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說是川菜,可是KiKi的口味其實不算辣(以我愛吃辣的人是這樣覺得),蠻符合台灣人的大眾口味,是改良過的川菜。我這些年陸陸續續去用餐約10次了吧,每次去生意都是超好,但我覺得店裡的服務人員訓練有素,不會因為客人比較多就慌亂,服務品質也值得稱讚。上菜的速度很快,但因為都被告知用餐時間只有90分鐘,還是稍微有點拘束的感覺。

復興店是旗艦店,餐廳有兩層樓,位置也比較多,可是還是建議事先預約會比較好,依我的經驗連平日通常都是爆滿的。

KiKi的招牌LOGO是一隻貓,搭配素雅又明亮的裝潢,光從外面看,很難聯想到是中式的川菜餐廳。

面紙也是用餐廳的 LOGO

先來杯水吧,其實應該是要放他們招牌的烏梅汁,但是我忘記拍了...
他們的烏梅汁喝起來不會酸,而且因為川菜都比較油膩一點,還可以稍微解膩。
我們有四個人,每個人想點個兩道,經過討論之後,最後決定點了七道菜,下面逐一分享。

第一道是苦瓜炒鹹蛋,苦瓜吃起來是脆的,不會爛爛的,苦味幾乎被鹹蛋給蓋過去,加上用辣椒來提味,但仔細品嚐還是留有少許的苦瓜味道。

第二道是涼拌椒麻雞絲,平常就很喜歡吃雞肉飯,雞肉很鮮嫩,濃郁的芝麻醬淋在上面看起來就很可口,吃起來也是,我對這道菜評價頗高。吃到最後還會發現,底下還藏有涼粉,但是涼粉吃起來沒味道,大家都不愛吃,不要有涼粉就完美了。如果不要灑這麼多芝麻醬的話,高蛋白又低油,其實是可以用來減肥的料理


第三道是KiKi很有名的老皮嫩肉,這是一道非常妙的招牌菜,把蛋豆腐切塊油炸造成裡外不一的口感,油炸的金黃外皮與蒸蛋口感的豆腐內餡,形成強烈的對比,還有微微的花椒香氣,卻又看不到花椒,每次來到KiKi都會想要點。

第四道是水煮牛肉,其實我第一次吃的時候有嚇到,這應該是油煮牛肉吧?
上面有厚厚的一層紅油,把裡面的料撈起來的時候,建議把油瀝乾或是放在面紙上吸一下,不然真的好油啊!牛肉吃起來蠻嫩的(這是重點),其它的料還有像是黃豆芽跟A菜心。
第五道是五更腸旺,這道菜在蠻多地方都能吃到,坦白說我覺得跟一般餐廳吃起來差不多。

第六道是空心菜,這個也很普通的一道菜,跳過


第七道是豆酥鱈魚,這道菜的重點就在於,豆酥要夠脆,跟Q彈的鱈魚形成對比,甜甜鹹鹹的口感很不錯,可是我看網路上評價不一就是了。
最後結帳一共是2000多元,其實比起一般川菜餐廳是略貴,但我覺得如果有吃到喜歡的料理,是值得的,這次可惜沒有點到蒼蠅頭與乾扁四季豆,都是我很愛的菜單。只是不知道是錯覺嗎?我覺得這次去的份量有變少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