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llychen1983 wrote:不是說Z版只是換了個大框 裝了大包其他都一樣 http://www.toyota.com.tw/2F_vehicle/vehicle_spec.asp?CARSID=72但看altis卻是一樣的勒?!還是他貼錯貼紙?他原本要貼"蛇行"的標誌...貼成Z?
vinson23 wrote:但看altis卻是一樣的勒?!還是他貼錯貼紙?他原本要貼"蛇行"的標誌...貼成Z?...(恕刪) Wish Z是台灣Toyota性能版車中唯一有大規模改變機械結構的車款其他都是裝一下空力套件意思一下而已話說Toyota可以在車美市買TRD套件其實Z版應該都要直接升級成TRD懸吊才對
vinson23 wrote:http://www...(恕刪) 我說的只有WISH Z版ALTIS Z版並不在討論範圍內我現在也很討厭TOYOTA偷料與軟趴趴的底盤特性我前面就有說了 就算WISH Z版後懸吊更改為雙A臂操控性也只有"尚可"而已~不過有些人為反對而反對的樣子實在很讓人難以茍同
willychen1983 wrote:我說的只有WISH ...(恕刪) Wish Z版懸吊改後雙A臂,雖然避震器還是軟趴趴但是操控很明顯的比一般版的扭力桿拖曳臂式Wish來得有進步這就證明了懸吊系統的不同在同樣的車系上表現還是有差異的輪胎抓地力好不好,除了輪胎本身,還有取決於懸吊系統的形式跟調較簡單的說,好的懸吊系統能在較嚴苛的狀況之下,使輪胎跟路面能保有最大的接觸面積這樣也才能使輪胎發揮真正的抓地性能所以你說裝一條跑胎在扭力桿拖曳臂的懸吊上跟在雙A臂的懸吊上所表現的性能會有差嗎?當然是有差,而且極限會差非常多........我看拿Camry SE來說他操控性強過Accord 8更甚或是BMW 328之流那也不過是為他配了較強阻尼的避震器跟等級較高的輪胎給人操控較佳的感覺,因為這是拿原廠強化的車種,跟舒適取向的家庭房車設定來比較Honda也有提供Factory Performance套件,BMW也有所謂的Sport package可選擇一樣都強化後,能比嗎??比起來Camry還是劉備的兒子一名啦........不然現今F1賽車你找台不以是雙A懸吊為基礎的車給我看看......BMW F1車隊也是用雙A臂懸吊啦!!(會提到H車是因為這個言論始於Honda版)
bambochen wrote:Wish Z版懸吊改...(恕刪) 雖然我覺得討論這個一點意義也沒,因為在這邊認真就輸了但是還是用科學的方法來看一下操控不過我在同一家雜誌沒看到BMW 3er的側向G值測試所以就來個Camry VS Accord吧MotorTrend 中型房車對決這篇之中,側向G值最大的是NISSAN ALTIMA 3.5 SE ,以0.83G超過其他三車,不過他車重最輕比較難比較剩下三台是0.78&0.79G,差別不大,車重也相差不大至於下面有一個MT figure eight ,有點像繞錐,就是簡單測試操控性的方法第一名還是NISSAN ALTIMA 3.5 SE,不過先不理他,因為他比較輕第二名是CHEVROLET MALIBU LTZ,用上了18吋圈(225/50R18 94T M+S, Goodyear Eagle LS2 )第三名是TOYOTA CAMRY SE V-6,胎寬最小(215/55R17 93V Toyo Proxes J33 )第四名是HONDA ACCORD EX-L V-6,用了胎是225/50R17 93V Michelin Pilot HX MXM4雖然說Camry SE的懸吊是有調整過,但還不到Sport Package的等級,,因為他的離地高沒改變以Sport Package來說,應該是加上TRD的Packageh才算是Sport Package的等級如果拿XLE等級的Camry來那墊底的就換人啦,不過拿SE的出來也不算勝之不武因為他在內文中也寫到Camry的舒適性還是相當不錯,甚至還比其他三車還軟...XLE版本的是會晃晃晃反而一點也不舒服好啦在這邊墊底的是前雙A臂,後以雙A臂為基礎的多連桿懸吊車種(其他三車都是前麥花臣)然後是一台Honda......So What??Honda Accord只是比XLE版Camry好,但是比SE版Camry差的車如果Camry改了TRD Package的話,那只是差更遠(偏偏台灣一堆人說就算改TRD也是比Honda原廠車差的言論)懸吊形式在這邊一點意義也沒,輪胎的好壞我想Accord也是比較好取決操控好壞的在於重心高度、彈簧阻尼&車高搭配或許發這篇會變成反H擁T的人但是其實Honda只是比Toyota在操控上好一點的車,沒必要神話成這個樣子
ariete wrote:雖然我覺得討論這個一...(恕刪) 這個評比我怎麼看也只評了兩項1.直線加速 2.繞椎27.0Sec@0.6g(Avg) V.S. 26.8Sec@0.61g(Avg)差距0.2sec and 0.01g,竟然可以被拿來大做文章到這種地步別忘了車重差了75lb. 軸距長了近三公分而且Camry缺乏穩定循跡系統,換句話說在繞椎的時候"不受干擾"Honda的Factory Performance package跟Mugen package也是還有一大段差距Camry的簡陋懸吊加上TRD剛好比一般車硬派一點而已吧,不然IS系列幹麻學人搞什麼四輪獨立雙A臂懸吊?
CHEVROLET MALIBU LTZ被忽略了......車重比比Accord多100lb,軸距也多了2.1英吋,輪距還最小勒結果哩??Camry有這麼差嗎??Accord有這麼厲害嗎??我查到的BMW 3er裝一般胎側向G值可以到0.89G四季胎的不知(所以本文的問題還是無解)不過不管怎樣,都比兩台好(而且3er還沒裝Sport package)3er也只是前麥花臣後多連桿,四輪雙A臂真的跟操控性好壞無關悍馬H1也是四輪雙A臂呀,有誰說操控性好的??低階Go Kart甚至連彈簧都沒,誰說操控性差的??重心高度、彈簧阻尼設定(也包含防傾桿),這些提供盡可能小的Roll,讓角度變化量小如果Roll小,麥花臣一樣做的不錯呀(不然3er是怎麼做的??他還有加上配重啦)再用上好輪胎提供好的抓地力就這樣操控好的車就是花時間在這些嘴巴說容易,微調要人命的地方懸吊形式??在一般量產車的速度下,說真的影響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