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可分析台灣電動車發展卡在哪嗎,政府?車廠?人民?

electromax wrote:
有沒有人可以分析,目...(恕刪)

機車嗎? 車廠,不出台含電池價錢合理自行充電即可的電動機車,硬要推電池租借,電池定天價逼你用租的。你沒看不用牌的電動自行車滿街跑? 為什麼? 價格便宜又不用租電池啊,看得我都想弄一台來玩了。
我覺得是卡在電動車自己不爭氣. 假如一個東西夠好, 只要稍微炒作,

台灣人這麼愛跟風, 早就一窩蜂搶著買搶著做, 像是蛋塔.

電動車發展不起來其實就是電動車好處不夠多, 缺點卻不少.

車廠造車不賺錢, 人民買車要花更多錢, 也不便利.

所以要發展就只能全部靠政府. 所以說發展不如其他國家, 關鍵確實是政府.

但政府不大力推行一定是錯的嗎? 這就很難說了.
cuteyu wrote:
我覺得是卡在電動車自己不爭氣. 假如一個東西夠好, 只要稍微炒作,

台灣人這麼愛跟風, 早就一窩蜂搶著買搶著做, 像是蛋塔.

電動車發展不起來其實就是電動車好處不夠多, 缺點卻不少.

車廠造車不賺錢, 人民買車要花更多錢, 也不便利.

所以要發展就只能全部靠政府. 所以說發展不如其他國家, 關鍵確實是政府.

但政府不大力推行一定是錯的嗎? 這就很難說了.


電力 :
重新發展核能來支應電動車,可能嗎? 綠能來的及應付台灣用電發展+電動車?
2022台電發電2881.5億度,汽車總量861萬輛(861x10000/5)需電力172億度
需增加6%來給電動車使用?
這些車輛以每年以42-44萬輛來汰換成電動車,每年要只增加8.4億度
每年增加0.3%來給電動車使用

電動車貴參參的車價 :
政府已經免徵貨物稅,以完關稅140萬計,政府少收42萬/台,車價仍然貴參參。
42萬跑哪裡去了,車商口袋? 不檢討難道要全民加稅再增加補助嗎?
請政府公告各電動車完稅價格,否則再多的補助都能進消費者口袋?
車商想法,已經免牌照稅了,貨物稅歸我或我分一半?

電動車貴參參的電池價格 :
電池更換動輒10萬計,全換60-70萬起跳,果然是有錢人的車
多少人敢買二手電動車? 除非是只使用1-2年的中古車


充電樁 :
各縣市政府設立公有停車場充電樁計畫,但使用者須支付充電、停車費用,
免費停車充電只會造成不公,充電樁、車位變成少數人輪流霸占。

舊社區如何設立充電樁是管委會溝通問題,費用分攤是主要障礙,
沒法解決主要的問題就在"錢",秉持使用者100%自行付費,會難以解決嗎?
jeff0720 wrote:
電力 :
重新發展...(恕刪)


簡單說就是電動車的問題太多, 好處太少, 很難推行.

首先每公里行駛的成本與油電車相差太少. 以台電的資料, 在包含核能每度電的購入成本是4元.

電車每度電跑5-6公里, 每公里0.7元. 油電車一公升油30元, 跑25公里, 每公里1.2元, 每公里只差0.5元,

再考慮到每度電4元只是成本, 消費者的電費還要上漲, 這個差距還要縮小. 此外台灣電費已是世界低.

然後電車充電時間長, 無法與油車一樣只要幾個據點就能滿足充能需求, 所以必須廣設充電站.

裝一個充電樁是小事, 成本很低, 但是廣設充電樁等同整個電網都需要更新, 這不是個小工程,

要費時多久? 誰出錢?


更不用談到發電問題, 加設電廠很容易嗎? 發電廠要蓋在哪裡? 環評能過嗎?

要便宜電就要增加核電與燃煤的比例, 等同更糟的空氣與更多核廢料.

要乾淨能源就是更高的電費, 也就是連每公里成本的優勢都消失.


再加上高貴的車價, 電池老化等等問題....

除非電池技術有突破性的進步, 不然我還真的不覺得電車是future.
1.車輛價格過高
2.充電樁過少且私設困難
3.缺電缺很大
挽沉淪綠四傑︰萊豬棄權的林淑芬、論道說理的郭正亮、對內開炮的高嘉瑜、力抗側翼的王世堅!
cuteyu wrote:
簡單說就是電動車的問...(恕刪)


台電的燃油發電成本每度電8元, 電車每度電跑6公里, 每公里成本1.3元.

比起油電車的每公里30/25 = 1.2 還貴.

假如油電車的石油能量轉換效率沒有高於電車, 會得到這個數字?

發展油電車只要每台車多個機制, 發展電車要加蓋電廠, 更新電網, 製造一大堆電池,

結果得到能源效率更差的結果...

之前 elon mask 用能源效率嘲笑氫能源是fool cell, 那相對油電車而言電車也是fool car 嗎?


我覺得國家發展電動車最大的動機是能源多樣化, 降低對石油的依賴.

但除了核電所有其他能源價格都高於火力發電.

台灣地小人稠又處在地震帶適合發展核電嗎?

不要核電又要更多電, 只剩下更多空汙的火力發電與更貴的新能源...

台灣人做好準備了嗎?
最根本的原因。
台湾人的短视。
最早和国外厂商合资造车的时候,为什么签的都是代工合同?而不是韩国当初那样的贴牌合同?
政府为什么要给这些代工厂国产车待遇?
结果就是台湾汽车工业的技术全在下游配套厂家那里,核心部件技术几乎没有。
电动时代,碰巧代工的全是日本车,又碰巧日本电动技术垫底。
这就是台湾汽车工业起不来的原因,一开始就把路给走死了。你代工厂越先进,市占率越高,销量越好。日本母厂越不可能教你最先进的东西。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8)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