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惡魔畫蛇添福】大夯牛排館、牛伯麵店、國榮肉燥飯、小南米糕、三好一公道當歸鴨,正餐小吃一起分享,附掛文化資產之臺灣府城隍廟與東嶽殿 — 臺南美食分享 第三彈
對臺南有點熟悉的朋友應該都知道舊省轄臺南市分成安平與舊市區兩大區域。
外地人來臺南玩耍,最常造訪的也是這2個區域,
因為在清治時期就形成的市街當中,往往藏著一些好吃的古早味,
在這裡面鑽來鑽去,除了品藏美食外,還多了一分「探險」的樂趣。
老狗在前些日子正好有機會在假日回到臺南好幾次,
藉這個機會帶著家中的小子在安平和舊市街中亂亂逛,順便找好吃的傳統美食。
所以,成果如下:
- 陳家蚵卷:安平老街一帶知名的傳統美食,雖然名氣不如周氏蝦卷,但出現的年代可是比較早的。如果想體驗傳統的古早味,選這家準沒錯。
- 義豐冬瓜茶:這家應該不用老狗多說,就是好喝的傳統口味,比糖水多了一分說不出來的香氣。
- 東區 龍來現代炒館:老狗朋友介紹的餐廳,上門用餐時門庭若市,所以屏雀入選,成為老狗家今年年夜飯的提供者。
除了好吃的之外,還有一大堆古蹟可以逛一逛,包括:
- 安平老街區:這一帶是自荷治時期就存在的古街道,歷經荷蘭、明鄭、清治、日治到民國時期,不同的統治者帶來不同的文化背景,構成錯綜複雜但又亂中有序的社區,但外地人進去就像走迷宮一樣,常常就像身入五里霧中。
- 臺灣府城鎮北坊 總爺歷史街區:這一帶是清治早期形成的街肆,自大北門到禾寮港之間,屬於鎮北坊,稱之為過坑仔街,之後因為臺灣鎮總鎮署衙門設立於府城內的這一區域,而被改稱為總爺街。這條街道兩側在清治時期有各式商店,成為一條熱鬧商店街。時序進入日治時期後,殖民政府推動市區改正,折除清治時期民居,並在其間開闢寬而直的街道,清治時期的商店街便日漸沒落,成為一條眾人眼中曲折的街巷。國府接收後,易名為崇安街,可見兩旁仍有少數清治時期民居建築留存。
- 赤崁東街日式宿舍:這棟建築物是日治時期的四連棟宿舍建築,興建年代應早於1919(大正8)年,早期住戶有總督府臺南地方法院及殖產局的人員,後期轉由臺南州內務部或警務部的人員入住。國府接收後則由警察單位接續作為宿舍使用。2023年8月「明治町冰淇淋」在這裡開幕,但老狗在12月底造訪時又變成了歡迎貓奴光臨的「角落有貓」。
- 祀典武廟:祀典武廟主祀關聖帝君,為鄭經於1665(明永曆19)年所建的官廟群之一。1725(雍正3)年,雍正帝追封關帝祖宗三代為公爵,加設三代殿。1727(雍正5)年,奉旨舉辦春秋二祭,因此原本就是官廟的關公廟「晉昇」為「祀典」,合稱「祀典武廟」,名稱沿用至今。成為全臺規模最大,也是唯一擁有「祀典」尊榮的武廟。祀典武廟建築最具可看性的是所謂的「三進五落」。因為祀典武廟較一般廟宇多了初拜殿與再拜殿,因此屋頂多了2次「起落」。站在廟門前的永福路旁,就可以見到紅色的廟宇建築邊牆高低起伏,非常美觀。附近還有祀奉齊天大聖的萬福庵,武廟旁還有算命巷和市街中殘存的幾座隘門,可以一起看看。
- 新美街上的關帝港開基武廟:「開基武廟」與祀典武廟一樣在明鄭時期的1669年所建,雖然興建時間較晚,但因祀典武廟原為明寧靖王府私祀,之後又納為官廟,因此民間仍以此座關帝廟為最早興建,並加上「開基」二字以做為區別。而開基武廟的資金來自民間信眾的捐獻,不如官廟來的寬裕,因而空間侷限於市街之中,發展成為街屋型廟宇。至於新美街則是臺南市區中清治時期的「米街」,旁邊還有曾為明寧靖王府的大天后宮。
- 大銃街上的開基天后宮:「開基天后宮」顧名思義就知道是「最早、最先創建」的媽祖廟,創建的時間點約在鄭成功攻下臺灣之時(1662年),宮內祀奉的媽祖神像為隨鄭軍來臺的「船仔媽」,刻製於1640年,蓋廟的磚塊也是鄭軍的第二批自廈門來臺的軍隊運來的。由於是鄭軍來臺所建之首座媽祖廟,故冠以「開基」之名。而廟門前的自強街舊名「大銃街」,街名相當特殊,這條街道直通小北門一帶,在清治初期為鎮北坊2條主要街道之一(另一條為過坑仔街(總爺街)。1788(清乾隆53)年發生林爽文事件之後,臺南府城原有莿竹城牆改築為磚石城垣,當時的小北門上,設置了小型炮,俗稱大銃(大槍),之這條街道便被人由水仔街改稱為大銃街。
這篇分享文中,在安平老街步行的路線大概像下面這張路線圖:
在臺南市區的步行路線大概像下面這張路線圖,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參考。
✅ 安平老街區
因為安平在古時候就是浮在海面上的沙洲,旁邊圍繞潟湖,昔稱一鯤鯓。人們聚居在這座小小的沙洲島上,作為海上貿易的節點,所以社區內部相當擁擠。
幾百年的時間過去,昔日圍繞沙洲的潟湖變成陸地。
我們要來這座老社區走走,當然得把車停在昔日的潟湖上,安步當車走進去歷史中。
沿著鹽水溪畔走進安平舊聚落之前,可以看一看場防另一邊的潟湖風光。

