氫動力、純電力!2030誰會是未來的主流?


chhuang1010 wrote:
核融合可以想成太陽發...(恕刪)


核融合反應堆溫度雖高,但是管線裡面的氣體事實上極為稀薄,所以一旦管線破裂,發生的事情不是裡面的高溫氣體外洩而毀滅地球,而是裡面溫度下降瞬間中止反應

而且在反應管裡的核聚變反應堆是以管線旁邊歪歪扭扭的超導電磁鐵來束縛住,和管壁並不會真正接觸

而核融合之所以還沒辦法商業運轉,是因為啟動核融合反應所需要的能量極高,為啟動反應所輸入的能量要大於反應輸出的能量,所以目前世界各國才會以「零輸出」作為核融合開發的目標。而且目前還沒辦法產生能夠自行繼續反應的反應堆

小酷林 wrote:
但是我個人比較期待"...(恕刪)


把水電解成氫氣和氧氣,事實上需要極高純度的水,一般自來水裡有大量的雜質,直接拿來電解除了造成氣體純度下降,還會損傷電極

而氫燃料電池就等於氫氧燃燒,只是反應溫和許多罷了

eclair_lave wrote:
我記得咱上回不是才討...(恕刪)


eclair_lave大的記憶還真好

雖然有印象不過已經開始模糊了 所以剛剛特地回去複習一下

對了 之前你說未來市區使用電動車跑不掉

那你說的是只純電力或是其它呢?

能用純電動驅動對於市區廢氣控制來說是最好的,像城市內這種高車輛.人口密度的地方很難承受每輛車都噴一些廢氣累積來的汙染

你就把它當成是現代工廠內能否容忍會排廢氣黑煙的推高機之類的就能理解,現在工廠只要是有一點規模以上的廠房內一定是用電動推高機跟電動二齒的居多,中午跟晚上沒使用時再放去充電

城市內運用有一樣的特性,國外有些小鄉鎮甚至是拒絕車輛進入,一律車輛進停車場後再租借腳踏車入內,這都是為了將內燃機的廢氣汙染隔絕在人口密度較高的人群活動範圍的一種作法

當然長距離移動就不適合了,畢竟現有電池技術下的續航力不足以擔當也是事實

大家都說了這麼多,為什麼就是沒有人要討論太陽能車呢?
國內外到處都在舉辦太陽能車的比賽,也是許多學校的重點,
台灣的大學出國比賽得獎,新聞也是報得很大,
我知道目前的技術,是無法用在市售車型中,
但它不能量產的重點到底在哪裡?是太陽能板的發電效率不佳,
還是太陽能電池的儲電方式不好?如果真的沒有未來,
那為什麼還要研究它?我在想,是否它真的有那麼一點點點……的未來?

charleskcl wrote:
大家都說了這麼多,為...(恕刪)

我是覺得太陽能使用在不能移動的物體上比較好...
用在能移動的物體 變數太多
而且普通車子面積也沒說多大
而且陰天?晚上?這該如何解決
車子使用純電力而充電站可以使用太陽能
這應該是比較好的做法

charleskcl wrote:
大家都說了這麼多,為...(恕刪)


電池的問題是OK的,現成的高壽命製品多的是,現實問題是太陽能電池板只要有12%轉換率就能稱得上商業化,普遍的量產品只有15~18%,太空船級的則是25~30%的頂級製品

理論上太陽能最高轉換率也只有50%,以目前比賽用的車輛都是碳纖與玻纖.鋁合金管的極輕量化車身與大面積的電池板,馬達也是轉換率破95~99%的訂製極品,這樣才能作到推動百來公斤的含單人車重

光是台灣常出國比賽的那幾台製作單價就要700~1000萬不等,國外那些更高級還不止這價格

以太陽能的轉換效率.佔用空間來說作為輔助手段也許OK,但要能持續推動上頓的標準車身是不可能的,售價是一個問題,沒有符合需求的裝設面積又是一個問題
實際的實驗問國內某車廠他們很清楚,以一個標準天窗級別的全日8HR照射只能提供2t級的車體約10分鐘左右的驅動力,就算是放大到全車都貼上也不足以提供馬達驅動的消耗電力
如果核融合能成功,
我看好氫內燃機引擎,
因為核融合成功代表能量不值錢,
氫內燃機引擎在起動性,瞬間動力,燃料純度要求都遠勝燃料電池.
電動車光一個充電時間太長,能量密度太低問題,
就讓它無法成為大型車動力主流.
而且燃料電池與電動車,有共同一罩門,
它們都需要用到大量的稀土,銅與貴金屬材料,
而這些材料未來會匱乏.

es4241 wrote:
如果核融合能成功,我...(恕刪)


但也要把內燃機的能源轉換效率提升

不然電動車的動力轉換應該是大於內燃機的

有錯請指正

動力和帥 wrote:
但也要把內燃機的能源...(恕刪)


核融合時代能量不值錢,
又沒CO2排放,
技術發展會是初期成本越低越好,
為了提升一點點效率,
搞充電站,製造不環保電池,浪費材料能源的高性能動力系統,何苦來哉?

例如汽油如果是五元一公升,燒了也沒二氧化碳排放問題,
貴幾十萬的高效率電動車,混合動力車想賣給誰?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8)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