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IIHS做完測試後,保險費和測試成績有負相關。成績高保費低,成績低保費高。間接促使消費者選擇購買較為安全的車,因為保費彌補了較不安全的車的低價優勢。其實政府除了做測試之外,也應該執行政策逼廠商提升安全性。例如,車禍造成人員受傷較嚴重,就是會大幅增加健保支出。所以一旦車廠某車型測試成績低於某分數,就從量產開始賣出的每一台車依照售價徵收一定比例健保捐。車廠要偷結構,就自己去想辦法把成本轉嫁給消費者。這樣消費者就會自己盤算,選擇成本與安全最適合自己的車。
真的是令人訝異的消息TNCAP推了好久 整天看外國上太空 台灣還在殺豬公雖然知道要撞了 但也沒很期待TNCAP撞的結果想說會不會來個五星連發 有跟沒有一樣結果竟然來了個三顆星 還不是四顆 是三顆了…用的還是舊標準2017 euco NCAP的… 已經很鬆了…太讓人訝異且意外了也覺得政府應該推動和美國一樣 保險業把車撞結果納入保險風險考量撞下去還是有差別的
BlueSky5230 wrote:上市前基本被動防護驗證能保持高標準,後續新車針對行人、腳踏車和先進防護系統去評等,才是有更高層次的比較意義。現在每間車廠都在拚智慧駕駛輔助(AEB、緊急閃避)。 上市前由廠商送測,通過ARTC驗證後,方可販售。上市後,由第三方隨機構買市售車輛,公佈測試結果。目前沒有公開ARTC上市前的測試標準所以可能有二種1.ARTC上市前測試標準很低,隨便都能過。2.廠商送了特規車,與市售車輛不同。就算提高了ARTC上市前測試標準,也沒辦法避免特規車的疑慮。所以各國上市後撞測才會這麼受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