萬綠叢中一點白是一定看的到的。

除了潟湖外,還有像這樣的水泥建築,猜測是軍事用途。

走下堤防,轉個彎來到安平樹屋的後方。
老狗來過這裡好幾次,但不曾到過後方沒收門票的地方,所以錄一小段影片紀錄。
這裡是安平樹屋當中真正的樹屋部分,可以到這高台上欣賞鹽水溪場防外的風光。

至於樹屋本體,原本是臺鹽的宿舍,幾年不見,植被更茂密了。

水邊的大樹,非常茂密。

老狗好幾年前曾經進入樹屋和德記洋行內部參觀,這回路線不同,略過。
放上過往的紀錄,有興趣的朋友可以點選了解。
接下來,看到這位原住民,好像在捕魚?

仔細一看,嘴裡怎麼是塊好像木頭的東西?

然後又換了另一塊,難道是在築巢嗎?

離開堤防,看到豆花招牌,表示走進市街了。

安平舊聚落應該不少人逛過,但都是從地面視角。
老狗這回帶了三米長的自拍棒,幫大家換個不同的角度來看看這個舊聚落。
舊聚落的房子大多是平房,所以拍到的是這些房子的屋頂視角,挺有趣的。
現在在舊聚落裡有不少像這樣旳店家,
以各種不同的方式來利用這些老屋,讓它們再次發揮功能。

老聚落裡有不少地方有彩繪壁畫,有興趣可以看一看。
如果有時間,可以找找在聚落裡的特色厭勝物—劍獅。
因為數量很多,而且位置隱密,要找齊得保留個一整天的時間。

老狗沒時間找劍獅,不過巧遇了這一位,也算是某類的「獅」。

舊聚落中的巷道裝飾相當多,走走逛逛挺有趣。

老屋上的街貓彩繪。

這棟老屋的立面很漂亮,有著日治時期盛行的巴落克風格,值得駐足欣賞。

來到了海山館外。海山館是昔日清兵水師的會館。
我們到達的時間太晚,已經停止參觀了。
有興趣了解內部的朋友,可以點一點這篇舊文。
臺南市 安平 海山館 -- 清朝水兵的會館,外掛安平老街劍獅群像

轉個彎,看到了老屋新生的藝品店。


門口有紀念章,全部蓋回家去。

相鄰的這間是只有單邊護龍的老屋。

走進習稱臺灣第一街的延平街上,來到知名的蜜餞店外,人潮似乎不如以往。

旁邊的老屋是安平市仔街何旺厝,為永豐餘何家的祖厝。

往前走,發現了這處「工地」。
這個地方在我們這代人的印象中是「劍獅埕」,
沒想到開挖後竟然出現荷治時期的建築遺構。

換個角度,就可以看到完整的建築物地基遺構。



所以,「劍獅埕」變身為「考古埕」,看到四百年前的人們生活的遺蹟。

推測這裡是四百年前熱蘭遮城外的一般民眾聚居地點,有市街與街屋。

不同的高度有不同時代的生活遺蹟,這裡也可能曾經是金門館的所在地。
金門館和海山館一樣,都是清兵水師的會館,只是班兵的故鄉不同。
金門館的班兵來自金門鎮,海山館的班兵來自海壇鎮。

