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可分析台灣電動車發展卡在哪嗎,政府?車廠?人民?

有沒有人可以分析,目前台灣的電動車發展到底問題卡在哪?
政府?車廠?人民?
有人可分析台灣電動車發展卡在哪嗎,政府?車廠?人民?

總覺得台灣的電動車發展好像卡在一個不上不下尷尬的地方
本來其實沒什麼特別的感覺,但前陣子去了幾趟韓國,突然感觸特別深
明明同樣是亞洲四小龍的其中一員(人均GDP台灣2022超越南韓了!!),台灣頂尖的人才明明也很多,但台灣這幾年電動車發展總覺得在原地踏步?

而時隔好幾年再度踏入韓國,在電動車發展這塊卻真的能感受到明顯的進步
光是韓國就滿有感發展程度比我們好了,更不用說歐、美、中等大國家
很想知道台灣問題到底出在哪?


去韓國會發現非常多韓國品牌電動計程車在路上跑,KIA的EV6滿街跑,我叫車也搭到了Hyundai Ioniq5,會覺得電動車已經很融入生活的日常
(看資料韓國充電樁數量有20幾萬個了)
有人可分析台灣電動車發展卡在哪嗎,政府?車廠?人民?

還順道去逛了他們的車展(第一個Culture shock是怎麼都沒什麼SG,就算有一兩個也沒有一堆大砲在搶拍,跟台灣也差太多XD本來還想說可以分享一些福利照….)

Genesis X Convertible電動概念車的實車內裝,到現在看照片都還覺得很有科幻感,也太美!對他們的造車工藝還有設計,真的是必須給出大拇指
有人可分析台灣電動車發展卡在哪嗎,政府?車廠?人民?

Genesis X Convertible還只是概念車而已,車展裡最熱門的電動豪華七人座KIA EV9,2021年底的時候其實也還只是一台概念車,不到2年現在韓國已經確定要正式量產發售,在車展擺好擺滿給大家看
有人可分析台灣電動車發展卡在哪嗎,政府?車廠?人民?
這台EV9如果要看專業介紹其實也已經有很多台灣媒體分享了
我以一個市井小民的角度分享心得,真的覺得EV9實車有夠帥@@
內裝質感細節都處理得很好(頭枕竟然是人體工學椅哪種網狀的很酷),整台車真的是走豪華路線
有人可分析台灣電動車發展卡在哪嗎,政府?車廠?人民?
有人可分析台灣電動車發展卡在哪嗎,政府?車廠?人民?

還有最多人在玩的旋轉椅設計也滿有巧思,我在現場玩滿久的
家裡有長輩小孩的應該滿愛這個功能
有人可分析台灣電動車發展卡在哪嗎,政府?車廠?人民?

KIA在台灣不流行,但在韓國可以感覺得出是一個滿強勢的品牌(氣勢感覺還比現代強)在首爾車展裡展區佔地算很大很浮誇,甚至還有EV9水舞秀的那種浮誇,而且還直接全部只擺電動車
有人可分析台灣電動車發展卡在哪嗎,政府?車廠?人民?

總之這幾趟去韓國,是真的有嚇到,韓國造車工藝何時突飛猛進了?
可以做出像Genesis X Convertible、EV9這種電動車
在台灣電動車打造這塊,目前是有鴻海電動車可以期待
如果真的能如報導所說不到百萬,續航力又可以達到一定水準,Q4量產,那真的是跨出很大的一步
有人可分析台灣電動車發展卡在哪嗎,政府?車廠?人民?

造車技術可能我們也有了,但想要整個產業發展起來
感覺真的需要政府大力幫忙?

爬文才發現原來到現在還沒有任何一個快充站是政府建的?(有錯請指正)
現在完全是第三方或車廠自己蓋
有人可分析台灣電動車發展卡在哪嗎,政府?車廠?人民?

