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位版友幫個同好發了不少"老玉", 小弟針對照片給了些意見
但怕對方認為小弟純嘴砲, 口說無憑, 上個幾件小弟收得藏品
供對老嫗有興趣的各位版友欣賞
小弟的玉件隨評無忌, 笑罵由人

正常老玉件:
(1) 老煙嘴
老玉參考帖

(2) 老版指
老玉參考帖

(3) 老乳丁玉璧 (白玉閃青, 白平衡沒調好)
老玉參考帖
老玉參考帖

(4) 魚龍佩
老玉參考帖

(5) 老螭龍玉璧
老玉參考帖
老玉參考帖


重口味(沁色重)老玉件:
(6) 彩沁老玉帶鉤
老玉參考帖
老玉參考帖
老玉參考帖
老玉參考帖

(7)釘金鴛鴦
老玉參考帖
老玉參考帖
文章關鍵字

老的和闐有一種香甜可口的感覺@@

是我的錯覺嗎???
這是老玉皮殼給人的幾種感覺, 或微微凹凸似橘皮, 或溫潤柔軟, 或光亮如包軟膜等現象
在二三十年前, 光這些皮殼就可以斷老無疑,
只是近十年來, 仿古工作者也漸漸可用低價工藝仿出這樣的感覺
類似的商品因此大量出現
此後, 光看皮殼就有很大的風險了

ak789coinage wrote:
老的和闐有一種香甜可...(恕刪)
漂亮又到代
那只代鉤是甚麼沁的
如此斑斕
除了水銀沁外
還有壽衣沁嗎?
yjlin123 wrote:
有位版友幫個同好發了...(恕刪)
謝謝兄欣賞.
還以為本版只有翠玉較熱絡, 沒有任何同好對古玉感興趣
至於鉤子的沁色確實不少, 大概有
黑色: 水銀沁
鮮紅: 硃砂沁或血沁
白霧狀: 水沁
明黃色: 一般稱土沁或坩黃
牛毛黑絲: 牛毛紋或火燎

但應該沒有紫色的壽衣沁

hayashilinger wrote:
漂亮又到代
那只代鉤是甚麼沁的
如此斑斕
除了水銀沁外
還有壽衣沁嗎?
這年頭連建國與光華玉市都很少見到老玉了,不是幾乎都是進代仿的,要不然就是價格高不可攀,請問還有其它在賣老明清和田玉的地方可推薦嗎?當然是收藏價,不是開高高讓人殺的那種。
小弟感覺是清~宋的東西~
大哥的東西也蠻漂亮的~開門!

yjlin123 wrote:
有位版友幫個同好發...(恕刪)
yjlin123 wrote:
有位版友幫個同好發...(恕刪)

感謝分享
(6) 彩沁老玉帶鉤的沁色真的蠻特別的
難怪y大會說重口味
配上原雕的造型
有種特別的感覺

想請問y大
沁色好像是要入土才有
但多種沁色是多次入土還是入土環境特殊就可造成的?
還是入土時間夠久,有機會遇到土壤環境改變?
像如果同時有水銀沁又有硃砂沁
那土地要同時有這二種成分才有辦法沁色

另外(7)釘金鴛鴦的玉皮是要夠久的古玉才有嗎?
這種玉皮真的很有時間的味道

Cloudy Shiau wrote:
...(恕刪)
沁色好像是要入土才有
但多種沁色是多次入土還是入土環境特殊就可造成的?
還是入土時間夠久,有機會遇到土壤環境改變?
像如果同時有水銀沁又有硃砂沁
那土地要同時有這二種成分才有辦法沁色

真沁色確實是入土才有, 所以古代有做色仿古, 或為賺錢, 或為那美麗的色彩與古樸的味道...
多種沁色可能包括最初的做色, 以及入土後的沁色...
沁色不難, 但要得漂亮不容易, Cloudy大大可以參考一般水料子玉
因為玉石的軟點, 裂隙, 或吸附的礦物質不同
同樣一條河中, 同樣一塊沉積層常常產出很多都有不同顏色玉皮的子玉
甚至很多玉皮本身就有帶兩三種以上的色彩
水中能如此, 土裡也一樣, 即使不說地下水, 一般土裡本身就含有水分與不同的礦物質...
出土古玉帶有沁色, 真的沒有很難...更少, 更難的是出土如新...

Cloudy Shiau wrote:
另外(7)釘金鴛鴦的玉皮是要夠久的古玉才有嗎?
這種玉皮真的很有時間的味道...(恕刪)

釘金通常確實明代以上比較多見, 除了可能需要時間,
也與清代用料大多質佳, 不易入沁有關

小弟玩票於收藏, 沒有玩得很精, 一些研究論文也都不怎麼看
所以上述只是個人根據自己看過的文章, 玉件與現象, 簡單歸納的一些淺見與猜想,
供Cloudy 大大參考. 不用太認真看待:D

祝 收藏愉快

yjlin123 wrote:
真沁色確實是入土才...(恕刪)

感謝y大解說
收穫不少!

和田水料可能看得不多
多色玉皮是有但是那就是淺淺一層
和雕件的沁色感覺有所差異
雕件的沁色很多都深入玉材且不規則分布
也是那樣才有種特殊感

我都忘了古代就可以沁色仿古了
反正就是欣賞那個風味
多久以前應該也不是很重要了
只是市場上往往都會以年代來強調有那個價格

想想沁色玉皮確實也不一定該和時間有關
像賞玩件如果一直只是在收藏者間轉手
那玉皮的變化應該相對較小吧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