劍獅埕有部分被開挖,仍然有一部分保持原樣。

賣的東西也還是一樣,都是文創小品。

紀念章還在,全部蓋回家去。

市政府在這裡設置了臨時性的展示區。

有個不大的展示空間,我們到這裡時已經休息了,很可惜。

回到老街上去採買蜜餞,就這家了!

老狗每次來到這裡,都會在這家採購蜜餞,因為比較便宜呀!

買完蜜餞,也到了晚餐時間,轉個彎來到許久未曾光顧的陳家蚵卷。
✅ 陳家蚵捲
陳家蚵卷是安平市街的老店,已經在安平賣蚵捲賣了好多年。印象中這個店面應該是近20年的事。

店門口的介紹。老狗小時候在安平真的吃過蚵捲,但從沒吃過蝦捲。
安平產蚵是從以前就一直存在的事,只是現在已經式微。

早年蚵捲是庶民美食,近年因為人工上漲,價格水漲船高。

家人有的沒的點了一堆,久久才來這裡吃一次,就點多一點吧!

拿著菜單去櫃台點菜。

點完菜要自取餐到用餐區。
點了這麼一大堆,口味還是維持住老臺南的味道,價格在觀光景點也算是客氣的了。
- 切仔麵、貢丸湯
- 魚羹米粉、肉燥飯
- 蝦捲
- 粿仔條
- 燙青菜
- 蚵仔酥
- 炸櫛瓜
- 蝦仁煎
- 蚵仔煎
✅ 臺灣府城鎮北坊 總爺歷史街區
這天原本打算要到321巷藝術聚落去繞繞,因為之前聽說已經整修完畢,開放參觀。所以把車停在以前的兵配廠附近,停下來步行前往321巷藝術聚落是最短的距離。
下車走個幾步就可以見到321巷藝術聚落的外牆,只是門怎麼沒開呢?

低頭見到這個立牌,原來又封起來了…


這裡面有好幾棟日式宿舍,已經都整修完畢,或許不久後就能正式開放。

即然已經停好車,不如就再繼續往前走入臺南市區的老街區。
老街區是數百年來累積而來的街市,
發展過程中不可能考量到汽車的使用,當然不會有停車空間。
市政府多年前就在街口地面設置了這樣的標記,讓遊人知道往內走就是清治時期的總爺街。

走進這條現代人眼中的「小巷」,會發現兩側街屋的建築線不是一直線。
清治時期沒有都市規劃的概念,所以不會劃設街道的邊界線,房子自然不會整齊的興建。

連得堂餅家。這家小店應該很多人聽過吧?
以人工手工製作煎餅,是網路上的名店。
不過說實在的,製作過程比較有意思,至於煎餅本身,老狗倒覺得還好而已。

雖然現場排隊要排很久,但店家很有誠意的提供了試吃品。
已經賣完了,沒得買,但可以試吃。
對了,網訂半年後才會到貨。

繼續順著總爺老街往下走。
為什麼說「往下走」? 因為有斜度呀! 兩旁有部分是老街屋,部分是近幾十年間新建的房子。

看到了頂土地公廟的排坊。
總爺街首尾分別座落有鎮轅境與總祿境兩座土地廟。
前者又稱「頂土地公廟」,後者則又稱「下土地公廟」,是這裡的信仰中心。
其實頂土地公廟在剛剛走過的街道旁,不在這座牌坊附近。

繼續往下走,各個不同時期的街屋群聚一堂。


另一頭的總爺老街入口,地上也有一面標記。

往回看,這標記是用街景的圖像做出來的吧!

來到了總爺老街另一頭的總祿境土地公廟,表示已經走到總爺街的底端。
總爺街底端接禾寮港街,就是今日的忠義路。
歷經多次拓寬,已經不是清治時期的原貌。

✅ 赤崁東街日式宿舍、赤崁東街陳宅
從忠義路轉進旁邊的小路裡,就會見到這個很有特色的地方。日式宿舍加上貓咪,是用來吸引貓奴大駕光臨嗎?

