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婆提議下午帶兒子去四處晃晃,不然整天待在家裡打電動也不是辦法。

想想也有三年不曾到金山萬里一帶去看看久未謀面的燭台雙嶼和野柳地岬,
於是說走就走,吃完午餐立刻出發,往北海岸去晃晃。
於是,我們來到了:
- 中角灣國際衝浪基地:這裡應該是北臺灣絕佳的衝浪點吧! 來過幾次,幾乎是不分季節都有人來衝浪,這次在夏天到訪,遊人更多了,除了衝浪坃家外,綿延的沙灘上還有不少家庭來玩沙、玩水。站在近幾年新建的遊客中心樓上還可遠眺燭台雙嶼、野柳岬與基隆嶼,可說是風光明媚!
- 一線天、神秘海岸、水尾漁港老洋樓:這是在Google地圖上找到的一處景點。心想「一線天」不是在墾丁嗎?怎麼在北臺灣也有呢?來去走走看看吧!一線天其實是座海蝕岩洞,洞外是海蝕平台,地上的岩石有著美麗的褐色紋理,或許是這樣才被稱為神秘海岸。不過說實在話,地點與位置可是一點都不神秘。
- 員潭溪景觀橋:這是位於水尾漁港旁的景觀橋,據說去(2022)年才由北觀處重新「拉皮」翻修外觀完成,鵝黃色的外觀在一片碧海藍天當中相當醒目。我們和這座橋可說是不期而遇,原本規劃的行程當中並未打算在這裡停留,但因為它的外觀實在太吸引人,於是在近黃昏時分停留個十來分鐘,駐足吹吹海風、欣賞海景,挺不錯的!
- 金山老街、金包里慈護宮:下午去了不少地方,晚上來到金山老街覓食去。星期天傍晚的金山老街,人潮稀稀落落,逛起來還挺舒服的。原本想順道看看好幾年前曾經造訪的金包里慈護宮,正巧遇上廟宇大修,目前暫時祀奉在紅壇裡,期待廟宇重修後的新氣象。
- 萬里 大鵬足湯公園:在離開金山老街後,因為繞進路旁加油站而多走的一處小景點。這是2022年8月設立的一處泡足湯的空間,但正巧遇上溫泉暫停供應,或許是天氣太熱吧…
- 一太e衛浴觀光工廠:夏天的中午時分當然要找有冷氣的室內景點參觀,於是在前往金山、萬里的路上找到了位在大武崙工業區的一太e衛浴觀光工廠,家中的乾溼分離拉門就是他們家的。來到這裡避開豔陽,順道看看一些稀奇古怪的衛浴設備,挺有趣的!
- 馗佑鹽燈能量館:就位在一太e衛浴觀光工廠隔壁,主要產品是礦物岩燈。由於老婆對於岩鹽有著特別的興趣,因此就順道參觀,看看來自巴基斯坦的礦物鹽是長什麼樣子,岩鹽又可以做成什麼樣的工藝品。
- 台電北部展示館:在大武崙的2家觀光工廠參觀完後,覺得天氣還是很熱,於是繼續前往下一個有冷氣的室內景點。台電北部展示館是台2線往金山方向的另一處有冷氣室內景點。位在核二廠外的北部展示館,目1991年成立至今已經有32年,算是北海岸上的老牌室內景點。老狗記得當年念研究所時(1994年),就曾經被帶來參觀。後來曾經帶過家中小朋友來訪過一次,離現在應該已經超過10年了,館內的展示大概都換了,惟獨核子反應爐模型還在。
- 金山大碗螃蟹:這家「大碗磅蟹」是我們在金山老街上覓食的戰果。因為路過他們店門口時看到很多遊客在排隊,和老街上稀稀落落的人潮形成強烈對比。於是在走到老街盡頭後,往回走的路上,查了一下Google評價,竟然有4.5顆星,而且是由4600多則評論所產生的,應該是家有好幾把刷子的店。雖然餐點價位不低,但是不論食材品質或口味都是上等,值得推薦與再訪。
但是,起點當然不會是一太衛浴工廠,終點也不會是大鵬足湯公園…