而今年推動的電動車補助,補助金額12,000元~15,000元
這個金額我不知道大家怎麼看,但我真的是不忍直視………
有人可分析台灣電動車發展卡在哪嗎,政府?車廠?人民?

看一下其他國家….
政府幫出30萬!日本大手筆補助,鼓勵民眾買「吃綠電的電動車」
南韓政府激勵綠能汽車 到2025年電動汽車價格將減半
[U-EV]鼓勵入門電動車,新加坡傳動力150匹以下電動車將降稅約新臺幣60萬元



以上是我的小小看法
想先申明並非想要罵政府,希望可以別急著酸我
而是希望大家能理性討論,台灣的問題到底出在哪?
怎樣才有辦法突破重圍讓電動車發展變得更好?
台灣在電動車初期是有的啊!難道不知道特斯拉在全世界第一間工廠在林口?

台灣為什麼留不住特斯拉?

當時的政府認為補助特斯拉不如補助裕隆...結果裕隆拿完補助就跑去大陸設廠了...所以現在台灣人才那麼討厭裕隆



其實那個時候全世界對電動車一無所知,而且那時台灣沒有像孫運璿李國鼎一樣識途老馬的偉人,否則如今不會讓中國大陸電動車發展成這樣,唉...如果台灣擁有特斯拉再加上台積電簡直無敵

張忠謀:沒有李國鼎,就沒有台積電 誰是「台灣科技教父」?
幫你回答問題是熱心,給個鼓勵吧
哲車神
美國特斯拉補助是上千億,台灣補助幾十億就想造出精美的電動車 會不會想太美?
townboyed
剛開始不會那麼多好嗎?....這個沒頭瞉的也想得到!當然補助是越給越多,哪個政府一次拿數千億?騙肖偽....
你知道KIA EV6韓國當地的價格與台灣當地的價格嗎?
舉例充電樁是誰建置作為電動車落後的因素,很難獲得認同。

政府的角色不是主要推手,重點在如何讓人民有意願買。人人買得起電動汽車的話,市場自然會轉變,有商機就有業者願意投資。
x365555
台灣地小人又多,要多推行大眾交通系統節能減碳(北北基桃要花1200月票應該大力補助再降價),電動公車也可以大力補助,私人的車請自己花錢順其自然,政府的錢要花在刀口上。[^++^][^++^]
fonX
樓上正解,最大問題就是地小,絕對不可能會有足夠數量的充電樁能設置,別說80%,台灣50%換電動車的話,大概一天到晚沒電刁車..除非家裡有自備。
進口純電車貴, 吸引力低, 雖然也是有買來當多元計程車.
國產車廠油車都賺不完, 純電稍後.
這個政府不懂電, 光看推風力與燃煤就知道了.
相關單位也沒擔當, 光看社區地下停車場自有充電樁的法令就清楚了.
不就是價格跟充電樁嗎?

當初 對岸推 電動車 公司也買一台 純粹就是因為 北上廣這三地上牌容易不用排隊..油車 油電還要排隊搖牌

充電樁 太少 方便性不足 油車 油電加油 五分鐘搞定 純電車 充電 隨便都是 30分鐘起跳

充電車 補助夠 說真的 我也想買一台 純市區用 或是給老婆接送小孩....
super78
沒錯 就是這些問題 選你正解!!
在台灣很難純粹就事論事,原因很簡單,政治跟利益作祟唄!

電動車繞不開電池和專利,也就免不了需要和大陸政府和車企談合作。

政治上,就台灣目前頻繁在跳電邊緣的電力供給,真的能給耗電大戶->電動車普及?最多也就混動車吧!電力問題不解決,藍綠白誰當家都不可能用力推的,檯面上高喊綠色能源,低碳環保愛地球的,誰不是揣著明白裝糊塗地騙那些不用腦的選民...期待有不同意見的,能舉些檯面上真正有作為的政客,讓大家長長見識。(不要講那些只會撒錢的)

利益上,更簡單了,大陸車企真的進入台灣市場的後果,大家自己想像就知道,人民自己會用下架購買力投票,市場就這麼大,代理歐日韓系車的企業哪個不怕失業?

