687打朱可心可以看見多壺款,再比對他的工藝
大梅那支~壺身貼花的部分太粗糙,壺蓋就更明顯嚕!! 松,竹,梅 是拿手作品也最常見,朱家工藝不會如此;你可以參考他的徒弟:汪寅仙或江建翔~另外,壺底這個印章不對! 從沒見過這種章,尤其這一系列 (中國宜興,朱可心 皆有)另一網友的金杯壺,還比較真!!!(我懶得對查資料對章 )不過~還是感謝分享!!
感謝你的分享! 這支報春 很有朱老工藝的味道~比較(跟第一位網友分享的就一目瞭然,高下立判)尤其是梅花部分(他們這一派的貼花,"大致上"皆是如此做法(汪寅仙 江建翔..)有立體感!樹枝的纏繞有勁道!尤其是握把的部分,你若注意一下,真品握把提起茶壺的感覺與一般同款式不同人的作品會有差異!小弟不敢評論此件,是否為真品(人微言輕)~其實,會成為大師有它的獨特之處. 並非外界粗淺的只是觀賞壺身外觀的美醜,裡面包含力學與美學的原理(土胎的厚薄,流水的順暢,壺身重量比例,外觀設計,土胎的鍛鍊,燒造時間拿捏,爐火的控制<以前是材窯>...等等!台灣人玩壺比大陸人早30幾年以上,其內涵與審美藝術皆在之上;以前缺角的,破蓋的..都照單全收(並非台灣人是"盤子")~現在大陸拍賣市場興起,回流茶壺市場活躍,以前有殘缺的茶壺現在回流(古壺或大師級除外),總被對岸嫌棄(按照當時有缺損的壺,應當廠內銷毀不能流出)加上炒作歪風橫行!台灣人茶壺界斷層嚴重(現在崛起的以回流<有炒的作家>),真正對紫砂藝術了解的人已寥寥無幾!很高興有人可以分享(不管好壞優劣仿真),尤其是朱老的壺!!(朱老一直是家父的偶像,更甚於顧老)若不是他不識字,身家背景,加上派系鬥爭!以他的工藝應在顧老之上的(個人淺見)!!這是他設計且拿手的壺,你可以託人拿到對岸開證書(現在是汪寅仙在開,不過.....)還是感謝分享!!若是文內有冒犯之處,請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