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這間滬舍餘味,號稱正統上海麵點滋味的小店,我會知道它也是一件很奇妙的事。
這間店我知道也兩三年了,當初會知道是由於當時的公司同事推薦,說有比鼎泰豐更好吃的小籠湯包,務必要帶我們去吃看看。
沒想到一吃之下,我就深深的為這間店的美味所拜服,從此之後,只要講到台中的小籠湯包,我想到的一定是這間。
[店招牌]
有點雅致,不會太張揚的招牌,其實我一直覺得幫店家設計整體CIS (包含標準字,Logo菜單等之類的) 的公司設計的還蠻不錯的,沒有很大的亮點,但卻中規中矩,乾乾淨淨,讓人看得舒服。
[店面]
滬舍餘味是棟小小的樓,外面擺了一張桌椅,裡面右手邊是兩排木製桌椅,左手邊則是一眼可見的廚房,燈光明亮,窗明几淨,讓人有非常好的印象觀感,一如它所有的風格,小而精緻,小而整潔,小而細心。
[店裡面]
其實這是一間很小的店,就算客滿,滿打滿算也差不多十來個客人,是很精緻的小店,店裡的裝潢不豪華,也不簡陋,乾乾淨淨,原木色的桌子,擺好的碗筷,透露著讓人溫暖的感覺,以及服務的貼心,可惜就是位置小了些,讓人有點擁擠的感覺。
[店裡面看廚房]
廚房就在用餐處的旁邊,隔著一片大大的玻璃,客人可以完整的看到麵點師傅的製作過程,又由於隔著一大片透明玻璃,廚房的熱氣與麵粉不會飄揚到客人這邊來,實在是相當不錯的設計。
廚房不時蒸騰著大量的水蒸氣,總是讓人一直有熱火朝天的工作著的感覺。
[醬料區]
不能免俗的,吃小籠湯包一定要搭配以下幾種配料:醬油、白醋、烏醋、薑絲、香油,愛辣的還可以加點辣椒,所以醬料區也是這幾樣都齊備。
而不得不說的,是我覺得滬舍餘味的醬料都用得特別好,為什麼我知道呢?因為有幾次我在等上菜時無聊,用筷子沾了幾滴還沒有調勻的醬料單獨試吃,發現醬油甘醇,白醋清酸甜,烏醋飄香,連香油的味道都特別雋永,跟一般小籠湯包店的佐料用料大大不同 (我常常會注意這些小地方) ,也許是因為好的小籠湯包,連佐料也需要特別挑選吧,總之這裡面處處透露著店家的細心。
[菜單]
滬舍餘味的菜單上的東西我大部分都吃過,評價最高的是鮮肉生煎包,其次不論是小籠包、蒸餃燒賣等都有很高的水準,至於湯類,則符合上海料理一向的口味,偏向淡雅路線,桂花酸梅汁也是上品,不過本人吃飯一向很少配飲料,所以喝的機會也不多。
[小籠湯包1]
說起小籠湯包,台灣人應該幾乎沒有沒吃過的,不過做小籠湯包的店家這麼多,好吃的卻是沒幾間,大家對小籠湯包的要求其實大概都差不多,首先一定要有湯汁,小籠包以 [體小、餡大、汁多、味鮮、皮薄、形美] 著稱,其中汁多味鮮幾乎是評斷一籠小籠包優不優的標準,沒有湯汁的小籠包,在台灣也是有,不過那是另一系的傳承了,以後有機會再介紹。
[小籠湯包2]
小籠包的形美,其實在一般食客的眼中沒有太大差異,潔白透黃,隱隱看到餡,形狀工整不塌不破皮,對一般人來說大概就差不多合格了,師傅可能對形美的要求有更多講究,不過我不是餐飲界人士,我也不會做小籠包,再往上的要求就不得而知了。
至於個頭小,皮薄餡厚,這則是在吃的時刻大部分都可以吃出來的標準,好的小籠湯包不只要皮薄餡厚,還要提起包子頭時,身體不至於破掉,講究 [坐著似口鐘,挾起像燈籠],這就考驗到包子皮的韌性,也就是師傅功力的時候了,在這點上,滬舍餘味毋庸置疑是做得很棒的。
[小籠湯包3]
正確的小籠包吃法是
一提:以筷子平夾頂端。
二移:移置湯匙中。
三開窗:輕輕由頂端咬開一個小口。
四喝湯:從小口把一半的湯汁吸入口中品嘗。
五入口:這時也沒那麼燙嘴了,再配上薑絲醬料一口吃掉。
這是店家公佈的吃法,我自己再追加吃小籠湯包多年的一點心得:在湯包剛上桌時,先把每個湯包提離底部一次,這樣即使湯包稍冷也不會黏底,否則不管做得再好的小籠湯包,即使店家在底部鋪了一層布,冷掉還是會沾底,麵皮韌性不夠的,一提起來身體就整個破了,湯汁都流出來,美味也蕩然無存,再好吃的小籠湯包也無用武之地,同樣的方式,也可以適用於蒸餃,都是防止皮破的方法。
