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想很難得有機會在假日回臺南,不如順便看看在三月份有什麼樣的活動。
這一查就發現在學甲有蜀葵花文化節,活動期間從3月15日開始,4月27日結束。
老狗一回到臺南正好可以趕上第一天開幕。
然後又發現從2月8日開始的新營波光節則是到3月16日結束。
於是老狗又正好可以趕上,倒數前兩天就結束的活動。
學甲和新營距離不遠,下午去學甲賞花,黃昏時去新營看光影秀。
一天走訪2場活動剛剛好,美麗的蜀葵花照片可以拿來分享作為早安圖的素材。
然後,老狗又想起去年12月中時曾經造訪位在學甲與新營之間的鹽水,
欣賞2024漫月美行動 — 時間的縫隙 Crack of Time的光影作品,
前幾天才發現那天所拍的照片還放在硬碟當中,
一直沒有放進分享文裡分享! 不如就合併到這篇分享文吧!
雖然活動期間自2024/12/14-2025/2/16,
但部分展品會繼續保留在原地,所以如果有機會去鹽水的朋友還是可以欣賞的到。
下面就來簡單說明一下這三個時間、地點相隔不遠,而且大概是每年都會舉辦的活動。
去年到今年的活動沒跟上的話,明年一樣還會有:
- 學甲蜀葵花文化節:地點在學甲光華社區,到今年已經辦了第12年,最早是由學甲光華社區自行發起,利用休耕時期的農地區種植蜀葵花,招呼民眾來社區中賞花。後來漸漸吸引人潮,而得到學甲區公所、農會以及農業局支持,搭配花期舉辦農產文化活動,而成為地在地年度盛事。老狗來到這裡賞花,當然順手拍了不少蜀葵花、鼠尾草、火焰雞冠花、紅藜、萬壽菊…還有蜜蜂和白粉蝶的照片與影片,放在這篇文章中來和大家分享。其中還有不少張照片很適合改造成早安圖,就放在內文中,歡迎大家自取改造。記得改造成長輩早安圖後再上傳回01蛤……
- 新營波光節:地點在新營天鵝湖公園,算是新營市區的外圍。今年是第二屆,活動時間搭配月津港燈節,可以算是月津港燈節的延續。今年波光節設置的光影作品涵蓋湖上拱橋以西的這一半,而整座天鵝湖面積並不大,繞天鵝湖半圈,半小時不到就可以欣賞完所有帶有奇幻感的光影藝術創作。參與展出的作品總共有8件,除了每個半點有一場的《AquaMira》水幕投影外,還有7件大型光影藝術作品。
- 2024漫月美行動 — 時間的縫隙 Crack of Time:展出地點在鹽水小鎮中的王爺巷、八角樓一帶,展出日期從2024/12/14~2025/2/16,比月津港燈節來的早,作品展出地點重疊,可以說是月津港燈節的暖身活動。今年有7件是《時間的縫隙 Crack of Time》特展展品,另外還有14件月之美術館的常設作品。只要在王爺巷與八角樓一帶繞一繞,就可以輕鬆的欣賞完這些光影藝術作品。
如果有去鹽水的話,可以考慮下面這2家,都在中山路與中正路交叉口附近:
- 銀峰冰果室:在八角樓外面的剉冰甜湯老店,店面建築物因為二戰被美軍轟炸,現今只餘1樓。現今賣的仍是非常傳統口味的冰品…
- 清安意麵:就在銀峰冰菓室的隔壁廢墟下方,利用騎樓作生意。賣的都是鄉野銅板小吃,價位不高,但是卻挺好吃的…
正好接近一直線,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參考下圖。
🌺 2025學甲蜀葵花文化節 在 學甲光華社區
3月15日星期六,是活動開幕第一天。下午後,臺南的天氣轉陰冷,所以遊人不算多。
在路旁停好車後走入會場就打開了隨身的AcePro,
以部分縮時的方式拍攝全場影片紀錄。
沒想到蜀葵花文化節的面積還挺大的,總共2.6公頃,
除了蜀葵花外還有鼠尾草、火焰雞冠花、百日草、油菜、萬壽菊等多種花卉。
每種不同的花種各有它們的一片天,帶來不一樣的風景。
而且白粉蝶和蜜蜂穿梭其中,令人感到生意盎然。
從縣道174走進活動會場,第一眼見到這隻背對入口的貓。

