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張是09年~以Z4為樣品發展而來的概念圖!
擺爛了一年多!
今天總算把它畫完~出土了! ><"

別鞭我~
我只是個人喜歡這樣的調調!

Ls -Concept-
加大的雙層前保下進氣霸概念款-
汽車外觀概念設計-Ls -Concept

精簡雅緻型版本前保下進氣霸-
汽車外觀概念設計-Ls -Concept

把GT+SUV整合在一起!
比較像變形的BMW 5 GT
也希望它有跑車的靈魂!
但不會像X-6那麼方硬!
比較希望它較像FX I代帶有古典鈑件的樣貌!

車門只有一支把手!
是對開式!
先開前門!
後門則在開啟前門後才可開啟!
開關設計為內建隱藏式!

較特別的~
應該就是車側兩片門板!我是設計立體的!
在下緣處!我設計它崁了一道朝下的led氣氛淡藍燈~
可以增加夜間行車的車側辯識性!
尤其是深色車!
我想~除了近年高檔車在車門內飾板做這樣的燈光手法!
我也將其應用在車身外觀!
個人覺得這應該會增加不少安全辯識性!^ ^"





相同家族概念樣式的房車款-
Ls 5-Concept
汽車外觀概念設計-Ls -Concept

汽車外觀概念設計-Ls -Concept


前陣子的新作一併陳列-
Lx-Concept
(自己為Luxgen SUV設計的版本)
汽車外觀概念設計-Ls -Concept

豪華旗艦-旭日Sunrise Concept 概念圖
(自己夢想中想要的5米短軸的大型掀背4門對開房車)
汽車外觀概念設計-Ls -Concept




您真是太有才能了!
阿福的網宅 wrote:
這張是09年~以Z4...(恕刪)
你不去做設計師太可惜了

阿福的網宅 wrote:
這張是09年~以Z4...(恕刪)

icewalker wrote:
您真是太有才能了!...(恕刪)


呵~
甘溫~
立穩甘嫌啦!

究甘心耶!

ct511c1982 wrote:
你不去做設計師太可惜...(恕刪)


麥阿捏共啦!

我是用Photoshop 6畫的!
太先進的軟體!我反而不會用!

呵!

這些設計~
我那前納廠離職的工程設計師朋友~
說要找空~依我這些概念圖~
把它弄出工業開模都能用的3D圖出來!

畫畫概念稿我行!

但跑圖~就要靠他跟我學弟溜!^ ^"

過年這陣子~
也是有依納廠要的SUV空套需求搞設計~
不過~每次去!
官方大頭的標準一直在變動!(都不是事前變!而都是當天會議中變!)

從單純發包找人設計及跑圖!

搞到後面變成要發包一併射出生產!

很多都已經不是設計得好不好看的問題了!
而是廠商肯不肯花錢在模攤上!
讓東西更有品質!

去了2次~
後來我們就自行告退了!
因為玩不過資本億來億去的競標廠商!

畢竟~
後台沒人家硬!
而且~我們都跑2次了~
那些廠商沒退的!就得跟著車廠員工陪著某決策的大頭~
再繼續看圖變下去~
究竟核定標準~要再變幾次~駁杯溜!
這是 "官" 在做的事!


往往~會議前及會議後去哪邊辦桌~桌面上及桌面下的文化!
還是遠遠強過於~到底會不會畫這檔子事!

除了會做!還是得要找到強而有利的經紀公司!
畢竟桌子上下的本事!是要花很多成本及金錢!

這也是台灣花了50年~
結果車子還是只能做得---嗯~並沒有很好看真正的主因!


例如一部100萬售價定位的產品!
但如果廠商在開發空力套件或週邊~
卻連一部50萬Livina都有的防刮包圍都不肯出具這樣的模攤!

要設計的多好!
在車身鈑件 / 燈組...等等~
在成本C/D第一原則下~
設計是很難有所發揮!

只能說~
台灣車界的員工們及該業界業者們~
都辛苦溜!

阿福的網宅 wrote:
麥阿捏共啦!我是用P...(恕刪)

給樓主的努力拍拍手
畫得完程度很高
也就是幾乎是可以直接量產的版本
也看到不少現行車的元素

樓主對汽車設計到完成品的過程還蠻清楚
所以依樓主所言
設計師的工作是只止於概念稿的完成而已?
概念稿變成有細部數據的線圖
或依線圖做出模型或prototype
都已經是另外一組人?
而且現在多是委外製作?



