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好奇歐洲車跟日本車操控性的差別?

RICE 1502 wrote:
打個簡單比喻,去查一查F1賽車歷史

講量產車操控性都會扯到F1去……
那怎麼不看拉力賽N組?
那邊才是量產車終極試驗場吧
不要看WRCar組,那邊只有車燈跟量產車有關

吳柏柏 wrote:
還好吧在台灣很多就是...(恕刪)


只看名氣就買﹐不是悲哀是什麼?
Racing, competing is in my blood. - Ayrton Senna
ariete wrote:




馬上被追回??
那也是一開始7:38的時候,同年再推進到7:29,
最後09年四月再跑一次是7:26.70
去年(2013)991 Turbo s跑出7分26.00,才剛打破09年 GT-R的數據呢
不過13年GT-R NISMO則跑出7:08.69
991被打爆了,還好靠著九百多匹的918 Spyder打贏了就是...(恕刪)


精闢!
馬上被追回是怎麼回事?
Wiki第四名還是GTR Nismo
RICE 1502 wrote:
本田一直拿?日本國幾...(恕刪)


回文功課請先做好。我保證本田以"廠隊"拿下F1的冠軍次數決對不是你說的一次! 請再查一次。

pokerface wrote:
回文功課請先做好。我...(恕刪)


有人不知道什麼是 RA272 RA300﹐你能有什麼辦法?
Racing, competing is in my blood. - Ayrton Senna
我也來插花一下,轉貼wiki的文章
本田在汽車賽事方面成就最高就屬方程式賽車,特別是被視為汽車賽事最高殿堂的世界一級方程式賽車,本田早在1964年就以廠隊身份參賽,在65年和67年雖有拿下單站冠軍,但並沒有拿下年度車手或車隊冠軍。本田技研在1962年才投入汽車製造,在64年就參加F1賽事的確相當不可思議。本田是日本車廠第一個參加F1、也是第一個拿到分站冠軍和年度車手、車隊冠軍的車廠。不過本田拿到世界冠軍是第二次參加F1之時。
1968年本田正式退出F1賽事,直到1983年才重新參加F1。不過這一次本田是以引擎供應商身份參賽,同時也是代表日本車廠在F1史上最輝煌的一刻。 1986年-1991年,六年之間本田贊助的車隊拿下了六屆年度車隊冠軍(86,87威廉士88,89,90,91邁凱倫)和五屆車手冠軍(87 N.PIQUET,89 A.PROST,88、90、91 A.SENNA)。隨著本田宗一郎在1991年過世,本田以連續獲得冠軍後「沒有值得追求的目標」為由退出F1。本田宗一郎長子—本田博俊的公司「無限」(為一專門設計、改裝本田量產車的改裝廠)則於91年接下本田F1引擎技術,開始成為引擎供應商,並在92年之後改以「無限—本田」(Mugen-HONDA)之名供應引擎。「無限—本田」曾拿下過四場分站冠軍,並於98年幫助Jordan車隊拿下年度車隊和車手第三名。 直到本田於2000年重回F1的隔年,無限才退出F1。 本田在2006年買下自2000年重回F1時即開始贊助的英美車隊(BAR Racing),成立本田車隊(Honda Racing F1 Team)成為完全廠隊。 但由於金融危機的影響,本田於2008年宣佈退出2009賽季,此為本田第三次退出 F1賽事。

2015年,本田正式回歸F1賽事,成為引擊供應商,合作夥伴是曾經為冼拿拿下了三屆冠軍的邁凱倫車隊。

ariete wrote:
講量產車操控性都會扯到F1去……
那怎麼不看拉力賽N組?
那邊才是量產車終極試驗場吧
不要看WRCar組,那邊只有車燈跟量產車有關...(恕刪)

怎麼沒關係,研發F1科技轉用到量產車上誰不知道
就只你不懂
拉力賽audi全世界第一個把四傳放上賽車
你知道嗎?
現在多少車款裝四傳,連跑車都裝.

pokerface wrote:
回文功課請先做好。我保證本田以"廠隊"拿下F1的冠軍次數決對不是你說的一次! 請再查一次。...(恕刪)
我說的你不信,那你查給我,

第二次"廠隊"拿下F1的分站冠軍,那一年,那一站,誰開車....

frontline wrote:
我也來插花一下,轉貼...(恕刪)

引擎供應商,拿下冠軍這好幾年,這早知道,車子,車手都非本田的,
單站冠軍查過知道的只拿過一站,wiki資料寫2次,再查證.
RICE 1502 wrote:
怎麼沒關係,研發F1科技轉用到量產車上誰不知道
就只你不懂
拉力賽audi全世界第一個把四傳放上賽車
你知道嗎?
現在多少車款裝四傳,連跑車都裝.

F1科技轉到量產車上有那些......WRC轉到量產車上又有多少
而且要說不知道Audi第一個放四傳到賽車好像很難......
不然您挑一台F1,我開一台WRX
我們一起在台北市開車塞車找加油站如何??
再來看看您口中的F1廠隊廠車操控性如何,好嗎??

或者是,14年跑最好的是MB
200萬以下您挑一台MB,新舊不拘,我一樣開WRX
或者是說台灣MB太貴了,不然美國市場挑一台4萬USD以下的MB
大家來比操控性,看看MB今年移轉多少F1科技到量產車,OK?

從F1看量產車操控性的意義到底在哪??我還是不懂
那種有巨大下壓力的車子開起來跟一般量產車差異很大
高速彎、低速彎會因為下壓力不同導致最佳路線不同,這技術能直接下放量產車?
沒ABS、TCS、ESP,有什麼能直接下放量產車的技術?

說實在話,任何的房車賽(NASCAR除外)能用到量產車的技術都比F1來的多
BMW、Honda都不太玩頂級賽事(F1、Le Mans),他們的量產車技術有比較差嗎?
用數據說服我吧,從F1看量產車操控性到底有什麼用?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6)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