把大貓放在一大片紫色的花草之間,遠望挺有意思的。
話說這一大片是薰衣草嗎? 長的很像而已。

換個角度就可以看到大貓的正面,還有一面解說牌。
原來這裡不是薰衣草田,而是一大片的粉萼鼠尾草。

另一邊則是大鳥放在長的不怎麼理想的花草之間。

仔細細看才知道這不是什麼大鳥,而是花燈啦!
後來看到說明看板介紹,這是學甲慈濟宮贊助的主燈「彩鳳騰飛」。
至於旁邊這些花會長的稀稀落落,和最近忽冷忽熱的天氣有關。

這一大片花是火焰雞冠花,原產於熱帶亞洲及非洲。
所以前2個星期忽冷忽熱的天氣對它可是很大的負擔。
我們在賞花時,有位阿伯騎著機車,拿著擴音器一路宣導,請遊人不要走進花圃。
原因就是這些花在氣候變化的狀況下「開的非常辛苦」。
如果遊人再任意踩踏,大概不久後連花都看不到了。

回到大貓這一邊,紫色這一大片是粉萼鼠尾草,原產於美國德州及墨西哥。

至於這隻大貓很面熟呀! 好像在那裡看過牠?
仔細回想一下,就是「巷仔Niau」呀,去年文博會的主角,吉祥物呀!
所以今年要繼續活動「臺南401」嗎…




順著田梗往花田中移動,終於見到今天的主角–蜀葵花。
老狗是第一次看到整株的蜀葵花,原來它長的這麼高,可以比人還高呀!

拿出AcePro加上延伸棒,錄了一段這一區蜀葵花的影片。
從較高的位置向下看,可以看到整片的蜀葵花長的什麼樣子…

或許因為蜀葵花身高實在太高,身上又開滿了大花,
感覺有點頭重腳輕的狀況,所以植株倒地還挺常見的。
不過人家漂亮的是身上開的大花,花開的太高也不容易欣賞。
至於倒地的植株,就自動忽視它倒地的樣子。
就把它當作拉近我們與花之間的距離的方法吧!

話說回來,人家就長這麼高,沒有倒下來還不容易近距離欣賞花。

以下是賞花時間,開放自由賞花。
老狗在來到這裡之前,還不知道蜀葵花是成串開的,而且有這麼多種顏色。
- 白
- 深紫
- 淡黃
- 粉紅
- 洋紅
蜀葵花特寫區。單看這些大型花朵,真的很漂亮!
仔細看就會發現雖然都是蜀葵花,但還是有些差別。
- 特寫1
- 特寫2
- 特寫3
- 特寫4
- 特寫5
- 特寫6
- 特寫7
照片拍著拍著,有位model自動出現在畫面當中,而且全身還一點一點的…

- 蜜蜂1
- 蜜蜂2
去年大受好評的「龍遊花海」主燈也在這一區中持續展出,成為遊人合照的寵兒。

走出蜀葵花區,看到這一大片黃綠色花田。
用Google蒐圖查出來是「蕓薹」,維基百科上說這可以吃…

這應該就是我們常說的油菜吧?

全區的花田大概就屬這裡長的最好,最漂亮!

整片黃黃綠綠的,看了就覺得很舒服。

老狗借用一下別人家的Model。
如果有陽光的話,應該可以拍出不錯的照片。


或是用三合院作後景,也可以有不錯的拍攝效果。

遠處還有兒童遊戲用氣墊床。
要作為一個好的活動景點,務必要考量各年齡層的需求…


老狗照片拍著拍著,又有一位model自動進入畫面當中。
不過這位的動作很快,要對焦對的清楚不容易呀!
- 蝴蝶1
- 蝴蝶2
- 蝴蝶3
- 蝴蝶4
- 蝴蝶5
- 蝴蝶6
- 蝴蝶7
至於沒對到焦的就會像這個樣子。
這種照片數量可多了…


走到油菜田的另一邊,一片黃綠看的令人心曠神怡。


旁邊是位在另一邊的粉萼鼠尾草田,長的稀稀落落的。
或許再過一陣子,氣候穩定一些,再熱一些,應該就會長的好了!


