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汽油添加劑的迷思

請問拆下來的火星塞狀況可否當成簡單判別積碳程度?

Bailysu wrote:
請問拆下來的火星塞...(恕刪)



不是喔 通常我們檢查三大部件

噴油嘴,進氣閥 還有燃燒室+活塞

普通人想檢查真的有點難度

我公司有大概30個專業技師,每次把引擎全部拆開量測

重新校準 再拿去做研究 所以真的不要盲從保養廠的技師

隨便拆開一個部件就跟你說引擎積碳嚴重 你得花大錢保養

ablackturtle wrote:
我現在工作的是美國...(恕刪)




引擎變速箱等機油/汽油添加/冷卻液/煞車制動液等汽車化工相關是個很深無止境的世界...
全球品牌一堆...大品牌到找OEM廠自創品牌都有...
車廠指定大品牌原廠保養出現問題的也一堆...
不知名小品牌正常保養好好的也大有人在...
根本很難有什麼結論~笑

除非在相同條件下測試並投入時間金錢做出精確化學分析...才有比較公正的數據...
一般大廠商開發應該有如此實驗比較才會推出產品...
問題是...自己的實驗室做出的結論又要被質疑不公...哈哈

自由市場機制...自創小品牌能生存也代表有利潤讓店家願意販售...也有消費者肯接受...

樓主已經很清楚的告知產品的好與壞如何判斷...
即便測試數字可看得出優劣...依然難以影響消費者的判斷...

反正愛在汽油裡添加什麼就隨自己開心高興!!

感謝樓主在邏輯與思維上的分享...


twope18t wrote:
引擎變速箱等機油/...(恕刪)


該怎麼說 我們普通推出一個新產品的時間平均大概是五年

有一整個化學家團隊在合成新材料 下面是配方師團隊 對新材料做比例配方

然後是機械工程師開始跑數據 一開始是拿引擎做測試

我們連積碳的重量還有專門訓練的檢驗師來秤重

後來才是直接放在車子裡跑 ,有點像是腳踏車店的那種墊在腳踏車下面的滾輪

連續跑1萬哩... 重複測試沒問題

還得送第三方測試機構 大概是類似Intertek 那樣的公司

所以真的用到好的產品.. 背後的心酸真的沒人知

ablackturtle wrote:
5.新型的GDI汽油直射引擎是不是就會產生很少的積碳?所以不用加?
A:老實說, 這方面的研究我們這邊也還在進行, 但是有幾點可以確定
1.現在的引擎越做越精細,越來越小,對積碳的容忍度也越低,所以有積碳影響會比較大
2.直燃引擎產生的積碳,因為產生時在環境更激烈的狀態,所以比舊式引擎產生的積碳更難清除, 所以預防勝於治療阿
3.直燃引擎最害怕的是低轉速預燃- low speed pre-ignition(LSPI),就是引擎在壓縮準備燃燒的過程時
在火星塞還沒有點火的狀態下就自燃了,然後火星塞一點燃,產生的壓力就會大於引擎活塞可以承受的值
就會破壞活塞, 然後引擎就掛點了
目前有很多的理論,有一個就是引擎產生的積碳會變成催化劑,然後幫助汽油提前自燃, 所以能有效的預防積碳
對新式的直燃引擎會很有幫助...(恕刪)



小弟剛好開了一台E90 N54 引擎 是GDI 家族
這種GDI引擎鬼佬們是這樣說的:

“非GDI引擎的噴油嘴位於進氣閥門前,這裡噴出的汽油混合清積碳的溶劑會清洗氣門、內燃室達成清積碳的目的
而GDI引擎噴油嘴的位置位於進氣閥門後方, 這裏噴出的汽油完全顧及不到進氣閥,於是里程數高的車都會在進汽門處有不少積碳”

所以鬼佬們就在十幾萬公里時,用核桃殼去噴砂處理進汽門. 完全物理性去除這部分的積碳

自己比較偏好用全合成機油,感覺比老車用清積碳添加劑來得有效(預防勝於治療的概念)
美國最多人用的汽油精是那些牌子?

反正最多人用的一定最保險

有問題的話,早就有人出事了

而且美國人又會很告

出事了廠商要賠不少

waterwhale1 wrote:
小弟剛好開了一台E90...(恕刪)


你說對了 GDI引擎的汽油是不會直接碰觸到進氣閥的

所以市面上沒有一款汽油添加劑是可以真正去除直射式引擎的進氣閥積碳

但直射式引擎最重要的不是進氣閥積碳

而是噴油嘴還有燃燒室的積碳

對引擎效率以及LSPI 低燃有很大的影響

還有機油跟引擎積碳沒有直接關係,還是建議你使用汽油添加劑

我覺得 我的車子含氧感知器掛掉了 汽油精不要太常加比較好
ablackturtle wrote:
3.如何使用汽油添加劑
A:就是按造使用說明, 我自己通常是換機油的時候, 順便去買一罐加進去,然後把汽油加滿
這裡真心建議不要自作聰明, 加半罐或是兩罐, 我們在做研究時對濃度有很高的限制
假如你加少了, 效果會很差, 加多了有時候不會更好, 反而還會增加積碳的產生


借問一下...換機油跟加汽油有啥關係?????
p12

ablackturtle wrote:
我前面回文也有提到...(恕刪)


這方面的產品沒有國際規範嗎?

當然每家的產品都有自己的特點,也會有使用上的一些差異,但這個產品類別在使用上的"基本規範"、"通則"、"大家共識"、"廠商原則"是什麼,這是我比較想知道的。花花語言大家都會吹,但基本底限還是要有的,知道了這個"標準",或許買到的產品效果未能預期,至少不會有害。

就像我常問我母親大人她買的水果一斤多少錢,然後她就會開始碎唸要看水果大粒還是小粒,漂亮還是醜,當季還是過季…。然後我就會打斷她,我要問的是一般行情,我只想知道"大概"的價格…

感謝樓主分享相關資訊,我以往都是不加這類產品的,因我覺得這類產品沒用。樓主的分享,讓我覺得可以嚐試看看,只是不知從何入手。以樓主豐富的相關工作經驗,對此類產品有專業的知識,撇開什麼業配不業配的,若你完全不懂的朋友問起,你會怎麼跟他說明(你不會跟他扯長篇大論的專業知識,他也不見得有興趣知道),讓他不會買到不合適的產品,對讀到這篇文章的新手朋友而言,應該是比較想知道的。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14)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