▥ 一太e衛浴觀光工廠
位在大武崙工業區的一太e衛浴是國內知名衛浴設備供應商,老狗家中的浴室乾溼分離拉門就是他們的產品。
據公司官網所述,他們成立於1977年,已經有46年歷史。
而將位在基隆大武崙工業區的工廠改為觀光工廠,也有十多年了。
2013年就曾經來造訪過一次,但是當年主要的目標是設在其中的基隆故事館。
如今10年過去,基隆故事館的展示內容依舊,但觀光工廠部分多了不少新玩意兒。
如果想改造家中的衛浴,不妨來參考一下!
一太e衛浴觀光工廠的外觀和之前一樣,基隆多雨的氣候讓它顯的老舊。

觀光工廠裡的大海報。

還有吉祥物。
假日工廠不生產,一到門口警衛告佑直上二樓。
所以,假日開放自由參觀的空間大概就只有2樓,要從照片中的樓梯上去。

走上二樓,看到的公司logo,也許很多人家中也有他們的產品。

然後就是以他們家產品所規劃的浴室空間裝潢展示。
照片右邊的烤箱,如果家中空間夠大的話,大概會想要有一個吧?

如果家中浴室能像這樣規劃設置,以住在北部的家庭來說,算是不錯的了!

各式各樣的水龍頭牆。

馬桶的介紹。其實裝馬桶有不少學問,

如果家中要換新馬桶,請看這張大海報。
個人覺得重點在第1、3項。
老狗就是沒看過這張,所以家中換了個不適用的馬桶…


這年代不知道會不會有人想裝像這樣的馬桶?
挺霸氣的…


亂入的洗手台。看起來像是木造,其實應該還是瓷的。

馬桶的內部構造,那個彎管就是會塞住的地方。
但是馬桶內可以沒有彎管嗎?沒有的話化糞池的氣體會往上衝,保證受不了。

這裡展示許多不同造型的馬桶,有需要的話可以找個順眼的帶回家。

展示用的馬桶有沒有實裝例子?
有呀。老狗在洗手間裡找到V型和方型馬桶。
看起來方型的比較好坐,但是V型比較好裝免治設備,有一好沒兩好…

- 方型
- V型
這裡當然也有展示所謂免治設備,就是電腦馬桶座啦!
相信不少人家中都有這個,不過老狗和家人用不習慣,所以不考慮…


那麼,像這樣的馬桶呢? 視覺效果夠震撼。
但日後馬桶蓋壞了,會不會找不到配備,只能換個白色的上去???


乾溼分離的拉門,現在已經變成家中浴室的標準配備。
如果是老房子整修浴室,幾乎都會有這樣的設計。
只是拉門的型式材質各有不同。

各種不同淋浴拉門的實裝展示。

這裡還有拉門材質展示牆,拉開來就可以看到。

另一處展示空間加上了文字說明。
家中如果要裝修浴室,如果能先有了解,才不會花冤枉錢。

另一組衛浴配備,旁邊是加裝了輔助設施的一般馬桶。
現代人的年齡越來越長,如果家中有長輩,倒是可以考慮加裝。
因為它不會破壞原有馬桶的結構,但對於長輩而言友善許多,也增加安全性。
萬一站起來突然發生姿勢性低血壓,至少手還有地方可以拉。

因應人的年齡增長,家中衛浴轉換成無障礙空間,似乎是一種趨勢。
這裡提供了浴室內的馬桶、洗面盆及淋浴區的配置方式,值得參考。

這邊展示的是在牆上的輔助設施,像是扶手之類的。
個人是覺得家中有長輩的話,裝這些物件是備用性質。
裝備的金額不高,現在的造型也都可以融入浴室裝潢裡。
也許有一天用到它,避免不小心受傷,就很值得了。

在淋浴設備旁裝這種折疊椅,應該有點用處吧?

這種輔助裝置大概就算是高檔配備了吧?