關稅就像個堤,擋住外面的大水也限制了裡面的眼界,環保棄石化的世界潮流,新的市場新的技術新的生活環境,台灣要脫隊了嗎?
jiahsien
關稅就像個堤,擋住外面的大水也限制了裡面的眼界,後面是否定,關稅其實不會限制眼界,真正有問題是被保護的人不長進。
a70569929
台灣和欧美大廠合作在台生產.自產亦可...電動車不難...主要是充電樁建置要時間...
卡在缺電,因為晶圓廠一間一間的蓋,每個都是吃電怪獸,依未來能源規劃,缺電問題還會有很長的時間存在,而且未來電價勢必上漲,所謂的綠能是要你掏錢的口號,要是停個電道路自動淨空,沒人敢把車開出來,卡在路上又沒電就搞笑了,台灣不適合發展電動車,能否解決?辦法是有!建海淡廠水電一次解決,而且是穩定綠能,不用看天吃飯,海水淡化廠轉換出來的淡水就是能源,因為放水能發電,可以使用不穩定的太陽能 風能,將淡水抽到山上放,就能放水發電,而且還是穩定能源,不穩定轉換成穩定有效率問題,但比起 核能有輻射 火力溫室效應 天然氣價貴 綠能不穩定,這點效能損失是可以接受,儲水就是儲能,水越多能源越多,相當一顆超大電池,擴大建海淡廠吧
Couch Patato
[挖鼻孔] 2021年台灣西部大規模乾旱,為自1947年以來最嚴重乾旱,又被稱作「百年大旱」。
simonni
儲水就是儲能,儲的水越多能源越多,每個水庫都是超級大電池,無奈天公不做美,放水發電是一種發電方式,怎麼讓水變多?不能在靠天就只有建海淡廠,抽水上山是轉換能源的方式,用不穩定的綠能是最好的能源提供來源
民生用電都不夠了,不怕夏天狂跳電?
台灣剩下幾家自我研發的車廠?不是有鴻海的電動車?之前發表了這麼多款,你沒看到嗎?難道你不相信郭董?雖然郭董常跳票!說的話只能聽一半,但車都已經有各大小媒體試乘過了,只等上市了,掛納智捷品牌的 n⁷預訂數量也已經超過1萬台了,今年下半年就要交車了,所以發展有卡在哪嗎?
旗揚
購買資格真的變訂單了,笑死[笑到噴淚]
你要說卡在政府也對卡在車廠也對卡在人民也對,我告訴你為什麼,電動車普及的國家都有優勢,電動車便宜、硬體建設速度快,台灣光是電動車最爛行駛里程(Kona ?)也要百來萬
1.主流電動車品牌TESLA、韓系、歐系,在台灣都不是便宜的車款,日系只有推出很貴的垃圾出來搶CAFE積分而已,汽車一百萬左右就是大眾消費者的極限,簡單來說就是產品太貴

2.因為政府也知道台灣目前還沒有市場,所以也不急於建設充電硬體(廠商亦是),就算2022年充電硬體成長超過2倍,電動車也成長2倍多(16k),對比台灣市場依舊是很小眾的,建設速度自然就不用加快

這就像惡性循環,今天消費者會擔心充電,不買電動車,電動車賣不好,廠商跟政府也不急著砸錢建置充電硬體。當然還有很多充電建置的法規也不夠完善、市場沒有便宜的產品、消費者擔心電池不耐用、缺電?...等等其他因素

電動化最快的國家記得在歐洲,法律規定停售油車時間也比台灣早,歐洲又有很多便宜電動產品可以選擇,相比台灣你就知道,近5年甚至10年油車是不可能賣輸電動車的,反正能繼續賣油車廠商就繼續賣,轉換電車勢必有一大段攤成本的陣痛期
虛凝人身
講白點就是售價、政策、方便性影響台灣電動車使用與發展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8)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