Cloudy Shiau wrote:
給樓主的努力拍拍手畫...(恕刪)


因為我本身是電玩業的老手!
並非汽車業人士!

所以~在設計上~我目前只能跑跑ID這樣的 2D設計稿!
但也是得做研究!
研究材質及設計方式!
得與專業的汽車工程師配合~我也是在多方學習中!

在概念圖設計完~就得委由具備工程學的專業設計師來進行3D製圖!
估算各零配件的模具攤提費用(簡稱模攤)~
在3D跑圖後與國內的射出廠聯絡!
得先行製作出第一支樣品來進行試組裝的動作!

後面得確認是否有修模或其他變更的需要!


國內納廠的做法~
是一部車子~很多都發包委外!
例如納廠SUV的中央扶手~發包給某一家廠商!
中控台又是另一家!
車門門板又是一家!

有時是連同設計一併發出去!

而這樣的做法~
也相對產生一些問題!
畢竟每一家的水準參疵不一!
像納廠SUV的中央扶手~
這麼大一具~
但卻被它的機組件結構~佔用及浪費掉幾乎一半多的空間!

這就是工程設計師的水準高低能力的表現了!
沒設計好!
再大的軸距~也設計出差強人意的車室!

這支中央扶手~就夠被垢病的了!

另外~像納廠SUV的雙前座椅面過短!
大腿下的支撐性不足!
在人體工學設計上!
也還有長足的進步空間!
座椅機械~國內各品牌車廠大多發包給信昌!
而皮面製造及整張座椅的完成!
則大多是大陸那邊加工製造再運回國內組裝!

所以~在品質上!其實都算堪用!但蠻粗糙的!
更不要提說車後撞擊~椅子能提供多少的人體受力防護!


而板件精密上做的好不好~
納廠SUV的中央排檔座飾板與可掀式的飲料置杯架蓋~
都還無法及得上日系或歐系的工差水準!
而因為不同配件發包給各種承包商~
也易於讓回件組裝的零配件~工差變大!

另外就是射出模具後的修整標準!
及設計上的逆向工程做得好不好!
做得差~就會像我們買給小朋的大陸製玩具或學步車~
相較進口的玩具及學步車~~
在塑膠件邊緣切工及抗變型力上的處理~
可以看出細膩的作工及粗糙的手法差異!!
(去買個進口正版玩具和大陸山寨玩具比一比~您就能了解我指的是些什麼地方!!)


差的工法~就是會讓內行人~看了就想猛搖頭!

另外~
就是國內大廠多年下來的弊習~
例如很多產品面!
大多是靜候掌權者發生!
通常~也沒人敢真的決定產品真正的走向!
你參與這樣的生產及配合!會看到外廠跟原廠~很多人都在那邊撐!

一個發包案~
可以一改再改~
從原本只是發包設計!
跑了N次競標~變成最後由大型的模具廠承接整筆連同射出模具到生產的委任!
原廠變成只代為銷售產品!

共通的現象~已經不是這產品該有什麼等級水準的表現!
而是大廠對小廠~要求設計生產C/D還要再C/D~

羊毛出於羊身~
我一個人月就要10萬~做一件要1個月的東西~
但你壓縮我的製程及利潤~
逼得我得1週交件~一件只有1.5萬~
這生意還能做~總是有原因的!

台灣並非只有汽車產業處於這樣的經營思維傳統邏輯!
是上至政府單位下至平民百姓~
在面對經營管理~
很多仍處於傳統這一套!
包刮我所身處的電玩產業!


而這種經營思維~再不改變它!
只能得出一堆爛梨子!
講究速食效益!
卻永遠製造不出真正具有品牌思維精神的產品!
一旦讓消費者感受到廠商圖利的心態!
及選料用料上C/D下所拚湊的東西!
慢慢的~惡劣的廠商~會得到教訓!
教會消費者精得跟鬼一樣!

更何況現在網路發達!
好或不好~除了廠商彼此在各媒體及版面灑錢買版面及文章!
讓底下人員上網操作攻奸它人產品!
好的東西~能有它的真實無法取代的價值!
會有越來越多像我這類的瘋子~
有越來越多這類的分享~讓彼此了解一些實相!


