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國產車,充其量只是在台灣組裝而已,掛的可都是國外原廠的Mark,你覺得台灣的工廠有誰豬頭到敢去變更設計?到時出事情誰負責?
國產車採用的鈑件,會來自「世界各地」!
原廠針對車子的「所有部位」鈑件,都會訂定強度、張力要求等等的規範與標準,台灣的中鋼沒能力生產這種標準---抱歉,請認命,乖乖從國外進口!
也許,在十年、二十年前,台灣的汽車廠可以「亂搞」但是,在現在,台灣的汽車廠遭受到原廠非常嚴格的限制,生產的國產車,品質不會比進口車差!差的是大無為只會內鬥的政府,沒有跟上世界的潮流....到現在連輔助氣囊(我沒說安全氣囊 這樣可以吧)都沒規定要標配,也不實施撞擊測試....你要是廠商,你會花這些$$嗎?
還有,如果說,台灣製造的車,車體剛性不佳,沒內鐵啦等等,也「絕對不是台灣廠商偷料!」所有的設計,都來自原廠,原廠有駐廠人員,嚴格的把關,記住,我們掛的是國外廠商的Mark,品質口碑都是影響全世界的,原廠不可能放任在台的代工組裝廠亂搞!
原廠在針對全球每個國家當地要生產的車型,多多少少都會做在地化的考量,例如,美規,有嚴格的低速撞擊不得變形的標準,所以,保險桿藏內鐵,歐規,「有可能」沒這規定,反而因為有行人安全規範,所以保險桿沒內鐵(以上例子純屬假設,不用幫我查證是不是真的),至於台灣,什麼法規都沒有,好吧 就是用最基本的結構下去....不過,再怎樣「基本」所有的設計變更,都是經過原廠設計單位核准與認可的,台灣的代工廠是沒有權力也沒有那個膽 自己亂搞國外品牌的車.....
幾年前,因緣際會,有幸在國產車組裝廠的技術單位待過,國產車被大家嫌成這樣,我覺得,主要還是政府的法規關係,不是只有台灣廠商會Costdown, 國外原廠也會Costdown,台灣政府不拿出像樣的法規來規範廠商時,廠商永遠是把利字擺中間的....
ahwen wrote:
國產車在採用板金時
通常會先考慮台灣板金(強度適當, 價格中下),
其次為韓國板金(強度脆弱, 價格最低),
最後才採用日本板金(強度最佳, 價格最高)
一分錢 一分貨, 這個道理在商場間是不變的法則 (廠商各有材料檢測儀器可以互測)
反觀廠商賣給消費者時, 消費者只看到商品 卻看不到安全的數據(就算有 也是國外車型 板金都用國外的)
更別提安全氣囊了, 只能說祝福那位先生好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