看看建築物外側的落地窗,裡面還真的有貓呀!

這裡是歷史建築「赤崁東街日式宿舍」,是日治時期的四連棟宿舍建築。
興建年代應早於1919(大正8)年,
早期住戶有總督府臺南地方法院及殖產局的人員,
後期轉由臺南州內務部或警務部的人員入住。
國府接收後則由警察單位接續作為宿舍使用,直到2004年。
2023年8月曾由來自臺中的日出集團來臺南成立「明治町冰淇淋」。
但很不幸的,只開了大約400天就因遠距經營,不敷成本而結束營業。
之後由來自高雄的「角落有貓CORNER CAT CAFE」承接。
我們到訪當天正巧是第一天營業日,老狗看到了和先前完全不同的裝飾風格。

落地窗裡的貓四處玩耍中,好像會躲鏡頭。

換了營運單位,在老建築中塑造的風格也完全不同。

這面介紹牆是上次來的時候就在這裡的,介紹這處四連棟日式宿舍的過去。

據說「角落有貓CORNER CAT CAFE」是家貓咪友善餐廳,所有的圖騰都和貓有關。

當然也包括這棟附屬建築上的主視覺。

而且,角落當然要有貓才能名符其實…


第一天營運就有不少客人,是個好兆頭。
而這些店貓也很努力的招呼客人,看來下次來臺南出差,可以規劃個來和貓咪同樂的行程。

這位咪星人的表情實在挺逗趣的。

老房子一年不見,主體依然保持原樣,只是多了前面落地窗的空間。

後面維持原本的樣貌。其實這一側才是這四戶原本的大門所在。

往前走不遠,又見到這一棟老房子。

光是外觀就令人感覺氣宇不凡。
圍牆上還加裝鐵絲網,雖然已經生銹,但由此可知昔日的屋主非富即貴。

來到這棟建築的大門,果然有豪宅的架勢。
查了一下國家文化資產網的資料,這裡是指定為直轄市定古蹟的「赤崁東街陳宅」。
屋主為陳一鶴醫師,興建此建築於1930(昭和5)年,
為陳一鶴醫師的父親陳天一為自臺北返鄉行醫所需要興建。
但陳天一於1927(昭和2)年殉職,名下土地分由三個兒子繼承。
故陳天一先生未曾居住於此,當時陳一鶴約10歲。
後來陳一鶴醫生在本建物內執業時,將此一樓大廳兩側之住家空間,改為診間跟病房。
目前應該還是私產,未開放參觀。

這裡的牆上有好大一幅壁畫,用意不知為何?
看起來像是老照片翻印出來的。

✅ 萬福庵、祀典武廟、算命巷、隘門
順著走到巷口,兒子看到對面的廟宇山門。「聖大天齊是什麼?」
「呃…這是齊天大聖啦!」
「但是怎麼會有廟拜齊天大聖呀?」
「你認為沒有嗎? 我們進去廟裡看看就知道了…


往巷子走就看到萬福庵。

廟的正前方有片牆,為直轄市定古蹟「萬福庵照牆」。

有關萬福庵和對面的這堵堵,有個歷史悠久的故事。
「萬福庵」原建築物由鄭經建於明永曆年間,位於寧靖王府後方。
原供在舟山群島作戰身亡之部將阮駿之夫人與子居住。
但阮夫人與其子跟隨鄭經來臺後不久,其子即病故。
阮夫人因而在宅邸內吃齋守節,獨自孀居。
1683(明永曆37)年,施琅取下臺灣後住於原寧靖王府,
因此阮夫人改變房子原本坐北朝南的格局為座東朝西,用風水格局來剋施琅。
施琅得知後,便在阮夫人宅前蓋了座照壁來阻隔煞氣,也就是現在的萬福庵照壁。
阮夫人去世後,附近居民便將宅邸改作寺廟,稱「阮夫人寺」。
1806(嘉慶11)年改稱「萬福庵」。
1972年時改建為今日所見兩層樓樣式,但這座照壁則無變動。
1985年,照壁由內政府指定為三級古蹟,成為古蹟當中很特殊的一例。
至於萬福庵為何會由尼姑庵變成祀奉齊天大聖的廟宇?
這有兩種傳說,其一與廟門前這棵大樹有關。

相傳這棵樹的外型彷彿有猴子在爬樹,
因而有人祭拜並說是齊天大聖顯靈,結果萬福庵便成了間齊天大聖廟。
樹下還有這個由萬福庵管委會設立的立牌。

另一個傳說是庵中尼姑在嘉慶年間救恤孤寡,收留孤兒,但嬰孩多有哭鬧冥頑之現象。
故在庵內供奉齊天大聖,以祈求小孩子乖馴健康,結果後來就變成了齊天大聖廟。
不管如何,目前廟內主神真的就是齊天大聖,這不知道是不是全台唯一?

