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車的未來--雙輸或三贏

White bear wrote:
以前真的有,約30年(恕刪)


嗯..有印象,
好像大多是美規的。
fabulous2600 wrote:
富人看的是遠是趨勢,(恕刪)


有不少中國人感歎,中國大陸有十幾億人口,中國人那麼聰明,那麼努力,為何中國沒辦法產生一個賈柏斯?沒辦法産生一個比爾蓋茲?

美語是世界共通的語言,全球最多國家使用的語言,美金是全球通用貨幣,全球最多國家用來作為貿易、結算的貨幣。

總之,至今美國是全球第一強權,且領先第二名國家甚多。這種領先,已經持續至少數十年,甚至超過百年,並且和其結盟的友邦,既多且強。

全世界有哪個國家,有條件可以挑戰他?那個國家正是美國這幾年正在聯合其盟邦極力轟殺、打壓的中國。

曾經日本第一的時代,日本産品,在品質、競爭力全球第一所向披靡的時代,為了國防安全、為了報恩,明哲保身,屈身接受美國的協議(其實現在的台灣、南韓也是)。

如果微軟、蘋果、臉書、谷歌甚至Uber,不是出自全球第一超級強國的美國,他們絕對沒有今天的局面。

坦白說,特斯拉也是,所以,不要把馬斯克給神化了!
cust123456789
中肯
MICHAELCUB81 wrote:
坦白說,特斯拉也是,所以,不要把馬斯克給神化了!


特斯拉直到去年還未能真正獲利,其利潤大多依靠碳權交易而非賣車。
2020 年TESLA的法規帳獲利為 16 億美元,超過當年 7.21 億美元的淨利,代表若沒有regulatory credit,特斯拉將仍是淨損 (約8.79億)。
但TESLA股價飆漲卻讓馬斯克成為首富,這大概只有在美國才可能發生,
有夢最美,鈔票相隨。
john65537 wrote:
有夢最美,鈔票相隨。

進入資本市場,要變成有錢人,靠的不是薪水而是股票,所以有夢最美,股票相隨
john65537 wrote:
日本車在新能源科技把(恕刪)


必然的,你看Honda e都還沒上市就已經停止接單
供不應求的狀況已經證明未來新能源市場日本車還是很有實力
看到這篇我就想到三菱要把Outlander Phev版引進台灣,個人認為應該滿有優勢的,畢竟可以充電又可以依靠油電的方式行駛,對於這級距的買家應該是一個認知衝擊
允liao wrote:
看到這篇我就想到三菱要把Outlander Phev版引進台灣,



已經引進好幾年了。那價格根本賣不動。
cust123456789
不是我要吐槽三菱,日蝕那個原鑰匙孔現在因為用不到,居然直接用補丁的。[汗]
雖然目前氫燃料車的發展好像被電池車壓下去了,
但是這方面還是有些新科技帶來突破,
主要是這個:
以色列Technion研發出成本低廉、環保又安全的突破性製氫方式
其他還有美國在電極結構的微米化,日本在新電極材料的開發等,
都提高了產製綠氫的效能並降低了成本,
讓氫燃料電池未來的商業應用很值得期待喔。
呵呵!
才過三年風向就變了,
油電混合車重新回到主流。

「我欠豐田一個道歉,」曾經強烈相信在各國政府以政策引導、監管,以及消費者將對純電動車更加青睞下,油電混合車將很快退出市場,摩根士丹利分析師喬納斯(Adam Jonas),在今年二月坦承對油電混合車的看法是錯誤的。

2023年,豐田創下營收超過45兆日圓、稅後淨利來到近5兆日圓(約合新台幣1兆200億元)的歷史紀錄。其中,成長的最大功臣就是年成長超過三成,占豐田全球總銷售量35%的油電混合車。

不只是豐田,去年全球各車廠推出的油電混合車銷量都大增,總體成長率超越純電動車。

「當美國、歐洲和中國的其他汽車製造商開始急遽轉向電動車時,豐田持續投資其在1990年代末開創的油電混合車,這使得(豐田會長)豐田章男經常成為環保組織批評的對象。」《紐約時報》引用撰寫大量豐田文章的管顧公司Liker Lean Advisors負責人萊克(Jeffrey Liker)的說法:「事實證明,豐田章男是正確的。」
純電是努力的目標吧,現階段感覺油電混合比較實際
john65537
純電車如果不能在家充電的話,快充站一度電9元,算下來每公里費用1.5元,就和油電混合車一樣了。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