滬舍餘味的小籠湯包皮薄、餡豐厚、湯汁濃郁,形色優美,咬開口,吸進嘴裡的味道滿嘴馨香,實在是不可多得的好湯包,我沒有吃過鼎泰豐的小籠湯包,不過也吃過很多間號稱是鼎泰豐師傅自己出來開的店的小籠湯包,我認為滬舍餘味的小籠湯包與那些店比較起來,水準絲毫不遜,更重要的是便宜很多,最早期是一籠80元,其實已經是低價小籠包的價位,這兩年來漲到100元,雖然略貴,但是比較起同等級的小籠湯包130~180的價位,依舊便宜很多。
不過滬舍餘味的小籠湯包只是我覺得CP值高的選擇,它們最推的,還是我接下來要介紹的鮮肉生煎包呀!~
[鮮肉生煎包1]
這是我難以忘情滬舍餘味的最大原因。
爆炸性的美味 - 鮮肉生煎包
當初吃到他們的鮮肉生煎包的時候真的是驚為天人,平凡的外表,只是灑了點白芝麻與蔥花,咬進嘴巴裡時,濃厚的香味卻在嘴巴裡面爆炸開來,配上底部剛煎好的麵皮香氣,我從來不知道上海麵點也可以有這樣重量級的口味。
[鮮肉生煎包2]
我想可能是肉選得好,肉餡調得好,麵皮做得好,師傅功夫好諸多因素交雜出來的結果吧,我實在不曉得要用什麼原理去剖析它的美味,剛上桌的鮮肉生煎包,那濃厚的口感足以征服一切。
[鮮肉生煎包3]
皮脆餡濃,油香與肉香交織,初入口的美味驚人,令人印象深刻,不過最大的可惜點,是在於它的美味精華時段實在太短了,只有剛上桌的那一剎那,我估計大約只有兩分鐘的美味時間而已,只要稍稍有點冷掉,口味完全就變了一個樣,而且由於口味重,美味的持續力也很不足,大概吃到第二個還會覺得很好吃,到第三個的口味就沒有像第一個吃的那麼好了,真是壽命短暫的美味呀,所以我一向是點最小份的鮮肉生煎包,只要嘗嘗它的美味而已,份量多了,吃起來也不見得好吃,是很奇特的一道。
(在下是重口味派,如果有人說這道太油膩了不好吃,請不要來與我計較 XD)
這道鮮肉生煎包,請各位在在上桌的時候,千萬 務必 一定 絕對要在第一時間吃掉,等了一兩分鐘冷掉後,吃起來沒有我說的那麼美味,到時候也不要叫我負責 XD
[油豆腐細粉1]
上海麵點的湯頭口味都偏清淡,講求淡而有味,這碗油豆腐細粉可以說是其中代表,即使是另一種的咖哩牛肉清湯,也只是略有牛肉味咖哩味而已,老實說是我不愛的風格,不過這湯頭雖然清淡,但還是可以喝得出來裡面有很豐富的味道,可以感覺得出來廚師花了很多工夫在熬湯頭上面,不是淡似水,淡而無味那種,對於偏好清淡口味的人可也推薦。
[油豆腐細粉2]
除了淡而有味的湯頭,這油豆腐與鴨血、細粉倒是沒什麼特別值得稱道的地方,鴨血略有腥味,但是與湯頭油豆腐搭配起來,也並不難吃,吃完了湯包生煎包,欲以此清
清嘴巴裡味道的,倒是可以推薦一二。
由於今日陪同的R小姐戰力也頗為不足,本人今日處於嚴重拉肚子的情況還冒冷汗來採訪食記,因此我們今日就點了生煎包、小籠湯包與油豆腐細粉而已 (最後一道還是我堅持點的,想拍拍湯)。
介紹的品項不免少了些,不過它們家的蒸餃、燒賣也都頗為不錯,但是與小籠湯包口味有點雷同,不是很建議同時點這些東西,否則口味容易混淆,吃起來也沒那麼美味了。
他們家的粽子則是道道地地的上海風格,對於吃習慣台灣粽的人來講可能會很不適應 (很久沒吃了,記得是長方形的小粽子,綿綿軟軟,香甜糯口,餡料較少),不過如果不把它當粽子嚐個鮮,應該也是不錯的選擇。
[看板娘]
這位小姐從我第一次來吃就在,好幾年了,不知道是店老闆的女兒還是什麼,人很可愛,服務態度也非常親切,我覺得是店裡的看板娘,她開朗的笑容可以為店內加不少分,有人知道她的身分的 (比方是店經理還是什麼的) 也請告訴我一下 XD
這間是我一直很想介紹的小籠湯包店,在台中我覺得是無出其右者,當然個人偏好大多有所不同,網路上支持各家小籠湯包的愛好者也不在少數,不過只要講到小籠湯包,我對朋友推薦的都是這一間,如果大家有空來台中,也可以去吃吃看喔~
當天感謝R小姐陪同試吃,R小姐是位可愛的長腿正妹,目前單身,如果有想要看看她照片的,可以詢問我,我徵求本人同意過後再放上來 (本人不同意的話我就沒轍嘍 XD)
滬舍餘味
地址:台中市南屯區公益路二段537號
電話:04-22586111
營業時間:星期一~星期五 午餐11:00-14:00,晚餐16:30-20:30 星期六、星期日 11:00-20:30
試吃時間:2012.11.16
消費:小籠包1籠100元,一人100以上應能吃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