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造車技術和品質能在7年內跟上1A2B嗎?

little poor boy wrote:
中國過去一段時間在自...(恕刪)



看了這文章的發表時間
我忘了有這文章已經離今天很久了~冏"
========題外話
根據我的印象
中國大陸好像在一個車展模仿一台品牌的車~(是BMW還是其他的?忘了)
模仿的很像
但是就算是模仿好了
製造品質一定會比不上其他的國家品牌汽車
先不說中國大陸的製造品質
模仿的起來還是個問題
跟大家都知道的韓國貨比起來
韓國的產品還勝了中國大陸許多了
有些零件或許有品管在監督
但是要是中國製造的汽車好死不死的在高速行駛下忽然故障
那還真的是欲哭無淚

剛看了一下第一頁的大大們的回覆
我還是覺得中國大陸是不太可能追的上來的
除非那邊的設計師開發師都忽然變成了天才
而且要個個都是個"人才"
那才有一絲的可能在七年之間追上1A2B的水準
以他們的態度來看
七年不太可能有技術上的超越
加上又無法規的加持 能省則省
哪還談的到技術 先做出一個像樣的引擎在談吧
Everything that has a beginning has an end
sonett wrote:
聯想併購的是IBM集...(恕刪)


更正一下... IBM PC部門沒賠錢喔...

只是賺的不夠多...
貪是貧字頭 慾多化成愁 千江取瓢飲 知足自長流
機械的東西要靠時間累積經驗
不是說要超就超
SonyEricsson T630/K800i iAUDIO U3 HP iPAQ 4700 Dahon MU SL ^_^

技術可以買
但是工作態度可不是一兩天培養的起來
更何況是具有五千年悠久文化的中國
中國的造車技術和品質能在7年內跟上1A2B嗎?

恩...技術很有可能,
但是品質有待商榷。

平平是亞洲人。
就技術來說,
日本高級車比起雙B算是起步比較晚的,
但是現在雖然稱不上超越,
不過某些部份的確可以說是並駕齊驅。
韓國的車子雖然以前大家笑大家罵,
但是現在韓國的國民車在世界車壇卻已經是個不可忽視的角色,
某些車款甚至已經有朝向高級車走的味道。
技術這東西,
真的肯下決心就發展的起來,
再加上中國臉皮稍厚,
敢仿敢偷學,
所以就技術發展來說我個人對中國是抱著挺樂觀的想法。

但是說到品質,
這就和民族性有關了。
現在要買好機械不是和日本買就是和德國買。
日本和德國這對難兄難弟真的可以說是臥薪嚐膽到上癮,
對事情的認真程度這兩個國家可以說是頂尖,
就算只是表面。
至於中國人,
鑽小漏洞最厲害,
所以除非有非常嚴謹的管理制度,
否則品質要追上日本德國可能有些困難。
其實大家都把大陸和韓國、日本比較,
但這是完全不正確的對比,因為國家大小差太多了。
大陸有個特色,那就是內需市場只要不是像水電這種特許行業,
那這個國內市場的競爭程度就是世界上最可怕的地獄市場,
因為中國人太會殺價與降低成本,
所以血流成河是正常的。
您知道大陸的公司為什麼要努力外銷嗎?
那是因為內需市場殺到後來,根本是流血在賣,
這些公司唯一的出路就是去國際上搞外銷。
但是韓國、日本(台灣也差不多)從前卻是從外銷做起的,在外銷成功後,才開始做內銷的。
大陸因為市場太大了,即使消費人口比例不能和先進國家比,但隨便一個百分點的提昇,就是幾千萬人,
所以所有的車廠都是從內銷做起,完全和其他亞洲國家不一樣。(反而和美國、歐洲比較像)
目前大陸在檯面上的車廠,都是從全國幾百家車廠中,在一翻內銷血戰後,碩果僅存的。
中國人的內鬥是天性,內鬥下的生存者,您知道他的戰鬥慾望和生存意志有多高嗎?
聯想去併購IBM,對一家成立十年左右的公司來說,要併購是因為他要生存,他已經是中國市場的贏家了,結果還是發現活不下去,只好向外去攻城略地。
中國的車廠將來也是同樣的路,奇瑞汽車才幾年的功夫,已經可以自行生產一系列的引擎,居然已經可以供應飛雅特使用,也居然開始再談併購克萊斯勒的議題。http://big5.nikkeibp.co.jp/china/news/sino/sino200705140130.html
這還只是中國的車廠之一,其他還有吉利汽車,和一堆在中國生產汽車的外資哩。
可怕吧!想想也還好,這些車廠已是幾百家本土車廠中,唯一活下來的,不強也難。
生產、研發、製造,似乎大家都認為是最難的,其實最難的是行銷。
台灣的電子業已經夠強了吧,但行銷就是學不來。
中國現在看起來大家還以為他還在為了生產、研發、製造而苦惱,
疏不知中國現在根本不把這些當成問題,人家已經在想著怎麼行銷國際了。
生產、研發、製造,只要有錢,向外買車廠就行了;沒人才、招聘就有了;沒工廠、外資搶著要來幫忙蓋哩。
您看中國如今即使他的車子只要一顆星,也急著去世界的車展亮相,您知道他們在急什麼嗎?
品質是靠競爭而來的,研發只是手段而已,大陸現階段應該只是想把產品趕快外銷,因為外銷的利潤要比內銷好(內銷的競爭太可怕了)。
當販售的對象由國人變成其他國家人時,產品自然就要將品質提昇至相同水準。壓力是造成品質提昇的主要動力,就像當年TOYOTA也是為了美國市場,才把品質吹毛求疵的要求,在內需市場時,當年的TOYOTA也是不怎麼樣的。
您說七年內,中國車廠能達到雙B的品質嗎?這點我是存疑的,但我相信,七年後,中國車廠的車子一定行銷世界,也許是中東、俄羅斯、印度、非洲和 南美、北美和歐洲的百萬分之一、和其他許多地方。
重點是,錢賺得的比1A2B加起來還要多。
品質就等賺到了這些錢,他們會再花其中賺到的一些錢,去併一家品質可以比得上1A2B的車廠以為因應。
品質只有在適當的消費者群眼中才是有意義的,不能換來鈔票的品質都是空談。

阿男的空白筆記本 http://nick621116.blogspot.com/ 一個屬於大家的園地
中國汽車的優勢並不是他的工業設計,安全設計,電子設計
而是在他的龐大內需市場
別一直看我....我會害羞啦
nick621 wrote:
其實大家都把大陸和韓...(恕刪)
非常同意這位大大說的...+1
life is racing and everything else is waitin'!!!
中國車恐怕還不行
不過韓國車很有可能......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0)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