老狗還覺得住北部的朋友,家中浴室應該有這個—室內暖風除溼機。
如果真的能發揮作用的話,冬天洗澡舒服多了!
而且浴室也比較不容易在冬天時發霉。

浴室用的暖風除溼機有很多種不同的選擇。
重點應該是先看看家中的電力配線是否能承載。

浴室能像這樣配置,應該很豪華了吧!
一般住市區的人,家中很難把浴室搞這麼大的。

浴室裝備的展示差不多就上面這一些。
在觀光工廠裡還有這樣的人工造景提供拍照。
這樣就不用在大太陽下找女王頭了…


還可以有女神陪伴入浴…


另外一區是基隆故事館,展出的內容和基隆的發展有關。

有紀念章,當然順便帶它們回家!

館內的裝潢風格是仿從前基隆郵便局的文藝復興時期建築風格。

每個拱門裡都是有關基隆的解說海報。
- P1
- P2
- P3~4
- P5~6
- P7~8
- P9~10
- P11~12
- P13~14
- P15~16
- P17~18
- P19~20
- P21~22
- P23~24
- P25~26
在原本的基隆故事館入口,還有巨幅的日治時期基隆市街圖。
當年的基隆就已經是相當熱鬧的港市了!

一太e衛浴觀光工廠的所在位置,就在大武崙工業區當中。
在參觀完一太e衛浴觀光工廠後,老婆看到隔壁就是鹽燈觀光工廠。
因為對鹽燈有興趣,於是要我們先不要離開,到裡面走走再說!
於是,老狗打算繼續到隔壁叫冷氣去…

▥ 馗佑鹽燈能量館
這家是全臺灣唯一鹽燈批發工廠。岩鹽自巴基斯坦直接進口,所以可以見到岩鹽礦未經處理的樣子。
當然也有不少經過加工的成品在這裡販賣。
即然有展示和販賣,那應該有冷氣吹吧?
在炎熱的夏天,冷氣是很重要的資源呀!

但是一走進大門,發現這裡還保留工廠的樣子。
陳列的空間都沒有空調呀! 失算。

即來之則安之,看看何謂鹽燈吧!

接待人員見到我們3人到訪,很熱心的帶我們參觀。
據說這些是老闆的收藏品,各式各樣的奇岩怪石與雕刻。


然後是用岩鹽雕成的藝術品。
岩鹽的主要成分和海鹽一樣是氯化鈉(NaCl),只不過是天然生成的,像岩石一樣。


像展示柱上的就是鹽塊和鹽粒,都是天然生成的氯化鈉結晶。
展示柱下方發亮的片狀物,一樣是由岩鹽切片做成的。

在這個招待遊客的休息區裡,發亮的位置全都放上了岩鹽片。
會讓讓光線顯的偏紅,塑造獨特的氣氛。
那麼岩鹽可以吃嗎?經過打碎處理,去除雜質後的岩鹽會呈現粉紅色,
就是我們常見到,常用的玫瑰鹽。

接待人員接著帶我們去看岩鹽未經處理時的原貌,就是像這樣,一塊一塊紅色的!
會呈現紅色,是因為內含礦物質成分的關係。

終於走進有冷氣的賣場,裡面展示許多岩鹽所做的鹽燈藝品。

這算藝術品嗎? 這裡有冷氣,好睡多了!

很少見的藍黑色岩鹽所做成的岩燈。

這個就是用紅色岩鹽所做的藝品之一。

好大一塊鹽岩,放在半室外空間的空間。

簡單晃了一圈,老婆買了2包玫瑰鹽,往下一個有冷氣的地方去!
▥ 台電北部展示館
在廿面2家觀光工廠還沒吹夠冷氣…
不是啦! 是氣溫還是很高,陽光還是很強,所以我們來到了台電北部展示館。
這裡是一處自1991年就開放參觀的室內展示空間。
展示的內容,當然就是與核能發電有關的資訊。
老狗多年前來過,印象中是這個樣子,
但這次造訪發現除了核能發電之外,還多了如何節能與其他發電途徑的內容。
內容當然也不會是死板板的文字解說,而是多了許多互動式展出內容。
而且還有一處休憩區,可以坐在那裡吃冰棒、喝咖啡、欣賞海景。
如果家中有小朋友的,夏日午後不妨來到這裡走走逛逛。
等太陽熱度稍降再到海邊去玩水。

