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安全氣囊就代表有了安全加持嗎?!(歡迎討論!!)

覺得這篇很認真、但我覺得不知是要表達什麼、、好像說吃飯會不會死人?是的也會吃死人、所以最好有個認知、吃飯會死人、那麼、吃飯不要說話、不要吃太快----

走路會不會死人、小心走左走右都會死人、因為台灣亂開車一堆、最好是沒事不要出去、小心頭上的泠氣機會掉下來????

我覺得、是不是把外國為什都要air bag擺在第一位、而台灣始終都不列為其配備、做個討論----不要祇說一、兩個特例、或者把已經知道小孩不能坐前座的禁忌當做聖經討論。

要不然先討論、為何歐美撞擊測試也要注重air bag、、、


有被安全氣囊打過的 可以分享一下是啥感覺嗎
AIR-BAG應該稱為輔助氣曩,
AIR-BAG要能發揮效用的前提是
1.有安全的車身結構
2.正確的使用安全帶將乘客固定在適當的位置上
.
m91 wrote:
AIR-BAG應該稱...(恕刪)


安全帶也應該稱為座位帶或是輔助帶
Helmet:中譯應為「頭盔」,不過台灣通稱「安全帽」

Seat Belt:中譯應為「座位帶」,不過台灣通稱「安全帶」

Air Bag:中譯應為「氣囊」,不過台灣通稱「安全氣囊」

懷舊有益身心健康、80年代永遠不死...
相信沒有人敢跳出來說
沒安全氣囊比較安全
畢竟高速撞擊時真的很有用
一點一點 wrote:
邊際效益較低,還對弱小的乘客(ex嬰兒)有一定的危險性


為何 "弱小的乘客(ex嬰兒)" 會在前座?



FirlGL大的大力推廣6srs+esp用意是不錯
但自此空氣囊淪為01的兵家必口水之地
反而讓大家忽略了車輛安全有許多其他層面,卻也是始料未及的
~~現在賣車的業務員恐怕以為裝了6顆氣囊就有ncap五顆星~~

好底子的底盤/懸吊/車體可以協助你從災難的邊緣脫困
fancy的主動安全的電子配備當然有井上添花的效果
但最後的重點仍在於:坐在駕駛座的那顆頭腦
千篇一律,陳腔濫調,萬年口水但就是沒人理


講了這麼多 好底子的底盤/懸吊/頭腦
如何避免被後面不看路的駕駛後撞?
如何避免被闖紅燈的白目駕駛側撞?
當綁著安全帶發生上面狀況時 好底子的底盤/懸吊/頭腦能救你一命?

怎麼好底子的底盤/懸吊/車體的進口車都在玩氣囊數目競賽
都在拼命加fancy的主動安全的電子配備
錦上添花而已不是嗎?

當濕滑路段要緊急閃避前方障礙物時 煞車踏板連踏可以做出ABS防滑的效果
不過請問間距應該多少? 力道如何拿捏? 有沒有練習過? 是不是像賽車時時刻刻百分百專注?
方向盤跟煞車如何搭配才不會翻車?
以上幾點無預警狀態下 三秒之內要達成
這些東西交給ABS與ESP作 駕駛人管好方向盤就好 會不會比較理想?
bigtaco2 wrote:
為何 "弱小的乘客(ex嬰兒)" 會在前座?(...(恕刪)


那其實是ok的,但是我所知道的歐系車副駕駛座安全氣囊是可以關閉的,這也是為嬰兒設計的...

順便推薦一下,目前百萬內有一輛2.2的歐系車有9顆安全氣囊喔~
嘿!幫我擦大便的那位仁兄,Mobile01感謝您~
版主的意思是( ) ?
1.只有安全氣囊不夠,還要加別的東西
2.安全氣囊名子取的不好
3.安全氣囊是致死的原因
4.找不到沒有安全氣囊的車可以買所以很鬱卒

請選擇(可複選)
akazukin wrote:
有被安全氣囊打過的 ...(恕刪)


將近 10 年前被酒駕的原住民騎野狼 125 跑到我的車道迎面撞我左前輪。當時約傍晚,我的車速約七、八十公里在省道!當時開的是進口 Toyota Corola 1.8 。

撞擊後,只聽到「碰」一聲巨響,車室充滿火藥煙硝味 ~ 而我毫髮無傷 ~ 之前有聽說戴眼鏡容易受傷,可是,氣囊爆開後眼鏡也沒事 ~

什麼感覺?爆完後頭腦一片空白、並且爆炸聲造成耳鳴。完全不知道什麼感覺 .....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