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faBrera32 wrote:買到這種的,可能乾脆(恕刪) 我看到成份,應該送...........我可能我都不太想用。所以才問 專門從事這方面研究的。看法...這就好像台灣油品兩大公司都強調。他們已經添加了。無須再額外添加。A大 你怎麼看。
Xantia_L wrote:我看到成份,應該送.(恕刪) 從這篇 post 文的討論中,可以看到很多汽油精可能沒有效率好的成份,所以汽油精我沒有看到有合理的有效成份,或是濃度,我就不想花錢買...從前文討論也使到使用的濃度很重要,太濃會有缺點,太稀效果不好.原本汽油中添加的清潔成份應該是基於成本壓力用量無法滿足要求比較高的車主,所以只能自己花點錢..花費不是很高是還能接受,反正應該是最後一部燃油車了看到你寫的成份,又讓我想起一個自恃甚高的玩家,說自己找人混汽油精,效果強過市面上所有的產品, 1L 1000元,一次用大約 500cc, 他說利用提高燃燒溫度來去除積碳.所以不能添加太多會造成爆震問題.他的說法是市售汽油精全部都是利潤抓很高以前他也說過原本用98無鉛汽油的車,可以改加 92無鉛提高燃燒溫度來去積碳,但只能慢慢開..但我認為 92, 95, 98 無鉛汽油燃燒產生的熱量差異很小, 92能夠提高燃燒溫度的唯一機會就是因為產生爆震.在尚未到達上死點,提早引燃,在上死點時前就已經完全引燃,此時溫度溫,壓力原本就高,但因為活塞上移前, PV=nRT, V 變小的狀況下,只能使壓力更大,或是溫度 T 增加來滿足公式此時的溫度應該會比沒有發生爆震還高,藉此清除積碳.但每部車能容忍爆震的程度並不同.我實在覺得這樣做有風險...所以完全不想用一樣的想法,如果要用這種邏輯積碳,為什麼原廠不提供一個可以清積碳的 ECU 程式,點火提前角度故意設定在會有輕微爆震發生的角度,當需要清積碳就用這個提前比較多的程式, 不需要時就改為正常設定.這樣連加汽油精都不需要了,完全不花錢...當然如果是用 PEA, 那清積碳的機制就應該不是這樣
Xantia_L wrote:這篇文章 我實在看不(恕刪) 這個問題我好像之前提過通常我在弄配方 就是用胺類的有效成分為主 另外加一些其他類似防鏽撥水的成分就是看顧客想要怎樣的外加功能最後就是加溶劑去稀釋成想要的量 稀釋量就是看顧客有怎樣的瓶子包裝 所以很不固定還有另一個稀釋的原因是PEA這類的東西 純的黏度特別大 實際操作不好倒出來 在低溫的國家可能還會整個像麥芽糖一樣 操作麻煩 所以一定比例的溶劑是必須的你這邊列舉的成分的 就是一般在石油裂解/分餾下可以得到的產品 要加溶劑當然選便宜量大的 這東西各大石油商都一堆 每家的產品標準都差不多 特別好找到替代的 這也是為何 通常汽油精成分列表都會看到這類的東西還有就是 以前二行程引擎用了很多這類的溶劑 在當時的時空背景下 這類的產品是真的多少有幫助 Lucas 這類的產品才一直保持到現在都還有在賣 但是拿到現代引擎 非得要胺類化合物才可以幫助清潔引擎有點像你洗手只用水洗 或是你加了肥皂一起洗 在乾淨程度會有質的差異
ablackturtle wrote:這個問題我好像之前提(恕刪) 所以就有一些人。喜歡取他們想要的東西。來說。加柴油喔.........哎呀台灣就是這樣。不神的東西都變成神。很平常的東西。也可以造神,或是打到地獄。柴油,樟腦丸都來了
Xantia_L wrote:我看到成份,應該送.(恕刪) 記得有看到國內某家汽油的清潔性數據。數據表明引擎沉積物比對手的少,也比工業標準的來的少。但重點是還是會產生沉積物,只是生成的比較慢而已。所以不是說國內汽油有添加劑就不會積碳了,而是積碳比較少,里程拉長累積的量應該還是很可觀。比較愛車的可以額外添加,比較重視荷包的不加影響也不巨大。
ablackturtle wrote:這個問題我好像之前提(恕刪) 原來 PEA 黏度高....難怪我用舊版紅線汽油精 PEA 好像是 <45% , 感覺濃很多..後來改新板後,濃度變成 <30%, 液體的濃度就覺得稀很多...45% vs 30% 用低濃度時,用量還是差了 1.67倍,而且新版還漲價...一樣的PEA用量下真的貴了不少...都快貴兩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