因為萬福庵建築物是1972年改建而成,因此未被列為古蹟。
但這堵照牆可是自清初就存在的,因而自1991年就被內政部列為三級古蹟。

來到照牆的對側,應該看不出這堵牆竟然也有文資身份吧?

旁邊相隔一條小巷的「陳世興宅」,是陳登昌家族於在1807(嘉慶12)年所興建的宅邸。
陳登昌家族於1666年(康熙5)年渡海來臺,
而後在1766(乾隆31)年前成立「陳世興」墾號,以開墾海埔新生地為漁塭,
因拓墾成功,陳世興家族成為府城仕紳之家。
而這棟大宅邸則是在1807(嘉慶12)年,為傳統之三落兩護龍建築。
包括門廳、正廳、後廳及左、右護龍。
老狗看到有人提東西進去,應該有人還住在古厝裡才對。

繞回外面民族路上,這家7-eleven人氣滿滿,已經佇立在赤崁樓對面很久了。

來到祀典武廟後側的朱紅色山牆前,正好遇上蛇年花燈佈置中。

老狗推測是普濟殿燈會的延伸,據說蛇年臺南燈節擴大舉辦,包括普濟殿燈會也跟著擴大。

連綿長達60.25公尺的山牆外,配上七彩璀璨的小花燈,該是多麼的吸睛!
老狗拍這張照片是蛇年過年前,文末再補上掛滿花燈的照片。

雖然花燈還沒掛完,但是預先體驗燈海隧道也不錯呀!

走到武廟的左前方,這個視角是欣賞朱紅色山牆最好的位置。
這座山牆高5.5公尺、總長60.25公尺,由前至後共有五落不同屋頂形式。
由山川門的「燕尾」到初拜殿「硬山馬背」、再拜殿「馬背歇山」、正殿「歇山重簷」及後殿「硬山燕尾」,構成高低起伏的曲線,各進各落間尊卑秩序一目了然。

走到這裡一定會想來一杯冬瓜茶。
著名的義峰冬瓜茶是由冬瓜和黑糖精製而成,和一般的冬瓜茶相較有股特殊的香氣。
現在義峰冬瓜茶在老店附近新開了更大的店面,
等會兒參拜過關老爺後再來買他一杯。

來到祀典武廟的正面。
祀典武廟俗稱大關帝廟,主祀關聖帝君,是座很有故事的廟宇。
相傳鄭經於明永曆年間(1623-1662)在臺南起造4座廟宇:
「文廟」即今日臺南孔廟;「真武廟」即今日臺南北極殿;
明室宗廟於承天府署(今赤崁樓)西南方,即今日大天后宮;
關帝廟、佛祖廳於宗廟之東北角,亦即赤崁樓之正南方,此應為祀典武廟的前身。
1683(明永曆37;清康熙22)年7月,施琅攻下澎湖後,
明寧靖王決心殉國,就是在這裡赴義。
1690年,臺廈道王效宗首次重修武廟;
1716年臺廈道陳璸再修,次年擴建為規模龐大的廟宇。
清雍正帝即位後,於1727年奉旨題准。
除每年5月致祭外,春秋再祀以太牢加果品五,1年3次由政府主祭。
從此晉升為「祀典武廟」,廟產擁有田地可付日常開支,修建費用也由清政府出資。
直至1985年日人領臺後,臺南地方首長仍在春秋兩祭於祀典武廟。
1983年被列為第一級古蹟,之後隨文資法修訂改列國定古蹟。

祀典武廟的建築裝飾非常豐富,這篇就略過不述。
有興趣的朋友可以看一看老狗前幾年分享的文章:
臺南市 中西區 祀典武廟 ─ 臺灣唯一被列入官方祀典的關帝廟
臺南天壇、北極殿、祀典武廟、開基靈祐宮、鄭氏家廟、陳德聚堂 — 臺南老街市之明鄭時期官方建築,外掛優質住宿點 — 康橋商旅台南赤崁樓館

