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道火燒車之流言終結者


lepg622 wrote:
牛頓第3定律想了解的...(恕刪)


看完你的文,我確定你沒讀過國中物理!!!
行到水窮處
harrison221 wrote:
買得起BMW的人不會...(恕刪)


只能說
建議大家寧可不碰這種些爛車(其他廠牌也一樣)
多搭大眾交通運輸工具還比較安全..
除非你要說捷運會撞車,會出軌
公車三步五時車禍乘客掛點..(撞死人我道比較相信)

不然還有SX4,和三菱那台6,70萬...至少球比較多的
SKODA還有一款70幾萬的

也不要碰這種...唉..正所謂爛車


自己命值多少錢阿....想想吧


看外型看DVD
不如先看安全吧!!
請勿購買韓國品牌,買伊索比亞的產品人家還會和您說謝謝,買韓國產品他們只會笑你笨再桶你一刀

lepg622 wrote:

想了解的就看吧..!

作用力與反作用力

假設A車80公里 B車110公里 兩車平分撞擊力道95公里

(但是兩車重量不同 重力加速度倍數關係 所以小車會比較吃虧.換作雙B撞到大卡車.絕對是雙B慘)

但是雙B車頭都毀了 撞擊力道平分絕對超過95公里

小車吃虧..重量不同 重力加速度的倍數就吃虧很多 換作其他牌小車也是一樣結果

還有人說80 110 所以撞擊力道是30 .... 如果撞擊力道是30雙B車頭變這樣 是不是要拿去丟掉了

當相對速度越大時相對質量也越大,想產生相同的加速度會需要更大的能量才能達到



看了你的文..我還真的是傻眼...

"假設A車80公里 B車110公里 兩車平分撞擊力道95公里"
這什麼鬼? 假設我今梯開一台車...時速一百...
車裡面的人物相對地面時速皆是100km/h
是不是我駕駛碰一下副駕駛座的人...就要承受(100+100)/2=100km/h的衝擊力道?

照你這種算法...今天若A車時速0(靜止於路邊), B車時速100...
請問B撞A會是只有50km/h的衝擊力道嗎?

還有速度越大相對質量越大? 我看你真的可以拿諾貝爾獎了...
我在家量體重跟我在火車上量體重的重量會不同嗎?
牛頓第二運動定律F=ma
你倒是跟我說說v跟m之間的關係是什麼?

adarque wrote:
BMW 真的只有開 110嗎???
那駕駛是守規矩的人嗎???

相信那台肇事的BMW只開110的人,一定也認為BMW操控不好,因為時速110公里就失控撞車了...
96-桃山、喀拉業山 97-玉山主峰 98-石門山、合歡主峰、奇萊南峰、南華山 99-伊澤山、大霸尖山、小霸尖山、加利山 100-合歡東、北、西峰

神戶齊 wrote:
心虛點是當然的因為我...(恕刪)


我贊成神戶齊的說法.
不論2B高級品牌,很多人說vw或opel是國民車,我承認,但人家全車系的安全要求等級都是一樣,
ECAU-NCAP撞擊測試結果都是至少4星以上,人家就是比你Toyota安全
系數還高.同樣是國民車,為何日系廠牌做不到??

答案是:買Toyota的人只在乎省油/維修便宜/2手價格不錯...,業代也會慫恿少SRS氣囊可車價折現...

或許又有人預算有限,那我請你去看Peugeot 107,人家1,000cc.但4顆安全氣囊是標配,ECAU-NACP 4星,車價才59萬,有比你Yaris貴嗎??????
其實要算出BMW的車速 看監視器一秒鐘移動幾公尺
這樣不是比較容易算出來嗎??
如果要看什麼潰縮 又是要看質量重量等等 這樣算法
應該困難度比較高吧
不過看B牌的車子車頭撞成這樣 相信車速絕對不只110
我想 應該要注意到的是

被後車追撞的小車 是被迫再撞到靜止的欄杆
後車又再度追撞上去~~(那是不是等於兩輛車的力道都要集中在這上面)
那是超過時速95以上的撞擊力道*2(因為後車絕對是大於110以上)
所以~小車極其慘烈

而後車因為有前車當作緩衝(像是墊了一個緩衝沙包)
所以~才沒有太嚴重

EluSiOn wrote:
F = ma
= F = m * v/t
= F t = m v
= p = mv

p = Momentum = 動量/動能


版大的物理的確有問題...
EluSiOn大 正解!! 能量不滅定律才是解釋這事件.
作用力與反作用力只是中間的一小段過程...

神戶齊 wrote:
只能說建議大家寧可不...(恕刪)


神戶齊說的好!
預算不夠的人明明就有更好選擇.
例如Peugeot 107是該家族最小成員,1,000cc車價59萬,但安全氣囊4顆是標配,
ECAU-NCAP 4星.歐洲車設計就是以安全為考量,車價再低都不會被動忽視安全配備.
(我開VW,不是業代)
小車"絕對"比大車不安全? 別再躲在理想狀態下算物理了
看看Fifth Gear裡Volvo 940大車與Renault Modus的實撞結果吧!
小車還是可以認真為寶貴的生命進行設計,車體大小與重量非「唯一」決定因素
http://youtu.be/qBDyeWofcLY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20)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