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ughkk wrote:
把這些數據代入圖表就是一張馬力與加速成績正相關的圖
不信你可以畫看看(恕刪)

完全不信
我也懷疑你看的懂繁體中文 不然怎會鬼打牆?
還用不很準的BMW資料 難道"米漿他老母"的官方網找不到嗎?
資料在此

敢不敢畫圖啊? 哈哈哈....
(隨便看過去就一堆同秒數馬力比不同的型號 會成正比才有鬼....)

hughkk wrote:
hughkk wrote:
3 series
BMW 316i(1405kg) 136hp/22.45kgm -->9.2s (10.33kg/hp)
BMW 318d(1430kg) 143hp/32.6kgm -->8.9s (10kg/hp)
BMW 320d(1430kg) 184hp/38.7kgm -->7.4s (7.77kg/hp)
BMW 320i(1420kg) 184hp/27.5kgm -->7.3s (7.72kg/hp)
BMW 328i(1455kg) 245hp/35.6kgm -->5.9s (5.9kg/hp)
BMW 335i(1520kg) 306hp/40.8kgm -->5.2s (4.96kg/hp)

比較一下車身規格一模一樣的320d和320i,到底是馬力影響加速還是扭力影響加速?320d的扭力甚至勝過328i,直逼335i
可是加速成績卻不如320i

1 series
BMW 116i(1310kg) 136hp/22.4kgm -->8.7s (9.63kg/hp)
BMW 118i(1315kg) 170hp/25.5kgm -->7.2s (7.73kg/hp)
BMW 120d(1365kg) 184hp/38.5kgm -->7.1s (7.41kg/hp)

120d的扭力足足是118i的150%,加速成績卻只比118i快了0.1s
發生了什麼事?


光是這幾個例子就完全把你的「扭力等於加速能力」說法完全推翻了,不是嗎?
所以我一開始就說你的論點只能套用在某些電動車上可以免強說得過去,沒有冤枉你
對於大多數的車輛來說,看加速能力還是「馬力」比較有參考價值


打岔一下
i(汽油)系列 與 d(柴油)系列的減速齒輪與油耗差那麼多
張飛打岳飛,這樣也能比嗎?
願機會永遠對你有利 May the odds be ever in your favor.
ACON99 wrote:
我也懷疑你看的懂繁體中文 不然怎會鬼打牆?
還用不很準的BMW資料 難道"米漿他老母"的官方網找不到嗎?
資料在此


資料從這裡來的

事實上和台灣網站提供數據相去不遠

依然還是呈現正相關

你有看到哪一台車的 重量/馬力 值超高,但是加速超快的嗎?

還有,我猜你應該不敢用那些車子的扭力重量比數據去畫圖表

因為畫出來的圖,很多車的加速成績都是和扭力呈現負相關的,就自打嘴巴了

例:
320d的扭力比320i大,加速為什麼比較慢?
316d的扭力比316i大,加速為什麼比較慢?
330d的扭力比335i大,加速為什麼比較慢?
118d的扭力比118i大,加速為什麼比較慢?
120d的扭力比118i大150%,結果只快了一咪咪
……
還有太多太多例子都可以直接打你臉

你的 扭力重量比 簡直是個笑話…

Ramsa wrote:
打岔一下
i(汽油)系列 與 d(柴油)系列的減速齒輪與油耗差那麼多
張飛打岳飛,這樣也能比嗎?


討論加速為什麼考慮油耗的問題?

齒輪比本來就會依動力特性而有不同

那是不是法拉利和蠻牛比加速,還要把二台車的齒比調成一樣才公平?

難不成Acon99兄列的電動車,耗電量、減速比都一樣?
有套遊戲叫 drag racing 純粹比直線加速的遊戲。
https://play.google.com/store/apps/details?id=com.creativemobile.DragRacing

裡面的車輛調教就有各檔齒比與終傳比的調整選項。
不同距離的加速競賽,不同的引擎特性曲線,需要搭配不同的齒比,這算是這遊戲滿有技巧性的地方。距離短的要調高終傳、距離長的要調低。各檔齒比的微調也需要花心思。

hughkk wrote:

討論加速為什麼考慮油耗的問題?
齒輪比本來就會依動力特性而有不同
那是不是法拉利和蠻牛比加速,還要把二台車的齒比調成一樣才公平?
難不成Acon99兄列的電動車,耗電量、減速比都一樣?...(恕刪)


之所以會提 i系列 與 d系列
因為一個是汽油性能車,而另一台是柴油節能車
是要比個啥東西?
這個車廠就是設定如此啊
要比就都拿性能車來比吧

更何況之前我就表達過了
本來就是應該把所有的變因都固定下來比
才看的出來何者才是影響加速的變因啊
願機會永遠對你有利 May the odds be ever in your favor.
既然有人愛空談
又不敢畫圖怕被打臉
那就來看看事實吧!
35台BMW1,3系列原廠馬力重量比(hp/kg) 與0-100km/h 加速度(G)資料作圖

綠線表示: 馬力比相同 但加速不同!
狀況以0.44~0.54G時最嚴重! 加速差異達22%左右!!
橘線表示: 加速度相同 馬力比不同!
以加速度0.54G時最嚴重 馬力比差異達53%左右!
紅線表示 斜率為負!!
35台車裏 出以上各式狀況者 有27台 高達77%!
這種純BMW下去比 都看不出成正比....
加送一張 BMW 重量/馬力 vs. 起步加速秒數 選取4-9.5秒階段:

原來現在這種叫作直線=成正比=正相關....
沒事, 路過, 剛好撿到一張圖 ... 順便看一下趨勢, 大略畫條線...
想看粗藍線的人就請自己看, 不想看的就當小弟什麼都沒畫就好~

上 u-car 找了 1 series, 3 series, 5 5series, M 來畫圖




到底是 重量/馬力 跟加速呈線性相關?
還是 重量/扭力 跟加速呈線性相關?

扭力要跟加速呈線性相關的前提是「轉速域一樣」,原因在 1491 樓1491 樓 說明過
同樣房車汽油引擎跟房車汽油引擎比,看扭力不會有大偏差
同樣柴油引擎跟柴油引擎比,看扭力也不會有大偏差
同樣電動車跟電動車比,看扭力也不會有大偏差

柴油跟汽油比,賽車級汽油引擎跟家用型汽油引擎比,轉速域會有很大差異(F1 轉速域會達到 1萬5千轉),看扭力就會很不準。但馬力會是很有用的指標,不管轉速域多大,只要是引擎,扭力曲線形狀都會近似,只是高度和寬度的拉伸。

電動車跟引擎比,這不只是轉速域有差,整個扭力曲線形狀也差異很大(引擎是 字型,電動是一字),看最大扭力或最大馬力都無法精準,畢竟加速過程不可能全時在最大馬力處。但如果不是比 0~100 而是 60-200,馬力仍然是主要指標,因為 60km/hr 以後已經到最大馬力處。

dancingra wrote:
沒事, 路過, 剛好...(恕刪)

你的藍線用到35BMW台車裏的9台
用26%的相同廠牌車畫線
真是準啊...
比BMW有BMW官方網站 為啥要看其他資料?
還是U Car才是最符合物理定律的BMW權威?
我堅決不相信樓主是因為看不懂英文德文 還是幫某車網或是軟體遊戲App打廣告...

官方網站1 3 4 5 6 7 M Z 系列部份資料 81台不同型號

重量/馬力 vs. 起步加速秒數

馬力/重量 vs. 加速度G値

奇怪 加速在七秒內的亂象紛呈 有同馬力不同秒 有同秒不同馬力? 難道~頭七車不準?.....XD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257)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