台電北部展示館的大門。
照片上方這個圓柱型部分就是休憩區,坐這裡欣賞海景很舒服的。

在戶外展示的汽輪機轉子。
核能發電的原理,簡單來說就是核分裂產生熱能,加熱反應爐外的循環水成為水蒸氣。
水蒸氣推動汽輪機的轉子,轉子轉動,帶動發電機產生電流。
因此,這個轉子是非常重要的零件,因為它負責動力的傳遞。
而且,核分裂反應是連鎖反應,會一直到燃料棒中的原子分裂完畢才停止。
這個轉子把能量自反應爐中傳遞出來,可是壞不得的,必須適時汰換新品。

戶外的花園裡還有一些供遊客合影的大型公仔。
天氣太熱,我們還是速速進入室內吧!

走進大門第一眼就見到這座反應爐模型。
老狗猜測它應該從1991年開館時就在這裡了!
因為多年前來參訪,對它還有點印象。

這是原物的1/2尺寸模型,近看可以看到它的細部構造。
而且它是會動的,每個整點會表演反應爐內的動作,對小朋友很有吸引力。
- 上部
- 中層
- 下層
一樓的展示空間當中,有一部分是介紹放射性物質。
這部分的介紹對於學文法商的朋友來說,可以提供對於放射性物質的基本知識。

幅射的測量方式,以及它在醫療、農業、工業上的應用。

竟然還有這種古董儀器的實測展示?
這應該是蓋格計數器,測量游離幅射用,常是探測α粒子和β粒子。
老狗30年前念碩士班時,幾乎每星期都會用到它,因為要做幅射標記實驗。

這裡展示的是放射性廢棄物的處置。
最常用的方式就是埋到地層下,等放射性物質自然衰退到自然界背景值。
不過通常需要數百年的時間。

然後是核電廠運作原理的介紹。

這邊是互動式展示,只要點選螢幕就可以看想要看的部分。

其他的空間是介紹核電廠的防護與維修。



核能發電的效益。

還有核燃料的循環再利用。

另外介紹生活中會產生電磁波的日常用品。
其實真的很多家電都會產生電磁波,無須去躲避它。
除非願意回到百年前的生活。

然後是臺灣電力發展史的介紹。

還有世界電力發展史的介紹。
其實電力的發展到現在不過400多年,但卻改變了全人類的生活。

一樓的空間參觀完畢,從反應爐旁搭手扶梯上二樓。

一上二樓就看到這幾顆,先收下來再說!

二樓的展示空間主題之一是替代能源。
畢竟核能發電具有相當危險性,
如果能有更好的替代能源來降低使用核能產生的風險,的確是比較好的做法。

這裡介紹了幾種再生能源,也就是新興能源產生方式。

風力及太陽能發電是現今熱門話題。
而水力發電在臺灣已經較無發揮空間。
地熱發電應該還在實驗階段,不符經濟效益。
至於海洋能與生質能,對臺灣的環境而言應該是不切實際吧!
- 風力
- 水力
- 地熱
- 太陽能
- 生質能
- 海洋能
針對各種再生能源,有個簡單的優缺點比較表。

這裡提到的「體溫發電」會不會純粹是個幻想呀?

然後,利用微生物發電? 應該也只是幻想而已吧。

在開發新能源並不容易的狀況下,先來談談怎麼節流。
綠色消費是節省能源的做法之一。

除了節能外的好處,是還可以降低溫室效益。


這面大餐桌透過互動裝置,告訴我們怎麼樣達到低碳飲食。

老狗簡單玩了一下。
吃牛排的碳排於,可以達到7.3克每公斤體重的二氧化碳排放。
如果再加計運送旅程,則可以達到8.0 CO2e/Kg。

如果吃華盛頓蘋果,雖然碳排放低,但運輸里程高,所以到達13.9 CO2e/Kg。

手移到對應的位置,圖面上還會有動畫。

不同食物在不同地點就會出現不同的數值。


至於一般狀況下,居家節能當然是要找到閒置不用的電力消耗源。
像是暫時用不到的電腦、充電器等,不用時當然是把插頭拔除。

還有推動低碳社區。

微電網是未來的發展趨勢。
簡單來說就是利用這些再生能源建構小型電網,電網內自給自足,降低電力傳輸上的耗損。

展示內容看的差不多了,來到休憩室休息一下。

靠窗的位置風景挺不錯,是面海第一排呀!

