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台前去了一趟迪化街
從小對那的印象就是迪化街和辦年貨畫上等號
想想也有超過十五年沒去迪化街了不去不知道
去了嚇一跳...
原來在台北市推動「都市再生前進基地」計劃下
使得迪化街許多超過百年歷史建築經過修繕
紛紛重新以設計展覽館、活動展場或人文咖啡館、文創小店的形式樣貌面世
不僅賦予老街新的生命力
同時也提供了一個不輸國外水準的城市藝術選擇
街道建物保留台灣早期大稻埕特有的閩式巴洛克建築
保有了那最輝煌的歲月痕跡
每次到國外,總是羨慕他們在對於歷史文物的保留,並且用現代的手法包裝和行銷
將該地區的特色作為觀光的一大魅力
舊的東西不是髒 不是壞 不應該被嫌惡的對待
它敘述的是歷史 是情懷 是歲月的軌跡
因為是出門採買
就一機一鏡(雖是一機一鏡也不輕便就是了-_-)
這次出勤的器材:
SL 601+Noctilux-M 50mm f/0.95 ASPH.

門上的金玉良言

迪化街隨處可見的雜貨小舖

日治時期沿用的信箱

感覺時尚中帶有感情的糕糰老鋪

時至今日仍以蒸籠炊煮糕糰
比起現代的烘焙設備,蒸的不單是食物也是記憶裡的味道

迪化街有許多洋房建築,其中仔細觀察可以發現許許多多趣味之處
例如於正面樓頂高大突出的山牆上,往往會加以裝飾,像是仿日本家族徽飾的家徽,或是彰顯富貴華麗的鮑魚飾或是象徵商號的商品裝飾:如蔬果、花卉、藥材、農作、主人的姓氏、桂冠花圈...等,各異其趣,比起現代的水泥牢籠更有個人特色與歷史寓意

老宅。老車

清涼的冰品真是夏天的救贖...

媽媽是全世界最偉大的職業

現代化的米行

屬於台灣各地的特色小農產品
全都是農人自豪的產品

壁龕式山牆飾以貝殼、鈴鐺、以及大型花卉,富貴顯赫可見一斑

台電早期的電號銘板

在當地老店葉晉發購入的自製酒品

『未成年禁止飲酒。飲酒過量有礙健康』
在現在的迪化街看到許許多多歷史老店
結合台灣在地自產自銷的特色產品或農作
加上文創藝術濃厚的現代包裝
你用心去發掘
你會驚艷台灣的文創水準絕對有不輸國外的實力
你知道這樣的產品來自於台灣你會感到自信自豪
並且誠摯的推薦給來台灣觀光的旅人
如果你願意見證台灣過去的人文繁景
歡迎你來一趟
今日匆匆一瞥
還有許多知名景點、名店沒有去
希望能有時間在專程去好好發掘這個充滿特色的老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