從某一個角度看過去,感覺就還好了。
希望花能開的再多一點,就更能出大片了!

細看粉萼鼠尾草,原來長這個樣子,和薰衣草長的不一樣。

旁邊是百日草,很常見的綠肥作物。
通常看到它們都是在冬天,也就是農曆過年期間。
大概是季節不對,看到綠葉多於花朵。

這其中還夾雜著幾株萬壽菊。


這位是虎年的花燈嗎? 怎麼在這裡出現?

全區中蜀葵花共有2區,靠內側的這一區的植株倒地的較多,但是花開的更漂亮!
先來段紀錄影片,從不同的面向來欣賞蜀葵花。
這一區植株倒地的較多,但是花也開的較多。
想與蜀葵花合照,來這裡就沒錯。

在這一區的邊緣設置了這麼一張簡單的立牌,是蜀葵的簡介。
建議公所可以把立牌做的稍大一點,字也大一點,長輩才好閱讀。
立牌放大應該多花不了多少錢。

以下一樣開放賞花,有好多品種,不同花色,不同花瓣樣式,令人嘆為觀止。
- 特寫8
- 特寫9
- 特寫10
- 特寫11
- 特寫12
- 特寫13
- 特寫14
- 特寫15
- 特寫16
- 特寫17
- 特寫18
- 特寫19
- 特寫20
- 特寫21
- 特寫22
- 特寫23
然後還有亂入的花苞…


照片拍著拍著,出現了2位model。
這次可得好好把握機會,對焦對準一點…

- 蜜蜂3
- 蜜蜂4
- 蜜蜂5
- 蜜蜂6
- 蜜蜂7
- 蜜蜂8
- 蝴蝶8
- 蝴蝶9
這裡也是老狗拍了最多張長輩圖素材的地方。
因為花開成串,以直幅拍攝讓畫面變的很熱鬧。
- 直幅1
- 直幅2
- 直幅3
- 直幅4
- 直幅5
- 直幅6
- 直幅7
- 直幅8
- 直幅9
- 直幅10
- 直幅11
- 直幅12
- 直幅13
- 直幅14
- 直幅15
如果要用橫幅的照片作成長輩問安圖,那也沒問題。
- 橫幅1
- 橫幅2
- 橫幅3
- 橫幅4
- 橫幅5
- 橫幅6
旁邊有棵樹,樹上也開了許多細細小小的花。
讓大家猜一猜,這是什麼植物?

猜不到嗎? 看仔細一點…


回到入口旁的火焰雞冠花區,看樣子長的不太好,因為前幾個星期忽冷忽熱。

老狗同樣錄了一小段影片,可以細看這些因天候而長的不理想的花朵。
還有在雞冠花中的主燈「彩鳳騰飛」,由學甲慈濟宮贊助。
再過一陣子,這裡的雞冠花長滿一點,應該會變的很漂亮!

由學甲慈濟宮贊助,放在雞冠花中的主燈「彩鳳騰飛」。

蜀葵花文化節的活動看板,到4月底前每個週六日都有表演活動,挺棒的!

回頭看到在花田邊的這些花燈,猜測是把從前的生肖主燈回收到這裡來再次使用吧?

除了生肖花燈外,還有最近流行的主角…


欣賞完了美麗的蜀葵花,時間差不多了,往新營方向移動。
🌉 2025新營波光節 在 新營天鵝湖公園
從學甲來到新營,大約40分鐘車程。等到一行人把車停進停車場,再走到天鵝湖邊,天色竟然已快黑了。
這天上午還是晴空萬里,下午突然變天,令人措手不及呀!
走到湖畔,第一個看到的是這棵黃花風鈴木。
今年沒能見到大面積的黃花風鈴木同時開花,實在可惜!
不然整棵樹開滿了黃花又沒了綠葉,相當美麗呀!

