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好意思, ACON 大, 小弟明天得上班, 不能像前兩天都回那麼晚, 就先回您這段囉... 後面我找時間再回...

ACON99 wrote:
抱歉 前面太長還在看 但是你的兩個例子有問題
紅線的地方就是問題所在
1. 扭力的單位恰好跟功(能量)一樣 但是扭力不做功(力臂跟力垂直)
[回應] 沒錯呀, 就像力也不做功, 包括施了力卻無法造成受力物體運動狀態改變也不能說施了力有做功... (其實說真的, 這棟樓並沒有很嚴格地計較 "做功" 這個詞的正確用法, 有的話大概是前面有人談到直升機滯空不動那件事吧 (呃, 我懶得翻回頭了, 要翻很久)...)

2. 能量可以累加 但是扭力這裡不能累加 不然扭力曲線圖六千轉時扭力會是一千轉時的六倍!
[回應] 沒錯呀, 如果不是同時不能累加呀! (你可能會覺得我是不是瘋了, 講話前後顛倒... 我解釋一下...) ---> 力 (不管是一般定向力, 或者是旋轉運動中, 方向一直在 spin 的力 (力矩)), 不是 "絕對同時" 發生就不能相加 (不能合力); 但是從分次施力造成的最終長期穩態來說, 一次施予跟分開施予, 它們是幾乎等價的! 我的計算寫這樣, 是為了讓 "等價" 的感覺給帶上來, 協助理解跟一次加總施予的等價性; 但, again, 時間軸上的兩次施力, 無論這兩次時點互相有多逼近, 只要不是絕對同時, 就不能當成一次施予加總的力 (這樣說法就會很像 abc630 大的說法了); 我們可以用加總一次施予的角度來 "思考" 幫助理解分次施予的最終結果會是什麼, 但是仍然必須明白, 就時間軸觀點來說, "絕對同時" 是一個很嚴格的定義, 兩個時點再怎麼無限逼近, 仍然不算絕對同時 (即使我們願意暫時把它當成 "同時" 來看待與估算, 但那終究就不是同時, 終究就是分得出先與後) -- conclusion: 我們可以 "當成" 同時合力來思考它, 但是我們必須很明白, 過程是不同的, 只有在長期穩定運動狀態上會得到一樣的終速結果。

3. 不能累加的原因是 施力時間不同時 拿去填補沒施力的秒數了 正確的說 是每秒內有效施力的時間上升!
[回應] 大概只有您的最後一句話 "每秒內有效施力的時間上升" 我說法會跟您稍微不同, 但是在意旨上是相近的... 如我前面說過的, 我的看法是施力並不需要花時間, 施力是一個 "事件", 就是有發生跟沒發生的差別, 一旦有發生 (因), 那次狀態 (果) 就是被決定了, 這是以因果決定論的觀點來看待的說法... 所以我的說法會是 "每秒內有效施力的頻率會上升"。... 呵呵, 其實啊, 這也是我談到求同存異的必要性, 至少到目前, 我們互相要說明對方採用對方的觀點來論述, 似乎還不太容易; 需要多一點 cooking 才行呢...

4. 如果點火爆發時間是4ms, 那[A]150rps有 600ms在施力, 如果點火爆發時間是10ms, 則[A]150rps中有1500ms = 1.5s 在施力!
[回應] 對, 小弟完全同意您的計算, 只要 follow 您在上述第 3 點的觀點來看, 這個計算完全合理! 而且附帶地, 我會說, 你的這種看法較像考量現實 (或說是由現實歸納出來的觀點), 因為現實中的施力就是帶有 duration, 就算是高射速的槍, 那麼短的點火爆炸時間去推子彈, 也一樣有施力的 duration... 而我的 model 則是不太一樣的 approach, 我會一直思考 duration 到無限短直至 0 時, 是不是 "有施力" 就成了 "沒施力" 了? 我的觀點是===> "F = ma" 沒這樣跟我說, 故我可以採取 "施力並不要求 duration" 這個基礎再推論下去~

5. 是的, 如果一秒內的總施力時間 > 1秒 那才是扭力可以累加的部分..這種扭力曲線圖才會上升
[回應] 對, 我 follow 您的觀點來思考, 我同意您的說法! (至於 follow 我的觀點, 我也不會不同意, 但我必須加條件去稍複雜化我的模型才行)

