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汽油添加劑的迷思

ablackturtle wrote:


機油配方很複雜 我不建議外加機油精




樓主您好,先感謝許多科普分享。
我有一點邏輯上的疑惑想請教一下:

目前市面各大品牌的除碳+除膠汽油精
感覺趨勢都越來越偏向PEA成份居多
較不重視除碳,單純清油路的就一般溶劑類成份居多
目前前者感覺多數品牌都相當強調「XXXX公里使用一次」即可

站在行銷角度,這樣標榜也許是讓消費者較無消費壓力
不然要是每次加油都要添加,長期下來成本根本不划算

但站在工程角度,如前文討論所言也許是PEA缺點
沒誤會的話是擔心車主太頻繁添加,會有油泥/膠漆增生風險

問題是看遍非常多國內/國外車主的實測(多數都沒有商業背景利益)
就事論事從內窺鏡去白紙黑字看積碳改良,基本上添加「一次」的除碳效果微乎其微
甚至還看過一些產品反而增加了積碳
完全與各大品牌商的廣告有巨大落差

重點問題:
1.如果想靠這類添加劑讓燃燒室大量積碳剝落、甚至回復如新,從實驗室實測角度是否其實不可能,又或者該說就算能達到,可能經濟或其它副作用確實會有不良表現?
2.汽車一桶油可行駛非常長的距離與時間,但機車的話是遠低於這個耐久度。若以「汽車一桶油效果即見」的宣稱,換算機車的話,是否機車理論上要好幾桶油才能達到效果?

雖然有點不好意思這可能有點違抗您站在公司角度的利益,但真想針對科學角度理解。
樓主您好,先感謝許多科普分享。
我有一點邏輯上的疑惑想請教一下:

目前市面各大品牌的除碳+除膠汽油精
感覺趨勢都越來越偏向PEA成份居多 PEA就是除碳的
較不重視除碳,單純清油路的就一般溶劑類成份居多
目前前者感覺多數品牌都相當強調「XXXX公里使用一次」即可

站在行銷角度,這樣標榜也許是讓消費者較無消費壓力
不然要是每次加油都要添加,長期下來成本根本不划算

但站在工程角度,如前文討論所言也許是PEA缺點
沒誤會的話是擔心車主太頻繁添加,會有油泥/膠漆增生風險 你多用也不會比較好 都清乾淨了

問題是看遍非常多國內/國外車主的實測(多數都沒有商業背景利益)
就事論事從內窺鏡去白紙黑字看積碳改良,基本上添加「一次」的除碳效果微乎其微
甚至還看過一些產品反而增加了積碳
完全與各大品牌商的廣告有巨大落差 網路上偽科學一堆 看看就好

重點問題:
1.如果想靠這類添加劑讓燃燒室大量積碳剝落、甚至回復如新,從實驗室實測角度是否其實不可能,又或者該說就算能達到,可能經濟或其它副作用確實會有不良表現?

看引擎部位吧 其實效果蠻好的

2.汽車一桶油可行駛非常長的距離與時間,但機車的話是遠低於這個耐久度。若以「汽車一桶油效果即見」的宣稱,換算機車的話,是否機車理論上要好幾桶油才能達到效果?

機車引擎也小 油耗也小 不見得一桶不能清碳
但是市面上專門針對機車的產品應該不多 我知道日本跟泰國那邊有一些
市場太小 另一方面是機車引擎的性能再現性不佳 很難抓準配方比


雖然有點不好意思這可能有點違抗您站在公司角度的利益,但真想針對科學角度理解。
ablackturtle wrote:
樓主您好,先感謝許多(恕刪)


可能我文筆太差,您沒看懂我的問題
我試著重新說好了

引擎需要除碳,說白了是要給壓縮比與氣密回復乾淨如新
包含活塞頂、汽門、燃燒室、缸內直噴油嘴..等燃燒室積碳區
所以,如果要看除碳產品是否有好好工作
就是按照官方產品使用建議後(譬如某品牌商品說只要一桶油就見效)
直接拆引擎,或使用內窺鏡,親眼觀看該區積碳狀況