沿著湖畔走到光影秀的主場地旁,試試拍照的效果。

旁邊有燈光秀《AquaMira水幕投影》的時間表。
因為已經接近18:15,於是決定先在前面的位置等表演開始。

等表演時,隨手按按快門。等會兒應該就是投影在這個位置吧?

遠方有座拱橋,橋邊有黃、藍色燈光,應該也是作品之一吧?

另一邊湖裡有盞大紅燈,猜測是水幕投射的目標地點。

說也奇怪,18:15已經到了,怎麼表演還沒開始?
已經18:22了,才剛開始噴水?

應該是出了某些狀況造成表演延遲吧?
又過了3分鐘,光線才真正開始投射,表演算是開始了。
來看一小段光影表演的紀錄影片吧!
整個水幕投影表演大約4分鐘左右。
老狗一邊錄影,一邊用相機拍下表演中精彩的光影投射效果。
剛開始實在看不出有什麼,就2個大水柱而已。


然後開始投影,就會見到以水幕為投影布幕的影像。

慢慢的就會看的出來,主角是一對白天鵝。


不過有些時候看起來像一團混沌。

變換成不同顏色,後面在稍事休息後即將打上字幕。

休息時只有水霧,沒有太多的光線。

這時的感覺是後面的樹木太搶戲。
打上去的燈光讓這一大排樹木呈現不同的顏色。


但是一開始打光後,就有截然不同的效果。

總覺得有些奇怪的傳說出現了!


然後又要變成什麼動物呢?

這對天鵝重現在畫面上。

後面有紅色大餅,可以叫它「夕鶴」嗎…




沒看清楚,再來一張…


然後是在水幕中依序打出「新營波光節」字幕。


最先是一個字一個字出現,最後5個字在同一幕中。

字終於比較清楚一點,說實在的不容易。


最後是奇幻但不知所云的光影投射。

或是是創造一個奇幻的氣氛而已。

然後是變化無常的紅色愛心。



到這裡應該要結束了吧?

或許是18:15那一場太晚開始。當表演完成時已經接近18:30。
於是過了不到1分鐘,老狗還來不及把工具收好,18:30這場表演就接著開始了。
所以繼續在原地錄了一段影片,發現和18:15的展演內容不太一樣呀!
這算買一送一嗎?
就在老狗準備收攤時,場域又開始噴水,同時打出紅光。
難道是重頭再演一次?

即然有得看,那就多待個10分鐘吧!
一片羽毛出現,好像和剛才的展演不太一樣呀?

羽毛慢慢的變大!

而後出現這綠色的,不知道是什麼?

水舞與白光,好像鳥類在水面上飛行的形狀。

接下來是藍光水霧,好像有隻鳥飛出來了?

是白色羽毛的鳥類沒錯,而且是一對。

剛剛的天鵝嗎?還是鴨子…


好吧,有天鵝和鵜鶘,因為嘴巴下方多了個袋子(喉囊)…


拉近一點,左邊的鼻頭隆起,是天鵝無誤。
至於右邊那位? 鵜鶘


好啦! 人家一樣是天鵝…


紅色的太陽又要出現了。

又見「夕鶴」……

好啦! 老狗亂說的,笑笑就好!


最後當然要打上字幕做為完結。

字幕的顏色是會變化的!


字的清晰度也是會變化的。

字幕打完就謝幕了嗎?還沒有呀!
看一看影片就知道又接著有什麼樣的表演了:
後面這段純粹是雷射光彩的變幻。

不知道投射出來的是什麼?

看到羽毛,好像有鳥在裡面展翅飛翔。

後面就真的看不懂了!



紅心出現,應該真的結束了!

連續看了2場的水幕投影表演,接著應該步行環湖看看其他的藝術作品。
先放一段環湖的縮時紀錄影片,以證明老狗真的走了一圈,雖然距離真的不怎麼長。
接下來就邊環湖邊拍照紀錄了!

