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做個簡單解釋,
先不提扭力,先看馬力,而所謂的馬力也就是輸出功率的另一個單位,輸出功率就是引擎的輸出能量,馬力的峰值都在高轉速域,也就是說,高轉速域時,可以輸出的能量較高。因此,當汽車行駛要隨時保持最高馬力輸出時,需要維持高轉速域,這是基本結論。
那再來就看到一般行駛(以自排含自手排為例),不講多快,就說一般道路或山路就好,一般人順順開,維持在時速60的時候,此時變速箱電腦會因為省油優先判定,而把檔位維持在5檔左右,而轉速自然也就只有2000左右的低轉速,因為省油。
如果此時想要加速,而重踩油門,電腦笨的就是從5檔轉速慢慢拉上去,這樣要達到馬力峰值就會需要一些時間,聰明一點就會自動降檔,直接降2至3檔,讓轉速直接提昇至5000~6000轉,維持馬力峰值,那麼,此時如何駕駛?
以下為例子(比喻)
2檔:60公里5000轉>80公里6000轉,此時轉速接近極限,速度自然也無法提升,此時升檔。
3檔:80公里5000轉>100公里6000轉,同上。
那麼和5檔轉速慢慢拉上去差異為何?簡單的時間差異,
降檔拉轉速從時速60提升到100可能需要4杪,若維持5檔從時速60提升到100,可能就需要6~7杪....
這樣還有哪裡不懂嗎?
MilesK wrote:
我做個簡單解釋,先...(恕刪)
延用樓上的扭力/馬力曲線圖,
要車輛能快速的加速,就要從最高扭力速開始加速
此時的引擎出力最大,
一直延伸到馬力的最高轉速,
此時逹到馬力最大值,
為何再加速要降檔,
因為高速時,為了省油,轉速大多在3000轉以內,
而此時的引擎,大約是出6~7成的力在跑,
(有此車廠可以調到約8成的出力,這是引擎設計及調校問題,不討論)
試想,要你用7成力拉動車身快,
還是出全力拉動車身快,
當然是出全力啊!
有什麼好問的~
回到樓主問題,檔位與速度,
檔位只是傳遞動力而已,
重點是引擎的扭力峰值到馬力峰值間的轉速,
讓引擎保持在上述的峰值區間,就是這車的最佳動力區間了~
檔位只是為了引擎保持在最佳的動力區間,
還是省油區間的動作,
關閉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