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中唸書時所用的書包
購入年代為1986年,距今已經21個年頭了,我從當年到現在一直是個乖寶寶,所以這個書包的狀況也算是很乾淨的。
上面一堆簽名則是當年的同學在畢業時的簽名留念

覺得背帶很短,但背帶其實已經放到最長了,但真要放到這種長度在當年導師王美惠的勤教嚴管之下早就被打到翻了

看到中間的國福兩字上面有個淡淡的方型膠痕沒有,有點記憶的話應該可以很快想起來,那是伍思凱唱紅愛到最高點的時侯,前後時期的勵志歌曲不少,還有高明駿或張雨生等,但是印像中只有愛到最高點這曲搞到一堆年輕人到處貼國旗貼紙,我當然也不例外,這個膠痕算是印證了一點當年的生活吧

翻開外蓋,外蓋內側是用很薄的綠色帆布,記憶中這個部份有兩種版本,另一種是藍白色帆布,但是會用哪種帆布則不一定,大概是看廠商心情吧。另外,我印像中,女同學的書包好像是黑色的,這部份就真的忘光了

外蓋與書包的固定方式則是採用皮質扣環,在21年前,這是很正常的東西,當時的製作商根本沒想到用魔鬼氈來固定外蓋,而且喔,我發現這個扣帶還是採用真皮材質,光是這點在現在就應該很難很難找了


乏善可陳的內部,只有前後兩層,前面放文具後面放書本。很難想像這麼單薄的一個帆布袋居然要負荷重達十公斤左右的書藉和文具,當年的百福國中算是五育都有正常發展的學校,我從國一直到國三的體育和家政課幾乎很少很少被佔用過(對,我是男的,而且上家政課),也因更難想像當年那些明星國中的學生上學時是怎麼托運行李的~~~~

但再好的學生也不免要會在書包上弄點花樣,除了貼國旗以及寫一些什麼眼鏡蛇、浪子、雙星奇緣的文字之外,當時同學們很流行在前面的袋子左/右上角割個小洞,然後各插上一隻紅藍筆,最大的目的是隨時可以拿筆出來寫字

另一個筆插孔則是在書包側邊的支撐帶上,因為當時書包都是側掛在課桌的邊邊(小學才有放在椅背),所以也有不少人把筆直接插在這裡,更有人體工學的設計簡直是搞到全班沒幾個人不這麼做的。但是很奇怪的是老師和學校當時是禁止這麼割書包的,現在想想還是覺得師長們對這個思考點滿僵化的


另一個有趣的地方是在背帶上,背帶上有一圈很明顯的藍色墨水痕。因為國中時不斷的大小考筆記計算……,原子筆的筆頭又常常會堆積墨水,必須找個東西把筆頭上的墨水弄掉,我的方式就是直接把原子筆筆頭壓在背帶上轉個一圈就乾淨了,結果三年下來就成了這副德性


使用範例:
寫字時書包與手的相對位置

筆頭髒了,這樣把筆轉個一圈就可以繼續寫考卷

同場加映:百福國中學生冬季外套
我是基隆百福國中第八屆的學生,這只是很普通的冬季外套,當年的國中生冬季外套都是這種款式,只能從校徽和年級學號區分對像。現在猛一看跟工廠員工的冬季制服幾乎是一個版裁出來的

校徽的含義幾乎忘光了,只記得中間那株小草代表我們莘莘學子,下面的半圓形則是百福的百字。
50072是我的學號,5表示民國75年入學,72則是常態編班序號。學號旁邊的兩槓則是年級,我在國二之後因為長高了(其實也才150出頭),所以老母幫我買了一件新的外套,這件就預計留給妹妹穿,結果剛好唸國一的妹妹也穿不下,就一直放在衣櫃裡給保留了下來。等到後來又翻出來時家裡已經沒人唸國中了,就把它放進書包裡一起收藏起來

好懷念的太子龍LOGO,8號是多大的尺寸我已經完全沒有概念了,但我當時算是小個子的,高一入學時還不到160,所以這件應該是適合130左右的個子吧

表裡一致的布料,看起很厚重的外套………其實沒有內裡的設計

只有薄薄的兩片布車起來就是我當年的防寒大衣了,逼得我有時得在卡其衣裡面加一件毛衣


同場加映第三彈:專科學校夏季制服
當年專科是唸崇右企專五專部,既然國中畢業時曾經把書包給同學簽名留念,所以專科畢業時自然也會想留點東西給同學簽名留念,但是專科沒有制式書包,唯一制式的只有身上的制服,所以在1995年的5月25日星期四那天把身上的制服脫下來請同學們簽名留念

這是當年導師的簽名,雖然是千篇一律的勵志言,但這句話對現在的我來說其實很受用,也是這位阿財(梁進財)開啟我正向思考的思維模式

上衣左胸繡字是校名和學號,右側則是姓名,但女同學因為有人身安全因素所以不繡姓名
學號是79201。79表示是79年入學,沒錯,我78年畢業唸了一年基隆高中後又跑去重考唸崇右。2是表示科系。01則是表示科系入學序號。

不管是正面還是背面,甚至於沾滿五月汗水的衣領都寫了滿滿的同學的名字或祝福

當然有些美麗的女同學會留個口紅印,雖然我很希望留在我臉上,但是既然早晚要洗掉,加上我也是俗辣一個.....

也有女生很愛畫些漫畫

畫個經常在睡覺的大頭很符合我當時的樣子

也有個當時很好的男同學直接把他當時的興趣直接給畫了出來,不過我從來沒吃到他釣到的魚

一次不經意的找尋意外地重啟我這段塵封的記憶,將制服摺好再度放進書包裡,放進我的回憶裡
Where's your memo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