遠方的五孔拱橋在燈光的裝飾下,成為最巨大的視覺焦點。

為什麼老狗覺得好像看到路邊攤販在賣的動物與手槍造型的雞蛋糕?
作品名稱是“IT'S A PEACE OF CAKE“,作者是來自沖繩的胡宮雪娜。
據說是作者在台灣的夜市跟菜市場吃到雞蛋糕後發想而來。

順著湖畔步道逆時針方向前行,在沒有水幕表演時,目光焦點自然集中在圓拱橋上。


湖畔的樹木在燈光照射下呈現像楓紅一般的色調,造就不同的視覺感受。

利用水中涼亭裝置的這件作品是“迷幻山林“,作者是吳聯吟。
以具有環保概念的材質製作,利用鐵捲門跟汽車引擎蓋來做媒材,
強調光線在金屬上的光影,一圈一層的看起來也很像波紋,來呼應波光節的主題。
可惜的是照片沒拍好,應該放慢快門的。

燈光打的湖畔的樹上,讓它們呈現不同於白天的顏色。
遠看好像樹上都是紅葉一樣。

這些在樹幹上的燈條也是作品嗎? 網路上找不到資料。


繼續順著湖畔步道前行,欣賞不同於白天的樹木光影。

遠方的這些燈飾是另一件作品—“門柱燈“,作者是石孟鑫。
遠看像是許多人在樹林裡,但卻有各種姿態,有彎著腰的、有躺著的。
如果真的做為像是公園的照明使用,可以讓生活多些趣味。

從這個角度看湖景,湖畔的樹木變的五顏六色,和白天見到的完全不同。


中央水幕旁的水柱,燈色是會變換的。

位在水幕投影觀賞區附近的裝置藝術品們。

向前向後看湖畔,都很漂亮!


注意看中央水幕旁的水柱燈色變換,現在變成紫色的!

準備登上圓措橋。

圓拱橋前的藍色光柱也是一件作品。

這件作品是“波光-新營“,作者是劉致宏。
藝術家將在天鵝湖公園的聲音化作為光的樣貌,以幾何紋路視覺化呈現。
讓大家可以看見聲音的紋理,是相當有創意的連結。

從圓拱橋上看水幕投影觀賞區一帶,欣賞水柱光色的變換。


角度放寬一些,可以看到聲音轉換而成的光影變化。

還有遠方水柱旁燈色的變換。


這又是另一件作品嗎?位在圓拱橋附近,沒有找到說明。

過了橋之後可以看到這面看板,上面有各件作品的品名。

過橋後,回頭看看這座視覺焦點。

過了橋之後的這件作品是“綠林微光“,為光環境作品。


這也是作品嗎? 海報上說是光環境作品—綠林微光。

湖中的水柱有些變化,好像是另一場水幕表演又要開始了。

基本上,如果不是位在水幕投影觀賞區,是看不見水幕投影的。

只能見到像這樣的顏色變換。

來到涼亭。
涼亭與連結岸邊的曲橋上佈設著一件作品“SPARKS“,這裡的光影是會在橋上流動的。

比較不同時間點的照片就可以看出差別,感受到光影流動的現象。


照片中的這件作品是“《wav》|小聲回收“,作者是翁國愷、王嘉郁。
護欄、監視器、交通錐等日常物件,被「失能的」置於公園樹林間。
透過光與聲的介入,強調其「失能」,也就是失去原有功能與象徵。
再加上嘈雜又帶點空洞感的音效,傳達物品們的價值被利用完畢後的末日感。


繼續順著湖畔步道前行,欣賞不同顏色的湖畔樹木。


終於即將回到水幕觀賞區。

可以見到圓拱橋附近有五顏六色的燈飾。


回到了欣賞水幕表演的位置,發現旁邊竟然有一面這麼大的看板?
無人機展演用這麼陽春的美工來做宣傳,太不搭了吧?

