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直在考慮是否要購買 Leica S 鏡頭,還是要用哈蘇H鏡+轉接環
以網路上看到的分享,例如
http://blog.classicconnection.com/2012/07/good-news-everyone-leica-is-shipping-the-hasselblad-h-mount-to-leica-s-mount-adapter/
用哈蘇H鏡+轉接環拍出來的品質並不輸徠卡S鏡,甚至可說沒分別。省下的金額更是可觀!
例如我想添購的新 30-90變焦,24超廣角,S鏡都比H鏡貴約2000美元;更不提那120移軸,貼個牌,換個接口,就硬生比原本Schneider 鏡貴2300美元
看個人感覺
全原廠 or OEM
既然畫質差不多
就是差在Kimoji lo

如果是我
話說洗頭洗一半了
這...不做全套...
我會晚上睡不著耶


想起一故事:
包廂有了.小菜來了.酒也開了
...這時領班問
請問各位是要一般裝備
還是加2300玩 Cos play?
...話還不及說完
所有人都舉手加錢

(以上聽朋友說的...我.沒.沒.去.過...)

Frank Wu0953 wrote:
最近一直在考慮是否要...(恕刪)


如果有錢買得起S2,那應該考慮一下原廠的,至少未來的漲價可期

lifaung wrote:
如果有錢買得起S2,...(恕刪)


我看到S鏡頭都是跌價的(2手)
只有新出的鏡頭價錢有往上訂價的趨勢

話說回來買到S應該就不計較CP值了吧?


lifaung wrote:
如果有錢買得起S2,...(恕刪)

怎麼會!

所有產品漲跌都是由供給需求所控制,而不是一個牌子所控制!

停產 稀少或著被低估的鏡頭很自然就會漲價,但相對線上生產鏡頭除非需求高供不應求,否則即使原廠不斷提高定價也只是紓緩降價空間,因為高價手市場會產生有行無市問題,而現行都是一堆ASPH等現代設計鏡頭,雖讓鏡頭素質水準皆邁向理想,但也相對越來越少獨特風味差異。


當日系在135慢慢白熱化之後,相信後面也會可能繼續往更大片幅系統走過去,畢竟現在不像過去底片廠商和相機廠商大多分開,現在則都是一體要創立新片幅系統並不是那麼困難,LEICA S系統鏡頭也才創立沒多久!

onlinefred wrote:
我看到S鏡頭都是跌價...(恕刪)


每幾年的重新訂價裡面,Leica這幾年的定價都是一直朝上走啊
有種和勞力士看齊的feel
2000 美金價差大約是台灣一般人 1 ~ 3 個月的月收入,有錢也不是這樣亂花的
(對不起,我自己也沒資格這樣批評別人)

另外興華人員透露,如果覺得貼 Leica 牌的PELICAN塘鵝氣密箱看起來不夠高級,Leica 正在與 Rimowa 設計新款的 S System 客製攜行箱!保證提出去絕不低調(更貴)
支持反酒駕 http://campaign.tw-npo.org/sign.php?id=201205206355900
RIMOWA又在玩老招了啊~
繼賓士 BMW 跟其他廠家聯名推出專用款後
連LEICA也來這一套.........

話說在台港東南亞 RIMOWA已經是滿街跑
倒沒有讓人感覺到特別尊榮的FU.....
除了鑲水晶 電鍍個人專屬英文姓名......還有什麼可以玩的???
只是有種同是德國品牌 互相拉抬的形象效益!

Frank Wu0953 wrote:
2000 美金價差大...(恕刪)


...錢的問題真是每個人自己的感覺
高低自知


舉一下手:
Leica 現在的 S case 不是PELICAN貼牌
是HPRC 2250 貼牌


我還正想Leica怎麼沒有找RIMOWA
終於比較好看了
現在的S case沒裝東西就5KG
實在太重了

用Rimowa Limbo 21" 4輪可以壓在4kg
也比較好推


to bike speed大:
3-5萬的東西大部分人存一下都可以買得起
像LV包不是滿街跑嗎?
想要尊榮感可能要買更貴的設計師牌子
RIMOWA 早與Leica 有合作, 小弟家中的M7鈦一機三鏡就是配備RIMOWA 手提箱~~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