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覺得購車還是需要業代的人,也許只是單純的覺得買個東西基本還是要有人來介紹來提供講解、來代辦或提供售後服務,更有甚者,像我一樣覺得物品跟我們消費者之間,還是需要一位跟你TONE調相合的業務來為你付出的金錢,提供一切我們想要的訊息及建議。
我個人覺得,這社會不可能完全沒有業務行為,連醫生都要為了賺錢向你推薦比較貴的自費藥品或療程、連銀行櫃台都要開始向你販售相關金融商品、連教育單位都要為了績效向你建議給小朋友比較貴的雙語課程、、、、等等,就知道業務行為透過各種不同型式出現在我們的生活當中。所以,當你有機會業務跟你做接洽時,表示你是有某種消費能力的消費者,我們期許業代的素質一起提升來滿足我們,當然我們也有權選擇感覺起來舒服的業代,讓我們覺得花錢很爽,而取代淪落入價格戰,業代賺不到錢,自然會有機會遇到整個產業相對績效或態度比較後面的業代,提供相對不好的服務品質。
就我而言,當我決定購買一件商品,我會享受整個被服務的過程,我喜歡跟這產業比較有素質的業務接觸,觀察他準備怎麼讓我心甘情願的從口袋掏出錢來,當他覺得你跟他的互動要的不只是"價格"而是"價值"(當然我們也會事先做好功課,而非被當潘阿),我相信,在談判的過程當中,業務服務起來會更用心,對我而言,我也能從中獲得我想要的愉悅的消費過程。也因此,跟很多各行各業的業務事後都能變成很好很好的朋友,得到的訊息及售後服務更完整。
希望大家都能有很好的消費經驗,當然,你怎麼對人家,人家也會怎麼對你,當我們把價錢砍到對方沒有利潤,擺明你只要價格便宜其他都不重要,我相信對方也感受的到些許的不尊重,那麼,要有多好的消費感覺或售後服務應該不容易,人家又不欠你。但是,如果你有認知,該給對方賺的地方就給對方賺,就像你工作你老闆要付工資給你換取你的勞力,他東扣西扣你也會覺得付出不值得,我想,整體業代素質才有可能提升,這不才是我們樂觀其成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