可以看到遠方的野柳岬。

下午4點,在館內正中央的反應爐模型開始動態展演。

中間的燃料棒是會升起的…


時間差不多了,該走向戶外去…

台電北部展示館的位置:
▥ 中角灣國際衝浪基地
過了下午4點,陽光的熱度稍退。老狗終於能夠出現在金山的中角灣,因為比較不會熱暈呀!
中角灣是臺灣知名衝浪地點,來到這裡當然是要欣賞好手們的「神姿勢」呀!
再加上這裡的海景也相當不錯,
下午四點後海風徐徐吹來,眼前一片蔚藍,很舒服呀!
看看這天的天氣報告,臺北盆地裡正下著傾盆大雷雨,頓時覺得自己很幸運!

在遊客中心前停好車,走到遊客中心旁就可以見到遠方的燭台雙嶼與基隆嶼。
眼前則是有不少好手正在海中「候時機」—等泿起呀!

光是看這裡的浪花就知道浪不小,適合衝浪的海灣並不適合一般遊客玩水。
很容易被浪光打的○○××…


老狗忘了拍遊客中心的正面照,拿上次2020年造訪的照片來頂替吧!
外觀基本上沒什麼變化。

進去遊客中心裡面再吹個冷氣,紀念章還是從前那幾顆。

不變的北觀處轄區看板。
想想也好多年不曾造訪白沙灣、石門洞和富貴角燈塔,是該找個時間來去走走了!

遊客中心的二樓平台是處很楱的賞海景地點,特別是下午四點後。
因為高塔正好可以把陽光擋住,不會曬到太陽。
位置又高一些,視角較地面來的好。
從平台上往左邊看,有山有海,挺不錯的!

往右邊看當然就是一片蔚藍,而且毫無遮擋,正宗海景第一排。

在這裡可以清楚的看到衝浪高手們的表演,只要眼睛夠利的話。

當然也可以看到海灘上的人們。

所以囉,在這裡靜靜的看高手們衝浪玩浪,就算自己不會,光是欣賞就很快樂了!



來張放大的特寫照,果然很厲害!





這種站姿,不簡單呀!







這位划SUP的更是高手,別人掉進海裡好多次,他還在板上…




當然,也是有失敗的!
不過沒關係,等一會兒又有浪來了!

在這裡待一小段時間,有人上岸休息,也有人剛要下水。


在欣賞衝浪高手之際,別忘了看看風景。
燭台雙嶼在這個角度正好成一直線,遠方就是基隆嶼。

沙灘上還有公共藝術品,和海浪相映成趣!

分享中角灣的位置,如果是中南部的朋友,夏天有來北部玩的話,可以規劃進行程中。
因為海景頗棒的!
▥ 員潭溪景觀橋
原本離開中角灣後就要直接到水尾漁港附近的一線天和神秘海岸。不過在到達水尾漁港前先看到了圓潭溪景觀橋,
老婆說這座橋的造型不錯,附近風景挺好,於是決定下車停留個幾分鐘。
這座橋真的純粹只是景觀用,並沒有實質上的通行功能。
因為要上橋只能走樓梯,連腳踏車都只能扛上去。

不過橋本身的造型就像是溪流上的拱門,黃色的橋身正好和藍天對映。
查了一次北觀處的新聞稿,是北觀處在去年完成外觀整修。
這座橋的正式名稱為員潭溪景觀橋,是觀賞日出及遠眺野柳岬海景絕佳位置。