祀典武廟規模宏大,若要除關老爺之外的神明全都參拜,大概要花上半小時。

目前廟裡最負盛名的神明,除了幾位主神外,當屬月老最為知名,為府城四大月老之一。
想看看府城四大月老的故事嗎? 可以點選下面這一篇老狗在去年發的分享文:
站在初拜殿下往天井與正殿看過去,最有名的文物就是頭頂上這幾面匾額。

「大丈夫」是府城三大名匾之一,「人倫之至」也是名匾。
「古今一人」據說是明寧靖王贈匾,不過是後世的仿製品,正品佚失。

另一邊的匾額也是相當有紀念性。

老狗在過年期間又去了一趟祀典武廟,補拍了這些名匾們的近照。
- 右後往左前
- 左後往右前
- 左前往右後
- 右前往左後
正殿內有多面匾額。

正殿與再拜殿的匾額,以及神龕中的關老爺,都有很有歷史價值的文物。
- 虎側視角
- 中央
- 龍側視角
讓「



在三川殿裡的這兩面石碑記載整修的歷史,也是古物。
- 虎側
- 龍側
以名匾仿製的結緣品「大丈夫」,值得收藏。

在祀典武廟旁有條小巷,裡面有好多家命相館,是知名的「算命巷」。

在老狗小的時候,這條巷子就已經有很多家命相館,現在還是一樣。

在巷子裡轉了個彎,會看到像照片中的建築物。
這是隘門,係清治時期為維護社會治安下,所設置區隔內外的防衛設施。
在這一帶共有兩座隘門,也是全臺南市區內僅存的兩座。

這是另一座隘門,二者相距幾十公尺,外形相當近似。

✅ 義峰冬瓜茶
前面提到義峰冬瓜茶,之前的老店在照片中的位置,目前這裡已經不再販售任何產品。
騎樓裡這部機車相當有歷史,是老狗小時候風行一時的50cc速克達,稱為達可達。

現在新店面在前方大約50公尺處,店面更大,多了一些介紹文案。

除了介紹文案外,還多了點餐檯,有號碼燈,省去排隊的困擾。

改用機器點飲料,想要冷飲或熱飲,或是各種不同的調味都可以。
老狗個人覺得價格和手搖飲比較,價格不會比較高,
又能喝到不是化學添加的食材原味,頗為值得。

對老狗而言當然要忠於原味,買沒有添加任何其他食材的冬瓜茶,才能喝出本身的風味呀!

✅ 新美街、關帝港開基武廟、大天后宮
手上端著一杯冬瓜茶,繼續在小巷中穿梭,來到了這家有著特殊裝飾的店面外。這裡是新美街,舊稱關帝港。
據說關帝爺神威顯赫,信眾到此抽籤神準,又被稱作「抽籤巷」。

在民族路與民權路之間這段新美街,因為位於開基武廟前,故舊稱關帝港。

這座關帝廟因為體積較祀期武廟為小,所以被稱為小關帝廟。
但是小關帝廟是俗稱,正式的名稱是「開基武廟」。
原因就是這裡是在臺灣民間首座興建的關帝廟。

雖然因為是民間興建,人力物力遠不如有官方支持的祀典武廟,但仍然相當有可看性。
這篇是老狗先前發的分享文,有興趣可以點選看看這篇舊文。
臺南市 中西區 開基武廟 — 「小關帝廟」,特別的街屋型古廟

往前走,會遙遙的望見這座富麗堂皇的廟宇,就是祀典大天后宮。
這篇的主軸不是這些古蹟,所以略去不述。
有興趣的朋友可以點選下面這篇舊文:
臺南市 中西區 全臺祀典大天后宮 — 明末王府,最早由官方興建且列入祀典的媽祖廟

再往前走,即將離開關帝港的範圍。

越過民族路的對側,現今一樣稱為新米街,昔日就真的是米街了。
米街全長僅約200公尺,在清治時期,南北貨貿易商聚集於此,商務興隆。
因係賣米的集散地,所以街上開設多家輾米廠、米店。
清末,臺灣唯一一對「父子進士」施瓊芳與施士洁出身於此,故又被稱為進士街。

路旁小巷連通到石精臼,裡面是米街廣安宮。
這座廟宇與米街、石精臼有著相當的淵源,有興趣的話可以看一看這篇舊文的第二段。
開基天后宮、米街廣安宮、萬福庵照牆、陳世興宅、八吉境關帝廳、八吉境總趕宮、烏鬼井、大銃街老屋 — 臺南老街市之清治時期民間或官建建築,外掛平價中西合壁速食 — 丹丹漢堡