剛剛大老遠就看到的蛇年意象,原來是座大型花燈。

天鵝湖的地標,一直到現在老狗才發現它。

最後用全區的展演地圖做個結束,期待明年可以有更多的作品。

⛩️ 2024 漫月美行動 — 時間的縫隙 Crack of Time 在鹽水
2024漫月美行動的展出期間在2024/12/14~2025/2/16。雖然是已經結束的活動,不過這活動幾乎每年都舉辦,
今年錯過了,還可以期待明年。
而展出的藝術作品相當有美感,聽說部分展品仍然保留在原地長期展出,
也就是在鹽水市街中的王爺巷、八角樓一帶。
所以雖然活動已經結束,老狗還是把去年年底拍的照片一起分享在這篇文章中。
如果有機會正好到北臺南,不妨利用晚上的時間造訪鹽水,
或許還能見到這些展品中的一部分。
因為我們是星期五的晚上造訪,得以把車子停進鹽水市區中的中山路。
這次很幸運的停在修德拜亭前。
這裡是修德禪寺的舊址,在寺廟遷移後,建築物大多拆除,僅餘拜亭。
後來臺南市政府在取得修德禪寺同意後斥資整修,成為歷年月津港燈節的展示空間之一。
這次則是作為《HALO》燈光藝術作品的展出場地。

《HALO》由馬來西亞知名燈光藝術家Jun Ong創作,
以禪寺舊址的歷史意象為發想,藉由光條裝飾為向外發射的造型,讓歷史建物多了動感。

同樣在中山路上的是月津故事館,是一棟2層樓的老宅。
目前做為月之美術館的主體展場,在2024漫月美行動中開放到晚上8點。
所以我們決定先去其他地方參觀展品再回到這裡來。
因為車子就停在斜對面的修德禪寺拜亭廣場外。

往前走來到王爺巷入口,這裡有座原本就在的廣濟宮山門。
懸掛在山門上的大燈籠,連同王爺巷內的所懸掛的滿天燈籠,都屬於作品《點亮.時光》。
而這件作品由在地藝術團隊禹禹藝術工作室串連地方資源而成,是4件與地方共創作品之一。
這座掛著大燈籠的山門,幾乎成為來訪的遊客必定合影的打卡點。

在對面就是鹽水知名地標,也是直轄市定古蹟的八角樓。
在2024漫月美活動當中,當然也扮演不可或缺的角色。

除了外牆與另一面的陽台打上燈光外,在建築前方的內院與陽台也有作品展出。

夜間打亮燈光,讓沒有人力維持夜間開放的陽台也可以讓參觀者清楚看到建築原貌。


前方庭院中則是設置了這件創作。

事實上,陽台的燈光與這件創作全都是程筑鈺所創作的作品《熒熒微光》的一部分。
透過圍牆來看一看全貌。

參觀到這裡覺得應該先找到晚餐填肚子,
所以到一旁的清安意麵與銀峰冰果室享用銅板美食後,
再回到八角樓旁的巷子繼續參觀。
如果對八角樓有興趣的朋友,
請點選下面這篇老狗在2019年發的舊文,裡面有詳細的介紹。
臺南 鹽水 八角樓與銀峰冰菓室 -- 日本治台的見證者與鹽水文人的聚會所

這條巷子稱為「連成巷」,裡面有兩件作品。

其中一件就是它—藝術家鄭元東所創作的《月時獸》。
這件作品也是與地方共創作品之一,
半露於牆面外的時間獸是藝術家的創作,
但上面的數字則是由在地民眾所提供的個人生命中重要時刻。
將有意義的數字融合為作品的一部分,象徵無數重要時刻的集合。

走近一點仔細看,就會見到時間獸身上有好多個數字。

這些數字都是在地民眾的人生中重要時刻。
旁邊還有魚兒向前游,象徵時光的流逝。

這件大型作品和八角樓,以及對面的王爺巷山門大燈籠,都會成為遊客拍照打卡的熱點。

連成巷中的老屋相當有味道!

繼續往前走就是另一件作品,由艸非火團隊創作的《巷弄糖光》。
艸非火團隊甫獲Good Design Award 2024大獎,由藝術家辛綺帶領。

基於連成巷與糖業有關的歷史淵源,採用「甘蔗」作為創作的視覺焦點。

整條巷道變身為發光甘蔗的列柱大道。

一直到巷道的盡頭。

巷道的盡頭有這張歷史街區導覽地圖。
就算沒有這些作品展出,光是鹽水街區所保留的文化資產,也已經有相當的可看性。

地上的石磚雕刻,說明鹽水曾是港市的過往歷史。

然後掉頭往回走,在成列甘蔗歡送中找別的作品吧!