不用爬到橋上,光是在樓梯的轉折處就是很棒的賞景地點。
可以清楚的看到遠方的野橋地岬。

由這個位置仰頭看橋身,雄壯威武,展現力學美的景觀。

橋的位置頗高,視野瞭闊。

員潭溪兩旁的沙灘遊客較其他地方為少。
畢竟是出海口,不適合下水玩水。


這裡除了衝浪客會下水衝浪外,其他遊客大概都在沙灘上看海。
幾乎沒看到下水玩的,畢竟是出海口,可能有暗流。



而衝浪客相較於中角灣也少了許多,只有三兩位而已。


遠方一條好大的船,應該就是在臺灣附近的歌詩達郵輪中的莎倫娜號。

圓潭溪景觀橋的位置:
▥ 一線天、神秘海岸、水尾漁港老洋樓
老狗到金山玩耍許多次,但在之前不曾造訪過水尾漁港。每次來金山不是去老街,就是到之前由救國團營運的金山溫泉健身館與金山沙灘去玩水。
這次在還沒去水尾漁港前,先在網路上找一找有什麼特色景點。
於是發現這裡有「一線天」,還有「神秘海岸」。
為了看看這「一線天」究竟和墾丁的有什麼不同,「神秘海岸」又有多神秘,
所以決定來走一趟。
在進入水尾漁港前,很難不發現在道路旁像廢墟一樣的這種漂亮老屋。
查了一些網路資料,得知這棟是賴崇壁洋樓,建於1926(大正15)年。
由日治時期金山庄長、金包里區長賴崇壁所建。
當年的水尾漁港可說是進出金包里的門戶,
身為區長的賴桑蓋這棟美麗洋樓的目的就是作為招待所之用。
二戰之後這棟建築被國軍佔用做為指揮所。
之後軍隊撤離,建築隨之荒廢,就變成了今天斷垣殘壁的樣子。
由於還是私人產業,因此官方也不能做什麼。
洋樓的未來就視賴家後代子孫的能力與想法而定了。

要走到一線天與神秘海岸會經過這座海巡哨所。
左邊是通往獅頭山的步道,據說爬上去可以見到燭台雙嶼的海景。
不過大熱天,天又快黑了,爬上不熟悉的步道不是明智的決定。
還是去找原本規劃的目標—「一線天」與「神秘海岸」吧!

海巡哨所旁的地圖,可以從旁邊往海邊走,就會見到和這天完全不同的地形景觀。

跨過海堤就會見到眼前的奇岩怪石,一整個就是很吸引人的目光。

從這裡可以和野柳岬對望,其實腳底下踩的岩石和野柳有幾分相似。

雖然號稱「神秘海岸」,但在Google map上有標註,所以遊客並不少。
在這裡,身邊腳下都是這種超大尺寸的大石頭,花紋相當奇特。

往前走可以看到有個像是山洞的地方。
外側的岩石上有多條水平線,應該都是海山侵蝕的痕跡。

突然見到這3隻,怎麼看都不像海龜?
原來是遊客帶來的家人(寵物),不要誤以為是來放生的…


再往前走個幾步,洞穴越來越明顯。

腳底下的岩石更是精彩,這種花紋不知怎麼形容…



山洞的大小剛好可以容許一個人穿過。
是不是因此被稱作「一線天」??

走過去之後回頭看,兩旁都是怪石。

往外走,頭頂上這一大顆才可怕,很像是怪獸的嘴巴!
我們是從這頭怪獸的嘴裡走出來的,等會兒又要走回去…


地面上…
這回不止拍石頭,還有一大群小生物。
黑色的一點一點,有看到嗎?

走遠一點,回頭一看。
這塊大石頭上的線條被大自然切割的如此整齊呀!
有水平、有垂直的…




欣賞海景與奇岩的好地方,所以老婆決定坐下來休息。

老狗和兒子繼續往前走,又看到了更多奇奇怪怪的巨石。

回頭看看海景也不錯。
不過在這裡是看不到夕陽的,因為面向東南方。

往前走的地面較平坦,岩石被海水侵蝕的像照片中的樣子,有點像是平台般。


不過某些角度高高低低,不是真的很平場,不好走。

再往前就變成了斜面,更不好走了。

回頭看看,

天色也快黑,決定循原路打道回老街覓食去!