順著新美街再往北走,經過成功路口,就進入昔日大銃街的範圍。
✅ 開基天后宮、大銃街
「大銃街」,很特殊的名字吧? 會有這個街名,得從清治初年說起。1683(明永曆37;清康熙22)年9月,鄭氏降清,
清政府沿襲明鄭規劃府城為東安、西定、寧南、鎮北四坊。
當時,鎮北坊過坑仔街(總爺街)與水仔尾街(大銃街),便是此時期重要的街道。
而大銃街一詞由來,源於1788(乾隆53)年林爽文事件之後,
當時的大銃街往北處的小北門,設置了小型炮
當時的人將小型炮稱為大銃(大槍),於是水仔街遂被稱為大銃街。
此後,城外各村莊的村民進入府城,大多取道小北門入城,
於是大銃街便成為城外鄉村農民必經的交易之地。
也因此,街上聚集了許多打鐵舖與農具攤販,形成特殊的產業聚落。
直到日治時期,因殖民政府推動市區改正,折除小北門及城牆,開闢立人路、小北路。
大銃街因而喪失交通要道功能,在國府接收後就已經像是小巷一樣的一般街道。
一走進自強街與成功路交叉口,立馬見到這棟外觀像是50年代大公司的建築物。
現今被改造為居酒屋,頗適合它的風格的。

往前走會見到在路旁的開基天后宮,為和祀典大天后宮有所區別,稱為小天后宮。
被稱為「開基」,當然就是全臺灣最早建立的媽祖廟。
創建的時間點約在鄭成功攻下臺灣之時(1662年),
宮內祀奉的媽祖神像為隨鄭軍來臺的「船仔媽」,刻製於1640年,
蓋廟的磚塊也是鄭軍的第二批自廈門來臺的軍隊運來的。
如果想對小媽祖廟多了解一點,可以看看老狗的舊文:
臺南市 北區 開基天后宮 — 擁有在臺灣年代最早「船仔媽」與最早石雕蟠龍柱的歷史悠久小廟

廟前的介紹石碑,內容和老狗舊文所寫的差不多。

走著走著就見到這座由臺南市政府設置的地標。
它也在這裡有頗長一段時間了。

大銃街兩旁的街屋有新有舊,
但是風格就像這篇文章前段的總爺老街一樣,建築線幾乎不對齊街道邊線。
顯的凹凹凸凸。

街邊有些老屋被改造為與原先用途大異其趣的商家,看起來頗有異鄉風情。

當然也還有一些店面保留了數十年前的樣子,時光在這裡彷彿停滯。

這裡還看的到少數清治中末期留存至今的街屋,照片中這幾間就是。

✅ 東區 龍來現代炒館
這家是老狗朋友分享的餐廳,據說口味不錯。因為今年的年夜飯打算換一家訂餐,所以先找時間來試吃,看看合不合口味。

一進門坐定,幾乎座無虛席。在臺南,星期六晚上能有這樣的水準,生意算很不錯的。

菜單,以快炒為主,因為店名就叫現代炒館呀!
可以看到單價不算高,份量有多少就要上桌才知道了!

我們這天只有三個人造訪,所以點了幾道菜來試試味道。
整體而言,每道菜的口味都很不錯,值得推薦給網友們。
如果來到臺南,人多想找划算的合菜餐廳的話,可以考慮這裡。
- 櫛瓜牛肉
- 九層塔蛤蜊
- 金沙中卷
- 金勾蝦娃娃菜
- 附贈的黃金泡菜
對了,這一帶不太好停車。
所以他們跟對面的加油站合作,車子可以停在加油站裡,停車發票抵消費。

以上這4篇分享文就是老狗近期內實際體驗過的臺南美食,
有機會來臺南玩,規劃吃吃喝喝的地點時,希望能有一些幫助。
當然也可順便看一看老狗分享的市區老建築景點。
這篇分享文也要參加《2025年新春活動丨靈蛇吐瑞迎新歲,一帆風順慶豐年!》的
【第三重丨金蛇吐信迎好文】 活動,
所以老狗在文章中附上「

這裡就用《2025年新春活動丨靈蛇吐瑞迎新歲,一帆風順慶豐年!》的活動公告和文中分享的古蹟合照來當代表吧!
國定古蹟祀典武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