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到臺南玩的朋友,除了吃還是吃,從大餐廳吃到小吃攤…
老狗好不容易有時間回到臺南,當然也要去找故鄉的「那一味」…

這次找到了絕佳美味,當然要拍照分享啦~~~

二話不多說,上菜囉~~~

首先呢,先來個「辦桌」中最澎派的龍蝦、九孔、干貝、烏魚子、魚卵拼盤…


不過,這算不上傳統筵席菜色。
中間的拼盤才是款待至親好友的傳統菜色。
烏魚子、粉腸切片、香腸切片、蝦棗(捲)加上「鹹酸甜」才是傳統好味道!
現在不容易見到餐廳出這道菜了!
記得阿霞飯店有這一道,老臺南人很愛這一味!

傳統紅蟳米糕,來到臺南不能忘了它,雖然吃一點點就飽一半了…


傳統魚翅羹,好大一片魚翅…


除了這些之外,還有比較常見的清蒸魚…

然後屬於外來菜色的佛跳牆…





看到這裡,有沒有覺得怪怪的?



如果認為以上各道菜都很美味的朋友,那…大概餓昏了!
以上的名菜全都不能吃。
因為,全是模型,
是老狗前些日子回去臺南參觀「飽匙距離」食品模型展覽的照片啦!

某天老狗在朋友的FB上看到臺南有食品模型展,
於是想盡辦法要找時間回去好好看一看。
正巧中秋連假打算回去探望長輩,
於是就撥出一點點時間到位在市區中的The Moolah 暮拉多元藝術空間去繞繞。
暮拉多元藝術空間就位在美食雲集的國華街上,
在這裡展出食品模型,和兩旁的小吃攤相互呼應。
如果看完展覽肚子餓,就到小吃攤去補給,似乎挺棒的!

一走進大門先見到這一攤,有沒有覺得誇張了點


還在煎盤上的蚵仔煎。

還有堆的高高的臭豆腐,看來很誘人,但並不寫實…


一樓參觀的人實在太多,所以先上二樓去!
一上二樓就見到這一桌!

這一大桌是「辦桌」菜,
裡面有傳統臺南菜色,也有在全臺灣都見的到,受歡迎的「筵席」菜,
菜名詳見桌上的菜單。
最前面的紅蟳米糕可說是臺南桌菜中很有名的一道。

換個方向,龍蝦干貝烏魚子出場,魚翅羹和佛跳牆隨侍在側。

然後是蒸魚、豬蹄膀,五味拼盤,還有魷魚螺肉蒜。

在餐桌旁還有烤乳豬和烤鴨。

看看近照,擬真度頗高。

不過還好從鴨頭還看的出來是假的,不然真要上餐桌了!


一旁櫥櫃內的是小點類。

這不知道是那家排骨飯的模型。
有滷排骨和這些配菜,應該也是傳統臺南口味的排骨飯。
把模型做成時鐘,挺有創意。

至於這些小籠包,擬真度真的非常高…



要不是有湯匙上這顆咬一口的,真的會誤以為是真的。

炒飯時鐘,裡面的配料也太高檔了吧?
連雞佛都出現了是怎樣?


另一邊有刈包、包子、紅龜和鴨頭。

這鴨頭是怎麼回事? 來充數的嗎?
基本上鴨頭模型就很難做的像真的。
所以是故意放在這裡,告訴觀眾「我是模型」囉?


這一籠中,除了那個半個的之外,其他的應該都是真的…

但那顆半個的在這裡,告訴我們:「我們都是真的……模型…」


模型+1,不過已經挺像蛋黃肉包了!


這場特展的介紹。
老狗個人這類作品展出覺得挺有意思的,畢竟離我們日常生活不遠。
在許多美食街都可以見到,如果去日本玩更是櫥窗欣賞的重點。

所以,這食品模型技術也是自日本傳來的!


這裡展示了食品模型的製作過程,一步步往下看會覺得好像沒什麼,但人家厲害的地方就是做到很像真品,但又可以看出來不是真品…

如假似真啦!
- 1.開模
- 2.成型
- 3.著色
- 滷蛋著色
- 鹹菜和爌肉著色
- 4.組裝
- 爌肉組裝
- 爌肉飯組裝
- 5.完成
- 成品細部
除了中式餐點外,還有西式餐點的模型。
像是餅乾、豆塔、派。


可以喝下午茶了…


還有中式大餅模型。
個人覺得糕餅的擬真度更高,一個不小心真的會有人拿刀切下去…


還有麵包、西點,真的很厲害。



回到一樓,這時是小吃雲集的夜市。
來尾炸魷魚吧!