在某些石頭縫裡有因退潮而殘留的水窪,裡面常會見到受困的小魚。

不過最多的是可以在石頭上爬行的螃蟹。

這裡的海景挺不錯,有時間的話坐在這裡看海、吹海風,挺悠閒的。
只是要找對時間,找太陽曬不到的時候。



回程路上看到在石頭上的螃蟹群們。

數量相當多,隨便就可以看到了。
只是,怎麼沒有水鳥來捕食?

又回到了一線天。

可能是天快黑了,螃蟹大軍出動覓食。
剛剛走過這裡時沒見到牠們。

回頭看看突出海中的這塊多線條的大石。

走回越過防波堤的樓梯,另一邊就是水尾漁港。

這裡設置的旅遊資訊看板,拍下來分享給大家參考。

要離開水尾漁港到老街去了。
幫帶我們來的大銀拍張紀念照吧!

一線天、神秘海岸的位置:
▥ 金山老街、金包里慈護宮
離開水尾漁港,來到金山老街,時間已經是晚上6點半左右。夏天出遊的好處就是天黑的晚,晚餐時間還像是白天一樣。
已經3年沒到訪金山老街,街口多了這張大壁畫。
內容有狗有貓,還有裡面包著地瓜球的蕃薯,還真有創意。

不止老街入口多了壁畫,還多了這座立體停車場。
以前來金山老街最頭疼的就是停車問題,
現在有了這座停車場,就算是熱門時段來訪,應該比較好停車了吧?

但我們到達的時間已經晚了,很容易在路邊找到停車位。
這一帶好像是新開闢的道路,對這裡沒有什麼印象。

在走進老街前看到這棵好大的樹,再往前就到老街入口了。

原本想看看已經有200年歷史的金包里慈護宮,但見到的卻是臨時搭建的紅壇。
原來2020年就已經規劃大修,整座舊廟拆除重建。
但是仍將保留廟內主要的珍貴文物與結構,融入重建後的新廟當中。

因為重建時間預估4年,這段時間廟內眾神就暫厝紅壇當中。
如果要參拜還是可以的。

放上2020年拍攝的金包里慈護宮照片,做為紀念吧!

往金山老街移動,星期天的傍晚,遊客少了許多,不少攤位也休息了。

在老街入口旁的老屋,算是金山老街當中少數保留,有著巴洛克風格的洋樓吧!

週日黃昏的金山老街,人潮真的少了許多。

走著走著看到這家店門口聚集好多人在排隊。
全老街大概就這裡人最多。
原本也想加入排隊行列,不過有人想再往前看看鴨肉,所以先跳過...


往前,看到丈母最近很迷的多肉…

這種植物養的好的話,看起來覺得很療癒…


繼續往前走,看到有些攤位已經休息了,表示遊客已經散了。
那剛剛那家是怎麼回事?

知名的鴨肉攤也已經休息了。

這樣的老街走起來挺輕鬆的。
但是,我們的晚餐呢?

看到這家熟悉的花生糖,每次來都會買個幾盒帶回家。
花生夠香,不會黏牙是個人最喜歡的一點。
不過和之前相比,漲價不少倒是真的。

然後又看到拔絲地瓜,老闆快收攤了打折賣,買一些回家。
來金山不買地瓜這種在地特產,不是怪怪的嗎?

