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240-p with Summicron 35 ver.1 (AKA 8 elements/八枚)一鏡到底
寫在畢業之後,而立之前
每一次的旅行都暗暗知道不是最後一次
但或許是青春年少的最後一趟

剛好有個契機下,從學長手上接手了M240-p
這是135世界的終點,也是接觸攝影以來的夢想
相機跟歐洲南美只能擇一,既選了前者,只好磨刀霍霍飛往日本試機

大學時期來過京都大學交換一個月
這次旅行前四天算是帶女友舊地重遊,沒有跑太多點(動輒38-39度的天氣也不允許我這麼做),後五天是一個人的思索人生之旅
第一站到必拍最浪漫唯美的稻荷神社滿足少女情懷
一樣破破小小的車站,一樣滿滿的人


「我願化身石橋,受那五百年風吹,五百年日曬,五百年雨淋,只求她從橋上經過。」

照片不用多,有一張半紙能記錄妳的一顰一笑足矣
從稻荷順著JR線南下一路到了宇治
在中村,運氣不錯,排了一個小時(恩台灣人才有的時間)就排到的抹茶冰
關於無糖好喝的抹茶,在宇治車站周邊只有找到中村跟伊右衛門,一保堂跟小山園都是回京都百貨公司B1買到的。網路上有一篇作者主觀對各家詳細的評比寫得很讚,可以參考。一般店家也會準備一份用苦->不苦,濃->不濃劃分出來四個象限的表格,可以依個人喜好選擇。

晚上回到京都,在四条通百貨和後面的小路穿梭
說實在,京都逛街的東西多樣性不算高,也不便宜,開始覺得有點商業化
在這,早上往城市外圍景點跑的一切都很美好
晚上過了七點,除了逛街和居酒屋實在想不到好的去所

第二天一早坐上充斥各國交談語言的公車,往金閣駛去
人實在太多,只能見縫插針隨便按個兩張



中午到鳥岩樓吃號稱宇宙最強的親子丼
進去就會問幾個人,直接帶你到二樓,不用點餐也沒得點餐,送上茶水,稍等一會親子丼就上桌了
細究之下,醬油下得恰到好處,滑蛋、肉和飯的口感結合起來很滑順,最最特別的是有一個香茅的味道藏在一口口之間。三年前吃過一次之後念念不忘,味道依舊沒有變。

飽食一頓後繼續旅途
公車一日券從500羊漲成600羊,清水寺依然在整修
一路晃呀晃的,三条四条五条,搖到外婆橋


轉而朝聖一年一度的陶器市集
五条通上從東大路通綿延到鴨川,整整800公尺道路兩側不間斷的攤商
一開始被玲琅滿目五顏六色的陶瓷器吸引
走了一圈,沈澱一下,最後駐足的是一攤清一色白色、青色,沒有特殊形狀也沒有奇異材質,卻是氣質滿點,通透明亮的攤子
搜尋一下發現藝術家名字叫河合正光,網路上也有專屬的販售網頁
本人在現場擺攤,人很親切
後來下手一個3000-4000羊的碗,心滿意足
忙著看東西就忘了拍照,也怕藝術家不喜歡隨便被拍,在市集沒留下什麼照片
真的很值得去,有興趣明年再親身前往一探究竟!

京都的黃昏時分,再以不值一提的逛街和美食結束這一夜

隔天送女友到機場後,開始幾天的一個人旅行
=========================================
當初突如其來有個假可以放,且關東關西都算有踏足了
一路找,找到四國瀨戶內海發現有瀨戶內藝術季,而且三年一次
心動之下買了JR pass,夏季票和三日渡輪pass便出發了
官網:https://setouchi-artfest.jp/tw/

臨時起意,高松和小島上的住宿都已全部客滿,只能住在岡山,坐JR往返宇野和高松
這是從宇野港眺望內海的角度


藝術品從港口就開始構置,像這隻不斷出現在各大版面的魚
後面是可以容納500人的四國汽船,去直島真的不用擔心太晚買不到船票的問題,只要準時到一定都有位子

魚的內部是一座溜滑梯

許多日本人都帶著老小家庭旅遊

轉瞬已在直島上,島上的公車也配合著草間嬸的點點

(2019 Sea project)
一整天跑著大地遊戲,一個作品一個作品參觀完後在季票護照上蓋章
每段前往下一個作品的路途上都期待著下一個路轉溪橋忽現

小時候都有這種以後的家想長怎樣怎樣,有個庭院等等的夢想。夢想還在,但現實的巨獸長得越來越大

台南有一間很棒的日式甜點店叫Kadoya
叫來叫去這次才發現是「角屋」的意思,右邊白色這個間是其中一個藝術點,就叫卡多雅

有名的安藤忠雄美術館,裡面不能拍照
在拍這張照片時,有位一樣是台灣來的女孩子經過
我們搭起話來,因著手上拿的相機
她身上背著鵝黃蒙皮的M3配著MR測光錶和初代Rigid
旅程中遇到唯一一個Leica同好,生性閉俗害羞當下有些語塞,可我有在心中默默擊掌很多次,期待有天能在網路上不期而遇她的作品

