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所搭乘的遊覽車安全嗎?探究國內大客車製造與安全檢驗流程

rong320 wrote:
台灣的底盤大部份都是降前懸,其他國家的遊覽車若是降前懸的基本上都是打到正雙層3.8m以上,不會像台灣打3.5m如此浪費空間

台灣自早期3.8高度以上的遊覽車比比皆是,為了新制3.5車高的車體,造了台灣獨有的「四不像」1.5層大客車。
有好有壞,無法一概而論,就實際道路應用範圍,3.8的車高對應台灣平面、山區道路仍然有相當的侷限性,並不比3.5車高來的實用與安全。


為了降前懸、行李艙平整化,衍生出所謂俗稱「切大樑」的工法,

是否因此導致「實際車體」與原廠底盤製造商的授權並不一致、不完整??

是否僅有少數車體能取得原廠底盤製造商的完整授權,並與授權一致??

這樣的現象,不知是否已經改善??

消費者是否可以要求披露、比對原廠底盤製造商完整授權的文件??
mspeed wrote:
台灣自早期3.8高度...(恕刪)


直樑就是直樑
降大樑就是降大樑
這部分現在是沒辦法做任何更動的
底盤是在原廠就幫你降好前懸
認證時也是要依照原廠底盤設計圖下打造
所以沒降前懸的底盤當然車體廠也不可能幫你降
就像下圖那樣


車體廠如果有像您那樣說買回來自己切,我想volvo就不會消失在台灣那麼久
volvo有將近八年的時間消失在台灣遊覽車
的市場,最後他們可能認為大吉的品質可以符合他們的要求,原廠才再次為台灣推出降前懸底盤,但volvo目前也只有授權給大吉銷售,其他車體廠是沒有volvo的產品的
rong320 wrote:
直樑就是直樑
降大樑就是降大樑
這部分「現在」是沒辦法做任何更動的...

換句話說,「以前」「曾經」有過未經原廠底盤授權,擅自「切大樑」的車輛出廠.....
例如:司馬庫斯翻車的五十鈴,俗稱小可愛的車型??
那麼還有多少這樣的「問題車」還在路上跑,是否有相關回收淘汰機制??

rong320 wrote:
認證時也是要依照原廠底盤設計圖下打造
所以沒降前懸的底盤當然車體廠也不可能幫你降
就像下圖那樣...


圖有點小,應該是豐勢通運418-UU,底盤國瑞,2011年6月出廠,鉅巃車體的車吧!
可以沉了
已經沒有蝶戀花的新聞了..........
台灣路面狀況對車體的破壞是很大的
不管什麼車都一樣,車體最先脆弱的地方來自焊接處
大客車真的要多加注意車齡要定期回去保養阿
spriggan wrote:
...不管什麼車都一樣,車體最先脆弱的地方來自焊接處....(恕刪)

正規的破壞都規定不可以發生在銲接處欸。

只有鐵工廠銲的才會破壞在銲接的地方。
每個車禍都是獨特的個案,
雖然一樣都是遊覽車翻車,
韓國死一個,怎麼沒有人講阿根廷那起車體大致完整卻也死19個??
翻車時速度多少?? 40?? 50?? 60 ? 70 ??
翻在哪裡?? 草地?? 柏油路?? 水泥地?? 旁邊有沒有山坡?? 有沒有剛好有擋土牆??
翻的過程撞到什麼東西?? 路燈桿?? 紐澤西護欄??
轉彎的時候翻??還是直線行駛失控翻??

即使是一模一樣的車體,加進以上這些因素都有可能造成不一樣的傷亡結果。

遊覽車檢驗與品管政策是應該要檢討,但是網友也太多情緒與主觀,
太多情緒與主觀的言論,對大環境的進步是沒有幫助的。
看來看去最終是政府法令的問題?偉大的蔡政府官員!你們也行行好修個法吧!降低關稅讓進口車進來吧!以前幾十年的爛法該改一改了!
拜託拜託不要再害人了!要不然就是不要再允許不正規的黑心廠家生產了!培養幾家國際級的生產廠也行!
現在跑在路上的車子車齡可能從0~2x年
只要跟我們講這些年份的車"實務"上經過的測試
是實務,理論麻煩拿走,模擬這種東西人寫的,
模擬和實務沒有驗證都是騙人的
更何況說什麼作好車後,人再去檢驗 無言而已

出事的公司買的車常挑1x年以上,是能測過什麼東西
你寫的標準是2007年,偉大的政府是有朔及既往嗎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39)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