如果企業改變經營手法!
例如有100元的預算~
就以預算內發包!
當大多數公司都在壓縮預算中~反而能殺出一條路!
畢竟沒有製造商真的想做爛東西!
或惡質到工程偷料~
這問題~大多在於圖利這件事上~
重點~還是回歸~要別人盡心做事~
我們得給他對應較滿足的油水~

如果我們覺得100元的利益是合理的~
與其小氣的省了又省~
不斷凹對方拳頭小~只算30元來接單~
30元接的單~當然小廠要利潤~只能以15元以下來生產~永遠都做不出30元等級的商品~
更不用說這種產品會價值100元~
這根本是癡心妄想!

如以100元合理預算~承攬商幾十年處於台灣這種賤價市場!
早已司空見慣!
也不會報太扯的單來競標!
小廠如果報60元~我通常會給他80元!
跟對方討論~能否大家集思廣義~讓我也省下2成!

或者有變型的模式~減少製程或共用模組!
我再追加為120元發包~
光模組共用所賺回的費用~~這些創意所帶來的價值!
都絕對比傳統老派只會想C/D的做法要更有利!
雙方都有利可圖!

這樣才有機會目標100~做出80分的東西!
創意得當~有共用機制及追加給對方預算~
甚至還能有機會創造奇蹟~做出150~甚至200分的東西!

這種東西~才能真的感動到使用者!
而非當使用者或合作的對像像個笨蛋!!
這種企業~真的會完蛋!

台灣電玩產業~就是也傳統~
才會在DOS時代一度追上日本的水準!
1994~5年95WIN一發表~
1995~2000年做輸日本
2000~2006年輸給韓國
2006~2010年輸給大陸~連亞洲地區最有希望進去的大餅!
也輸掉!
經營思維~是很大的障礙~

現在台灣下游廠商~
恐怕沒幾家會想接汽車產業的訂單!
利潤低~量又少~要求又多~時間又趕!
很多廠商都說~台灣汽車產業做垮自己~是活該!
然而我其實笑不出來!因為我活在這裡!



真正國外汽車大廠的汽車製程~
大多是設計概念稿!
像前BMW已離職的設計總監Chris Bangle(克里斯.班格爾)
原本就是在擔任概念車設計!

在一部車的內外觀設計中~
許多車廠針對較為講究的車款!
都會有集團內一組人馬~進行概念車的實體製作~
而在概念車的實體發表參加國際車展上~
去了解真正各地區的市場反應!

確定市場所回饋這款產品的評定後~
再針對修改部份推出同款的第2甚至3或4款的概念車型~
再投入實體展示收取市場反應!

最終~精實一點的~一款車型~會歷經3~4款概念車~
才會投入量產計劃!


而量產車~
通常會是由自家集團的某一個地區的設計中心全權處理!
包括內外裝的各部位零配件的設計~直到射出模具!

也會做不同比例的油土模型!
直到最後1:1土模~
再掃描輸出數據射出成各部位模具!


以前國內國產車還有許多設計中心~
還有在跑土模!
現在很多都省略了!

直接跑3D緊接射出~


比較大的差異~
仍在於國外的汽車成型~比較集中在自己企業內!
國內的做法~則大多四散分包!
設計師能掌控的其實很薄弱!

也就是說~國內其實並不注重設計師~
也並不在乎產品的設計與品牌經營!
較在乎~眼前能省下多少支出及獲得多少利益!

非國內汽車設計師所能課服的問題!






阿福的網宅 wrote:
因為我本身是電玩業的...(恕刪)

真是感謝樓主花這麼多時間回覆
讓我多解了不少
而且你竟然還不算行內人!
如樓上網兄所言你沒去做汽車設計蠻可惜的
但或許是你太瞭解台灣汽車設計的現況
所以不把主力放在那

樓主你所說得設計過程
概念圖完成前不會有工程設計師參與嗎?
我以為在設計概念草圖依開始至少要有些基本要素
比如說車種、大小(軸距、長度、寬度)
否則概念圖如果偏差太大
那原型不就和概念差很多?
還是理想上
外型概念設計的人基本上要有一些工程設計的概念或知識?
感謝!