熱到燃燒,大家開始在身上噴灑一些我看不懂的瓶瓶罐罐

一片舒服的淡藍充滿朝氣與遠颺的思緒,一泯潛藏的憂鬱

青山、綠水、白沙還有草間嬸的南瓜

排長長的隊為了拍一個大家拍起來都一樣的景老實說有些無趣
但這作品可以說是直島的靈魂,要我轉頭就走是做不到
排隊過程中聽到後面兩個女生講著廣東話,本來想跟他們說聲香港加油
好險有禮貌性的先問他們從哪來,回廣州,於是後面的1000字全部完整吞回去
很勉強的擠出一絲絲尷尬的笑容,還是互相幫忙拍照之後離開
總覺他們很無辜,其實不是壞人,但我就是沒有辦法不帶情緒的面對
我們都期待著遇到的是騎著單車說「My duty」的那幫人,可惜已經沒有了
思忖著如果在二戰時,猶太人會有德國人朋友嗎?他們可以有不帶任何情緒的交流嗎?德國的小老百姓在國外會被掛上納粹德國的有色眼光嗎?
想到這,車來了

驅車前往李禹煥美術館,下車的點迎面是廢鐵鑄造而成的佛像群

李禹煥藝術家的作品被典藏在這座由安藤大師設計的美術館中
(wiki: 韓國極簡主義畫家和雕塑家,受到日本政府的尊重,因為他促進了日本的當代藝術。)





這座桜の迷宮在櫻花盛開的時節應該美如仙境,可惜來的不是時候
而最有名的地中美術館的入場券在當天已經發完,想來的人記得要先預約
只好驅車回到港邊,隨意走走等待回航



真的有一塊地的話,好想蓋這樣的房子


上了船,隔著窗跟這可愛的一家和紅色南瓜道別


三日渡輪pass,算一算要坐四五個航段來回才會回本,沒個四五天其實不用買
因為柯羅莎颱風的關係,行程被破壞殆盡(苦笑
第二天就是這次跳島旅程的最後一天,所有的pass都在哭泣
起了個大早,搭瀨戶大橋線,走了好長一段搭在海上的鐵軌,抵達高松港

前往男木島、女木島的船已蓄勢待發



世界級大都市很多都是沿著港口往內陸拓展出來,這樣的村落分佈在小島上感受更明顯

遊客中心通常也都會規劃成藝術品
兩位穿著一樣洋裝、頂著相同髮型的可愛女孩,在人群中格外顯眼
從旁經由對話過得知她們是台灣人
二十歲的我一定會像癡漢一樣上前攀談兩句,可能也不為了什麼,性趨力還有同鄉情懷吧
但現在或許是年紀越長變得越來越封閉,或許覺得社交只是增加身上的負累,眼下只想省點話,拍照感受眼前的一切



用漆器的漆貼皮的房子

一路往上走到小島頂端,回頭又是一片心曠神怡的藍


下山通往海的路,仍舊迷人

喜歡這樣蜿蜒的路看不到盡頭
向著海洋母親的方向

走過拿小便斗充當洗手台的公廁(不是

走過睡的懶洋洋的貓群兒


走過漸層的海水

終於找你啦,在海提吹著海風的行走方舟
此行最愛的作品之一

許多室內展覽因為到得太早還沒有開,先看完戶外點再繞回去逛一圈


這是一間沒有半點光線的屋子,就像這樣左邊一盞燈,前方一池水,右邊投影的方式播著藝術性的海底生態錄影,作者藉此傳達這一片海帶給他的感受,大家這樣不發一語地凝視了五分鐘,很靜,很好

猜猜這些花兒跟骨架是用什麼做成的

是瓷,這精細的工好不好燒還得請問專家,可看到的當下是很震撼

咦?有一個clerk

大竹伸朗さん的作品總是瀰漫一股詭譎的氣氛,許多有趣的零件被安裝到令人驚喜的位置,加上衝突的色彩,裸露的燈管和殘缺不全的雕塑似乎都是常客。島上還有許多他的作品,大多不能拍照


