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所搭乘的遊覽車安全嗎?探究國內大客車製造與安全檢驗流程

可能看到符合現有法規就認為是收錢護航吧
小編也並沒有說現有法規好棒棒啊?


政府之前因為翻車問題而修法限制車重
而且重量標準還定得很低
這樣可能導致為了內裝豪華而犧牲安全結構
甚至為了符合重量標準導致成本升高

現在目標除了推動公開透明的撞擊測試
應該還要訂定更合理的重量限制
個人看完這篇覺得很不錯,算是很詳盡的介紹,但仍然有3個點想請問:

1. 法規是死的,人是活的,就算法規再嚴謹,在製造到"審查"時,是否有真正確實落實,機制都一定是有,但是"人"的確實性,是否是真能日復一日的確實來保障大家的安全? 如果審查有到位,黑心食品廠商就不會到處流竄了

2. 籠型車體因該是可以保護在翻滾時車體和乘客的安全,但是上層加蓋這麼多,又要為了大面積窗戶減少支撐點,剩下的那些支撐點真的能在翻車時承受車體重量跟作用力嗎? 在國外許多遊覽車都是一層的設計,類似於台北的公車,又或是最近大家看到volvo原廠翻滾測試影片的車輛,為何到台灣法規就要容許多一層? 結果相對安全的下層卻是不坐人的

3. 電腦測試有電腦測試的優點,但是"模擬"跟"真實"就是不同的,不然歐美中日等就不需要還另設撞擊測試機構來實測,難道這些國家不知道電腦測試可以省錢? 如果國內真的對電腦模擬這麼有信心,那政府或車廠應該要對實測更有信心才對

這些費用相較於在選舉、鬥爭、外交等,根本就是九牛一毛,但官員真正在意的會是哪一項呢?

麥克阿瑟 wrote:
個人看完這篇覺得很...(恕刪)


先佔個位置,我今天正在試Volvo XC90 T8有點忙,晚一點再仔細回覆你的疑問

艾薩克 wrote:
接二連三的大客車嚴...(恕刪)


How to effectively pass ECE R66-1 regulation?

No doubt! the section rollover test is the best choice
Even if the design can be excellent, the fabrication quality is hard to control in China


請問艾大
圖片中出現這三句話的簡報
是VSCC給您看的簡報嗎?
天災人禍我們避免不了,但車輛主被動安全,我們可以有選擇的權力!!!
那是在測啥小= =
這種測試我只能解讀成~
重心盡量保持在下面...
重心怎麼保持在下面呢???
就是上面要輕嘛!!
上面怎麼輕呢??
我不知道~我不製車~我製杖

---
測試方式共分成五種,業者可擇一進行測試,其結果的車身結構變形量不得侵入生存空間:

1. 整車翻覆測試
2. 車身段翻覆測試+計算
3. 車身段擬靜態擠壓+計算
4. 整車擬靜態擠壓電腦模擬分析
5. 整車翻覆電腦模擬分析

想問有業者選過1~3嗎??想問有業者選過1~3嗎??想問有業者選過1~3嗎??想問有業者選過1~3嗎??
只想問官員
整車進口除了增加國內車廠競爭外,利多於弊吧?
為什麼為了少數要犧牲多數?!

因為管交通的人不坐遊覽車
管勞工的人沒在私企上過班
一直以來不管哪黨執政都是這樣 太瞎了
感謝原筆者提供這些相關資訊讓我們了解目前路上大客車打造過程...
不過了解後只能更擔心,沒想到一些重要的車底結構強度、車身扭曲等等...都沒有實際的物理測試,而是指單靠計算機建立模型測試! 這樣很容易跟實際情況有很大誤差!
不過這類骨架式車體的安全性還是比整體式車體差很多就是了!
所以還是回歸到安全駕駛還是最重要的~


aaaomc wrote:
How to effectively...(恕刪)


這部分是車體製造業者提供的簡報
全木作內裝?
這是表示:耐燃不用測就是了?


還是要給艾大100個讚啦,
讓大家知道車體在製造設計過程還有這些規範存在,
最後是因為人黑心的關係造成現今的問題,
而不是在於規範的不存在,
當然規範的不夠嚴謹也是需要提出討論改進的.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39)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