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福斯美國作弊談柴油引擎排放污染

BBdog3388 wrote:
+1,,,,,你說...(恕刪)


關於柴油引擎的命運我想我有不同的看法
柴油內燃機相對於未來的排放標準有他研發成本的考量
但, 載重車是不可能回頭選擇汽油的,

2012年在台灣, 柴油大客貨車約有19萬
佔所有車輛數的0.8%
佔所有汽車數量的2.7%
依據全國加油站的銷售統計
柴油銷售量約佔汽油銷售量的44%
佔全部銷售量的三成
這是由於大型柴油客貨車的排氣量遠大於一般小汽車
這是台灣的情形
也是世界貨運業的共通景況

即使到了2050
柴油引擎依然會為了物流運輸而燃燒
貨車生產廠必定會帶領柴油引擎通過2020的排放規範
locadia wrote:
奇怪,BMW X5在...(恕刪)


有可能是美國販賣的柴油車種,為了符合環保法規有特別調教行車電腦,可以比較美國和台灣X5的引擎輸出數據看看!
sobekmax wrote:
為什麼同款車會有2筆...(恕刪)


這部分就要問福特了,資料是從ARTC下載,可能是當時福特有送測兩次吧!
BBdog3388 wrote:
yww wrote:...(恕刪)


只有 Prius 通過歐盟七期?那其他汽油車呢?
歐盟不會訂一個只有日本車才會過的規格砸自己腳吧!
BBdog3388 wrote:
你說的已經是產業及立法共識了。
昨天德國TUV及美國SAE 車輛專家應邀來台北演講(台大國際會議廳),就是說到這個!不過也是因為歐洲車廠花了20年終於追上豐田的油電技術了,所以歐盟才這樣搞!基本上目前歐盟看來是"去油氣引擎"化,其中以德國最積極。
德國人其實很厲害(也很壞),他們20年前沒辦法抗衡豐田的油電節能科技,就利用包裝德國老祖宗的柴油古董級科技只強調節能,卻故意忽略廢氣有大問題不說,來幫整個德國汽車產業爭取時間。等到他們領先歐洲他國追上豐田的油電科技,就開火幹掉其他歐洲國家。帶頭的其實就是闖禍的這家車廠,150億美元爭取了20年的時間讓德國汽車產業追上豐田油電技術,這家車廠也利用包裝柴油節能賺了20多年。這樣才花150億美元太便宜了!


我無法完全同意您的說法。

我同意柴油車的污染絕對比汽油車來得多,更不要說油電車。
這跟版上一堆人說柴油車絕讚相反,所以我後來根本攋得爭論。
但是歐洲車發展柴油是因為歐洲重視的是「CO2」排放量,所以排放量低的柴油引擎自然吃香
德國還有用馬力來課稅,所以低馬力高扭力的柴油引擎自然適合歐洲車發展

這跟什麼技術比較先進無關,純粹是因為稅制與系統面的問題
簡單來說,歐洲車發展柴油是低投資高銷售量的保證,所以他們朝這方向

另外,VW不能代表德國車,德國車也是有高成本高科技的柴油引擎
甚至,德國也有發展油電引擎(或合作發展),把福斯事件說成德國陰謀論有點太超過了
肚子三層非一日之饞 wrote:
不要把個別城市的自...(恕刪)

1.DPF跟NOX排放無關,可行方法是多噴油(油耗變差)、加SCR/尿素
2.柴油引擎也是有CO排放,排放量大約是同馬力同款汽油車的三分之二
只要是燃燒,就一定有CO/CO2
怎麼會有人一直說柴油廢氣不會立即致死
看來看去 還是日本人比較聰明,選擇油電路線....
討論這麼多美國跟歐盟的規格?請問台灣的規格呢?
我的車按照台灣法令有可能超標嗎?
yenlung1977 wrote:
關於柴油引擎的命運我想我有不同的看法
柴油內燃機相對於未來的排放標準有他研發成本的考量
但, 載重車是不可能回頭選擇汽油的,

2012年在台灣, 柴油大客貨車約有19萬
佔所有車輛數的0.8%
佔所有汽車數量的2.7%
依據全國加油站的銷售統計
柴油銷售量約佔汽油銷售量的44%
佔全部銷售量的三成
這是由於大型柴油客貨車的排氣量遠大於一般小汽車
這是台灣的情形
也是世界貨運業的共通景況

即使到了2050
柴油引擎依然會為了物流運輸而燃燒
貨車生產廠必定會帶領柴油引擎通過2020的排放規範


關於這一點,我有不一樣的看法。
因為在未來10年內,要把ICE(引擎)從載重貨車中拿掉是可能的。


目前車輛科技,不使用ICE的話,主要推進方式各家都同意會是高效能(相對ICE來說)的馬達。
而且即使是貨車,只要供電足夠,強力電動馬達的高扭力特性,也一定是可以應付。
(如果要例子...看看在軌道上跑的鐵路/高鐵電車,那些都是電動馬達帶動的)

而馬達的電,來源(一樣不考慮ICE)目前有三個選項:

1.電池 (純電動車)
2.FCV 燃料電池
3.Nuclear 核能

第三個不討論,目前技術還無法造出夠小型且安全的核能動力。
(可能要等Mr. Fusion成真的那一天)

而第一個有兩個大問題:充電時間與電池的體積與重量。
以現在最有名的Tesla系統來說,充電時間還是很長,且電池體積重量,也佔了車子不少的空間與配重。
直接放大數倍至10數倍作為貨車使用,可行性很低。

光充電就是一大問題(你不可能要求貨車司機快速充電1天,才跑一趟台北到埔里...)
而且電池很可能會直接吃掉很多的載重量。


但第二個目前希望就很大。
燃電有很多種,單就氫燃電來說,目前重點問題在於
1.觸媒的成本降低
2.更高壓力與容量的安全儲存容器開發

這兩大問題已逐漸有突破。
在這兩個技術難關克服之後,對貨車/大客車來說,燃電混合動力會是比純電更好的選項。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