大部份商家都會在廣告上貼上嚴重積碳的噴油嘴汽門
對比使用後變得跟全新沒兩樣
就我看來這跟麥當勞讓人流口水的漢堡照片差不多意思

我的重點就是已經有非常多車友乖乖照產品說明使用
並且充滿期待的觀看活塞頂部狀況
(歐美車友居多,台灣還是很多車友都在用"感覺",很不科學沒錯)
普遍看來很遺憾效果都不佳,使用前後差異極小
會說效果好的其實認真查一下背景,不難發現大多是店家/部落客/之類


這種直接親眼看積碳狀況的方法
我不覺得會比在實驗室跑樣本還不科學耶?
實驗室裡的科學不就是為了最終市場實際使用而存在嗎?
如果大部分的車輛使用過後與實驗室的科學嚴重背離
有問題的應該是實驗室吧?

您提到只需加一次就好是因為效果很好,碳都除乾淨了
這個根據是來自哪裡呢?如果是在說實驗室裡的實驗...那...我就沒問題了
ablackturtle wrote:
樓主您好,先感謝許多(恕刪)


樓主你好,
爬文很久看完大家的討論,也有點心得,既然燃油填加劑以目前的狀況還是會造成油泥跟漆膜,這問題可能無法完全避免,但我想應可以靠Engine flush的方式補救,在換機油前填加到機油箱運轉個10分鐘,然後換油,但這方面的產品是否可以經長使用呢?這是一個問題,最常聽到的傷油封跟墊片,但若這些商品只是高濃度的分散劑是否就沒這個問題呢?謝謝
masondex wrote:
可能我文筆太差,您沒(恕刪)


假如你本身就站在不相信的角度的話

那我怎麼說應該也沒啥用了 謝謝
wieliao wrote:
樓主你好,爬文很久看(恕刪)


可以喔 這類的產品對墊片傷害啥的肯定都有測試過才敢放上來賣

你可以安心使用
這在台灣很正常的。人們都相信台灣的商品。例如 汽車引擎潤滑油打著PAO+ESTER。確沒有API或是ACEA。還有無限級機油。超越 SAE J300。

機油好壞是看這個。

而不是看產品資訊或是SDS。他們相信 台灣的化工能力,能不靠添加劑一些大廠。如infineum,lubrizol。
東西好壞他們覺得是 試出來的,例如 拉轉速,震動。加速性。

或是台灣一些區域性的比賽。
汽油添加劑 他們會選擇自己相信的去相信,我車開了10幾萬 也沒使用這種東西。這種東西 沒效果。
引擎又不能除積碳。高速跑一下 就能清積碳。而且他們更會覺得汽油添加劑 一次就要有效果。這比瀉藥還要厲害。

大概比汽油精想成用化學藥劑 洗一下就乾淨。或是一些很偽科學的實驗。

我不知道台灣有哪個品牌 有在研究內燃機汽機車引擎。
但是看到不少 這類的影片 大家好像很愛....
ablackturtle wrote:
樓主您好,先感謝許多(恕刪)


所以意思是機車不適合使用一般汽車用的汽油添加劑
EX: Chevron techron complete fuel system cleaner
比例部分,台灣的網站是這樣寫~
lin286444 wrote:
所以意思是機車不適合(恕刪)


我怎麼把機車看成柴油車。是我眼力不好
板主有試過混柴油嗎
我的gy6老車去年驗車之後開始混3%柴0.6%媒0.6%去漬油 0.6%DMC(混油里程約5k,機油約1k更換
排氣檢測確實有改善,目前還沒看到機油量發生變化
<imgsrc="https://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2103/mobile01-01589688a110127dd336bfc129636b66.jpg">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14)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