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車在新能源科技把重點放在Hybrid和氫燃料電池,較少著墨於鋰電池車,
所以有些媒體擔心將來電動車普及以後,日本車會失去現在的市場優勢。
假設將來是純電池車普及,日本車的Hybrid和氫燃料電池投資就白費了,
也失去發展純電池車的先機,可謂雙輸的局面。
但我覺得即使將來電池科技有所突破,例如以固態電池達到: 充電快、安全、續航力高的地步,
Hybrid和氫燃料電池車仍然有生存應用的空間。
首先是基礎建設方面,許多地區例如亞洲的城市,人們多居住在公寓大樓、把車停在公共停車場或路邊,
如何充電就是個問題。再者原本的電力輸配建設要應付新增的汽車充電需求,也需大幅改造一番,
而發電端呢? 將來的碳稅時代還能再擠出多少綠電?
所以油電混合車的應用至少在亞洲還會有很多年,我猜到2050年都還有PHEV車在路上跑,
只是將來的油價中應該有一大部分會屬於環保稅。
而氫燃料電池我認為將來會朝向大型車、農機、工程車輛、船舶等方向發展,逐步取代柴油、重油的應用。
小型車則是純電池車的天下。
總之我不認為日本人會在這波的新能源車競爭中雙輸,倒是可能會三贏,
PHEV、氫燃料電池和固態電池三方面都佔有一席之地。
john65537 wrote:
日本車在新能源科技把(恕刪)
我倒覺得樓主對各國汽車競爭力,應該是弄錯了方向,日本車過去在油電車發展及投入甚多,但該車種佔其整體銷售比率並不算高。
總之,我是覺得,全球汽車大國:
1.德國車的最大競爭力在品牌價值。
2.特斯拉最大的競爭力在它是美國品牌。
3.日本車的最大競爭力在可靠度、經濟性及妥善率。
要表達的是,未來因環保議題,以美歐為主的、有話語權的國家會以法令,宣告電車時代的來臨,並終結油車的時代。
而馬達、電池、電控系統、充電系統等等構成電動車的主要元件,論研發及生產能力,21世紀的亞洲國家(日、韓、中、台)絕對可以贏過歐、美國家。所以電動車的時代,台灣也有機會可以撈到一些肉沫及油水,甚至對台灣而言,也是切入汽車生産的好機會。
等政策及趨勢趨明朗,各國真正的競爭力才會顯現。
dinnerxp wrote:
德國車的最大競爭力在高科技及妥善率
在上個世紀,德國的幾家車廠就已經被視為高級品牌,這樣的地位,讓它們的車可以走高價位路線,而德國車廠也為維持這種地位,花了很多研發成本,以維持及保有這種高級、科技領先型象。
但進入本世紀,德國車推陳出新的速度加快,近幾年在多個汽車可靠度及妥善率的調察及統計結果,多家德國車廠成績幾乎都落到後半段,不如日本車,不如韓國車,甚至也不如法國車。
但長期以來高級車的形象,並未影嚮德國車的銷售量,反正,這世上多的是錢多喜歡嘗鮮的汽車玩家(德國車推陳出新、改款速度最快),另有一些是租賃的,保固期沒過就脫手了。
所以說德國車妥善率高?應該算是錯誤印象。
至於說德國汽車的高科技,並非其它車廠無法追上,而是其它車廠由於品牌地位不及,推出高級車款,市場接受度不高,通常只有虧損、滯銷。
這就如同性能再好的日本車亦無法賣出超跑的價格,再精準、高科技的日本手錶也無法賣出瑞士名錶的價格,原因皆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