後來我們還是走進了大碗螃蟹,享用一餐美味。
這部分就容後再述。
吃飽後,當然是回到老街的入口,看看晚上的慈護宮。

看到一旁的大海報,希望重建好的慈護宮還能保持它古色古香的樣子。

金包里慈護宮與老街的位置,這裡應該隨便找都找的到吧?
▥ 金山大碗螃蟹
在老街走到盡頭後,原本打算找家還有開的店隨便吃吃就好。但後來想想,查一查剛剛經過,門前排了許多人的大碗螃蟹在Google map上的評價,

發現竟然是家有著4.5顆星,評價數高達4千多條的名店。
想想在這麼多條的評價下還能有4.5顆星,料理的美味已經被眾多食客所肯定。
不如就到店門前加入排隊的行列,來試試螃蟹到底有多好吃吧!
走回到店門口已經接近7點,開始排隊時還是有著長長的人龍。
蓋過整個店面,只能站在店門口側邊開始排。

我們三锢人點了1份海鮮粥,1份兩人份的白鯧米粉。
還有海蜇皮、海菜、魚蛋沙拉、小卷、燙青菜等配菜。
好久沒吃這些海產類的食材,當然要享受一下!

店裡的空間並不大,不過他們還有二樓以及隔壁的店面。
用餐空間不會太擁擠倒是真的。


放上我們點菜的菜單,3個人吃一千出頭,大部分是海鮮,還算不錯啦!

先上桌的是涼拌海菜,口味還不錯!

然後是老狗最愛吃的魚蛋沙拉,沒有腥味,好吃!

涼拌海蜇皮,感覺海蜇皮相當厚實,頗有嚼勁,好吃!

燙青菜,相較之下是最沒特色的一道菜。

川燙小卷,相當新鮮,吃起來肉質有靭性,口感很棒。
不會像不新鮮的小卷一樣爛爛的,有腥臭味。

主食之一海鮮粥上場,裡面的配料相當豐富。
5隻白蝦,3隻小卷,還有蚵仔和蛤蜊挺不錯的!

撈了一些到自己的碗裡,不小心挖到了蛤蜊。
這粥的口味相當鮮美,真的很棒,怪不得好評價那麼高!

然後是價格最高的白鯧米粉登場。

仔細算了一下,有2條小白鯧魚、5隻白蝦、3隻小卷,還有沉在下面拍不到的蛤蜊。

一樣先撈一些米粉和湯出來試試,米粉不會太爛,口味和粥相仿,好吃!!!

至於這隻小白鯧是酥炸過的,全身上下只剩脊椎吃不下去而已。
吃起來有著濃濃記憶中白鯧魚的味道。

等到我們吃完了,店裡的客人也幾乎都走光了。
我們可能是最後幾組客人。

走出店門前看到的紅蟳粥模型,視覺效果頗佳。
老狗對養殖紅蟳實在沒太大興趣,總覺得肉質乾柴,不如三點蟹和花蟹。
不過要享用三點蟹和花蟹季節要對,得再等上一個月左右。

所以,個人比較喜歡這碗啦! 雖然是模型,但充滿了想像空間。
可是話說多年前曾經在中秋節後到訪萬里,花了不少錢卻吃到一堆蟹殼。
之後就覺得還是要找到人買蟹才是,市場上的,真真假假。
不是行家容易看走眼…


要離開之前回頭拍張大碗螃蟹的全景,用餐空間其實並不小,只是人潮眾多呀!

大碗螃蟹的位置,就在金山老街當中。
▥ 大鵬足湯公園
離開金山後,老狗家的大銀油表只剩1/4。心想即然路過台亞自助加油站,不如順便加個油好了。
加油站旁就是大鵬足湯公園,那就順便來逛逛,順便讓走了一天的腳泡泡溫泉…

雖然天氣很熱…


大鵬足湯公園在2022年8月剛成立,到現在還不到一年的時間,算是很新的景點。
或許是星期天晚上,遊人都回家休息了,整個園區燈光通明,但卻沒半個遊客。

走近溫泉出口一看,今日無溫泉供應,難怪都沒有遊客了!

池子裡的還是溫泉水,只不過冷掉了。
天氣很熱,泡泡冷掉的溫泉可以降溫…


掛在牆上的說明,參考參考!

還有溫泉認證標章。等修好了再走一趟吧!

最後拍張夜裡的大鵬公園。
夜色迷濛,或許天氣冷一點時再訪!

大鵬足湯公園的位置,就在台2線旁。
公園裡還有自行車道,向北可以通到中角灣,向南可以通到核二廠出水口一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