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數據
沒有漫罵
只是單純的分析思考
搞不懂怎會有那麼多的正義人士
先問問數據看不看的懂
再來回一堆消毒的文字
作吃的好賺
食材佔三成
這是過氣的想法了
想問問
回文的人當中
有幾個是有接觸到餐飲業
不論是門市或材料批發
小弟作15年了
摸的都是牛肉跟蔬果
我接觸的店家
說真的
食材成本抓超過五成的
在現今的社會中
很常看見
資訊公開的同時
還有多少人願意當冤大頭被賺
看看三井的成本結構
在日行會議當中
對產品的設計上
幾乎都是超過五成的設計
這是現在要生存的窘境
但換個角度想
也是一個經營者的理念
昨天有幸看到三井老闆一個人
吃壽司店吃蕎麥麵
很難想像一個這樣大老闆的純樸
也很難想像一個這樣為消費者設想的經營者
真的不懂
01上面一客臭豆腐55塊都有很多人喊貴
這些說王品賺錢應該的人
難道完全都不是王品人
王品是好集團
如果能秉持當初的
1.股份不上市
2.股票不流通只給自家人
那麼
我對他讚賞萬分
但經過這幾年的努力
看見成果了
還不是走向上市募款
從市場上印股票換現金
戴先生都忘了
當年在高鐵上開股東會
信誓旦旦說的
不上市
只要和員工一起努力
一種成本結構的規劃
讓它在客服上闖出名號
但同時也就像本文所說的
食材成本被降低了
因此
它的目標市場
是喜歡包裝的
喜歡被服務的
喜歡不爽客訴之後
能有親切的小禮物
能有一層層人員的關切
但是
並不能否認
這也表示
消費者是真的被賺了六成多的毛利
這肯定沒有錯的
它成功了
所以一堆人追隨在後
讚揚它的好
因為它已經是企業
不再是傳統的餐飲業
一個傳統的餐飲人
在乎的是
提供的餐飲有沒有幸福的感覺
食材能作到盡善盡美
而不是一堆人說的
開店不賺錢要作白工嗎
那麼歡迎您們常去
反正錢是您們的
喜歡去花
誰也管不著
試著想想
一家店
如果食材成本高
加上企業化的用心
那麼
何須專注在客服
只要作好該有的服務精神
絕對不會有那麼多的客訴
用不著餐點客人不滿意了
然後再來給問卷調查給小禮物
再來打個電話慰問一下
上網看看
王品的客訴多不多
我想這是無庸置疑的
跟樓主一樣
我說的也是一種事實
至於有多少人要消毒
我想不必了
難道過去的財報能改
我看見的是
王品的食材只有三成多一點點
我想這句話從財報來
應該完全合理也合法
至於王品人
如果您看到了
就把日後的王品
導向給客人更多
如果您的進步
能讓食材成本日益提升
大家都很樂意看見
凡人無忌 wrote:
好好的一篇文有數據沒...(恕刪)
數據本身會說話
可是也要看拿數據的人本身聽不聽得懂
不當使用數據其實也可以拿來討論是否合宜
以樓主提出的財報成本結構分析而言
當你人事成本生財器具什麼有的沒有的多的時候
你的食材成本佔總成本的比例本來就是會下降
所以
當你不明白這點的時候
你去分析夜市牛排
可能會發現食材成本比例比王品高
但
你要吃的是什麼
在樓主本人的成本分析裡面
服務是沒有價值的....這個是人事成本
氣氛是沒有價值的....沒有提列成本的話這個會變成管銷費用
因為他只在意食材佔成本比例不管這些
燈光美氣氛佳業者不花錢會自己跑出來嗎

這些都還只是有形的
更別提那些無形的口味口感了
當這些消費的一部分都被樓主輕易帶過認為是不需要的時候
是否直接買一塊牛肉回家自己煮就會是最好的選擇

另外
市場是按供需決定價格
而不是按財報
這點如果有修過基本的經濟學應該都會知道
今天如果樓主的財報理論是正確的
那就不會有dram/lcd/led這些慘業出現
因為樓主要的是以成本分析配合財報為主的定價策略
以這些為主你就不會賣出比成本低的價格了
可是
市場經濟完全不是這麼一回事
今天如果王品的價格高於他提供的食物及服務
去的人自然會減少
需求<供給時自然就會降價
這是市場自己會做的事
倒沒聽過價格定高高就會賺大錢這麼簡單的思考邏輯
個人認為樓主大大當然有主張王品要降價的自由
但拿出來佐證的理論是不夠完備且有缺陷的
希望只是無心
而不是跟政客或記者一樣為了達成目地需要扭曲什麼而特意誤導
或許樓主動機是良善的
但只針對單一目標而不是業界
個人也認為這樣的行為不是太妥當
關閉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