不知道您有沒有看到前面小弟 po 文回 abc630 大關於加缸數的問題... 在我的觀點來解釋, 加缸數的主要目的是 "增加單位時間施力的頻率" (您的寫法我相信會寫成 "增加有效施力的時間", 出發觀點不同, 但意旨是相近的)。但因為我認為施力不需要 duration, 所以由理論面繼續切入時, 我可以無限地加入缸數, 仍然不會造成點火重疊而有施力重合 (合力) 的結果, 以純化我由頻率角度的思考, 不但可以避免面對施力區間重疊造成的合力問題 (干擾思考模型), 同時可以進一步讓我在思考這個問題時, 能無限抽象化地逼近到無限多缸, 來檢定到底加缸數的想法在理論面上真的是不是一個可以一直堅持下去的論點? 如果理論面成立了, 我才會進一步開始思考實務面問題... 畢竟, 實務上我們真的會搞個 200 缸的 3000cc 四行程引擎嗎? 就算工程上做得出來, 但其成本效益跟 20 缸 3000cc 相比又會是如何呢?...... 其實 refer to #692 & #489, 我援引的網路資料本來就呈現了施力 "在實務測量上" 是有區間的 (而且區間內還不是定值的力), 但這個量測事實我並不認為跟我的 model 是有衝突的, 我可以在一小段時間區間裏無限地加入施力次數, 加到密度極接近無限大時, 我也可以說在那小區間裏, 我無限逼近施力是連續存在的 model...


6. 等於回答你的物理概念 施力一定會伴隨著施力時間.
[回應] 如果小弟可以請您列一張表, 列示對一個最初為完全靜止的 1kg 物體施予 1N 之力所造成的運動過程改變, 也許我們可以討論看看... 該張表的規格要求是:
a. 由 0.0 秒開始記錄, 記錄到 1.3 秒, sampling 要求為每 0.1 秒記錄一次狀態
b. 記錄項目 (欄位) 為: [該物體狀態是靜或動?] [瞬時速率] [是否此時正在受力?] [受力有多大?] [已經移動了多少距離]


swer911 wrote:
各位神人都是大師級見...(恕刪)


剛剛小弟才回完 ACON 大, 晚了就無法多回, 明天再寫囉... 不過剛瞄到 abc 大也 po 了上來... 我覺得其實他有很好的善意回應給我 (也是得明天找時間回囉)...

整體來說, 我個人是覺得, 這棟樓逐漸在逼近一些爭論點, 同時版友先進們也在論點交流上愈來愈正面, 這是很好的事呀~ 01 裏大家常說認真你就輸了, 不過也許這篇會打破這傳統? --> 認真, 最後是大家都贏了, 因為大家都學到更多角度的見解了~

好咧, 睡覺去了~
ACON99 wrote:
5. 0-100kmph 用純測量到的速度 秒數 計算馬力是396匹 三千轉不到
6. 一千匹馬力是要加速到407kmph這種怪物極速...


這兩點我覺得不太合理

影片中雖然只跑到時速二百多公里
但整個加速的過程,每一檔位都有用到1001匹

ACON99 wrote:
2. 要從測量到的速度去算馬力 非常簡單 動能 = 1/2 M V^2

儀表板上的馬力表顯示的數值和你計算出來的差蠻多的

理論上只要是在最大馬力的轉速又是全油門狀態
就是「最大馬力」了吧?

還是說在極速407km/h以前即使轉速有到6200rpm(最大馬力轉速)
都不算1001匹?
如果真的是這樣的話,那還跟我認知中的「馬力」落差頗大
有勞你指點一下迷津了。
ACON99 wrote:
"為啥會有扭力高原"這種問題以前也困擾我;
我一直認為一個汽缸只有一個最佳爆發值@某高轉速
詳見前文#483圖
後來明瞭原來"汽油引擎低轉速時都在打混"這件事後
才發現所謂的扭力高原 只是用多汽缸不同時爆發
去填補引擎出力的秒數
假設引擎以最大馬力的八千轉來設計(最佳化):
就是說八千轉時 每分鐘裡每個汽缸都恰好分開來爆發 而且恰好彌補彼此空檔
所以隨時都有穩定的扭力輸出;

那低轉速時空檔就很大 去平均 輸出扭力的話 搞不好不到一半
難怪低轉速時扭力差 然後扭力增大的話 轉速也會上升
但是超過某個極限後 阻力太大 轉速跟扭力都上不去

換角度想很簡單 八千轉時汽缸內點火燒油量 是一千轉時的八倍
怎麼可能是同樣扭力? 原來一千轉時引擎太混了...
八千轉的多次點火 才是真正持續都有扭力輸出...XD

