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是日治時期總督府山林課使用的宿舍,屬於木造的屋町建築,經過修復,已經成為台北市內最完整的一片日式宅院,目前已開放的木屋有六棟,但鄰近區域還在整理復舊的日式木屋還有數棟,完整復舊修復後可以與鄰近的錦榕生活園區並聯,成為另一塊十分完整的日式木屋老街區,創造出另一個不同型態的迪化街區,為台北的景觀再添魅力。

0km山物所的入口在此,共有六棟木造建築開放參觀,除了日式木造町屋以外,山物所的精華應該是外圍的日式造景與森林環境,這是台北市中心內十分難得的平地森林景觀。

相隔小巷的六棟復舊建築之間,紅色標註就是日式庭園與森林造景的範圍,分別以複森林、裡花園、次森林、蒔光巷命名。
名字是很有氣氛啦,但老實說我很難領會這組名字的意境,但這幾區的景觀真的很唯美細膩、十分吸引久居都市之人。

透明壓克力呈現的參觀路徑及建築分布圖。

這是F棟建築的外觀。

這是D棟建築的外觀,開放營業的知名餐廳"小小樹食",我沒試過,這趟來是純粹看景的,沒有預約用餐,而且這應該是賣素食,市井之人不太好承受這種太過清雅的食物,多少還是帶點油糙比較好。


這是~~~忘了哪一棟了,好像是小小樹食的入口。

這是ABC棟前的小庭園小路"蒔光巷"的樣子。
蒔光巷:家庭花園與食用植物的庭院

由另一頭看時光巷,配上日式窗櫺十分有感覺。時光巷底的日式庭園,小巧細膩,景致十分宜人。

充滿日式風情的庭園設計,在台北真是難得一見完全開放的不收費園區。

蒔光巷的說明牌,有空請自己去詳讀了。

石板小路兩邊的蕨類植物維護得很好,生長茂盛。

蒔光巷底有個招牌。

招牌告訴你這裡面賣甜點~~但要往另一側才能進入。
次森林:樟樹林里的鏡面藝術裝置

穿過通往後側的木棧道,迎面來的庭園叫做次森林。

次森林沿著長屋的廊道延伸,視覺很有穿透感。

林地中裝設了幾座不鏽鋼牆板,反射出廊道的木屋影像,形成特殊的趣味,木屋彷彿藏在樹林深處。

裏花園:台灣原生植物組合成的日式景觀花園
走過廊道,走下幾階石階,時光巷底的甜點屋入口在這處,大片玻璃木窗對著裏花園,這應該是這串長屋中最好的下午茶景致。

日式風情的流水苔癬造景。

複森林:浴火重生的土地,多層次的植物林
竹林掩映中的入口。隱藏在竹林後的多層植物人造林將出現。這是都會區內難得的景致。
複森林的解說牌在入口處矗立。

高矮錯落的植物,多層次的生長在這片百坪以內的空地,很有走入叢林的感覺。

森林屬影中可見高樓大廈,住在這座複森林周邊的住戶應該會覺得幸福。

低中高層的植物各自分佈,油綠綠的一片讓視線十分舒服。

暫且坐在空地邊緣設置的座位上,呼吸一下林中的芬多精。

這片空地據說原本設有一棟木屋,但經過火災燒毀,僅剩空地,居民將植物種入,後續開發山物所的團隊遂將空地保留,種植各種高矮錯落的植物,形成一片都會雨林,成為勝景。

空地前端的草花開得正盛,適合給它來張特寫。

後側還設有林間的座椅,整個漆成綠色的桌椅,十分融入森林環境。

「


桌椅上把筆電打開,趁機寫幾行字,訂個主題,到時候就可以拿來騙點獎勵。

複森林到這裡就算是山物所庭園範圍的最底場所了,看完外景得繞回去看看店鋪賣些甚麼。

石徑積葉落,人行看景遲。
這裡真是舒服、舒適的地方。
山物所的主題選物店鋪與餐廳
我覺得山物所內的外景比建築物的內景更為精彩,因此店鋪內的照片少少幾張就好,大家想買這種文青類型物品的,儘可以自行前往探訪。
小小樹食餐廳的後側,入口不再這裡,但這個角落很有風格。

這塊綠底白圈布旗的後側其實是廁所,廁所也很有風格,完全融入環境之中。

香芬店,賣的都是台灣山區樹種產製的獨特香氛(我應該沒有記錯)。

店內布置得很是雅致,讓人不敢輕易造次,價錢想必不低啊。

後續木屋內的各種創意商品,據說進駐的品牌超過140種?? 真是厲害!!

各種文青類型的小東西琳瑯滿目,布置陳設都很適合賞玩,稍微留意了一下,當天全場有一半的外國客人,銷售區小姐與客戶間的溝通用的全是流利的外文。

木屋內的傳統廚房間,已經改造成為展示間了。

展出的商品或文物都與森林有關,完全符合主題山物所的設定。
小巧而精緻 令人注意的角落
山物所的範圍內充滿這種小巧精緻的佈置,很引人視線的注目。
入屋參觀前,請將飲料放置在這裡,小巧的置物桌,十分有趣。,

日式庭園必有的石製燈籠。

入口處的小物,金錢蟾蜍。

頭上頂著的零錢,不知道可以磊到多高。
大樹蒼蒼
山物所全區保留了許多老樹,這些老樹特別吸引我。這裡拍出的兩顆,一株挺直高聳,另一株鎮守在園區末端。大樹樹身圍繞著日本神道的祝連繩(應該是吧),暗示這裡是神的領域。

山物所在這個台北的核心地帶,提供精心規劃的主題選物和庭園體驗,圍繞著台灣山林的製造、療癒、探索、風土等四大類主題,提供許多豐富且多樣的主題商品。
此外,無敵的庭園景致環繞塑造出的山系概念店,顯然可以成為你以身在城市之中,體驗台灣森林的起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