雞排配啤酒…

配珍奶比較對味吧?


炒鱔魚練習區。
老狗在這裡練一練,再去找阿江挑戰吧…


炒鱔魚的配料,有好多種…

- 辣椒
- 蔥段
- 鱔魚片(內面)
- 鱔魚片(外面)
- 意麵
- 高麗菜片
鱔魚片是這樣做出來的。


練習完炒鱔魚後,來試試炒飯吧!
看專家做的成品比較簡單啦!

還有好長好高的拉麵。

即然一樓都是小吃部,那麼小卷米粉怎麼可以缺席?

不過這算是大卷了吧?


麵攤這一桌,算的上經典了!

紅燒牛肉麵、臺南牛肉湯、蝦捲和3樣小菜,同桌出現。

很多外地人喜歡吃的蝦捲來報到。

這一碗是牛肉麵吧? 臺南人習稱它叫外省麵,因為是寬麵條。

三樣小菜,炒小卷、炒豬肝、炒香菇,都是傳統口味!

這一桌是不少人冬季首選。

薑母鴨和肉燥飯。

這一桌又是另一組經典—浮水魚羹、海鮮鹹粥、棺材板、碗粿、擔仔麵。


海鮮鹹粥,近幾年來爆紅的臺南小吃。
記得小時候,這是很平價的宵夜小吃,怎麼現在價格節節高漲

個人認為背後隱藏的是天然資源的消耗匱乏,
從前平價的土魠魚、蚵仔都因為氣候變遷而減產,
反映在日常生活中,就是這些由來自大自然的物種所組成的料理價格節節高昇。

棺材板,臺南著名傳統小吃,可是老狗吃過的次數不多。
套一句俗話:這是觀光客在吃的!


浮水魚羹,從前也是一般小吃,現在賣的人變少了!

擔仔麵,油麵、肉燥與劍蝦的組合。
印象中最大的特色是碗特別厚,所以量少吃不飽,外帶碗打不破。
現在好像看不到用傳統的厚碗盛裝。
然後劍蝦幾乎消失了,少了一味…


碗粿,一樣要用厚厚的陶碗裝,然後用竹片切著吃,這才對味!
對了,碗粿裡要有赤肉片、劍蝦、蛋黃、少許油蔥肉燥。
缺一味就不是記憶中的臺南碗粿了!

在小吃攤飲宴,擦槍走火,在所難免。
所以這種場景不陌生吧!

掉到地上的蚵仔麵線。

倒了的珍奶。

怎麼雪糕也來湊一腳,是有小朋友嗎?

還有甜筒?

除了酒之外,一定有這個…

這才像是正港臺灣文化…


旁邊還有賣冰的。

這一大碗不陌生吧?
哨船頭的海之冰


還是七賢路上的婆婆冰?

應該不少人會說它像銀波布丁吧?

沒有臺灣人不認識它的!

這一大盤也一樣,「臺灣第一」家的鹹酥雞。

其他還有許多食品模型,挺有趣的!


中秋節到了,要烤肉、要火鍋,這裡統統都有!

烤魚烤肉,無煙的!



澎湃的火鍋。這一鍋吃下去,痛風要發作了…



吃魚吃肉也要有蔬果。
這蓮霧夠


烤肉旁放這幾盤,讓老狗覺得過年祭祖可以拿這一些代用嗎?

有魚有肉,缺了隻雞…


這樣每年可以重覆使用,意思到了就好…

祖先……


看完展覽,頓時覺得肚子好餓。
所幸暮拉多元藝術空間就在小吃雲集的國華街上。
立馬找吃的去!

走著走著,看到這個不買它一隻雞腿,對不起自己。
一年也只光顧一次而已,就下手吧!

這個不是模型了呀!
貨真價實,如假包換的炸雞洋行炸雞腿。

還有老狗很愛吃的白糖粿。
可是生意太好,排隊的人太多。
所以炸的不夠酥,油瀝的不夠乾,可惜了!

臺南的中秋節感受不到秋意,所以到莊子來碗刨冰,完全正確!

看完了這篇有什麼感想?
食物模型可以做的這麼擬真,真的不簡單!
只可惜沒機會一次再看到這麼多食物模型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