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elly590 wrote:
還有中油的購油成本中...(恕刪)
其實來龍去脈是這樣,
關於油價計算公式,當初中油原本是用交易量最大, 對市場波動反應最快最透明的西德州輕原油(WTI)作基準, 這其實對消費者較公平. 交易量越大的市場價格越公平, WTI就是交易量最大的原油交易市場, WTI交易量之所以會大, 主因在於它的法令規章與制度完備, 能保障公平的交易. 中東雖然產油, 但是杜拜有WTI那樣完備的制度嗎? 在這種客觀環境下, 杜拜的交易量當然不會大, 價錢自然無法快速反應現勢, 業界當然不會把它的成交價當成主要指標.
後來是消基會外行還要裝懂, 竟然亂建議, 說油大部份是從中東進的, 應該要用杜拜原油市場的交易價來作基準, 中油看你消基會笨笨的, 竟然要推市場透明度最低的杜拜油價, 當然毫無異議接受, 於是就改成今日的以杜拜加北海布倫特原油價為基準的計算公式.
其實不論是用WTI或杜拜, 只是利用它們的"波動幅度"的比例來計算國內油價的漲幅, 並不是用它們的油價來當基礎再來乘以漲跌幅比例算出國內油價. 被當作基礎來乘以漲跌比例的那個數字, 消基會反而不去深究, 那才是一個黑洞, 中油所有的無效率與一切不當成本, 全都被丟在那個黑洞般的基礎價裡, 然後被拿來乘以國價油價波動的幅度來訂出國內油價. 國價油價波動的幅度基準不論是用WTI或杜拜其實差不了多少, 兩者價差拉開之後, 一定會被套利交易再把它們拉近的.
今年上半年國際油價崩跌時, WTI因為反應市場快, 價錢就比杜拜與北海布倫特掉得快也低得多, 那時大家又怪中油反映國際油價下跌幅度不夠. 這件事說據公道話, 干中油屁事, 是因為我們消基會自己外行, 要拿杜拜當基準的啊, 願賭就要服輸, 所以消基會當時連個屁都不敢吭一聲, 免得突顯自己無知.
然後現在又跳出來指責都是中油的錯,其實那都是消基會不懂裝懂的結果,中油跟它建議的也不聽,現在反咬中油說要改油價浮動公式,其實中油沒差,公務人員一切照規矩辦事,有個依據就可以了,現在反倒成為人民的標靶,這實在是非戰之罪。
只是舉出板主可能誤會那篇文章想表達的地方
當然也有可能板主說的才是對的
rick88 wrote:
燃料稅是燃料費不是你片面說的.歐美不說東南亞許多國家是沒有收取燃料稅的.台灣目前就是名稱燃料稅.
每年都要繳一次.政府說要使用者付費要環保請直接隨油徵收.別說甚麼道路養護.反正你政府收稅名目可多了.例如貨物稅
...(恕刪)
我也不知道他說的是不是事實
不過他以中油為標題
應該是幫中油講話不是幫政府
所以我猜他是想表達
燃料稅跟中油不相關
油價加稅比其它國家貴是不是政府這個稅太高
rick88 wrote:
照你所說那中油近年,但每年卻都編列50億元以上作為員工績效獎金。難道是假的嗎?。
...(恕刪)
他應該是說沒有賺越多發越多
你說:每年卻都編列50億元以上作為員工績效獎金。
會不會他的上限就是這五十幾億
我想他想說的應該是
既然賺多也不會領的多
那中油達到政府的目標之後
不會蠢到把油價訂高一點來討罵
rick88 wrote:
根據審計部統計,中油員工近三年,均領足最高4.6個月績效獎金.那審計部的報告也是假的囉。
...(恕刪)
我看新聞說過
近幾年除了2008那次大虧沒領4.6
其它都是領4.6
而好像除了這次還不知道結果
只有2008那年虧損
rick88 wrote:
Q:我還是覺得中油很多肥貓,而且都領納稅人的錢不是嗎?
A:中油員工的薪資來自營業所得,也就是說,中油的員工薪資是從他們賣成品所得裡面得到的,根本沒有用到納稅人的錢。中油的高階員工數量有限(作業員13、14等有限,高階工程師12等以上有限制名額),而且所有員工都是單一薪俸死薪水,假如跟同等級(如中鋼之類)的工場來比,中油高階員工的薪水仍然算是偏低的,中油董事長年薪約275 萬元,但是中油是臺灣百大企業,和其他百大企業的高階主管年收入相比,中油人的薪資連肥貓的邊都沾不上。
中油五十歲以上員工達六十七%其實勞力付出的工作原本就比較艱辛所以勞務性工作花錢外包人力處理,使同期六年間產生550萬外包勞務費用,(其實有使用中華電信網路或者遇過台電施作外部工程都知道.他們都把最硬最艱難的工作外包了.輕鬆的流著自己做)但是都這樣了還可以在單一年度提報逾4.1萬小時加班費.且中油曾在民國90年向經濟部承諾,人力精簡後的目標為11612人,不但前幾年人力精簡沒落實,這幾年更離目標「愈減愈遠」。根據審計部最近的調查,最新的100年中油員工總人數達15219人,創下近年來中油員工人數新高。
並且被監委程仁宏曾調查並糾正中油人事費用浮編,其中連離退員工部分也有問題,因為這些人往往在離退職的前半年,呈現異常加班,最後獲得鉅額退休金。
...(恕刪)
最後這段超出我所知
所以以下只是我的想法
我看過文章說中油員工數是從三萬多砍到現在這個數字
我想砍肥貓冗員是應該
但是別像台塑那樣為了省人事成本砍到常常爆炸
新聞說他們人事成本也才2.X%
而且五十歲以上67%耶
這些應該是戰後嬰兒潮
他們退休我就有機會啦XD
如果我是政府也不會太認真處理這件事
隨著時間這些人退休成本自然就降低了
能拖就拖啦



...(恕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