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是決定再往西開半小時車,來到好幾年不曾造訪的井仔腳瓦盤鹽田。
老狗來過這裡好幾次了,為何要舊地重遊?
因為眼見晴空萬里,想來賭賭運氣拍夕陽呀!
雖然沒帶腳架,也不太會搖黑卡,
但井仔腳的夕陽,運氣好的話隨手拍一拍就可以嚇唬人了!
不信請看!

不過這天運氣不夠好,在海岸線外竟然有那麼厚的雲層,所以要借眼前那幾位的背景,來上演未竟的微電影了!

老狗不再廢話了,簡單介紹一下井仔腳瓦盤鹽田。
位在臺南北門的井仔腳瓦盤鹽田,是目前臺灣現存最古老的鹽田。自1818年由李、王、張三姓鹽民140人開墾後,稱之為瀨東場。因自古以來鹽均由政府專賣,故此地係由開墾者自行產曬後交官方銷售。至1919(大正8)年收歸臺灣製鹽株式會社收購經營。國府接收後成立臺灣製鹽總廠繼續產曬,至2002年停曬為止,總計曬鹽、產鹽184年。
在臺灣停止曬鹽之後,全臺灣僅保留井仔腳鹽田和安順鹽田的部分空間,其他鹽場土地轉作他用。之後,井仔腳鹽田與安順鹽田均因觀光因素而又復曬,不過曬得的鹽已經不是民生用途,而是保留傳統瓦盤曬鹽技術。讓後代子孫知道鹽是怎麼製造出來的。老狗在前年7月曾經分享過「【小惡魔振興券】臺南市 安南區 鹽田生態文化村|原安平鹽田船溜暨專賣局臺南支局安平出張所 — 遙想百年前瓦盤鹽田的白金歲月」,即是安順鹽田當時的現況。這回再來分享遊人如織的井仔腳鹽田。
至於為什麼井仔腳鹽田的遊人遠比安順鹽田來的多很多? 因為井仔腳的位置鄰接海邊,是拍夕陽的絕佳位置。只要天氣夠好,加上現在手機強大的HDR,鹽田下的夕陽美景可說是垂手可得。所以這篇分享文中充斥著老狗用相機、手機亂亂拍的照片,不怕傷眼的朋友就進來慢慢看吧!


拍照還是需要取捨的! 畫面太廣失去重點…


時間晚一點,天空的顏色就變一點,鹽灘的顏色也會再變一點。
遠方臺灣海峽上空的雲層,讓老狗沒機會再拍到太陽掉了海中。


在鹽田的一側是展售中心,賣一些和鹽有關的商品。

雖然天色漸點,但還是有不少人捨不得離開很難得的,可以推鹽的機會。

在鹽田外,有一處是放置請南鯤鯓王爺加持過的天然海鹽。

就是這裡! 帶一些回去會帶來好運的。
不過好像有小朋友把它當沙玩...


想把南鯤鯓王爺加持過的海鹽帶回家,可以在這裡買到專用的袋子。

這座賣店的牆上,張貼許多和鹽,以及在地文化有關的海報。


店裡除了賣文創商品外,還有一些和鹽有關的點心。

附近則有介紹井仔腳瓦盤鹽田的海報,看一看就可以知道我們吃的鹽是怎麼來的!


還有座像小教堂一樣的建築。其實它是洗手間。

轉頭一望,天色又再暗了一點,當然又是不一樣的天色!



還是有不少人捨不得離開,繼續玩耍!可能要等到天空全暗,人潮才會散去吧!

在鹽田岸邊,由當地詩人所審的詩!

黃昏時,天空的顏色猶如百變女郎,每一刻的變化都難以預料。


老狗來過這裡好幾次,每次都沒能上照片中的高塔去走走。
這回有點時間,爬上去看一看吧!

原來往我們拍照所站的地方看過去是這個樣子呀!


遠方的水中插滿了一根根的竹竿,整片潟湖區都是蚵架。

從高台上下來往回走的路上,是細細品嚐黃昏美景的時候了!





現在井仔腳瓦盤鹽田區外多了這面說明牌,傳遞鹽田意像!

鹽田旁的興安宮,從前是鹽民的守護神,現在是遊人的好朋友。
有機來到井仔腳,別忘了順道進去走走!

井仔腳瓦盤鹽田的位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