ps:我想樓主應該感慨蠻深的。只是台灣好像就一直處在這種基層充滿活力創意
。但往上一層層後就都消失了。唉!制度面沒改,只會看到上面的人換來換去都一個樣




阿福大畫的真的很讚,一些念了七八年工設的人恐怕都沒有你畫的好
色溫的表現很到位,透視也沒有怪怪的地方
還有側向警示燈的概念也非常棒,我個人很喜歡
不過國內車廠是200%不敢導入的
但作為Pattern我想應該可以發揮不錯的效益
您提到所謂檯面下的企業文化,老實說這是全世界每一個企業(或組織)都會有的弊病
因為這些問題是環繞著人而存在的,不管是100人以下的小公司,或萬人以上規模的大企業都逃不了
舉例來說前陣子有個新聞是Apple的採購經理,私下向供應商收賄100萬美元以換取合約機密
連蘋果電腦這樣完全以創新為根基的企業,都有人敢玩"綁標"
更何況是較為封閉的汽車業界了.

OEM製造外包&ODM設計外包我想已經是世界趨勢了
甚至透過JDM即時幫客戶解決設計問題,並且共同監督下游製造商的模式也越來越常見
在設計分工越來越縝密的狀況下
設計者個人影響力的勢微恐怕只會越來越嚴重

金麟豈是池中物,一遇風雲便化龍
國內汽車設計的路太窄,待遇也不理想
更別提不管是裕日,中華或是納廠...左轉右轉你會碰到的就還是那撮人
如果不是對汽車設計熱情難滅
以你的功力我覺得可以到其他產業看一下
難說風雲就在觸手可及處.

Cloudy Shiau wrote:
真是感謝樓主花這麼多...(恕刪)



呵~是興趣啦!

其實我已經身在設計及創作的路上很久了!
哪裡需要我~不論事或人!我就哪裡做!

因為我們的現況就是如此!
喇一喇無仿!
但說真的~看衰它~對我們的生命也是完全失去幫助!
所以~我寧願選擇去做~至少2012世界真的走到盡頭~我一生也很滿足的事!

行動上~我們仍需要正面去看待它!
我們的生命!可以跟混沌的人做切割!
從日本這次的大地震~
我想~多多少少會改變一些人類的行為及思維邏輯!
歐洲已經開始在反核運動!

我們身處台灣~我們是否能在發生像日本這樣的狀況!全民能一起挺過去!
如果我們的水準只有傳統的思維邏輯模式!
或許~大自然就是會淘汰掉我們!

這不也是很公平的現象!
所以這樣經營的台灣業者~
始終沒辦法建立起自己的品牌~走出台灣島~在國際揚名!
所以~上天其實還是很公平滴!



概念圖在設計時~
真正國際汽車工業內!
也是由具備多年經驗的前人帶領團隊~以他們的經驗在分享及研究這些專業知識!
就好比我這個業外的~
我喜歡畫有可能量產的車!
所以~我會花心思去四處走踏~實際去看實車用料!
想了解市場銷售!
會去門市與消費者閒聊~他們來看這款產品的原因!
及他們覺得有些什麼可以改善的地方!

真的自己無法確定的~會跟具有這背景的工程設計師討論可行的設計方向!
例如燈組~
我會找國內專營汽車燈具的老闆討論投資射出的可能性!


非圖面表現的背景需求~得這樣子一點一點慢滿累積起來!


其實不論汽車產業設計需要了解這些!
我相信~做建築/室內裝潢/庭園設計~
也得了解用料/建材/植物/機能.....等等!

身為設計師所需投入的心思~皆需要有這樣的背景能力~來厚植自己的實力!


不論做任何事~我想~熱情必須擺第一!
我不敢想像失去熱情在做一件~會是什麼樣子!!
但我知道世界上確實蠻多人~日子是處於這樣的狀態下在過的!



制度~其實是人訂的!
人~年紀越大~會越比小朋友更害怕面對"未知"的東西!
不知不覺讓自己去接受"習慣"~
當環境有機會讓我們不再習慣~就很容易恐慌~

只有少數有覺知的人~會讓自己多一些機會~訓練自己去接觸"未知"或看不到的恐懼~
通常~會非常活躍的人!
走出品牌經營的人~
都不會是擁抱傳統即為安全的人!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