這是啥? 也會發亮,也是創作嗎?

感覺他們挺搞笑的…


走出有點彎曲的連成巷,遇見另一棟老宅。

轉個彎來到修德禪寺拜亭的另一側,從另一個角度來欣賞《HALO》燈光藝術作品。

這條巷子兩旁都是老宅,有個很有意思的名字「一銀巷」。


在這裡有2件作品,其中之一是《How we build a MOON [8bit]》,由藝術家賴彥勳創作。

如果把月亮是以人工的方式創造出來的話,
是不是像小時候玩的紅白機遊戲機一樣,
月亮是由8bit方塊以電腦構圖組成?
這是作者所要傳達的意思。

如果從另一面看,大大的月亮還真的可以是一個一個的方塊光點所組成。
反正近看是方塊,遠看就成圓了…


另一件作品是《苗木林森》,由有用主張團隊所創作。

這裡有簡單的作品介紹,也有活動章一顆。
老狗當然順便把它蓋回家去。

創作團隊對作品的描述是這樣的:
「以模擬芽苗的枝形結構組建而成,巨化的芽苗從綠地竄向天際,超越屋舍的高度吸引來往的人群聚焦,讓原本隱蔽在圍牆後的場域藉此被發現,進而引導觀眾走進基地及探索周遭的場域。」
本來是一片沒人會留意到的空地,有了這些作品才會被路人所注意。

「一銀巷」的由來,巷道入口旁的說明牌上有解說。
只是竟然是使用透明玻璃,拍照效果很差,字跡看不清…


從巷口看到《How we build a MOON [8bit]》作品的另一個名字。
果真是人造月無誤。

走出一銀巷,繞回到中山路上。
修德禪寺拜亭廣場旁的彩繪是月之美術館 的形象牆。

換個角度再看一看《HALO》。

然後來到對面的月津故事館參觀。

這裡同時是月之美術館,圶活動期間夜間也開放。

在這裡是具有有趣寓意的無字繪本《無聲敘事—邱宇晴個展》展場。
牆上的畫作應該都是繪本的內容。



而且這些畫作應該是好幾本繪本的精華總集。

另外還有「漫月美行動」期間限定特色卡牌,還有展品的所在位置地圖。

還有美術館紀念章。

當然順便蓋回家去。

隔壁是間老屋餐館。

門口寫著歡迎參觀,於是剛吃飽的我們就走進門去逛逛了!

裡面還真的是清治時期街屋的樣子,有個典型的「半樓仔」。

在老屋上發現的舊稅籍牌,非常有歷史。
如果昔日的房屋沒有這張金屬牌,表示沒有稅籍,沒有繳稅,要買賣過戶就會有問題。

老屋裡面的老沙發與茶几,現在當然是作為餐桌使用。

桌上的畫作。

另一個角落。

通往後棟的長廊。

清治時期的家屋通常很長,中間會有天井作為採光與通風之用。

後棟的空間,也是餐廳的用餐區。

天井的另一邊,真的有一口井。

通往前棟的內門。

原來這裡同時作為在地文史工作室呀?

爬上半樓仔看一看。家中的小子對這個很好奇的。

回到結帳櫃台旁,整棟建築古色古香,維護的相當好。

這裡也有紀念章,一起蓋回家去。

文化工作還是需要財源,所以賣些地方名產來籌措,加減補貼。

剛剛進門時忘了拍外觀,補張照片。
外形是一點都不起眼的老房子,只是整修的相當完整而已。

回到王爺巷入口的山門與燈籠下,裡面亮晃晃的。

地面上的指標與地磚雕刻,把這條小路的特色都刻出來了。

在巷口旁的鹽水老巷道解說牌,各條小巷的巷名淵源都在這裡。

回頭看,就可以見到在八角樓下方的月之美術館入口意象 : 「群兔望月」。

往內走是滿天燈籠。
這些燈籠是自2024年8月起,
由在地藝術團隊禹禹藝術工作室陸續與各國中小學、高中、大專校院與地方社團組織合作,
進行的燈籠彩繪,總共有500顆燈籠。

