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速80撞候車亭 車凹人亡,休旅車未配備安全氣囊

NO~NO~nO..................那叫做氣囊,而非安全氣囊,因為他不一定是安全
CALL ME ~阿明~ speedcat0630~by~yahoo

rjchardljn wrote:
如果有air bag的話 應該有點機會吧


是的! 一切都是機率的問題.....安全配備愈多並不代表在同一個狀況下出事人就不會死.
而是提高存活機率,降低傷害嚴重性. 別忘了撞擊測試都是用標準坐姿, 所有的安全配備都
是假設你是好端端用很正確的姿勢坐在車上的.如果姿勢有問題進口頂級車也照樣出人命.

就這個例子來說,時速八十公里撞到不會動的東西.車身剛性好不好,安全配備夠不夠,反而
不是重點了....重點是為什麼會有這種情況發生才對.....最重要又不用花一毛錢的安全配備,
就是正確的安全駕駛觀念! 車亂開等到真的出事再來賭看看出比較多錢買的車會不會撞死掉
,這沒什麼意思吧?
與失敗為伍者,天天靠盃都是別人的錯。 與成功為伍者,天天跟失敗切磋直到不再出錯。
kaien7121 wrote:
老實講,我覺得在大馬...(恕刪)


+1
像這種開法,真不知車商要負什麼責任,
以後主車不買有 Airbag 的車,最好請他簽個切結書
我倒是覺得,以時速80KM/h的速度去撞(水泥牆建物)
車頭潰縮的程度與A柱以後車廂的完整度,表現中規中矩,至少是acceptable
所以別老是以為韓國車的鈑金跟車身結構就一定差人一等,人家已不是吳下阿蒙
不然隨便拉一台市面熱銷的國產SUV以80KM/h去撞看看,等看到實驗結果再下定論也不遲
若駕駛已確實有繫安全帶(未知?),也選配氣囊的情況下(據說此型號沒法選),結果或許會有不同吧

記得前幾天看三立台灣台有關ARTC的介紹,才以時速50KM的速度去撞(好像是Ford telestar老車)
整個結果就真的有些慘不忍睹,整個儀表版潰縮往下,膝部空間完全被壓縮
要是有真人坐在裡面,想必腰部以下應該是不保啦~~
請注意,測試才用50KM/h的速度去測而以囉
這件事故幸好沒像上次撞到路邊等車的人~

另外..
提醒很多喜歡"抱著"方向盤開車的女性駕駛..
這樣的駕駛姿勢,綁安全帶還是不能保護您的!!

Enix is ...?!
ahwen wrote:
國產車在採用板金時
通常會先考慮台灣板金(強度適當, 價格中下),
其次為韓國板金(強度脆弱, 價格最低),
最後才採用日本板金(強度最佳, 價格最高)...(恕刪)


這話有根據嗎?就我所知國產車鈑金都是進口貨,品質上是有落差沒錯,但是那是張力上的差異而已,因為技術層次較高,中鋼本身並沒有生產雙面鍍鋅鋼板

要比冶金技術我想日本不是最好的,目前冶金技術最好的應該是英國或是美國,要比汽車鈑金美國車才是最猛的,只可惜汽車撞擊科技不是鈑金厚就好,如果汽車強度是100,鈑金厚度只佔了30,結構設計才是最重要的,要將撞擊力道吸收之後,這個力道要往哪裡釋放才不會傷到乘客,這個技術不是加厚鈑金就好了,如果鈑金厚就不會死人,那某年演習時某戰車跌到山谷裡面,戰車是沒怎樣人卻死光了你說說是什麼道理?
有綁安全帶嗎?

安全帶比安全氣囊重要多了。
有氣囊又如何

我想M-B的車都有氣囊吧
但英國黛妃坐的賓士高速撞上分隔島
除坐在後面可能沒綁安全帶的黛妃和傳聞中的男友掛掉了
連前座開車的駕駛還不是也都一起掛了
不要說是因為他們車速可能在100KM以上才會如此
那我就不知
氣囊到底可以保護啥?

所以我想行車保持安全速度和上車就繫安全帶是最最重要的吧



觀念複習:
SRS的全名是Supplement Restraint System,中文應該翻譯成「輔助約束系統」
俗稱:Airbag
SRS設置的目的不是要用來取代安全帶

這駕駛不是抱著方向盤撞的,

正常正面撞擊人會往前、往上衝擊,

以下面圖片即可看到前檔駕駛座位置偏上方,有撞擊痕跡,所以前檔上有裂痕...

方向盤凹陷部份下方往前凹的比例多,這是腰部以下至大腿這範圍間去撞擊的...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6)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