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油的電動車這樣算在電動車還是油電車?

阿拉拉拉拉哈 wrote:
過去每次討論到e-POWER...(恕刪)


不要搞到最後變成太陽能手電筒就好了~~~有太陽的地方手電筒都能發出光亮! lol
其實e-power就是串聯式複合動力車(series-hybrid electric vehicle,SHEV)的一種形式,你可以想成能量來源是一條龍(早期的prius是並聯式,現今是串並聯式)。SHEV早期的做法是在電動車上外掛引擎發電機(Genset)來增加續航力(例如bmw i3rex),別名故稱作增程式電動車(Range extented electric vehicle,REEV),但這樣做的成本很高,畢竟在電動車外又多了Genset的成本,相對的車價自 然高(有興趣可以去查大陸目前熱銷的增程式電動車車價幾乎是當地燃油車的兩倍以上)。可能隨著Genset效率的提升以足夠省油,日產將REEV的架構精簡(縮小電池 省去充電轉換設備)以此大幅降低成本來實現於平民車上。所以正式學名上一樣同屬SHEV,而REEV只是其中一種形式,故我認為並非遮掩REEV思維的概念,而是他們同屬一種架構,只是在使用情景上REEV主要是以電動模式為主,比較頃向於純電車,但e-power的設計受限於電池容量可以說是大多是運作在hybrid模式,或許未來電池成本大幅降低後,會慢慢轉變成REEV的形式也說不定。
阿拉拉拉拉哈 wrote:
過去每次討論到e-POWER...(恕刪)


加油的電動車這樣算在電動車還是油電車
這樣應該算是插電式油電車了吧!
這樣比較沒有較直接的里程焦慮感~
阿拉拉拉拉哈 wrote:
那這樣理解上應該e-POWER是可以稱為「不受里程限制的電動車」對吧?


它就是煤油的電動車。
電動車需要煤油,因為煤油可以發電作為供給動力原料。Fit也是。

電動車環保嗎?電力從何而來?天上掉下來嗎?就算採自然發電方式,請問發電機組如何製造生產的?只要有製造生產,設備就一定需要燃料來進行,所以誰是最大贏家?產品上游供應者與掮客(政治人物)。

e-Power與純電的差異,就是車上放一桶10公升的汽油。

BTW, 台灣電價一定漲,不要很開心認為未來開電動車是很棒的享受。
把所有雞蛋往同一個籃子(電力需求)丟,是好事嗎?
本田FIT的原理跟e-power 差不多吧?

電動車只是把污染源轉嫁到發電廠去而已
大概可用【當場】有無排放廢氣來分吧?純電車,電力來源是插座,所以車輛行駛時無排放,但是油電車或是以引擎發電的電動車,行駛中是有排放的。
BlueSky5230 wrote:
它就是煤油的電動車。
電動車需要煤油,因為煤油可以發電作為供給動力原料。


nissan這車燒媒油?
BlueSky5230
燒煤碳和汽油轉換成動能原料,不然可以燒什麼換取動能原料呢?
阿拉拉拉拉哈 wrote:
過去每次討論到e-POWER的時候,看大家討論是真的很期待Nissan可以引進
但說老實話,e-POWER不就是一台油電車,台灣也有很多選擇吧?
像是賣很多年油電車的Toyota到最近的Honda甚至是歐系車流行的48V輕油電,選擇已經不像過去只侷限於Toyota,那到底大家在期待e-POWER什麼?
首先我先承認沒有開過e-POWER的車款

Toyota也有類似的系統e-smart Hybrid
1.沒有里程焦慮
2.不需外接充電,沒有充電等待時間
3.受電池漲價的影響小很多
4.更換電池便宜非常多
5.將來有更有效率的發電裝置,直接取代發電引擎,系統不需大變化
電油車
Shooting ZERO wrote:
其實e-power就...(恕刪)
大陸的增程式沒有很貴,像目前賣最多的理想One,正經中型SUV車格,底盤尚可,內裝算當時不錯的,電驅部分也不算落後於當時主流水準。最大的缺點也就那顆國內三線廠供應的三缸1.5T増程器運轉品質真的算中下遊。

最新年式定價153萬台幣,實際上還會有優惠,因為理想二代車型L8、L9都出來了。

類似規格,大陸純油車,以Highlander為例,價格差不多,如果是以台灣市場來看的話,得賣250萬台幣了。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