在王爺巷的側邊有像這樣的小型展區。

展出一些藝術作品。

巷道兩旁則是有不少老宅,這是其中之一。

彩繪燈籠一路掛到王爺廟廣濟宮廟門口。

回頭一看,頗為壯觀。


個人認為王爺巷裡的住家鐵窗造訪相當有古風,代表臺灣的某一段年代,值得保留。

王爺巷不長,但兩旁有許多老屋。

這也是老屋之一。

地面地磚上刻的詩句。老狗對這些作品不熟,拍照留個記錄。

回頭往修德禪寺拜亭移動的路上,經過這間屋頂有個有趣造型物的「赤兔製造所」。
這裡是鹽水小鎮上相當少見的酒吧,當然也提供無酒精飲料。
在2024漫月美行動中,這裡也做為展出會場。

內部裝潢帶有濃濃工業風格,搭配文創商品的陳設,
使得這裡的氣息並不像一般酒吧,而是像個文創基地。

掛在空中的那顆像球一樣的物體就是作品之一《1/2 鏡月》,創作者是葉柏青。

而在大門旁的這個物體則是另一件創作《我們的距離》 作者是緩緩Nick。

建築後方有個庭院,牆上有大面積的有趣彩繪。



還有這個很像螃蟹的物體,不知道是漂流木嗎?

從另一個方向欣賞作品《1/2 鏡月》,果真是只有1/2。

雖然是工業風的裝潢,但老屋的舊牆面仍有部分保留。

整座月之美術館與「2024漫月美行動」到這裡參觀完畢。
把家中新入手的Yaris Cross開到拍照熱點來拍打卡照吧!
- 入口意象 : 《群兔望月》
- 《點亮.時光》
- 《HALO》
- 直轄市定古蹟八角樓
🍜 清安意麵
因為我們到達鹽水時已經是晚餐時間,為了求方便就直接在八角樓前,
也就是葉家大厝第一進(葉連成商號)廢墟騎樓下的清安麵店用餐。
雖然外觀看起來不怎麼樣,但卻有很多鹽水在地人在這裡用餐。

我們四個人點了一些簡單的小吃來當作晚餐。
這就是湯意麵,外觀看起來頗不起眼,實則非常好吃!

有湯的意麵,當然也有乾的意麵。
鹽水意麵長的就像照片中的麵條這樣,薄薄扁扁的,口感特殊。
配上淋在上面的肉燥,香氣口感十足。

乾的粿仔,同樣加了肉燥,香氣十足。
口感當然和鹽水意麵不一樣。

滷味拼盤,好吃實惠,記得這一盤才100多而已。

豬腸湯,豬腸脆,挺好吃!

🍧 銀峰冰果室
熱的吃完,來到旁邊吃冷的。銀峰冰果室和清安麵店一樣,都是鹽水市街上的老店了。
不是建築物老,而是營運的時間非常長。

這張海報在店裡,是銀峰冰果室的簡介。
從前的冰果室可是在地的相親場所,現在的年輕人大概很難想像。

牆上的菜單和價目表,現在已經是平價消費。
昔日的冰果室是生活非必須消費的場所,
因為從前的人收入少,要有餘裕才能上冰果室享用一碗清涼的冰。

不知道有多少年輕人看過這種冰?
冰裡有生雞蛋,大概第一次見過吧?
紅豆月見牛奶冰是銀峰冰果室的招牌。

吃的時候要像這樣,把生雞蛋和配料與冰拌勻,一起吃進口裡。
可不要生雞蛋和冰分開吃,那就感受不到這種冰品的美味了!


另外這份布丁生奶冰就比較沒有特色,但一樣好吃。
原因在於他們家的冰不是一般的剉冰,而是有加料的冰品。
至於加了什麼,會吃到什麼味道,來試試看就知道了!

銀峰冰果室的2顆資深紀念章,老狗來蓋它們就像見到老朋友一樣,頗為令人興奮!

蓋完紀念章,這天的活動就告一段落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