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nny216 wrote:
主題是"扭力等於加速能力?"
你認為可以用扭力可以算出加速能力←我沒誤會吧

大大可能誤會了
我只是單純人家怎麼問我就怎麼答
他只問 F = ma, 我也就不好意思扯 P = Fv 進來
當中的力是可以算出該情況當下的加速度沒錯
但我不認為足以代表加速 "能力"

所謂的加速能力, 在我看來至少要有速度條件
在 1km/h 和 100km/h 不同速度下要產生類似的加速度
兩者對引擎輸出功率的要求截然不同
一台車能不能在某速度下依然產生一定程度的加速度
以我的理解需要看馬力才能評估

所以如大大說的
只看扭力不看轉速, 就不知道馬力, 也看不出能力
個人積分: 87, 不能再高了 www.flickr.com/photos/inunu
Good
Good
Good
新春,心平氣和,说好話。
yes711ok wrote:
F(作用力)與扭力,單位不同,但容易搞混。
一、W(W0RK功)=F(力)*S(距離)
二、功率P=W(W0RK功) /秒(s)。
國際標準制功率P的單位是瓦特(W)
此W(功Work),非彼W(瓦特)
此S(距離),也非彼s(秒)
汽車做功的來源是引擎,
引擎功率是扭矩(扭力)算出来的,
計算的公式實在是太Easy:
功率(w)=2π×扭矩(Nm)×轉速(rpm)/60,
簡化算式:
功率
=扭力(Nm)×轉速(rpm)/9.549。
功率、馬力、HP、PS
都是以扭力(扭矩)推算出來Der。
引擎轉速取決於機械設計結構、質量惯性、磨擦阻力。
就這麼簡單的本事
為何要化簡為繁呢?
奇怪吔!...(恕刪)


你是把維基抄一抄假裝自己懂而已吧

所以你認為B車快?
答案是A車快,你要怎麼用你的扭力來解釋這樣完全相反的事實?

inunu wrote:
大大可能誤會了我只...(恕刪)


沒,我沒誤會你,我只是要幫某個ok大學習扭力不能等於加速能力而已
A B 孰快,無意至極,
呆人说了就算,隨緣。
過年期間,修心修德。
痴人入迷,自陷泥潭。
yes711ok wrote:
...
功率、馬力、HP、PS
都是以扭力(扭矩)推算出來Der。... 就這麼簡單的本事
為何要化簡為繁呢? 奇怪吔!...(恕刪)

先謝謝您的謬讚, 也祝您新春快樂!
這樓歷史很久遠, 究竟是化簡為繁, 或是正本清源, 坦白說這見解各異.

其實我的原意是 --> 光用國中的 F=ma 概念來推論並不足夠, 因為國中沒教過傳動
系統, 國中數學或物理再好, 也不能明白這幾件事:

1. 引擎或馬達軸扭力, 跟驅動輪扭力, 不是同一件事 (因為不懂傳動)
2. 若傳動系統無打滑且機件潤滑良好時, 引擎的曲軸功, 跟驅動輪的轉動功幾乎相等

但一個優秀的國中生, 在稍給予指導的情況下, 他會很快能理解, 驅動輪的轉動功, 其實就
是汽車行駛的直線推動功. 所以, powertrain 磨擦損耗動力極低情況下, 直接把曲軸功作
為汽車直線推動功是可以的. 這也算是另一個解釋, 回答您談到為什麼功率可以估算加速能力,
但扭力卻不能.

penny216 大所要表達的就是這個意思, 而我前次的回文, 只是去誇張化只單純用 F=ma 的
概念去看引擎扭力的效果, 刻意忽略了傳動系統工作特性之事實. 這並不是冒犯, 只是呈現不
懂傳動的人 (未必是國中程度) 易犯的概念錯誤.

penny216 大提的數字, 我將它具體化成一個可以解釋 "扭力大不代表完成 0-100 km/h
用秒數較少" 的比較案例. 這例子中把動力源簡化成一個恆定扭力, 但有轉速上限的電動機(馬
達), 而檔位只有 1 個(沒得換檔), 所以最大加速就是在電動機工作轉速範圍內, 盡可能用最
大的減速比去換取最大的驅動輪扭力.

計算中也有用到 F=ma, 但這個 F=ma 肯定不是單純像國中生想的那樣.
若您有興趣就看看吧; 若無興趣, 那... 您就當作是呆人在跟您聊天, 別理我便是囉!
新年快樂!


說明:
3. 齒輪 B 故意設定成 17 吋, 類比 17 吋胎
4. 齒輪 B 轉一周, 就是拉動(推動)鏈條移動同其周長之直線距離, 類比車輪滾動一圈推車子
5. 終傳跟檔位齒比的概念也含在此圖中.

結論:
6. 單看馬達軸扭力, 無法判定加速能力 (定義: v0 to v1 要花多少秒, 即為加速能力)
7. 馬達軸扭力與重量比, 也無法判定加速能力

8. 大家最能接受的就是直線 "平均" 推力與重量之比, 此值即為 "平均" 加速度a,
必然能作為區別之指標.

9. 兩案例的馬力重量比互比, 與兩案例的直線 "平均" 推力與重量比之比一致, 故也能作
為區別之指標.

10. 兩案例的 "驅動輪扭力" 重量比互比, 與兩案例的直線 "平均" 推力與重量比之比一致,
故也能作為區別之指標.

11. 由於驅動輪扭力計算繁複, 故馬力重量比較易使用. 若兩車重量差異不大, 車格相似,
但馬力相差甚大時, 基本直接看馬力作概略判斷更快.

12. F=ma 看似化繁為簡, 事實上, 在對傳動理解不足的情況下, 很容易簡錯了...
馬力重量比才是真的完全理解 powertrain 與汽車加速運動後的化繁為簡.
若一定要用 F=ma, 也可以, 一定要紮實地算出直線 "平均" 推力才行.


再請 yes711ok 大大參考看看, 有錯請指正, 謝謝!
再表達一次
您的論证邏辑,
是選擇選題與是非題教育方式培養出來的寫照。
也许没注意到偶已善意的提示
F=ma不是正確的論據基礎。
〔 F(作用力)與扭力,單位不同,但容易搞混。
一、W(W0RK功)=F(力)*S(距離)
二、功率P=W(W0RK功) /秒(s)。
國際標準制功率P的單位是瓦特(W)
此W(功Work),非彼W(瓦特)
此S(距離),也非彼s(秒)〕
讨論的最佳方式是➡異中求同,
衝突對立導火線是➡同中挑異。
遮頭断尾地將(電動馬達)與(内燃引擎)拿來當考題,
然後再预設立場的認為對手會選擇錯失的答案,
這是很可笑的思考方弍。
但,
偶不讶異,
因為看著文字舖陳表達的方式
大概已(望文知人)了。
你可以找台手排車做個實驗,平路1檔起步和2檔起步,那個加速度快,注意你要比的是加速度,不是最終速。
又扯遠了
又扯遠了
唉~
又扯遠了。
inunu wrote:
1)Mass m ...(恕刪)

新年快樂!感謝回文。這是質點平面運動部份。

接著來討論剛體平面運動,設計了一個簡單輪形車輛運動題目,
請有興趣一起計算,會花點時間,相關資料如圖內說明,有不明部份請告知。
對有相同總重量、相同馬達、相同轉速,請問加速度會相同嗎?
(注:馬達扭矩33.4 N-M)
(注:四輪受力相同)
(修正:(B)齒輪4:質量慣性矩為0.012kg-m2 )






penny216 wrote:
這麼簡單就能知道加速...(恕刪)

對此本人無法計算判斷。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257)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