甜不辣味美在醬料,老店風靡在老價錢。
16世紀時葡萄牙貿易船將魚肉磨成魚漿油炸的Tempero(葡語)傳到日本(有說傳教士,原是船上水手常用飲食),日治時期關東煮傳到台灣,關東煮中甜不辣本地化成庶民美食。
甜不辣不同於關東煮,本地賣甜不辣通常不含關東煮的蒟蒻、海帶、魚板、竹輪、高麗菜捲、炸蛋、玉米等。甜不辣以蘿蔔為湯、以甜醬勾芡調醬,關東煮以昆布為湯、以味噌醬調製。南部黑輪常用大骨湯、醬油膏番茄醬調製。
如<台北萬華甜不辣地圖>萬華甜不辣(不含鹹粥店和滷味攤甜不辣)不下10家。

賽門鄧普拉甜不辣(開封街二段46號)&賽門甜不辣(西寧南路95號)、亞東甜不辣(西園路一段56號)、頂級甜不辣(廣州街梧州街口)幾家名店報導很多,本文聚焦萬華其他7家甜不辣。




萬華甜不辣特色在CP值高、人情味、懷舊風情,本文從低價往高價排列,透過視覺、觸覺、聽覺、味覺、嗅覺< 五感體驗在地甜不辣>風味。
< 基隆甜不辣-台中肉圓>位於萬大路466號,甜不辣單一價35元,內有甜不辣條、貢丸、米血、炸豆腐、蘿蔔等,老店自成標準道地古早味。
不免有人懷疑甜不辣只賣35元食材是否可靠,真因是舊價維持很久、對面魚市場貢丸甜不辣食材供應多、高齡老闆做志業、房租低、熟客多生意很好。




< 中原市場甜不辣>位於西園路二段140巷內夜市,招牌< 甜不辣⁎雞絲麵>,40元甜不辣有貢丸、豆腐、蘿蔔,甜不辣塊&米血稍大,也是老攤老價,接近大鍋有熟悉老味道。



<行仔內的甜不辣>位於艋舺大道120巷38弄6號,攤車頗有東洋風已經營二年多。
甜不辣小碗40元,有甜不辣條塊、丸子、米血、炸豆腐、蘿蔔及少見的花枝丸,電鍋打開時可聞到咖哩香(也賣咖哩飯)。雖是路邊攤但使用青花磁碗,口感與醬味無可挑剔。



< 無名甜不辣>位於桂林路65巷內,巷口有軍品店&圖書館招牌,是找不到招牌的甜不辣人氣店,有稱<宋家老牌甜不辣>或< 老松國小對面甜不辣>,有說30年味道不變老店。
45元米血、貢丸、炸豆腐等盡有,醬料令人回味古早,個人認為稍微偏甜,或許是多格<小煮槽置入量不多>避開煮過頭,Q感控制得宜,蘿蔔則煮得軟爛接近入口即化。


< 91巷甜不辣>位於大理街91巷5號,從大理街派出所旁巷子進入即見腳踏三輪餐車,紅燈籠<甜不辣>頗有懷舊風。經了解三輪車以一萬二購自桂林路,請木工打造成餐車已有三年多。這家只賣甜不辣有營業登記非流動攤販,下雨時客人移入後方店內。
坐在攤前微聞淡淡貢丸味,小碗45元除了米血、貢丸、炸豆腐外,花枝丸內加九層塔,經詢問白色丸子是鱈魚丸,塊狀甜不辣稍大有嚼感,條狀甜不辣軟Q,搭順口的醬料體驗多種口味。可能是味美、乾淨又不貴,老闆表示常大批外送鄰近中時報社、區公所開會下午茶,也有不少客人因高級瓷碗喜愛這家。



< 大狗麵線>位於廣州街207號,緊鄰龍山寺位置好招牌也顯眼。大狗麵線裝潢明亮今年10月份開店,店內賣古早味麵線、豬血糕肉圓和甜不辣,英文&韓文的說明可見其企圖。
小碗甜不辣45元有米血、炸豆腐、蘿蔔外,內有一塊竹輪,貢丸亦較大粒,嚼感與醬味皆在標準之上。




< 艋舺甜不辣>位於中華路二段364巷24弄2號,已經營十多年,當天10點多開門不久拍到整鍋滿滿七種食材。
小碗50元有甜不辣、米血、炸豆腐、貢丸外還有餛飩(內甜不辣)並撒上香菜,軟Q嚼感搭配淡而有感的獨家醬料,眾裡巧遇正是這味。老闆待客親切,離開時還『謝謝大哥』。



歲月累積與競爭精進,造就萬華甜不辣之美。想吃最好的甜不辣可到萬華三水街市場<大豐魚丸>,老店傳承二代用上等魚材,剛起鍋的甜不辣絕對軟Q鮮美。想便宜則到華中橋前富民路<海洋魚丸>買魚漿回家DIY,但口味尚須講究沾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