可是一顆引擎的每次汽缸爆發,不都應該是永遠維持固定的角度間距在發生的嗎?
因此就算轉速加快...也只不過是單位時間內的爆炸次數(時間上的密集度)被提高而已,但單次duty cycle內的扭力輸出來得快去得也快...仍然是改變不了原本既有的間斷情況呀!?
所以我真的還是不太能瞭解這八千轉所具有的最佳化之意義(因為也並沒見到所謂的真正無間斷地持續扭力輸出...)

hughkk wrote:
這兩點我覺得不太合理...(恕刪)


以"馬達"為例,100kw功率的馬達,其最大功率是指滿載情況下的輸出,要得到馬達實際輸出,就得由電流推算.
通常大功率馬達空載運轉時,實際電流反推功率是很小的(可能10%或更低).

同樣,引擎有1001hp,加速過程實際輸出是傳動軸扭力 地面反作用力 風阻 滾動阻力 機械損耗等交互作用推算回來的.這樣說好了,80hp的瑞獅,空載掛一檔,滿載掛一檔,起步需要的軸力是不同的,同樣起步換檔加速過程,其實際輸出是不一樣的.

那1001hp到哪了?

同樣要以輸出反推,好比拳擊手揮空拳,或是對手向後閃躲等,500lb的拳力實際作用值不是定值.
壓縮米 wrote:
同樣,引擎有1001hp,加速過程實際輸出是傳動軸扭力 地面反作用力 風阻 滾動阻力 機械損耗等交互作用推算回來的.這樣說好了,80hp的瑞獅,空載掛一檔,滿載掛一檔,起步需要的軸力是不同的,同樣起步換檔加速過程,其實際輸出是不一樣的.

那1001hp到哪了?

克服掉那些阻力之後...
剩下的那些馬力若都有實際被作用出來的話,不就應該是反應在加速上了嗎?

麋鹿測試 wrote:
克服掉那些阻力之後...
剩下的那些馬力若都有實際被作用出來的話,不就應該是反應在加速上了嗎?


是速度,不是加速度。

dancingra wrote:
6. 等於回答你的物理概念 施力一定會伴隨著施力時間.
[回應] 如果小弟可以請您列一張表, 列示對一個最初為完全靜止的 1kg 物體施予 1N 之力所造成的運動過程改變, 也許我們可以討論看看... 該張表的規格要求是:
a. 由 0.0 秒開始記錄, 記錄到 1.3 秒, sampling 要求為每 0.1 秒記錄一次狀態
b. 記錄項目 (欄位) 為: [該物體狀態是靜或動?] [瞬時速率] [是否此時正在受力?] [受力有多大?] [已經移動了多少距離]


前面的沒有看很清楚,就先回這題。

F=ma, V=V0+at, s=v0t+1/2*at^2.

因為你沒有說1N施力多久,所以就有施力的時後a=1m/s^2,沒施力的時後a=0。

另外,在本棟樓我也說過,小弟向來對事不對人,因此若有讓你產生不好的感受,請見諒,小弟也會多加注意遣詞。
abc630 wrote:
是速度,不是加速度。

最大馬力決定了該車在與風阻對抗之下最後所會停在的車速(也就是所謂的極速...)
相信這你我都還不會有爭議....
但我另外也認為對於到達極速之前當中的任一車速而言,車輛加速度(或輪上扭力)基本上不就是和當時引擎的輸出馬力有著必然的關係嗎?(姑且先忽略那些阻力的問題...)

hughkk wrote:
影片中雖然只跑到時速二百多公里
但整個加速的過程,每一檔位都有用到1001匹(恕刪)

的確 那台車在催的時候 看起來是轉速全速
因為 Bugatti 1500-6000轉扭力幾乎是固定 所以轉速表要寫成馬力表 在全負載下是一樣的
我要想好久才發現問題:
1. 影片中有換擋 如果是一千匹馬力瞬間全出 幹嘛換擋?
2. 如扭力曲線表示 工作轉速時都是最大扭力 幹嘛換擋?
3. 只能推測是因輸出扭力限制之故 要等到高速 馬力才充分跑出
下一篇來PO很有趣的美國馬力派工廠傑作:
用魔改GT-R 來比Bugatti....XD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257)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