航向女木島

鋼琴的船帆因為颱風先被收起來了,唯一可惜之處
走著走著天色也漸漸變差

稍稍感覺到旅程似乎要踏上歸途,有那麼一絲的不甘

下午新聞發布隔天新幹線全部停駛,島嶼也全關
於我,留在這裡已經沒有什麼意義,先逃到風雨小且不會餓死的地方吧

回到岡山快速收好行李,跟可愛的地上輕軌說再見
跳島只跳了兩天三個島,是有很可惜
可每次旅程都是這樣的,留一些遺憾才美麗,才會期待再相遇
回到大阪,出奇的颱風登陸那天天氣只是陰陰的,偶爾飄幾點雨滴


部分商家還是有開的

傍晚開始下了點雨,只能窩在駿河屋,不要問我買了什麼

八枚這顆老頭,夜拍能這樣已心滿意足

再怎麼先進富庶的國家都有流浪漢
每次到日本都會默默觀察社會樣態,思索如果要逃過來的好處和壞處,可行性和限制是什麼
不過那又是長篇大論,先擱著
這次總共住了兩間青旅,都位在通天閣附近
第一間是Home,第二間是下圖的Pax,兩間都大推推推推推啊

公共空間很足夠,工作人員也都很親切
外頭下著雨大家就窩在裡面喝酒聊天,工作人員說歐美人跟亞洲人比例是7:3
這比例很棒,亞洲人中再扣掉香港台灣跟日本,要不舒服的機會小很多
當初在京都一個月,幾乎跑遍每間廟寺,搜集了好多御朱印
回國前一天,象徵著暑假的最後一天,心裡有股衝動一直想回一個地方走走

禪林寺永觀堂,最有名的是秋天時的楓葉
幸與不幸的是,來兩次分別是夏天跟冬天,也因此遊客稀少可以悠然駐足



(等等,小菩薩前面是可以給你這樣坐的嗎?)

身外美景再美都只是陪襯
回到這是為了再到回首阿彌陀尊前尋找一些力量和慰藉
故事的傳說是這樣的:
一O八二年二月十五日,永觀律師五十歲,一天早課時,端坐之後,經行繞佛,親見阿彌陀佛從佛案下來,走在他的前面,引領繞佛。永觀律師驚訝,呆立在原處,佛搖動永觀律師的左肩,出聲叫喚著他:「永觀,太遲了。」這句出自佛金口之語,意味深遠無盡,聞者各得其意。
永觀律師為了感恩戴德,永誌不忘,請人刻像留形,傳之遠代。這尊阿彌陀佛像,高七十七公分,雙嘴緊閉,衣紋線條適度裝飾,沒有破綻,很微妙的捕捉到從靜到動的一瞬間,可見此一作品的高超技術。被譽為「京都六大阿彌陀佛」之一
(reference: http://www.minlun.org.tw/old/437/t437/t437-4-7.htm)
阿彌陀像依舊不能拍照,在紀念品部買了兩張御影,掛在書桌前時時警惕自己,太遲了喔!
回到京都市區

看著貴森森的帆布包,追根究底還是布,風吹日曬雨淋還是容易壞
賣的是名氣、堅持、態度和傳承
總覺得這些台灣也做得到,論帆布台南合成也不輸吧
整間店充斥各國來的遊客,中國人就算不來不買一樣業績長紅
可惜台灣古蹟會自燃,不重視文化財就沒有各國旅客
商人沒遠見只想賺短錢就會太依賴單一市場,什麼時候才有放眼世界的野心呢?
希望隨著時間這些現象會越來越改善

花見小路必朝聖,京都限定的那台黑白機還在還沒賣掉

祇園路上穿著和服的遊客各個講著我聽得懂的語言
走著走著,陽光一絲絲斜斜的照映著馬路
適逢八月十六日,有幸參與一年中重要的“五山送り火“祭典
公車坐了一個小時到遊客罕至的廣沢池
據聞可以一次見證送火和灯籠流し


燈籠流到岸邊聚積起來

八點開始燒第一個字到點燃最後一個鳥居文字是八點二十分
(現場非常暗也非常遠,這已是35mm加上沒有高iso的相機的極限)
抽出已經被我用到淋漓盡致的關西廣域JR pass,坐上回大阪的特快
結束這一趟炎炎夏日中、每天濕黏、曬傷,卻又充實富足的旅程
後記:
走在日本街頭,看著年少年老的各種妝容
青春年華的妝點、垂垂老矣的妝修,綻放然後抗拒凋零
展露著生命易消逝的本質

旅途閒暇之餘,太多太多香港的新聞,令人憂心
板上一直以來景仰的大師時候尚早應該也是香港人,不知道還好嗎?
年輕真的很棒,用這樣無病無痛的身軀走訪各處
也何其幸運在這麼富裕安全的國家長大
在沒有戰事的時代,搭上飛機或大船僅僅是為了旅遊
盼你我知足惜福
感謝賞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